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021-12-27 00:2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176| 评论: 0|原作者: 郭建波|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要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就必须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郭建波 · 2021-12-26 · 来源:作者投稿
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收藏(1 评论()字体:  /  / 
今天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毛泽东同志曾说,他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要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就必须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郭建波著第二卷《理论曙光(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编者按:

  今天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八周年!毛泽东同志曾说,他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要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就必须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文革结束后,虽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经受住了社会实践的检验,但是却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难以睹其本来面目。为了让历史真相早日大白于天下,使人们认识到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郭建波同志撰写了关于文革研究的系列著作。

  此前,我们刊发了郭建波同志的长篇著作《伟大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第一卷《文革溯源》上中下三册。在第一卷《文革溯源》三册中,郭建波同志运用唯物史观,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从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中,揭示了从提出继续革命直到最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艰辛历程。

  现在我们刊发的是第二卷《理论曙光(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本卷中,郭建波同志从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入剖析为切入口,从原因、性质、本质、实质、目标、任务、对象、动力、目的、方法、后盾和前途这十二个方面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了详细分析,勾画了继续革命的理论概况,使人们对继续革命的理论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本卷中,郭建波同志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继续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基本矛盾决定主要矛盾。继续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阶级矛盾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基石;继续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党内发生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的分歧和矛盾中表现了出来。文化大革命是继续革命的表现形式。这也就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发表该文,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发人们对于继续革命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还原继续革命的理论真相,在争鸣中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理,使继续革命的理论在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中间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进行斗争改造自我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思想武器。这就是我们发表该文的目的所在。

  伟大的理论光辉的实践

  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郭建波

  第二卷《理论曙光》(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目录

  前言

  第二章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第一节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

  第二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二)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两条路线。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

  4、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运动。

  (四)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五)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的地位。

  2、政治上层建筑。

  3、社会意识形态。

  4、上层建筑内部的矛盾运动。

  (六) 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来分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 续革命。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要矛盾。

  (三)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毛泽东质疑中共八大政治决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2、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历史考察。

  3、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社会主要矛盾决定革命的性质。

  (五)阶级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两个不同的过渡时期。

  2、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阶级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关系。

  (六)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来分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 革命。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 两条路线的斗争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

  (二) 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 的斗争。

  1、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必然要 求。

  2、围绕制定和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的斗争。

  3、斗争意味着什么?

  (三) 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二——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进行的斗争。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

  3、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上进行的三次斗争。

  4、斗争说明了什么?

  (四) 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三——围绕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 期总路线(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的 斗争。

  1、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背景。

  2、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

  3、围绕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进行的斗争。

  4、斗争反映出什么?

  (五)从两条路线的斗争来分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四、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透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原因。

  (一)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形成。

  (二) 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运动中来分析无产阶级专 政下的继续革命。

  (三) 文革发生的必然与偶然。

  第四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点。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发生的原因及认识工具。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性质。

  (一)革命的性质。

  (二)革命的范围及其不同表述。

  (三)两次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四)三次革命的关系。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本质。

  (一)革命本质论。

  (二)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四)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属性。

  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质。

  (一)革命本质决定革命实质。

  (二)革命实质论。

  (三)革命实质的原因分析。

  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标。

  (一)继续革命的目标。

  (二)对继续革命目标的原因分析。

  (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充分条件。

  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任务。

  (一)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1、修正主义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

  2、现代修正主义在中苏两党内部出现。

  3、反修防修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首要任务。

  (二)反帝灭资,防止和平演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要进行反帝灭资的斗争。

  2、毛泽东提出反和平演变。

  3、反帝灭资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要任务。

  (三)反封批孔,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反封批孔,既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 续革命的任务。

  2、批孔的必然与偶然。

  3、反封批孔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般任务。

  (四)革命任务综述。

  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对象。

  (一)党内走资派是首要革命对象。

  1、党内走资派是修正主义的人格化代表。

  2、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派。

  3、对走资派的政策界定。

  4、瞄准打击对象,防止转移运动方向。

  (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是重要革命对象。

  1、是重要革命对象,还是首要革命对象?

  2、是重要革命对象,还是主要革命对象?

  3、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是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 权威。

  4、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来看待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 威的必要性。

  (三)地富反坏右是一般革命对象。

  1、地富反坏右是继续革命的对象。

  2、地富反坏右在继续革命对象中的地位。

  3、要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地富反坏右问题。

  (四)革命对象综述。

  八、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动力。

  (一)以红卫兵为代表的青年学生是继续革命的先锋。

  1、青年学生走在近代革命的前列。

  2、文革星火在校园迸发。

  3、红卫兵运动将文革星火传遍祖国大地。

  4、青年学生在文革进程中的作用。

  5、应该汲取的教训。

  (二)工农群众是继续革命的主力军。

  1、工农群众在近现代革命中的地位。

  2、工农群众参加文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工农群众在文革进程中的作用。

  4、文革中的造反派和保守派。

  5、沉痛的教训。

  (三)革命干部是继续革命的重要领导力量。

  1、继续革命是检验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试金石。

  2、干部队伍的分化。

  3、革命干部在继续革命中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

  4、要准确界定革命干部在继续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四)革命知识分子吹响继续革命的号角。

  1、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2、鉴定知识分子革命性的根本标准。

  3、革命知识分子是继续革命的喉舌。

  4、对继续革命中革命知识分子作用的分析。

  (五)革命动力综述。

  九、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目的。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根本目的——改造人的世界观。

  1、改造人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根本目的。

  2、“斗私,批修”是改造人的世界观的根本手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灵魂。

  4、为什么要学习“老三篇”?

  5、无产阶级世界观在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中得以在社会上广 泛确立和发展。

  6、党中央内部在改造人的世界观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要目的——斗、批、改。

  1、主要目的是实现根本目的的途径。

  2、斗、批、改的提出。

  3、斗、批、改进行的原因。

  4、斗、批、改的目标。

  5、斗、批、改的基本内涵。

  6、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进行斗、批、改。

  7、斗、批、改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中的地位。

  8、围绕斗、批、改出现的严重党内斗争,致使文化大革命随着斗、 批、改时间的延长而延期。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具体目的——斗、批、改的具体化。

  1、具体目的是实现主要目的的途径。

  2、斗、批、改具体化的提出。

  3、斗、批、改具体目的的基本内涵。

  4、斗、批、改具体目的的实施又遇到了严重阻挠,致使文化大革 命随着斗、批、改时间的延长而延期。

  5、文化大革命在斗、批、改具体目的的实现中走向尾声。

  (四)从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具体目的的统一中进行无产阶级专政 下的继续革命。

  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法。

  (一)继续革命为什么采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

  1、从彭真生前留下的一个谜团说起。

  2、对文革前继续革命方式探索的简析。

  3、从文献资料中来分析文革前夕党内面临的严峻形势。

  4、是依靠党组织和干部,还是依靠群众来进行继续革命?

  5、文化大革命是在毛泽东反复思考后才决定发动的。

  (二)文化大革命的方法。

  1、依靠群众。

  2、运用“四大”。

  3、进行文斗。

  4、由下至上。

  5、由点到面。

  6、由乱达治。

  7、全国演习。

  8、循环往复。

  (三)文化大革命是实现继续革命的正确途径。

  十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后盾。

  (一)军队是继续革命的后盾。

  (二)军队自身的文革运动。

  (三)军队是继续革命坚强后盾的重要表现。

  1、首都工作组。

  2、不得动用军队和警察镇压学生运动。

  3、“三支两军”。

  4、军队代表参加革委会。

  5、权归政,兵归营。

  (四)军队在继续革命中的作用。

  十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前途。

  (一)建成社会主义。

  1、三年,还是十年?

  2、胜利,还是失败?

  3、建成社会主义的充分条件。

  (二)复辟资本主义。

  1、没有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必然会复辟资本主义。

  2、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一旦失败,同样会复辟资本主义。

  3、资本主义复辟的必然与偶然。

  (三)斗争并未终结。

  十三、理论要点综述。

  第五节从历史的演变来分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一、继续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前两个里程碑。

  1、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个里程碑。

  2、列宁主义是第二个里程碑。

  3、仍然没有解决了的问题。

  (三)毛泽东思想是第三个里程碑。

  1、时代召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2、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为第三个里程碑的标志。

  3、理论之树常青。

  二、继续革命的理论在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一)继续革命的理论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二)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阶级性。

  1、为了维护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

  2、为了批斗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

  3、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三)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实践性。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在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中进行继续革命。

  3、实践检验之一——文革被全盘否定后中国社会的演变。

  4、实践检验之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5、实践出真知。

  (四)继续革命的理论永放光芒。

  三、响应时代召唤,共产党人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斗争。

  (一)严峻的现实,沉痛的教训。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

  2、沉痛的教训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遗产。

  (二)让历史告诉未来。

  1、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

  2、从十月革命到文化大革命。

  3、历史的启示。

  (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伟大任务。

  2、共产主义曙光昭示着我们前进。

  前言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伟大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第二卷《理论曙光(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表现形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要想研究文化大革命,就必须研究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只有明白了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梳理了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揭示出这个理论的本质内涵,弄通了这个理论,才能提纲挈领,入木三分,对文化大革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本卷中,我们通过对继续革命理论要点的梳理和归纳,阐述了继续革命的理论概况。

  研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出发,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参照,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现已公布的文献资料为依据,深入剖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式,通过对继续革命的全方位考察,形成对继续革命的系统认识,构建继续革命的理论,进一步阐明这个理论在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奠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基石。后来在否定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是从铲除这个基石做起的。

  有人说,从马列主义以生产资料来划分阶级的标准来分析,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来了,阶级矛盾已经解决了,并不具备进行革命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因而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那么,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为什么阶级矛盾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在这里所讲的阶级斗争,不是从经济范畴说的,而是从政治思想范畴来讲的,也就是说主要是以政治思想而不是以生产资料来作为阶级划分标准的。毛泽东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虽然被消灭了,但是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仍然存在。如果不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消灭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一旦条件适宜,这种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随时会变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也就复辟了。

  那么,这个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到底是对马列主义阶级划分标准的发展还是背离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本主义在苏联东欧地区的复辟就是有力的证明。文革被否定以后,中国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大面积破产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的崛起,也可以为此提供验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从实践上证明了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变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或者为掌握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的出现鸣锣开道。研究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阶级矛盾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么继续革命的理论就失去了立论的依据,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这里还要解释清楚继续革命发生的原因。到底为什么要发生继续革命呢?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运用不同的认识工具,就会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是继续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继续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是继续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具体表现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的斗争上。

  这三个原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反映到党内来,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三条总路线就是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提出来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问题,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是要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问题。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党内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反映。由于这个原因问题极为重要,是继续革命的立论基础,需要论述的篇幅较大,因而我们单列出来,作为本卷的第三节进行具体论述。

  从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我们从继续革命的原因开始,梳理出了继续革命的十二个要点,这就是:原因,性质,本质,实质,目标,任务,对象,动力,目的,方法,后盾,前途。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剖析和论述,勾画了继续革命的理论概况,使人们对继续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三个里程碑。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个里程碑,列宁主义是第二个里程碑。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这个理论中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仅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地论证,而且还付诸于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的缘故。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续革命的理论正确与否,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得到证明。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正确性,不仅表现在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表现在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时候。继续革命的理论不仅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检验,也经过了文革被否定后社会实践的反面检验。如果把继续革命的理论比作燧石,那么这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检验就如同为辨别真假去撞击燧石一样,燧石被撞击后发出的灿烂光芒证明了继续革命的理论颠扑不破,照耀着共产党人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继续革命的理论亘古未有,博大精深,思想深邃,论述精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我们对这个理论的研究和解读,由于主观认识的限制,可能存在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提出批评与指正,以便在争鸣中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使继续革命的理论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

  第二章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要研究文化大革命,就必须从思想上搞清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究竟为什么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呢?其理论要点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节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历程中,创建了中国革命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深刻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基础上创建的。作为这个理论体系创建者的毛泽东,站在革命斗争的潮头,以导师的硕硕风采,展示了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这个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思想深邃,影响深远。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明灯。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一九四○年一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下一步就要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了。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一九五六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一九五七年在中国发生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深入思考,他提出不仅要进行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九五七年七月,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说:“单有一九五六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2]

  直到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仍然重申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九六四年,毛泽东在修改《九评》的时候,加写了一段文字:“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3]

  这样看来,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其实,毛泽东曾经多次谈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或者叫做文化大革命)的关系问题。我们看下面的文献资料。

  一九五七年十月七日下午,毛泽东在颐年堂召集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各组负责人会议上说:有两次革命,一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次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一半,所有制问题解决了,但是上层建筑问题(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意识形态上)还没有解决。”[4]

  从毛泽东讲话中可以看到,他认为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又分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到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的雏形。

  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芙蓉国里尽朝晖》中用黑体字刊出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性质的判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5]

  文化大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毛泽东在这段话中,揭示了文化大革命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点明了这三次革命在逻辑上存在的一致性,使人们对中国革命理论体系从内在联系上有了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

  由此我们看到,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也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6]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这就不能主观武断,生搬硬套,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较少,农民占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农民这个可靠的同盟军,通过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样就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制定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方式,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同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对于民族资本主义,通过加工定货、统购包销为特点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为特点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改造也与此相似。这样就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以后,还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就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战线上,就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避免修正主义出现,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手中。在思想战线上,就要确保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改造人的世界观,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样就找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产生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产生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三次革命的实践,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血的教训以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毛泽东曾经沉痛地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7]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尽管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排除干扰,战胜困难,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内一些干部想当官做老爷,不愿意继续革命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了党内压力和阻挠,以坚决的态度,反修防修,继续革命,取得了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不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没有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样导致革命处于灭顶之灾的严重错误,这不仅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以前的沉痛教训,还是因为他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的缘故。

  这样我们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构成了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体系。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思想结晶,是引领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红旗,是毛泽东思想的璀璨明珠,如同光芒四射的灯塔不仅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程,指引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而且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空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鼓舞着全世界无产者为了消灭雇佣劳动而斗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0:13 , Processed in 0.0207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