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查看内容

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及其影响

2021-6-16 22:5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228| 评论: 0|原作者: 谢长安|来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摘要: 小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与发展的两大逻辑。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


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及其影响

谢长安 · 2021-06-15 ·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收藏(0 评论()字体:  /  / 
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与发展的两大逻辑。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全球化的出现与发展,加剧了全球资源的消耗,引发了包括劳资关系失衡在内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严重困境。

  内容提要: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积累和扩张在全球范围的实现。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与发展的两大逻辑。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全球化的出现与发展,加剧了全球资源的消耗,引发了包括劳资关系失衡在内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严重困境。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在当今世界居于统治地位,因而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意味着世界的未来发展将受到深远影响。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

  近代以降,西方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后,资本主义全球化随之产生。资本对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积累和扩张在全球范围的实现。马克思曾指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1]资本主义全球化既将西方最新的文明成果传播到了全世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也给全球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面问题,如血腥的殖民主义、残酷的世界大战、国家间巨大的发展失衡等。因此,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不平衡过程。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期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当前正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资本主义国家也面临着空前危机,西方出现的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和各种乱象便是重要表现。由于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居于统治地位,因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必然与世界的稳定密切相关。由此,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对于理解当下的全球大变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释资本主义全球化两大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当代困境,最后指出此次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的困境是西方资本主义演变到一个新阶段上的产物,将影响世界的稳定。

  一、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而出现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的现象。分析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不可避免地涉及两大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生产逻辑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类这一具有高度智慧性的生物随着各种物质条件的结合而产生。人类诞生后首先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为此,人类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以社会的方式通过能动的劳动过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生产力这个特有的物质力量。随着人类认识、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能力的增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私有制、产品交换、国家等逐渐产生,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这些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交往这一重要行为。交往最初表现为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到了西方大航海时代,受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开辟一个又一个新航线,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形成世界整体联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被用于商品生产,西方工场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取代,生产力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促使资产阶级将眼光投向全球,各个国家和民族原有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电气时代”,一系列新兴行业和部门纷纷出现,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量垄断组织逐步建立,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刺激着西方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开辟新的市场。到了20世纪50—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受到深刻影响。得益于新的科技成果的支撑和价值链理论的启示,同一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到世界各地,最终出现了现代大型跨国公司及其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引发外包的潮流并带来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

  资本主义全球化更是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资本具有无限积累的本性,在不断积累中实现更多的价值增值,在实现价值增值和获取利润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再生产持续进行,进而强制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张,这便是资本逻辑。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最早发生联系的资本形态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到处都使生产朝着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使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它多样化和世界化,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2]商业资本的大规模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始于地理大发现,兴盛于工业革命后西方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商业资本则从属于工业资本。在工业资本的推动下,大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生产集中加快。大工业带来的生产过剩和原材料过度消耗等问题迫使西方需要高度依赖全球市场。最终,“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3]519-520。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到一起的金融资本开始主宰国家的命运,银行成为强大的资本集团。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助推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资本输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建立的长达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逐步瓦解,加上冷战的爆发,资本主义长期主导的全球市场被割裂,资本主义全球化看似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由于获得政治独立的大批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需要通过工业化道路摆脱贫困、实现富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市场、高科技和国际金融等,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完整的经济与工业体系,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西方垄断资本的国际积累与循环体系中。冷战结束后,制约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全球市场再次连为一体,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

  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并非完全分离,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的资本逻辑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逻辑是全球经济活动中通行的规则,生产逻辑说到底是资本的生产逻辑。因此,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发展起来的,支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始终是来自资本价值增值的内在要求。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的历史,也是资本的生产逻辑不断扩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金融全球化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与之相联系的是,发达国家出现大规模去工业化现象,大量资源流入虚拟经济。之所以出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状况,主要原因有: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遭遇产能过剩和“滞胀”危机,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导致大量产业因发展成本过高而被迫转移到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几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大量闲置资金汇聚成共同基金、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或投入保险公司,成为金融资本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大促进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各国放松对汇率、资本流动的直接管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取消对金融的监管;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活动的空间和规模,促进了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信息技术兴起便利了金融业的发展;新一代大型跨国公司崛起,客观上要求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苏东剧变后向市场化转型,以及拉美等国家接受“华盛顿共识”,实行经济自由化,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广阔空间[4]。

  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导指出,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这样几对关系:劳资关系、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资本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1)资本在全球获取的剩余价值说到底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均会影响资本积累。因此,劳资关系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因素。(2)实体经济是价值创造的主要领域,产业资本在实体经济中自然占据重要位置,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疯狂追求导致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货币资本的大量需求应运而生,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逐渐产生,不同形态的资本发生联系,金融资本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增殖,但如果这种增殖得不到坚实的价值支撑,或者说金融资本长期过度吞噬产业资本,势必造成资本在全球范围的积累失去动力,不同形态的资本还会产生矛盾。(3)资本在积累和全球扩张过程中尽管可以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会引发大量物质资源被消耗和有效需求不足等负面问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表——国家——介入到经济与社会中,承担起对生产的管理,如改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适当节制资本、降低资源消耗等,这些便涉及资本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此外,资本主义全球化本身意味着资本越过国家边界,左右全球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而资本积累的无限性既会对一国的国家主权造成无形的侵蚀,也会加剧全球资源的争夺与消耗。(4)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推动并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在全球化下,一国国内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国际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个地位主要由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决定。这个地位影响着全球资源和市场归属权及国际规则制定权等。由此,不同国家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维护自身利益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竞争,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将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当下,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陷入的困境与上述几对关系失衡密不可分。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与成因

  (一)资本主义全球化当代困境的表现

  资本主义全球化当代困境的表现主要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全球增长动能不足,资源消耗空前巨大,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其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尽管在2010年出现反弹,但之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9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全面显现,世界经济持续恶化、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2020年初以来,一场世所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9%,全球会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其二,工业革命爆发后,西方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中央,通过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全球发展失衡,这突出表现在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上。在资源占有和消耗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加上日本的总人口约6.9亿,占世界人口10%,控制了世界90%的资源,消耗了世界40%以上的资源。即便如此,资本主义在几百年间不仅没有解决多数人口的发展问题,反而引发了各种战争与冲突[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试图通过工业化道路摆脱西方曾经强加的落后状态,工业化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史无前例地加大了资源的消耗。据估计,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83亿,粮食需求将上升35%,但全球粮食生产率提高得很缓慢,过去八年中有七年,世界消耗的粮食比生产的多;用水量将达到6900亿立方米,超过当前可持续的水供应能力(高出40%以上),到2030年全球近一半人口将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粮食和水资源安全会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更加严峻。此外,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渐枯竭[6]。在财富分配方面,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配进一步失衡,而且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财富也越来越向极少数最富裕阶层集中。自2010年以来,全球最富有的0.1%人群大约拥有全球财富总额的20%,最富的1%拥有约50%,而最富的10%则拥有总额的80%—90%[7]。增长与分配是密切相关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不仅会导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更易引发民粹主义等思潮。欧美近些年极端右翼和左翼势力同步崛起,与此不无关系,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第三,发达国家的不同群体,尤其是不同资本寡头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出现严重分歧。以往学术界总是将发达国家视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但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西方国内的产业寡头和劳动者是利益受损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真正主导者和受益者是以金融资本为主体的国际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是资本自身性质在逻辑上展开和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产物。国际垄断资本与西方国内垄断资本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西方国内垄断资本中的一部分走向全球后,自然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另一方面,二者在涉及利益分配、国家主权等问题上时常存在不一致性,因而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国际垄断资本的运作下,生产的社会化被提升到全球化的水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其一,资本增殖的最终受益主体变得复杂化,但国际垄断资本始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以著名的苹果公司为例,虽然苹果公司的产品风行世界,给少数高管和股东创造了巨大利润,但在美国只创造5%的就业[5]。美国通过货币霸权每年从全球获取不计其数的霸权红利,但霸权红利的占有者是少数金融寡头,美国政府的负债额却在不断攀升。其二,全球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伴随全球生产体系建立的是跨国资本家阶层的产生,“跨国资本家阶层正是在全球经济中实施一系列全球化措施的主要力量”[8]。由此,受到资本剥削的远远不止以前的产业工人,雇佣劳动者愈加边缘化。另一方面,西方出现严重的去工业化,大量制造业发展受阻,相当部分的产业资本家处于弱势地位,西方一些国家的竞争力也受到影响。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在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降至12%左右,一些尖端科技开始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地位。其三,最重要的是,由于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与全球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由资本主义引发的危机经常扩散到全球。因此,国际垄断资本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全球经济更加有序、资本主义危机彻底消除。通过资本主义全球化,建立全球资本主义体制成了跨国资本家阶层最终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所谓全球资本主义,就是跨国资本家阶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各个民族国家完全放弃主权、由一个世界政府统一行使权力的资本主义。

  在全球资本主义体制下,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国家主权将被彻底摒弃,国际垄断资本将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最近十几年来鼓吹的所谓“开放社会”,其实就是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国际垄断资本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建立全球资本主义的行为已经严重侵蚀了西方国家主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为了捍卫由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世界市场和国际霸权,一些西方国家过度介入各种国际事务,国力被严重透支。正如斯蒂格利茨批评指出的,美国所签订的多数贸易协定,代表的都是跨国公司的利益,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好处可以忽略不计[9]20-21。此外,资本主义全球化不仅是资本积累和财富转移的过程,也包括为资本积累扫清障碍的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扩张。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运动,更是在美国和欧洲引发严重的种族冲突和国家认同危机。国际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显然与西方国内具有民族国家特征的产业寡头是背道而驰的。尽管产业寡头也希望通过资本主义全球化实现价值增值,但前提是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让产业寡头成为国家的统治阶层,中产阶级和本土白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由此,发达国家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众和产业寡头与主导全球化的国际垄断资本之间发生了尖锐对立和矛盾。

  第四,与西方国家不同群体对待全球化态度出现严重分歧相联系的是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最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大规模的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在西方上演。尽管类似的浪潮过去出现过很多次,但参与者基本都是力量弱小的劳动者及其组织,而此次反全球化浪潮不仅声势大,而且西方大量政客参与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特朗普竞选口号和执政纲领以“反建制”为特征,且特朗普一上台便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条约,同中国以及自己的盟友欧洲大打贸易战,反对外来移民……美国似乎要重回20世纪之前的孤立主义时代。事实上,特朗普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和美国产业资本家的代言人,他执政以来所做的大多数事情均指向:反对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捍卫美国的国家主权、维护产业寡头的利益。在特朗普看来,现行的很多国际组织和条约都是冷战期间美国为拉拢盟友而构建的国际制度安排的产物,如在贸易领域,美国向盟国开放美国市场,而盟国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美国产品的进口,这是一种让美国“吃亏”的非对称合作。这些组织和条约逐渐地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导致的结果是美国的国家主权被消解,即使可以产生大量经济利益,获益者也只是少数群体或者他国;大量外来移民涌入美国,引发本土白人就业危机和种族矛盾,必须要反对移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承接了来自美国的大量中低端产业,同中国打贸易战不仅是遏制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外部,进而赢得国内公众支持的重要策略。特朗普甚至大力支持欧洲的各类民粹主义组织和“脱欧派”,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国防支出。因为在他看来,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其主导者也是国际垄断资本,美国在冷战早已结束的今天却依然承担北约军费的绝大部分,实在不公平。因此,特朗普并不是要放弃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而是要在清算过去让美国国力透支的“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安排的基础上,重建美国的竞争优势。此外,西方一些政客在公开反对资本主义长期主导的全球化时,往往高举民族主义旗号,美国政府甚至在一些地区扶持极端势力,放任热点地区动乱,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将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外部,而且在于破坏一些国家高速发展所需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改变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受益的局面。这也从侧面反映西方国内过去长期积累的问题十分严重,很难通过变革途径解决[10]。由此,资本主义全球化自产生以来,出现了最大的流变。

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与发展的两大逻辑。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全球化的出现与发展,加剧了全球资源的消耗,引发了包括劳资关系失衡在内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严重困境。

  内容提要: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积累和扩张在全球范围的实现。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与发展的两大逻辑。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全球化的出现与发展,加剧了全球资源的消耗,引发了包括劳资关系失衡在内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严重困境。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在当今世界居于统治地位,因而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意味着世界的未来发展将受到深远影响。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

  近代以降,西方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后,资本主义全球化随之产生。资本对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积累和扩张在全球范围的实现。马克思曾指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1]资本主义全球化既将西方最新的文明成果传播到了全世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也给全球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面问题,如血腥的殖民主义、残酷的世界大战、国家间巨大的发展失衡等。因此,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不平衡过程。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期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当前正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资本主义国家也面临着空前危机,西方出现的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和各种乱象便是重要表现。由于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居于统治地位,因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必然与世界的稳定密切相关。由此,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对于理解当下的全球大变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释资本主义全球化两大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当代困境,最后指出此次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的困境是西方资本主义演变到一个新阶段上的产物,将影响世界的稳定。

  一、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而出现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的现象。分析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不可避免地涉及两大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生产逻辑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类这一具有高度智慧性的生物随着各种物质条件的结合而产生。人类诞生后首先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为此,人类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以社会的方式通过能动的劳动过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生产力这个特有的物质力量。随着人类认识、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能力的增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私有制、产品交换、国家等逐渐产生,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这些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交往这一重要行为。交往最初表现为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到了西方大航海时代,受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开辟一个又一个新航线,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形成世界整体联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被用于商品生产,西方工场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取代,生产力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促使资产阶级将眼光投向全球,各个国家和民族原有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电气时代”,一系列新兴行业和部门纷纷出现,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量垄断组织逐步建立,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刺激着西方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开辟新的市场。到了20世纪50—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受到深刻影响。得益于新的科技成果的支撑和价值链理论的启示,同一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到世界各地,最终出现了现代大型跨国公司及其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引发外包的潮流并带来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

  资本主义全球化更是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资本具有无限积累的本性,在不断积累中实现更多的价值增值,在实现价值增值和获取利润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再生产持续进行,进而强制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张,这便是资本逻辑。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最早发生联系的资本形态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到处都使生产朝着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使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它多样化和世界化,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2]商业资本的大规模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始于地理大发现,兴盛于工业革命后西方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商业资本则从属于工业资本。在工业资本的推动下,大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生产集中加快。大工业带来的生产过剩和原材料过度消耗等问题迫使西方需要高度依赖全球市场。最终,“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3]519-520。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到一起的金融资本开始主宰国家的命运,银行成为强大的资本集团。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助推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资本输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建立的长达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逐步瓦解,加上冷战的爆发,资本主义长期主导的全球市场被割裂,资本主义全球化看似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由于获得政治独立的大批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需要通过工业化道路摆脱贫困、实现富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市场、高科技和国际金融等,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完整的经济与工业体系,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西方垄断资本的国际积累与循环体系中。冷战结束后,制约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全球市场再次连为一体,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

  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并非完全分离,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的资本逻辑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逻辑是全球经济活动中通行的规则,生产逻辑说到底是资本的生产逻辑。因此,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发展起来的,支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始终是来自资本价值增值的内在要求。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的历史,也是资本的生产逻辑不断扩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金融全球化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与之相联系的是,发达国家出现大规模去工业化现象,大量资源流入虚拟经济。之所以出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状况,主要原因有: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遭遇产能过剩和“滞胀”危机,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导致大量产业因发展成本过高而被迫转移到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几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大量闲置资金汇聚成共同基金、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或投入保险公司,成为金融资本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大促进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各国放松对汇率、资本流动的直接管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取消对金融的监管;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活动的空间和规模,促进了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信息技术兴起便利了金融业的发展;新一代大型跨国公司崛起,客观上要求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苏东剧变后向市场化转型,以及拉美等国家接受“华盛顿共识”,实行经济自由化,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广阔空间[4]。

  基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两大主要表现形式。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导指出,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这样几对关系:劳资关系、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资本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1)资本在全球获取的剩余价值说到底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均会影响资本积累。因此,劳资关系是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因素。(2)实体经济是价值创造的主要领域,产业资本在实体经济中自然占据重要位置,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疯狂追求导致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货币资本的大量需求应运而生,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逐渐产生,不同形态的资本发生联系,金融资本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增殖,但如果这种增殖得不到坚实的价值支撑,或者说金融资本长期过度吞噬产业资本,势必造成资本在全球范围的积累失去动力,不同形态的资本还会产生矛盾。(3)资本在积累和全球扩张过程中尽管可以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会引发大量物质资源被消耗和有效需求不足等负面问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表——国家——介入到经济与社会中,承担起对生产的管理,如改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适当节制资本、降低资源消耗等,这些便涉及资本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此外,资本主义全球化本身意味着资本越过国家边界,左右全球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而资本积累的无限性既会对一国的国家主权造成无形的侵蚀,也会加剧全球资源的争夺与消耗。(4)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推动并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在全球化下,一国国内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国际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个地位主要由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决定。这个地位影响着全球资源和市场归属权及国际规则制定权等。由此,不同国家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维护自身利益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竞争,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将影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当下,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陷入的困境与上述几对关系失衡密不可分。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代困境与成因

  (一)资本主义全球化当代困境的表现

  资本主义全球化当代困境的表现主要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全球增长动能不足,资源消耗空前巨大,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其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尽管在2010年出现反弹,但之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9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全面显现,世界经济持续恶化、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2020年初以来,一场世所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9%,全球会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其二,工业革命爆发后,西方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中央,通过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全球发展失衡,这突出表现在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上。在资源占有和消耗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加上日本的总人口约6.9亿,占世界人口10%,控制了世界90%的资源,消耗了世界40%以上的资源。即便如此,资本主义在几百年间不仅没有解决多数人口的发展问题,反而引发了各种战争与冲突[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试图通过工业化道路摆脱西方曾经强加的落后状态,工业化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史无前例地加大了资源的消耗。据估计,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83亿,粮食需求将上升35%,但全球粮食生产率提高得很缓慢,过去八年中有七年,世界消耗的粮食比生产的多;用水量将达到6900亿立方米,超过当前可持续的水供应能力(高出40%以上),到2030年全球近一半人口将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粮食和水资源安全会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更加严峻。此外,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渐枯竭[6]。在财富分配方面,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配进一步失衡,而且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财富也越来越向极少数最富裕阶层集中。自2010年以来,全球最富有的0.1%人群大约拥有全球财富总额的20%,最富的1%拥有约50%,而最富的10%则拥有总额的80%—90%[7]。增长与分配是密切相关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不仅会导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更易引发民粹主义等思潮。欧美近些年极端右翼和左翼势力同步崛起,与此不无关系,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第三,发达国家的不同群体,尤其是不同资本寡头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出现严重分歧。以往学术界总是将发达国家视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但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西方国内的产业寡头和劳动者是利益受损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真正主导者和受益者是以金融资本为主体的国际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是资本自身性质在逻辑上展开和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产物。国际垄断资本与西方国内垄断资本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西方国内垄断资本中的一部分走向全球后,自然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另一方面,二者在涉及利益分配、国家主权等问题上时常存在不一致性,因而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国际垄断资本的运作下,生产的社会化被提升到全球化的水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其一,资本增殖的最终受益主体变得复杂化,但国际垄断资本始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以著名的苹果公司为例,虽然苹果公司的产品风行世界,给少数高管和股东创造了巨大利润,但在美国只创造5%的就业[5]。美国通过货币霸权每年从全球获取不计其数的霸权红利,但霸权红利的占有者是少数金融寡头,美国政府的负债额却在不断攀升。其二,全球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伴随全球生产体系建立的是跨国资本家阶层的产生,“跨国资本家阶层正是在全球经济中实施一系列全球化措施的主要力量”[8]。由此,受到资本剥削的远远不止以前的产业工人,雇佣劳动者愈加边缘化。另一方面,西方出现严重的去工业化,大量制造业发展受阻,相当部分的产业资本家处于弱势地位,西方一些国家的竞争力也受到影响。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在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降至12%左右,一些尖端科技开始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地位。其三,最重要的是,由于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与全球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由资本主义引发的危机经常扩散到全球。因此,国际垄断资本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全球经济更加有序、资本主义危机彻底消除。通过资本主义全球化,建立全球资本主义体制成了跨国资本家阶层最终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所谓全球资本主义,就是跨国资本家阶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各个民族国家完全放弃主权、由一个世界政府统一行使权力的资本主义。

  在全球资本主义体制下,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国家主权将被彻底摒弃,国际垄断资本将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最近十几年来鼓吹的所谓“开放社会”,其实就是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国际垄断资本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建立全球资本主义的行为已经严重侵蚀了西方国家主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为了捍卫由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世界市场和国际霸权,一些西方国家过度介入各种国际事务,国力被严重透支。正如斯蒂格利茨批评指出的,美国所签订的多数贸易协定,代表的都是跨国公司的利益,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好处可以忽略不计[9]20-21。此外,资本主义全球化不仅是资本积累和财富转移的过程,也包括为资本积累扫清障碍的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扩张。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运动,更是在美国和欧洲引发严重的种族冲突和国家认同危机。国际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显然与西方国内具有民族国家特征的产业寡头是背道而驰的。尽管产业寡头也希望通过资本主义全球化实现价值增值,但前提是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让产业寡头成为国家的统治阶层,中产阶级和本土白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由此,发达国家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众和产业寡头与主导全球化的国际垄断资本之间发生了尖锐对立和矛盾。

  第四,与西方国家不同群体对待全球化态度出现严重分歧相联系的是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最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大规模的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在西方上演。尽管类似的浪潮过去出现过很多次,但参与者基本都是力量弱小的劳动者及其组织,而此次反全球化浪潮不仅声势大,而且西方大量政客参与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特朗普竞选口号和执政纲领以“反建制”为特征,且特朗普一上台便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条约,同中国以及自己的盟友欧洲大打贸易战,反对外来移民……美国似乎要重回20世纪之前的孤立主义时代。事实上,特朗普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和美国产业资本家的代言人,他执政以来所做的大多数事情均指向:反对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捍卫美国的国家主权、维护产业寡头的利益。在特朗普看来,现行的很多国际组织和条约都是冷战期间美国为拉拢盟友而构建的国际制度安排的产物,如在贸易领域,美国向盟国开放美国市场,而盟国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美国产品的进口,这是一种让美国“吃亏”的非对称合作。这些组织和条约逐渐地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导致的结果是美国的国家主权被消解,即使可以产生大量经济利益,获益者也只是少数群体或者他国;大量外来移民涌入美国,引发本土白人就业危机和种族矛盾,必须要反对移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承接了来自美国的大量中低端产业,同中国打贸易战不仅是遏制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外部,进而赢得国内公众支持的重要策略。特朗普甚至大力支持欧洲的各类民粹主义组织和“脱欧派”,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国防支出。因为在他看来,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其主导者也是国际垄断资本,美国在冷战早已结束的今天却依然承担北约军费的绝大部分,实在不公平。因此,特朗普并不是要放弃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而是要在清算过去让美国国力透支的“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安排的基础上,重建美国的竞争优势。此外,西方一些政客在公开反对资本主义长期主导的全球化时,往往高举民族主义旗号,美国政府甚至在一些地区扶持极端势力,放任热点地区动乱,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将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外部,而且在于破坏一些国家高速发展所需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改变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受益的局面。这也从侧面反映西方国内过去长期积累的问题十分严重,很难通过变革途径解决[10]。由此,资本主义全球化自产生以来,出现了最大的流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7:31 , Processed in 0.07497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