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晚清六十年的革命与改良(第一章第六节)

2021-6-13 08:17|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0405| 评论: 0|原作者: 李晓鹏

摘要: 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崛起,代表了阶级力量逐渐超越宗教力量,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导力量。这与拜上帝教从“在天上享福”到建立人间“小天堂”的教义变迁过程一致。人事变动是路线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延续和体现。残酷的战争逐步将一支宗教军锻炼成为世俗革命军。

从金田起义前几个月开始,一直到团营后开始建军训练,洪秀全和冯云山始终都不在金田村,而是一直在花洲的山人村躲藏,由胡以晃负责安全保卫。

山人村和金田村之间相隔超过一百里,中间多是崎岖的山路,来往非常不便。“团营”之后的各项工作安排,都由杨秀清和萧朝贵负责。

整个十月和十一月,清军的正规军都在忙着剿灭天地会。一直到12月下旬,清军才赶到桂平县,准备围剿太平军。

清军选择扎营的地方,正好位于金田村和花洲山人村之间的思旺镇,隔断了洪秀全与太平军的联络线。扎营之后,清军和团练四下搜捕拜上帝教教徒,山人村也被骚扰。这一下杨秀清等人就比较着急了,他们不知道这纯粹是巧合,还是清军已经知道了洪秀全的藏身地,要到花洲抓捕洪秀全。为了确保洪秀全的安全,杨秀清决定立刻主动出击。

这是杨秀清第一次指挥正式战役,面对的是刚刚镇压了天地会悍将陈亚贵“艇军”的清军主力。

12月25号,清军刚刚扎营安顿下来,杨秀清就先派出侦察兵,将清军和附近团练的情况基本摸清。然后,兵分两路,主力由蒙得恩带领,于27日向清军主力发动进攻。蒙得恩先留下预备队埋伏,自己带人突袭清军大营。清军慌乱之中胡乱放炮,蒙得恩假装逃走。清军主将李殿元一看,以为这是天地会的作战水平,就知道偷袭,遂下令士兵们出营追杀,被引进了埋伏圈。“溃兵”也立刻掉头反扑,大败清军,趁乱攻占了清军营地,击毙清军副将张墉。太平军将所有武器粮草抢走,搬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顺势占领了思旺镇。

同时,杨秀清派出另一支小分队走小路,突袭花洲山人村周边的团练,但未与之纠缠,而是迅速杀入村中,将洪秀全解救了出来,带回金田。然后,再集中兵力,由胡以晃带领,攻打团练,击毙团长覃展成。

这一仗打的极为漂亮,展示了杨秀清高超的军事指挥技巧。太平军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组织训练,指挥起来已如臂使指。像假装溃逃诱敌深入这种战术,说起来容易,如果不是纪律严明,假装溃逃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真的溃逃。

这是太平军建军第一战,又被他们自己称为“迎主之战”。

这一仗刚打完,贵州的援军到了。1851年1月1号,也就是“迎主之战”后三天,洪秀全和冯云山还没安顿好,贵州兵马数千人共计七个营的兵力,就在当地团练的配合下气势汹汹的朝金田村杀了过来。

这一次,杨秀清采取了更为“狡诈”的战术——让开中央、攻击两翼、后路伏兵。他让战斗力最强的贵州清军深入金田村,以村中构建的坚固阵地防御。然后,派兵伪装成团练,嵌入贵州兵和两翼团练的缝隙中,迅速击溃两翼的团练武装,再合围中央的贵州兵。

清军正面突进受挫,两翼又遭打击,不得不后撤。但在后撤的必经之路——蔡村河两岸,杨秀清早已埋下伏兵。清军统帅伊克坦布左冲右突,终于冲上了河上的木桥,不料桥下已有太平军士兵,把木桥给弄塌了。伊克坦布连人带马掉进河里,被太平军所杀。这一仗又被称为“蔡村河之战”。

贵州援军是咸丰皇帝钦点的精锐。伊克坦布又是满洲旗人,从二品的高级武将,在贵州也算是有名的悍将,跟太平军刚一交战就被斩杀。太平军战力之强,杨秀清军事指挥水平之高,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经蔡村河之败,清军后续援军再也不敢再轻举妄动,耐心等待剿匪总指挥向荣带着他的最强“楚军”到来。

向荣进入广西以后,先快速歼灭了几支天地会武装,再来打太平军。鉴于清军两次惨败的教训,他比较小心,等待各路援军到齐,兵力超过了一万人,休整准备了很久,才发动进攻。这一回清军排兵布阵没有明显缺陷,也没有冒进,兵力与太平军差不多,且全部是正规军,其中向荣带领的“楚军”已是清军在南方战斗力最强的军队,稳打稳扎的去攻击太平军。结果竟然还是打不过,清军很快就被太平军击败,退了下来。

三次较量下来,清军不敢再主动进攻,改为围困。

金田村附近地方小,要养活两三万人难度很大。清军从周边各地调集的援军源源不断而来,想要困死太平军。太平军粮食耗尽以后,只能选择突围。

后边的故事,就是太平军在广西到处走走停停,一边寻找补给,一边被动或主动的停下来跟围追堵截的清军打仗。总的来说胜仗居多,败仗也有。大大小小的战争过程无需过多描述。这里边有几个比较关键的节点需要讲一下。

第一个重要节点是1850年7月份,太平军在四周转了一圈之后又跑回了紫荆山,重新构建防御工事固守。

这一次节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清楚的看出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在作战指挥中的分工。之前“迎主之战”和蔡村河之战都是杨秀清指挥的,这很清楚。后来,洪秀全和冯云山也参与了军事指挥,冯云山还自己独立带了一部分人马,此后的作战到底谁负责就没法搞清楚了。像南京大学崔之清主编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就一律称之为“洪秀全等”决策指挥,给人的印象是洪秀全是实际负责人,而太平军胜多负少也主要是应该是他的功劳。

但到了第二次紫荆山之战,史料记录就比较明晰了:主力部队由杨秀清带领,萧朝贵和韦昌辉为副,集中在正面战场与清军主力作战。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后方,负责老弱妇幼的安全。前方为主战场,兵力多,但地形也比较平坦,要承担清军的正面冲击;洪秀全和冯云山指挥的兵力较少,但背靠大山,有双髻山、猪仔峡两大天险。双髻山顾名思义,就是像发髻一样高耸的两个山头,前面是猪仔峡,夹在两山中间,非常陡险,道路也十分狭窄,只有小猪仔可以通过,大肥猪就通不过,因此得名“猪仔峡”。太平军在山上构筑了堡垒和炮台,制备了滚木、擂石,又将道路狭窄之处用巨石堵住。以数千人的兵力,居高临下,守卫两个天险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清军兵分两路,分别从前方和后方进攻。最后的结果,杨秀清、萧朝贵的正面战场守住了,洪秀全和冯云山负责的后方没有守住。双髻山、猪仔峡陷落,太平军被迫第二次放弃紫荆山,向外突围。这一次失守紫荆山,太平军损失较大,伤员很多,后方物资被清军焚毁,缺粮缺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士气低落。

为鼓舞士气,洪秀全发布了一道谕旨,里边说:“总要个个保齐,同见小天堂威风。”这是“小天堂”这个词第一次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这是一个新概念,跟基督教和拜上帝教长期宣传的“天堂”不是一回事。

基督教的天堂是指的教徒死后,灵魂升入彼岸世界的天堂。它不在人间,而在天上,是一个与现实生活和斗争隔绝的虚无缥缈的宗教幻想。目的在于劝教徒放弃对现实社会中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斗争,主张忍受顺从,把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希望寄托在彼岸天堂的幻觉上。这种天堂不管多么美好,不过是麻醉和取消被压迫着斗争的精神鸦片。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刚开始对信众的主要承诺也是死后的天堂。他在《原道觉世训》中说: “敬拜皇上帝,则为皇上帝子女,生前皇上帝看顾,死后魂升天堂,永远在天上享福,何等快活威风。”

如果用洪秀全这种消极逃避的宗教思想来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那是肯定不行的。洪秀全拿着这套思想传教,也到处碰壁。后来,冯云山在紫荆山独立传教,跟山民等底层穷苦人民结合,逐步把拜上帝教的教义往世俗目标上转移,等到他跟洪秀全合作写作《原道醒世训》的时候,就基本不提死后上天堂享福这回事儿了,而是重点讲“公平”,也就是在上帝这个“唯一真神”之下,人人平等,要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这是冯云山对基督教教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次大改造。

等到“小天堂”这个概念的提出,就跟基督教的“天堂”进一步划清了界限。太平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目标,不是为了去上帝的天堂享福,而是要推翻清王朝建立理想社会——人间小天堂。它明确太平天国的“国”并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间。这是洪秀全在紫荆山保卫战失败的压力下,被迫再次做出的妥协——就跟被迫承认杨秀清“天父下凡”一样,为了鼓舞太平军的战斗意志,不得不将太平天国的主要奋斗目标从天上改到了地上。

与此同时,杨秀清再次以 “天父下凡”的名义,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严厉批评了军内部分人信心动摇的问题,并将违反军令、临阵退缩的黄以镇判处死刑,公开处决。

一软一硬两手工作做完之后,太平军士气有所好转,突围成功,然后又在官村岭这个地方回头反咬清军一口。向荣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这种溃逃中的军队还能突然掉头反扑的,毫无防备,前锋部分几乎被全歼,余部惨败而逃,所有辎重物资全部被太平军获得。他哀叹道:“生长兵间数十年,未尝见此贼。”

“官村岭大捷”的太平军前军主帅为萧朝贵,冯云山为副。

此战胜利后,太平军又继续转战了一些地方。从史料看,此后基本都是杨秀清和洪秀全呆在一起,萧朝贵再独立指挥一支部队。1850年9月,太平军发现桂平县北边的永安州州城防御薄弱,决定抓住机会,由萧朝贵和罗大纲带领主力精锐突袭,经过两天的奔袭和两天的围攻,在9月25日成功拿下了永安城。

这是太平军第一次攻克州城,在这里守卫了半年,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永安封王”和“永安建制”。这是太平军北上之前的第二个重要节点。

洪秀全在之前就已经登基称“天王”——他本来想称帝,但萧朝贵“天兄下凡”告诫他,只有天父皇上帝可以称帝,凡间人只可称王,洪秀全无奈接受。“永安封王”主要是给“神仙小家庭”的另外几位成员封王。杨秀清封东王,萧朝贵封西王,冯云山封南王,韦昌辉封北王,石达开封翼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在此之前,还封了杨秀清和萧朝贵为正军师,冯云山和韦昌辉为副军师,另封杨秀清为九千岁、萧朝贵为八千岁、冯云山七千岁、韦昌辉六千岁、石达开五千岁。尽管冯云山之前被洪秀全认定为“上帝的第三个儿子”,高于杨秀清和萧朝贵,但在军师地位和“千岁”排序上却落到了杨、萧之后,这是永安封王最大的改变。

 “节制”之权在古代军制中是很不得了的,意味着杨秀清不仅在诸王中排名第一,而且是诸王的上司。诸王必须向东王汇报并服从东王的命令。洪秀全作为天王高高在上,但他只有一个直接代理人,就是东王,其它诸王都直接听命于东王而不是天王。杨秀清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得以制度化。

这次封王把石达开加了进来,还成了上帝的第七个儿子,算是地方分部实力派的代表。诸王之中,萧朝贵和韦昌辉与杨秀清关系更好,冯云山和石达开与洪秀全关系更好。总体来看,萧朝贵地位高于冯云山,韦昌辉地位高于石达开。杨秀清不仅节制诸王,其“金田嫡系”也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再考虑到杨秀清拥有“天父附体”的特权,“天父”在教义上高于天王,也就可以说,杨秀清已经超越洪秀全,成了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当然,这个关系并未完全理顺,大家普遍认为洪秀全与杨秀清还有“君臣之义”,洪秀全是君、杨秀清是臣。这种教义、军制、政体的复杂关系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了伏笔。

回顾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封王的军事指挥权变化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太平军军权的一个变迁过程。在团营初期,军权完全由杨秀清和萧朝贵掌握。等洪秀全和冯云山回归以后,应该是形成了“第二次紫荆山保卫战”那样的格局:杨秀清和萧朝贵带领主力,负责一线作战;洪秀全和冯云山带领其它部众,主要负责后方防御,两个部分的指挥权相对独立。但第二次紫荆山保卫战,洪秀全和冯云山指挥失误,导致本来最安全的后方防线失守,使得太平军陷入建军以来最危险的境地,此后就基本失去了独立的军事指挥权。杨秀清从一线回到二线,直接指挥洪秀全部,并负责全军总体决策,萧朝贵则继续留在一线指挥主力作战。冯云山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在“官村岭大捷”中作为萧朝贵的副手参战,在进攻永安的突袭中又留在了后边,没有跟萧朝贵去一线参战。一会在前军一会在后军,都是当副手,不再有独立指挥方面作战的机会。

总体而言,永安封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杨秀清为最高决策者,萧朝贵为主力前锋的军事指挥格局。“永安封王”,是对从“团营”到金田起义、第二次紫荆山保卫战,再到永安围城这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争过程形成的军事指挥格局的确认。

长期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只看到杨秀清和萧朝贵“天父天兄下凡”的神迹,认为是他们装神弄鬼,用奸计和迷信手段谋求个人权力地位,打压洪秀全和冯云山。这种看法格局太小、层次太低。

杨秀清和萧朝贵“天父天兄下凡”,是洪秀全自己跑路,危险时刻逃回广东老家躲藏,给拜上帝教事业造成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被逼无奈之举。在这个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不是夺权占便宜,而是承担责任和风险。之前的两个领头者一个冯云山被捕入狱、生死未卜,一个洪秀全远走他乡、杳无音信,拜上帝教已经成了地主士绅和官府的打击目标,谁来当头谁可能就是下一个被抓进监狱的,很可能就死在监狱里或者杀头了,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他们不怕危险,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运动,居功至伟,由此获得的地位是应该的,不是什么阴谋诡计的产物。

后来,他们又在团营和金田起义的过程中承担起了实际的责任,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甚至是精彩的军事决策,萧朝贵更是一直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带领太平军走出创业之初最脆弱的时刻,不断击败清军围剿、杀出重围、连战连捷,最终攻克永安,再次居功至伟。这一时期杨、萧的地位,是在实打实的残酷无情的军事斗争中逐步提高的,是以才能和功勋服众取得的,也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和装神弄鬼的产物。

总的来说,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崛起,代表了阶级力量逐渐超越宗教力量,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导力量。这与拜上帝教从“在天上享福”到建立人间“小天堂”的教义变迁过程一致。人事变动是路线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延续和体现。残酷的战争在逐步将一支宗教军锻炼成为世俗革命军的过程中,也锤炼和选拔了新的领导人。

在从金田到永安的行军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事,就是萧朝贵把杨秀清的岳父杀了。起因是杨秀清的岳父违反军事纪律,自己私藏了不少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被萧朝贵发现。萧朝贵以“天兄”身份进行审问确实,最后判处其死刑。后来,杨秀清的表兄来求情,萧朝贵断然拒绝,甚至放话说,要想救人,除非杨秀清让天父下凡来说。这个事情从发现到审判执行,经过好多天的时间,杨秀清始终没有出面干预。以他的权力地位,要想救他岳父应该是没问题的。能够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也是杨、萧能够获得太平军将士们拥护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军在战斗中能够如此团结一致、视死如归,也与他们拥有杨、萧这样的英雄领袖分不开。

——第二次紫荆山保卫战和永安封王,就好像后来红军长征过程中的湘江之战和遵义会议。由于湘江之战的惨败,凭借意识形态权威掌握中央权力的苏联派领导层在遵义会议上被迫放弃军事指挥权力,让军事路线正确的毛泽东担任最高军事领导。但在名义上,红军还是要接受苏联共产国际的领导。苏联后来又派来了王明试图夺取毛泽东通过战争建立的权威。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最高权威才最终树立。可惜的是,杨秀清未能迎来自己的“延安整风”时刻,就在天京事变中不幸遇害。这是后话。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6:54 , Processed in 0.01873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