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唯物史观文明三要素是桎梏还是指导?

2022-8-16 02:06| 发布者: deng2020| 查看: 28257| 评论: 2|原作者: 邓宏海|来自: 原创

摘要: 文明为“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发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近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2022)将其负责实施此工程20年的经验总结为:“探源工程冲破‘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公开声明他这20年来就是在同其前任所长夏鼐的指导路线对着干,不仅把夏鼐(1985)依唯物史观定义的这三要素打成了“桎梏”,而且以“冲破”来反其道而行之。这无异于用他前不久还在为纪念其终生效力中国考古学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而棒场的手,对曾运用唯物史观领航掌舵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三十余年而享誉国内外、被学界公认为杰出考古学家的夏鼐大师发起了反手一击,既要打倒夏鼐以终身成就赢得并受国内外学界所拥戴的中国考古学一代导师的历史地位,也要打翻王仲殊、徐苹芳、高江涛、朱乃诚等诸多考古学家评价的夏鼐依唯物史观定义文明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划时代指导意义。人们不禁要问:这文明三要索究竟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指导还是桎梏?显然,这是决定这项工程乃至整个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前途和命运的关键问题。开展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我们在同西方中心论唯心史观的比较中,温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一.唯物史观文明三要素是桎梏还是指导

遇到这问题就得以史为鉴,回顾上世纪20-30年代爆发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对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关键意义。当时第一次疑古思潮泛滥,彻底摧毁了司马迁传承下来的朴素唯物史观的传统史学理论和方法,学界面临用何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国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以胡适、陶希圣为代表力主并带头推行的一条用西方实用主义来“整理国故”的西化路线,同郭沫若、侯外庐为代表提倡并力行的另一条以唯物史观原理和方法来整理和考证史料的求实路线,展开了不可调和的大论战。在双方各为其主而服务于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之敌我生死较量中,前者随日寇的投降、蒋匪的垮台而堕落到了汉奸的可耻下场;后者随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而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和发展,在当时革命和建设大好形势下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考古和历史学者认识到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并体验到:只有应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以还原历史真相的精确性去透析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性质,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性,为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程鹏宇 2022)

同样,目前面临的文明三要素是桎梏还是指导的问题,在第二次疑古思潮泛滥,历史虚无主义猖獗西方中心论的常规考古学、文字学、虚化史学侵占唯物史观曾经占据的指导地位的情况下,每个学者不得不作出何种理论和方法抉择之际,必然以不可避免之势重新冒了出来;围绕这个问题的西化路线与求实路线之争,也必然随之重新展开。

首席专家贬“文明三要素”为“桎梏”, 而代之以“四特征” ”(出现分工、王权、城市和国家)(先是“五特征”、后来“七特征”、“十特征”)文明标准,带头做出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示范典型,据他(2022)说是以次生的“中美洲玛雅文明并未掌握冶金术,南美洲印加文明尚未发现文字”为标杆,把先说(2020)的良渚文化、后说(2022)的良渚古城打扮成了“没有发现可以释读的文字,也没有发现青铜器。文明‘三要素’,它是缺失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代表”,来“让它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也真的得到了“占据世界考古学主流地位的欧美考古界……的认可。” 因他这样自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没有文字和冶金术,连其文化主体的族属、身世、来历、去向都不明不白,正迎合了西方权威历来主张“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的谬论,当然会得到其认可。

可是,他这样以自我虚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讨得西方认可, 是慕虚名而招实祸,不仅贬低了有文字、也有冶金术的良渚文明,而且虚化了其文明三要素的起源和发展都远远领先西方文明的中华文明。古文字学家饶宗颐、李学勤、曹锦炎诸位依据瑶山、反山、澄湖、平湖庄桥坟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字材料,证实良渚文化有文字、甚至释读了其中一些文字;古文字学家饶宗颐、李学勤、蔡运章、刘风君、考古学家袁广阔诸位依据其收集的大量出土文字材料证实公元前6600年以降中国各地都有文字。本书系第一卷4册和第二卷1-6册更是以430多个先秦遗址及其同期国外遗址的考古材料,梳理出比较中西原始文化发展到成熟文明之百万年历程的多重证据链,其中以出土文字材料证实了由书(图画文字)契(数字组合文字)进化到甲骨文、金文直至汉文及其中记事的万年史并领先西方4000多年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以公元前4700年以降各地遗址(含良渚文化遗址)遗留的铜器、冶铜遗迹证实了中国冶金术领先西方400年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还以公元前4200年以降各地遗存的城址证实了中国城市起源和发展领先西方800年的历史。首席专家以其自降标准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讨得西方权威的认可,却不惜以矮化良渚文明、虚化中华文明的巨大代价,让西方霸权继续侵占中华文明本来占据的世界文明制高点,其危害之大无法预估!

以夏鼐为代表的广大学者坚持其文明定义和文明三要素,为沿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实事求是地开展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还原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史的真相,解开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唯一自远古延续至今之文明的奥秘,开辟了无限深远而广阔的前景。夏鼐定义的文明三要素之所以就是唯物史观文明三要素,就在于其中融会贯通了历史唯物论文明观强调的“文明的诞生是一种质变”、即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矛盾运动状况由野蛮到文明时代转变中发生的质变:

1.他定义文明为“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就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发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增长主要靠构成生产力的生产手段的质变来实现;生产由野蛮发展到文明时代就得通过石器变革成铜器来实现。因此,冶金术的发明和运用是文明起源的一个要素,是阶级和国家出现的前提条件,以致它作为文明一要素本身就含盖了阶级和国家;而不像“四特征”标准中的“阶级、王权、国家”脱离了生产力的质变(冶金术)而成无源之水,为“西来说”侵入埋下伏笔。

     2.在唯物史观看来,城市是包括分工在内的经济基础和包括王权、国家因素在内的上层建筑由分散于农村聚落到集中于中心聚落之质变的产物,因此将城市列为文明要素之一,本身就含盖了分工、王权和国家;不像“四特征”标准把分工、王权、国家各作一项标准同城市重复并列;而分工在原始氏族社会已出现了,并不能作区分野蛮与文明社会的标志,硬拼凑在一起,其理论水平之低劣到了违背常识、不合形式逻辑的地步。

     3.唯物史观的另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思想意识,而思想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信息符号作为储存、传播和交流思想意识之手段的质变,是思想意识及其反作用演进的重要因素。手势、物件符号等原始信息符号转变成文字,是集中国家、王权等上层建筑的城市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成为文明起源要素之一;与此相反,“四特征”标准排除了文字,使其中作标准的国家、王权的性质和来历及其主体的族属、来源不明,又为“西来说”潜入大开方便门。

这样一对比,文明三要素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人类社会文明化过程中具体应用的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精髓,所体现的科学的严谨性、普适性,与“四特征”标准于唯物史观的一窍不通、逻辑混乱、漏洞层出之拼凑所体现的唯心的荒谬性、随意性,呈现出尖锐对立。谁真、善、美谁假、恶、丑?一目了然。那么,文明三要素为何具有普适性?且看下面分解。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22-8-18 01:22
deng2020: 编辑同志改摘要改得好,谢谢!
不客气。期待后续部分。
引用 deng2020 2022-8-17 09:25
编辑同志改摘要改得好,谢谢!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18:19 , Processed in 0.0154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