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021-12-27 00:2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254| 评论: 0|原作者: 郭建波|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要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就必须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仍然是政权问题,核心是围绕巩固还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展开的。那么,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又是如何呢?

  要想探究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首先要搞清楚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在特殊条件下还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九六二年九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对此作出了说明。他说: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4]

  从毛泽东的讲话中可以看到,上层建筑领域的阶级斗争,往往先从意识形态方面着手,做好舆论准备,不论是革命的阶级还是反革命的阶级,都是这样做的。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因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要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开展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

  其实,早在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谈到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问题。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5]

  由此看来,毛泽东提出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固然有当时苏共产生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和中共党内出现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等因素,但也是有渊源的。这是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以后做出的决定,并非是心血来潮的产物。

  在毛泽东提出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以后,中央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及其领导人又是如何执行这个任务的呢?

  从业已公开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一个是言者谆谆,一个是听者藐藐,致使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遇到很大困难。负责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此持消极态度,毛泽东后来批评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文化部及一九六四年七月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也没有真正承担起领导文化革命的重任,没有真正执行毛泽东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因而毛泽东批评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后来又提议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成立新的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这些问题的出现,当时负责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书记处无疑是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这成为一九六六年五月调整中央书记处组成人员的重要背景。[6]

  在意识形态方面,不仅要进行文艺革命,毛泽东还提出要进行教育革命、哲学革命、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观点和主张,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要求的意识形态,这就为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不仅对政治上层建筑方面具有能动性作用,是颠覆政权的突破口,而且在特殊条件下还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无产阶级去占领社会意识形态阵地,改造人们的世界观,进行文艺革命和教育革命,让工农兵群众成为文艺舞台的主角,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要求的意识形态。

  在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民主和专政结合起来,探索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途径。在斗争中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以理服人,相信真理愈辩愈明,又要看到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后盾的。这就要将无产阶级专政落实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专政。这是由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无产阶级专政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保驾护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道义和理论的支持。在阶级斗争存在的社会中,社会统治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思想的确立是以统治阶级的专政为后盾的。这是阶级斗争的规律,不论革命的阶级还是反革命的阶级都是这样。这是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因而如同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支持的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意志,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一样,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保护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也是难以获得统治地位的。

  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在上层建筑领域就是要打破旧的社会意识形态,实行全面的专政,建立适应政治上层建筑要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还是为了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坚强后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在特殊条件下还对政治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同样也决定着无产阶级专政的生死存亡。从这里可以看到,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对无产阶级政权巩固的重要性。

  (四)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

  前文我们分析了上层建筑及其组成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既然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核心是巩固还是推翻无产阶级专政,那么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

  其实,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离开无产阶级专政来谈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无异于水中捞月,缘木求鱼,除了骗局以外,又能作何解释呢?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认识到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行使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因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够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巩固革命成果,保护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刀把子”。在这方面放松警惕,患幼稚病,只能会葬送无产阶级政权,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是无产阶级用鲜血换来的沉痛教训。

  革命导师对无产阶级专政作了深刻的论述。

  马克思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7]

  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个专政不是永久存在的,而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但是在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遭到了第二国际内部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篡改,他们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形成了一股修正主义逆流。这种篡改马克思主义的行为遭到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左派的痛斥,在第二国际内部同右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一九○三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主张将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形成了布尔什维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把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他说:“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可以不超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阶级斗争学说,就是阉割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9]

  列宁认为,仅仅承认阶级斗争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这样讲是有原因的。从前文我们引用马克思的话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不仅承认阶级斗争,还曾经研究过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各个阶级从经济上进行过分析,因而单单承认阶级斗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从经济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说明,仍然没有脱离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只有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找到消灭雇佣劳动,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样也就突破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而列宁才把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但是,在斯大林去世后,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赫鲁晓夫集团开始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了“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修正主义逆流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最大危险,成为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空前规模的大论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反修防修,先后写出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在中苏论战期间又写出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九评苏共中央信等系列文章,系统批判了苏共“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观点,吸取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其实,中国共产党内也存在着回避、淡化和削弱无产阶级专政的倾向。一九六二年刘少奇修订再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在引用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的两段文字时,仍然和初版时一样,竟然无视引文原意,不顾无产阶级专政在引文中所表达的涵义,以及前后文字之间的衔接,硬是将两段引文中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句给删掉了。

  这件事在文革期间闹得沸沸扬扬,一九六七年五月《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发表的《〈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一文对此作了分析和说明。文革被否定以后,有人却说这篇文章断章取义,栽赃陷害,给刘少奇扣上了大帽子,致使刘少奇蒙受了不白之冤。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一九八○年三月,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以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出版《刘少奇选集》(上卷)时,编者对两段引文所作的删节作了不同的解释,认为其中一段引文的删节不损害原意,另一段引文的删节则损害原意,因而编者将这段引文中的删节内容予以恢复,还特意加写了一个编辑部注:

  这里的引文以前各版在“由于这一切原因”以下,省略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等字。作者可能因为重点是要说明消灭阶级必须经过非常“艰难的工作和斗争”,所以作了这种省略。考虑到这段引文的省略对原意不免有所影响,还是恢复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这句话。[10]

  这种解释是编者的猜测,并没有说服力。文革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再版时,虽然将其中一段引文中删节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这句话予以了恢复,有利于人们理解这段引文的完整表述,却是编者从技术角度所做的画蛇添足式的努力,并不符合刘少奇的本意。因为不论是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原版还是再版中,刘少奇都是要删掉这句话的。文革后的编者作出这样的解释和恢复,显然是对刘少奇在引文中因为删节这句话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的亡羊补牢式的补救。因为即使抛开政治意图不论,单纯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刘少奇的删节也是损害引文原意的。

  刘少奇在两处引文中作这样的删节,到底是纯粹的偶然性,还是必然中的偶然呢?

  如果孤立地看这件事,倒有可能被认为是偶然性。但是这件事确实让人深思,为什么刘少奇在这两段引文中要单独将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句给删掉呢?他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刘少奇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上的态度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他在这两处引文中对无产阶级专政语句的处理决不仅仅是一种偶然性的疏忽,而是他认为中国应该搞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对搞社会主义抱着漠视态度的必然结果。他在两处引文中对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处理不过是他这种政治态度的具体反映而已。这件事说明党内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是存在严重分歧的,文革期间刘少奇被作为党内头号党内走资派进行批判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时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修正主义,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内(农工部、中联部和统战部)也出现了修正主义。[11]苏共出现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一九六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数常委同意实行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这引起了毛泽东对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高度警觉,提出要防止中央出现修正主义。[12]这样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反修防修、中苏论战,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批判以苏共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而且在国内也进行了防止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三反五反”、“四清”和文化大革命,来防止修正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一九六八年毛泽东还指出:“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说:“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提高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性认识。[1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一条是修正主义路线。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而修正主义则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采取合法斗争,通过选举获得得议会的多数席位,和平取得政权,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分歧主要集中在要不要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上。

  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政权中占有核心地位,是维护这个政权的坚强后盾。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保护的无产阶级政权,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就难以凝聚力量,清除异己,镇压反叛,实现稳定。这样既不能巩固无产阶级革命成果,也无法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在内外攻击下,必然是不堪一击,旋踵即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血的教训提供了前车之鉴。

  当然,无产阶级专政是以无产阶级民主为前提,又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坚强后盾。没有无产阶级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会走向独裁、专制和法西斯主义,同样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保护的无产阶级民主,只能是空中楼阁,最终也难以实现。因而我们要将民主与专政统一起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

  由此我们说,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政权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离开无产阶级专政来谈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是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外衣的骗子,是新老修正主义者的惯用伎俩。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鉴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试金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仍然是政权问题,其核心是巩固还是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论是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还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都是围绕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来展开的,要在上层建筑包括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全面的专政。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是为了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而且还在特殊条件下对此起着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坚强后盾,是鉴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试金石。

  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核心是围绕巩固还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的斗争,因而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1]既然这样,那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继续革命的本质和实质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革命本质决定革命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就要在上层建筑整个领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因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围绕巩固还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展开的。这就是继续革命的本质问题。

  继续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因而继续革命就是围绕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进行的革命。这就决定了继续革命的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

  革命本质决定革命实质。革命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实际上是由于革命本质决定的。正是由于革命本质是政权问题,才决定了革命的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这是为了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维护工农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才进行的政治大革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文化革命的角度,更要从政治革命的高度来认识继续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具体形式。文化大革命就决不仅仅是一次文化革命,更是一次政治大革命。

  从中可以看到,是革命本质——政权问题,决定着革命实质——政治大革命,而政治大革命搞得如何,又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与发展。只有搞好政治大革命,才能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由此看来,政治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政治革命的高度来认识继续革命,还要从政治革命的高度来进行继续革命,从思想上真正搞清楚为什么继续革命的成败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生死存亡等问题。这样就抓住了继续革命的实质,使全党同志不仅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能够增强继续革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继续革命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继续革命的实质是由继续革命的本质决定的。革命的实质是政治大革命,是由于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而无产阶级专政又是政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无产阶级专政能否得到巩固、加强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正是因为这样,继续革命的实质才是政治大革命。

  (二)革命实质论。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业已建立,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进行的阶级斗争。革命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斗争的核心是围绕巩固还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展开的,因而革命的实质就是一次政治大革命。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继续。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写的《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来历及其他》一文中谈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2]

  毛泽东认为,庐山会议期间党内出现的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这是因为这场斗争关系到是坚持还是否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

  他还说:“党内斗争,反映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这是毫不足怪的。没有这种斗争,才是不可思议的。”[3]

  这场斗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是过去十年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生死斗争的继续。不论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一九五七年右派的进攻及反右派斗争,乃至于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出现的右倾与反右倾斗争,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具体表现,这些斗争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斗争不仅在当时存在,还要长期存在,直到阶级灭亡为止。

  这样毛泽东就指出了斗争的性质、来源及时间,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说明了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社会上,而且还存在于党内乃至于党的高级领导层。由此可以看到后来毛泽东提出的党内走资派、警惕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等思想观点的萌芽。

  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是一以贯之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正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斗争,阶级矛盾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问题,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热烈欢呼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的社论中又更加明确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个观点。社论说,毛主席最近又深刻地指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4]

  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具体表现,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次大革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而且也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继续。这样就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逻辑联系,说明了文化大革命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就告诉人们要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中来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还是由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决定的。这场政治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围绕政权问题进行的,具体说来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到底是巩固还是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展开的。革命实质论,不仅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质,还进一步点明了三次革命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历史内涵,使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各个阶段之间的能动关系和发展历程。

  由此我们看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是由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决定的。这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胜负尚未真正解决,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复辟资本主义,还要取决于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毛泽东提出继续革命的实质问题,会进一步促使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坚定信念,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抓住问题实质,认识到革命胜负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为进行继续革命而斗争。

  (三)革命实质的原因分析。

  继续革命实质上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政治大革命。从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上来说,继续革命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还对前两次革命具有能动作用。如果继续革命取得了成效,就会巩固前两次革命的成果;否则的话,就会对前两次革命的成果造成颠覆性破坏,使前两次革命的努力付诸于东流。这三次革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从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出发,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继续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还要弄清楚这次政治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组成部分。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要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进行,还要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既然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那么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在革命的对象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重大不同,但也都是属于政治革命。

  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政治大革命,围绕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展开。这就要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使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掌握了政权,才能够奠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大革命,是要使无产阶级掌握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使无产阶级专政能够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建立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与发展的坚强后盾。社会意识形态对政治上层建筑具有能动作用。建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能够推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我们不仅要从社会主义革命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进行中来理解政治大革命,也要从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来认识政治大革命,还要从两者之间的能动作用中透射政治大革命的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对政治大革命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开展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是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无产阶级政权的保护。政权是由人来执行的,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意识来支配的。这就要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通过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能够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建立这样的政权和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行政治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权巩固和加强的必要条件。

  既然继续革命的实质是一次政治大革命,那么就要时刻围绕着如何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来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因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就要围绕着如何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来进行。这是继续革命的中心环节。只有通过政治大革命,才能够使政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手中,保持无产阶级政权的永不变质,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出现。

  继续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说到底还是由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起来了。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保持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不变。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就为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通过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又为无产阶级政权提供了道义和理论的支持。这样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是促进而不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

  由此我们看到,无产阶级政权以及保护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以发展的坚强后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没有无产阶级政权以及保护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的思想文化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仅难以得到巩固和发展,最后还会遭到毁灭性破坏。

  这样看来,继续革命是一次政治大革命,不是来自于哪一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来予以保护。一般说来,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起着反作用,在特殊条件下社会意识形态也会起着决定性作用。继续革命就是要在上层建筑领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继续革命才被视为政治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政治大革命揭示了继续革命的鲜明特征。继续革命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政治大革命。革命的胜负,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死攸关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存在麻痹思想,不仅要认识到进行继续革命的必要性,更要认识到继续革命的政治实质。

  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

  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要确定革命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要确定革命的目标,就要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入手,才有可能找到答案。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一)继续革命的目标。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又叫做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我们知道,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由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组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需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建立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进行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因而我们说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构成的。

  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就具体化为建立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具体目标。只有在实现了这两个具体目标以后,才能够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

  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就要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层建筑的根本性改造,清除上层建筑领域陈旧的制度和思想观念。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上层建筑领域的根本性改造就会迷失方向,走到邪路上去。如果不对上层建筑领域进行根本性改造,那么就是纸上谈兵,也难以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就要将革命方向的坚定性和革命变化的彻底性结合起来,不仅要防止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还要警惕革命走向妥协,不断将继续革命推向前进。

  将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作为继续革命的目标,实际上是继续革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根本性改造的有机统一。既不能打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旗帜,拒绝对上层建筑领域的根本性改造,也不能以上层建筑领域的根本性改造为名,否定改造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要运用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对立统一中来推进继续革命。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层建筑领域的根本性改造,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构筑中来实现继续革命的目标。

  (二)对继续革命目标的原因分析。

  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那么,为什么将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为继续革命的目标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说到底还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标志着经济基础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我国建立起来了。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只有在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否则的话,旧的上层建筑就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破坏和瓦解的作用。这就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只有通过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因而就要把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作为继续革命的目标。

  我们要注意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是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不仅在经济基础领域存在,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同样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经济基础领域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一主要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在阶级划分标准上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生产资料作为阶级划分标准的。这个时候的资产阶级是指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政治思想作为阶级划分标准的。这个时候的资产阶级主要是指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2]这一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从革命斗争实践出发,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的创造性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大面积破产已经从客观上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由此看来,将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决不是主观的、人为的,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就在上层建筑内部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主要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运动,才成为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要原因。如同解决经济基础领域的主要矛盾,要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一样,解决上层建筑领域的主要矛盾,就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正确途径。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出发,只有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否则的话,就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破坏和瓦解的作用。这就是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正是基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及这一基本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具体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运动,所以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只有从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运动中,我们才能够找到把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目标的真正原因。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分为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又对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具有能动作用。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要进行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还要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解决的是政权问题,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清除旧的意识形态,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决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究竟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的问题。这两者之间具有能动的关系。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就要先造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3]这样社会意识形态就成为资产阶级颠覆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突破口。同时,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能不能在意识形态方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接关系到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来掌握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关系到社会意识形态的走向。这就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是有原因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要求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还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否则的话,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仅难以得到巩固和发展,还会遭到毁灭性破坏,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付诸于东流。要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必须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因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要把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确立为继续革命的目标。

(未完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21:18 , Processed in 0.02515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