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二十七)

2019-10-31 13:0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1699| 评论: 0|原作者: 虎丘讲古

摘要: 中国代表团的这次联合国之行,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崭新风貌。中国代表在国际讲坛上当面痛斥了美国的浸略罪行,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三次战役前,世界的风云变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控诉美帝侵略行为由于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一系列胜利的攻势,由于苏联等国家提出的动议,联合国安理会向我国发出邀请,前来安理会发言和讨论“美国侵略台湾”议案。11月24日,我国外交代表团由伍修权带领,经捷克斯洛伐克抵达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毛主席称:“伍修权大闹天宫去了”。      

          

500

                                                                                                                     

11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开始讨论中国提出的“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中美两国代表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展开了第一次正面较量。美国代表奥斯汀首先发言,宜称所谓的控诉中国“对大韩民国的侵略”和控诉美国侵略台湾两项议程,“固然是内容不同的,然而他们是同一大间题的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这是全世界现在所碰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也不算夸大其词”。奥斯汀攻击中国政府“公开地遣送大量自己的战斗部队从满洲跨越国界”,同“联合国部队作战”,已构成“侵略”行为。关于台湾问题,奥斯汀宣称台湾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够确定的”,以此为美国侵略行径进行辩护。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也是今天“台独”的所谓“法律依据”。

   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被安排在第二位发言。他首先官布,“我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命,代表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万五百万人民,来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包括澎湖群岛,以后凡称台湾,皆包括澎湖群岛)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这是我的明确的具体的使命。”

   伍修权庄重地向安理会控诉: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指使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制造朝鲜内战之后,于1950年6月27日即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解放台湾,同时,美国武装力量奉杜鲁门总统之命,大量地公开地侵入台湾,执行美国政府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政策。

   他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哥伦布来到美洲新大陆之前,中国人已经到了台湾。远在美国独立之前,台湾就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的一部分。1943年12月7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一庄严的国际公约再一次作为日本投降的主要条款之一,表现于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波茨坦公告第八节说:“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500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了投降条款。日本投降条款第一条,就明文规定日本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当中国政府接受了台湾日军的投降,并在台湾行使主权的时候,台湾就不仅是在法律上而且亦在事实上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的一部分。1951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在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中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中国主席曾申明他们的目的是: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上,如台湾,归还中国。美国是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的签字国。波茨坦公告称:开罗宣言条款应即执行。日本投降时亦曾接受此宣言的规定。

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一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人中国内争中的途径”

   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却公然宣布决定以武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解放台湾,并首先派遣海军第7舰队侵人台湾海峡,以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并向台湾派遣正式的军事使团。同时,经过与蒋介石会商,决定将美蒋军队统一归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的武装力量不仅侵入台湾,而且还在中国的领空领海进行侦察巡逻活动。美国政府的武装力量已经侵占了台湾,这就构成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公开直接的武装侵略行为。

   伍修权义正词严地指出:“奥斯汀先生8月25日在其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先生的信上说:‘美国未曾侵占中国的领土,美国对于中国亦未曾采取侵略行动’。好的,那么,美国的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跑到哪里去了呢?莫非是跑到火星上去了?不是的,美国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并未跑到别的地方,它们是在台湾。那么,莫非是你们说的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根木不是美国的武装力量吧?不!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确实是美国的第七舰队和美国的第十三航空队。那么问题是在哪里呢?世界上的侵略行动,还有比侵略别国领土更甚的侵略行动吗?   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生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任何诡辩、撒谎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武装力量侵略了中国领土台湾。

伍修权强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亲密友邦,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江之隔;中国人民对于美国政府侵略朝鲜的这种严重状态和扩大战争的危险趋势,不能置之不理。中国人民眼见台湾的遭受侵略,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的火焰迅速地烧向自已,因而激于义愤纷纷表示志愿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乃是天经地义,完全合理的。中国人民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他们志愿前往朝鲜··参加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的伟大的解放斗争。

   伍修权严正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美国侵略者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软弱的表示,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不管美国政府采取任何军事阻挠,也不管它盗用什么样的联合国的名义,中国人民决心从美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美国政府对其侵占台湾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应负完全的责任。这是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坚定不移的意志。

  受伍修权在联合国发言的鼓舞,大量旅美华人返回祖国,其中包括吴仲华、李铁铮这样的著名学者,甚至包括“中华民国”驻纽约总领事宗维贤。

中国代表团的这次联合国之行,是新中国建立后,中美两国外交代表首次进行激烈的面对面交锋。它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伟大胜利交相辉映,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崭新风貌。中国代表在国际讲坛上当面痛斥了美国的浸略罪行,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它扩大了新中国的政治影响,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同时也为以后同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00

这是我们的另一条战线,我们在这个战场上使用的武器是文字与演讲,但打击的,是同一个敌人。        

二、停火阴谋

二次战役即将结束时,曾有印度等12个国家在联合国发表了一个“停火建议”,要求双方谈判停火,请注意,这里的遣词是“先谈判,后停火”,之后,菲律宾(当时菲律宾是“联合国军”的参加国之一,从法律上来讲,它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中立国发出的停火呼吁的“)参加进来,发出了另一个”停火建议“,要求双方”先停火,后谈判“

后世的许多史学家往往把这两份议案混为一谈,称”当时如果停火,战线基本停在三八线,双方能少死一百多万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大不然。

我们来看停火背后的阴谋:

500

第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3国提案的第二天,12月15日上午,杜鲁门发表广播演说宣布自12月16日起美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杜鲁门宣称美国愿意谈判但决不向“侵略”屈服,也不“姑息”苏联统治势力造成的巨大威胁。他同时宣布了美国增加军火生产,扩大军队,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等措施。16日,美国政府成立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时动员机构—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要把美国军队由250万人增加到351万人,要在一年之内把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5倍和4倍以上。为了加强西欧的军事力量,美国又经与英国、法国等协商,决定加速筹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指挥的军队,并于18日任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为北大四洋公约组织军队最高司令官。

这就是美国人的”诚意“,在联合国进行表决时,美国人公开宣布,他们支持”先停火,后谈判“,而反对“先谈判,后停火”。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停火根本不是为了谈判,而是为了给他们从本土调集援军再次反攻争取时间,毕竟,在目前的战场上,志愿军的兵力占据着优势,美军需要喘息。

12月14日,美国人操纵下,12国议案被否决,13国议案通过,组成了由一名印度人、一名伊朗人和一名加拿大人组成的”三人停战委员会“,请注意,加拿大也是当时的参战国,这个停战委员会邀请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军事顾问,这一定是共蝶干的!

因为周总理立刻回复:”三人小组—就地停战—和平谈判—大举进攻。这一马歇尔公式对中国人民极不生疏,马歇尔将军的故技在联合国是不能重演的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3:53 , Processed in 0.01893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