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资本帝国的食物体系

2019-8-23 22: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5584| 评论: 0|原作者: 严海蓉|来自: 人民食物主权

摘要: 那我们今天面临什么问题?今天在什么体系里面?根据弗里德曼的看法,她认为第二个食物体系已经走向解体,今天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旧的东西尚未彻底消失,新的东西还未完全形成。

二、第二代食物体系:冷战布局与工业食物体系

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不是一个自然过渡,完全是由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引发的,第一代的食物体系大概在1914年左右就解体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陷入了混战的局面,这个时候英国主导的第一阶段的食物体系开始解体。二十世纪世界经历了一战、大萧条、二战,随着二战结束,美国霸权兴起,主导了第二代的食品体系,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左右。美国为主导的这一体系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费里德曼称之为重商-工业食物体系(The Mercantile-Industrial Food Regime)。

美国拥有强权,它有很强大的国力来保护它的国内的农业。随着冷战的兴起,美国战后的经济策略特别是粮食战略,是把食物体系纳入到冷战的体系之中。

这个冷战体系首先要把欧洲原来的曾经出现的帝国的影响消解掉,比如曾经的大英帝国,奥匈帝国等等。然后它要把那些新独立的政府,纳入到以美国为中心的这么一个体系里面,在冷战格局底下与苏联为主导的阵营进行对抗,第二代食物体系与此密切相关。所以食物离不开政治,或者更可以说,政治离不开食物。

1947年,农业是没有被放入“关贸总协定”框架中,所以自由贸易并不包括粮食。美国是如何用它的领导力来掌控“自由世界”的农业呢?

哈里特·弗里德曼:贸易战揭开了全球化幕后资本帝国的食物体系

马歇尔计划中,美国援助欧洲的粮食 |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网

1、美国政府的角色

美国对国内农业的补贴。同时,政府为粮食设定价格,然后是限定生产条件。如果生产过剩,过剩的粮食怎么处理?把粮食全部放到市场上必定会冲击粮价。美国政府采用了两个方法让粮食“去商品”化:一个是在国内让穷人也吃得上饭,穷人没有消费力,美国政府给他们提供福利,粮食不是商品了,作为一个福利品给了穷人;另一方面,通过出口到国外,到国外作为美国的粮食援助。这样国内粮价不会受到生产过剩的冲击,总的来说:

(1)为国内农民设定粮价和其他条件;

(2)控制销售渠道。在所有进口和出口政策中,政府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3)马歇尔计划主要是在欧洲战后的恢复期,在这个时候,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美国为了冷战,把粮食也作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当美国提供援助的时候,其实也把美国的生产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对欧洲的粮食生产发挥了影响,也就是说把美国的生产模式通过这种所谓现代化的方式推向了欧洲,以改造欧洲的农业。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美援粮食的进口对国内小农生产产生了冲击,影响了这些国家长期的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很多非洲国家在接受美国援助之后,反而出现了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失去了自身的粮食安全,这也说明所谓貌似免费的午餐都有代价。

(4)日本的主要进口来自美国。日本以前主要从亚洲国家进口,但在冷战格局下发生了一个变化,转为从美国进口。

(5)随着美国计划不断走向全球,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所谓的绿色革命,也就是把美国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向全球。绿色革命也就是通过农药、化肥,通过种植的单一化、规模化等等方式将绿色革命推向全球。

(6)在这个阶段巨型公司、集团开始出现。比如说它主要是生产和出售一些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自然就要跟石化、石油、能源相配合,继而与农资化肥等相结合,这样的集团公司就占据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农业公司的集团化开始出现。

2、美国工业化食物体系的影响

(1)我们的饮食结构(Dietary Structure)是工业化体系生产出来的一个饮食结构,比如说是脂肪、甜味剂,还有一些补充如淀粉、粘稠剂,很多东西我们可能不懂,但是这些东西大量地充斥于食物中,让我们的口味越来越变成化学合成的东西,我们的消费结构越来越受到公司化、工业化生产的影响。

(2)1973年时,苏联跟美国有一个缓和期,美国一下子把大量的农产品卖给了苏联,全球粮价暴涨,在粮价暴涨时期,又有一些国家开始兴起,如巴西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它们作为粮食的主产国开始兴起,而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地被这个食物体系抛弃。1973年粮价产生巨大波动,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了一个世界首脑参与的粮食峰会(World Food Summit),用于应对突然出现的世界性饥荒,粮价暴涨不是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却导致了人们吃不起。1996年的时候,粮食峰会有设定一个目标,到2015年全世界营养不良、粮食不足的人口要减半。1996年的时候大概有八亿人口,这个数字并没有因为峰会而得到缓解,反而是在后来数字都有增加,差不多每一年新增几百万人口,尤其是营养不良问题。越来越的情况是肥胖同时营养不良。

(3)在这个时段跨国集团之间也相互的兼并,就形成了今天可能知道的一些巨型公司,如孟山都、拜耳。它们现在尽管已经是巨型公司,但仍在相互兼并,比如说最近孟山都就被拜耳收购了。另外一个潮流是在这个兼并的过程当中,原来主攻化工方面的公司,开始跟巨型的、做粮食贸易的公司进行兼并,跟种子公司进行兼并,也就是产业的上下游开始发生交融。

哈里特·弗里德曼:贸易战揭开了全球化幕后资本帝国的食物体系

拜耳和孟山都毒害世界 |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4)在这个兼并的过程当中,还出现一个新的苗头,即公司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形成知识产权是一个商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垄断的过程。知识产权跟公共资源的商品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尊重知识产权是不是尊重人们的劳动创造呢?这两者不是一回事,举一个例子:学校老师都要写文章,在国内我们还没有这么深刻的感觉,但是在国外期刊发表文章之前,首先要签一个版权合同,这是一个知识产权的一个协议,目的是要作者放弃对这篇文章版权,把它转让给出版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是出版公司的所有物。协议里面的内容实际上是霸王条款。

出版公司和巨型农企一样,对知识产权的追求,是对盈利的追求,是对垄断的追求。特别像孟山都这样的公司。在美国,生命体原来是不可以被申请专利的,生命体怎么作为专利呢?但是美国法院在孟山都的影响下,允许公司把生命体作为专利,甚至想强行把这一政策纳入到WTO的规则。这个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强权。

三、农业作为独立部门的消失

第一代英国主导的食物体系,食物通过所谓的自由贸易跨国流通了起来,然后扩张为以欧洲为中心的对外移民,五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食物体系崩溃。

第二代美国主导的食物体系,产生了绿色革命,产生了巨型的公司和集团。在这个阶段,食物或者农业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原来我们认为农业是第一部门,工业是第二部门,农业相对比较独立,农业就是水、土壤、种子等等,农业相对于工业是独立的。但在这个时候农业它不再独立了,它成为化学、工业、生物工程的附属,农业失去它曾经有过的独立性。

哈里特·弗里德曼:贸易战揭开了全球化幕后资本帝国的食物体系

食物的背后的危机 | 图片来源:新浪网

那我们今天面临什么问题?今天在什么体系里面?根据弗里德曼的看法,她认为第二个食物体系已经走向解体,今天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旧的东西尚未彻底消失,新的东西还未完全形成。

四、今天面临的新挑战

(1)首先是我们整个的生产依赖于化石能源。 我们对它有一个强烈的依赖,这个依赖是不可持续的。

(2)第二个挑战是气候变化,其实工业化的粮食生产,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大家知道现在气候变化越来越剧烈,越来越不稳定,而且我们面临的危机,其实是看得见的危机,比如说在北极,冰山已经开始融化,这些大家都是可见的,但是现在仍然没有一个有效应对的措施,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各国依旧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行动。

(3)第三个面临的挑战是整个健康方面的不安全以及风险。我们吃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我们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口味都被工业资本牵制,这样的情况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隐患。肥胖开始成为全球的通病。

(4)第四个挑战是我们原有本土的、本乡的这些知识,地方性的知识还有人们世代以来的这些权益,保护种子的权益,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饮食文化都在流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些东西越流失,我们就越受制于单一化,资本化的食品体系的控制,所以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四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最后回到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上来,政治经济学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拥有知识,今天,知识掌握在谁的手里面?我们通常说知识带来权力,知识给我们权力,但是福柯说的也对,实际上是权力产生知识,公司的权力不断的把资源知识产权化。那么谁拥有这些植物,谁拥有动物,谁拥有基因呢?现在变成公司所拥有的,所以这些风险又如何来评估,当所有这些东西都被公司垄断,全球化的风险评估如何来做呢?出了问题之后,谁又为这些问题负责任呢?

所以,面对这样这些挑战,微观上、宏观上,我们到底能够做哪些东西,我们要倡导什么,我们自己应该改变什么?如何走向生态社会主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参与和行动。

【本文原标题《中美贸易战了,来认识资本帝国的食物体系吧!》,原载微信公众号“人民食物主权论坛”,授权察网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15:36 , Processed in 0.01790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