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形而上学”?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0:07: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2-8-27 10:16 编辑

写一个文章的提纲,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三块内容,

尽管我没有按这个顺序写答案,但是这三块内容都涉及到了


  • 高中政治教材(以及从苏联沿袭而来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怎样界定“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

  • “形而上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它的原词“metaphysics”又是怎么来的。

  • “形而上学”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通常是什么意思?和马哲教科书里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一、“形而上学”的概念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历史上的两大主题。这里的“形而上学”指的就是对世界实在本性,或者说那种最根本的东西的追问和探求。不准确地说,可以理解为“各种抽象的大追问”。作为非专业人士和日常使用来说,只要理解这个大致的感觉就可以了。


这个概念在哲学史上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界定,对于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学生来说,首先还是区分“形而上学”这个词的本义和它在马哲传统里的意义,区分清楚之后如果还对形而上学研究感兴趣,再去看形而上学的入门书籍。


现在大陆马哲教科书上的这个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子,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都接受了黑格尔辩证法最核心的逻辑(“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苏联的哲学教科书自然也沿袭了这个对立,而国内的哲学教科书也直接来自苏联。


接受辩证法的哲学家会认为从前的形而上学没有辩证法,没有发展和运动,是僵化的。所以很多时候把形而上学当作一个贬义词来用,用来指代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形而上学指的是某一类问题,把这个词用来指“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却不介绍这个词本来的意思,这么做显然不合适。这好歹是编写教材,又不是一个哲学家与另一个哲学家论战。我相信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不知道“形而上学”字面上怎么解释,这个字面解释又怎么和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



二、“形而上学”的马哲语境



“形而上学”、“唯心”、“唯物”这些概念,在马哲教材里和在西方哲学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绝不能混同在一起。


按现在马哲教材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形而上学”被理解为不懂变化发展,孤立静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相对。从这个意思上说,形而上学与唯物、 唯心没有关系。


但是,马哲教材总结了唯物主义的三个阶段(古代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只有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结合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之前的唯物主义尤其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而“辩证法”,其实特指黑格尔和从黑格尔那里来的辩证法,被认为本来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照马哲教材来说,这几个概念到这里就基本上说清楚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一对,判断标准是世界观是静止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另一对,判断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


以及,形而上学被这样不加解释地定义为与辩证法相对的东西,直接来源应该是苏联 1938 年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08—1912)”第二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节据说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撰写的……


其中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四个要点):


  •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把它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相互有机联系、依赖、制约。

  •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静止不动、停滞不变的状态,而是看作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和发展;某种东西在破坏、衰颓。

  •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简单的增长过程,看作量变不引起质变的过程,而是看作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的变化到显露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到质的变化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而是迅速地、突然地发生,表现为飞跃……

  •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的出发点是:自然界的对象、自然界的现象含有内在的矛盾,因为它们都有其反面和正面,都有其过去和将来……对立面的斗争,新东西和旧东西的斗争。



这种叙述能够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里找到文本依据。比如《反杜林论》里有这样的话:


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固定的相互对立中。

再往上,还能在黑格尔用自己的辩证法批评传统形而上学那里找到文本依据。但是有一个区别是,黑格尔是知道“形而上学”是什么东西的(笼统地说,就是对世界实在的基本观点,更笼统地说就是哲学本身,具体来说是当时德国盛行的沃尔夫体系解释下的形而上学),恩格斯也是知道“形而上学”的本义的,但到苏联教科书这里,“形而上学”的本义消失了,这导致后来学哲学的人不知道“形而上学”本来是什么意思。



三、“形而上学”的词源



以下是关于“metaphysics”和“形而上学”的词源、历史等问题的介绍。


“形而上学”是被用来翻译“metaphysics”这个词的。


“metaphysics”这个词的来源大致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很多著作,物理学的、政治学的、生物学……其中有一本没有命名(亚里士多德本人把这部分称为第一哲学,the first philosophy)。


后世编者把这本书放在《物理学》的后面,就写了“metaphysics”(原文是希腊语 Ta meta ta phusika (the after the physicals) [1]),也就是「物理学(那本书)之后」这样的意思。有人(比如古代阿拉伯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指探索物理学背后的哲学问题之类的意思,其实也有可能编者只是在标明顺序(比如阅读或学习的顺序),表示这本书在物理学那本书的后面。当然,说形而上学的研究内容是比物理学更深一层的追问也没什么问题。


后来“metaphysics”就被用来指类似亚里士多德在这本书里讨论的这些话题,但 metaphysics 到底具体包括哪些问题在中世纪、近代早期、康德及其后是各不相同的,到现在也有争议。(SEP 的 metaphysics 词条[2]的引言第一句话是:It is not easy to say what metaphysics is;正文第一句话是:The word metaphysics is notoriously hard to define.)所以简单解释为关于世界实在的追问是比较省事的做法。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做减法的方式来理解,比如把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区别开来,认识论是讨论关于知识和真理的问题。


“形而上”这三个字出自《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道”和“器”的区别,非常类似于哲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区别,所以用“形而上”翻译“metaphysics”还是蛮贴切的。这还是日本人井上哲次郎 (1856–1944) 的翻译。


至于苏联教科书体系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对立起来,这里的形而上学表达了辩证法哲学家对旧形而上学的不满,以及用形而上学来形容那些思维僵化的人。但今天我们不必再沿袭这种特指,并不是只有接受辩证法才能脱离那种孤立静止的思维。形而上学就研究某类问题而言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僵死的,只是某一时间段的某些形而上学被辩证法家们认为是僵死的。说起来辩证法也是关于世界实在的哲学观点,其实也属于“metaphysics”的领域,同时辩证法也讨论了认识论的问题。


“形而上学”(metaphysics),只是说对世界实在的探究,跟辩证法、僵死的什么都没有直接联系。现在教政治课的老师恐怕都不解释可能根本也不知道“形而上”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metaphysics”的来历,然后学生也不知道,就把这四个字死死的记在心里当作辩证法的反面,当作不好的东西。


这是非常糟糕的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沙发
发表于 2022-8-27 10:1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翼社会党人 于 2022-8-27 10:10 编辑

作者:唐逍
https://mp.weixin.qq.com/s/dfWUDwHZpRMgHNLdwarWaQ

微信公众号:Kritik人文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5 13:42 , Processed in 0.019651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