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智能化以后,人力是否成了废物?

2021-8-27 23:2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074| 评论: 1|原作者: 赵磊

摘要: 如果大多数人的活动必须用于谋生劳动,则只能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还未能达到使多数人摆脱“异化劳动”的水平。可以预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自然力替代人力(体力和脑力)的趋势将越来越强劲,谋生活动(体力和脑力)只需要越来越少的人去做,或者谋生活动在人们的活动中只会越来越占有更少的比例。 ...

如果大多数人的活动必须用于谋生劳动,则只能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还未能达到使多数人摆脱“异化劳动”的水平。可以预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自然力替代人力(体力和脑力)的趋势将越来越强劲,谋生活动(体力和脑力)只需要越来越少的人去做,或者谋生活动在人们的活动中只会越来越占有更少的比例。当然,“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不仅仅是生产力的革命,同时也必将导致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革命。

  

  作者按:在上一集《我为孔陆泉扫盲——价值与异化岂能无缘(之四)》中,针对孔陆泉、朱木斌把价值与使用价值混为一谈,把劳动与价值混为一谈,把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混为一谈,把物化劳动与具体劳动混为一谈,我做了一点扫盲工作。接下来,我回答孔文对“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质疑。

  一、被自然力取代的,并不仅仅是人的体力

  对于“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比如正在发生的“人工智能化”、“自动化”趋势),孔陆泉、朱木斌很不以为然;对于“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这个说法,孔陆泉、朱木斌也完全不认可。

  孔文断言:

  ——“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运用,劳动量的减少和现实财富的增多,都是依靠人的智力劳动实现的,劳动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丝毫没变。”

  孔文的说法值得商榷。

  如果孔文所说的“劳动的决定性作用”,是指人力(体力和脑力)在现实财富生产中的作用,那么很遗憾,所谓“劳动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丝毫没变”,与事实并不相符。

  马克思说过:“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识。

  马克思不仅断言“劳动并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还预计,劳动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必将逐渐下降——这个问题我将在第七集讨论,此处不展开。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表明:一方面自然力在逐渐替代人的体力,从而使得体力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自然力也在逐渐替代人的脑力,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智力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律师、股票分析师、市场营销人员、金融保险业的白领)。

  一言以蔽之,自然力不仅正在取代人的体力,而且也正在取代人的脑力。

  ——取代的趋势是如此地明显,以至于2016年,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中预言:“人工智能和算法(Algorithm)将战胜人类,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尤瓦尔的预言靠不靠谱,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是,自然力取代人力(体力和脑力)的趋势,并不是鄙人用抽象理论演绎出来的科幻结论,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孔、朱二位所谓“劳动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丝毫没变”(注意:这里的“劳动”,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与事实并不相符。

  二、谁来填补劳动减少的缺口

  即使是孔文作者,想必也不会否认“劳动量的减少和现实财富的增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

  然而,“劳动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的减少,同时也是脑力劳动的减少,即劳动总量在减少。

  ——这里插一句:任何劳动都不是纯粹的“体力活”或纯粹的“脑力活”,它们都包含程度不同的脑力耗费或体力耗费。也就是说,既没有纯粹的“体力劳动”,也没有纯粹的“脑力劳动”。比如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就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回顾几十年前,开车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劳动。直到今天,考驾照也并非易事。然而无人驾驶即将取代人力驾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可见自然力取代人力,并不只是取代体力,同时也是取代脑力。

  自然力与人力之间此消彼长的结果是:

  ——自然力的运用(在今天表现为人工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财富不断增加。

  ——自然力的运用(在今天表现为人工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耗费(劳动量)在不断减少。

  马克思说:“生产力的这种提高并不是靠增加另一方面的劳动消耗换来的”。

  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财富的增加不能“无中生有”,逐渐减少的劳动量(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量)必须靠其他的“力”来替代,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个“力”就是自然力。

  换言之,人力减少的空缺必须被自然力的增加所填补,才能保证在“劳动量不断减少”的同时,“财富在不断的增加”。

  总之,一方面是人力(体力和脑力)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财富在不断增加。

  这“一减一增”的过程,正是贯穿人类历史的“自然力逐渐取代人力”的真实情形。

  如果孔、朱二位承认这“一增一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真实写照,那么还会不会坚持“劳动(即人力)的决定性作用丝毫没变”呢?

  三、人力将用在何处

  当然,自然力不断取代人力,从而使得“劳动量减少”,这并不意味着劳动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已然无效了。

  直到今天,“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也依然没有改变,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改变。

  ——这里我插一句:只要自然力还没有在根本上取代人的脑力和体力,只要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那么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就只能是人类一般劳动。关于这个问题,详见:赵磊《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第31页。

  有人提出质疑:“如果自然力取代了人力,那么人的体力和脑力不就成了废物了吗?人生还有意义吗?”

  其实,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发展下去,并不意味着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将从此废止。只要人类存在着,那么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问题在于,人的活动(体力和脑力耗费)固然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作出了如下预测:在未来社会,多数人的活动(体力和脑力耗费)将不再用于“谋生活动”之中,而是越来越多地用于“乐生活动”之中(比如思考哲学、钻研艺术、修身养性、探索未知等)。

  我有必要提醒:如果大多数人的活动必须用于谋生劳动,则只能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还未能达到使多数人摆脱“异化劳动”的水平。

  可以预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自然力替代人力(体力和脑力)的趋势将越来越强劲,谋生活动(体力和脑力)只需要越来越少的人去做,或者谋生活动在人们的活动中只会越来越占有更少的比例。

  当然,“自然力取代人力”的趋势不仅仅是生产力的革命,同时也必将导致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革命。

  ——————

  特别说明:该文转引自:赵磊《价值与异化岂能无缘?——回复<劳动决定价值不是劳动异化的结果>》(载《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年第2期)。这里转发时,作者在文字上作了适当补充,并省略了相关注释的出处。如需确认,请读者核对原文。

  (未完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物化 2021-9-1 15:35
可以参考徐禾版《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第三节相关内容。智能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增殖,剩余价值仍然全部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21:10 , Processed in 0.01874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