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资本主义、苏联问题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质

2019-1-17 06:55|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591128| 评论: 6|原作者: 远航一号

摘要: 自从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经过重大改造以后,确立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地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中国,在怎样的意义上,是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问题

       在上面说到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时,曾经提及,理想的“民族国家”是由讲单一语言的单一民族构成的。这样的“民族国家”,显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教科书中讲,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另一方面,自从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经过重大改造以后,确立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地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中国,在怎样的意义上,是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

       这里,先要提到“中华民族”的概念。这个概念并非从来就有的,而是在晚清首先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提出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才为人们普遍接受;在资本主义复辟后,又被资产阶级当局作为宣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个工具。

       当孙中山等人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时,一开始是特指汉民族,比如,“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实际上是排斥汉民族以外各少数民族的。在同盟会时期,孙中山等人所讲的“民族主义”主要不是针对帝国主义,而是为了“排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开始在有些情况下用“中华民族”来泛指中国境内各民族,但是又面临着如何解释“中华”之下各民族之间内在联系的问题。国民党统治时期,编造了各少数民族都是汉族的大小分支的伪科学理论。由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着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较少采用“中华民族”这一说法,更常见的是“各民族人民”或者“各民族劳动人民”。只是在资本主义复辟以后,“中华民族”以及所谓“民族复兴”、“民族崛起”等才又流行起来。

       不仅“中华民族”的概念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即使是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民族本身也有一个从前资本主义民族向现代民族演变的过程。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交通困难,被大山、河流、森林隔绝,集中在某一狭小地区、通过血缘氏族纽带连接起来的部落或者宗族往往是与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对于一般的劳动者乃至相当一部分地主阶级成员来说,“同村”、“同乡”是他们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得出来的用来相互认同或者区别不同群体的主要标准。

       中国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上层,有着比较明确的华夏、蛮夷之分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是认为除了“华夏”以外没有其他文明。这种观念在客观上的物质基础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之间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的巨大差别。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兴起以后,这种夏夷之辨就已经完全不适应近现代的世界形势了。

       在西欧,近代民族的形成是与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发展同步完成的。在一定的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内,由于商品和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形成并且巩固了人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共同文化。这种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又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疆界的确定和近代国民教育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为了反击欧洲反动君主的“反法联盟”、保卫革命成果,革命政府将武装力量的征召范围从少数职业军人、雇佣兵扩大到了所有的成年男性。此后,欧洲各国都建立了普遍的义务兵役制,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国家”内部的“共同体”纽带。

       中国在近代沦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一个政治上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外围国家。中国近现代民族的形成过程与西方近代民族的形成有所不同。中国近现代的民族观念,首先是在反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产生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初步产生了一批受过近代教育、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的新式知识分子。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国即将面临被瓦解、被瓜分,这一危机在中国早期的新式知识分子头脑中引起深刻的反映,并产生了要在尽可能保全中国历史疆域的条件下建设近代独立主权国家的愿望。这便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在这些新式知识分子中,首先形成了所有中国人(汉人)都同属一个民族、有着与“外国”根本不同利益的观念。这种近代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但是,到那时为止,这种近现代的民族主义并没有普及到广大的劳动群众。只是在经历了近代的历次革命运动以后,特别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直接投入了普遍的、人民大众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从那时起,“中国人”这个概念才在一般的汉族人民群众中被广泛接受,并被看做是比村、乡、省更重要的认同标准。然而,即使到今天,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复辟以后,由于资产阶级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合法性下降,仍然有大量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地域、血缘关系,而对于国家、公民等观念则十分淡薄。

       在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则更为复杂。中国现在的疆域基本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但是清朝仍然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中央集权帝国,并非近现代的“民族国家”。在汉族聚居区(也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传统统治地区),清朝政府通过十八行省实行直接的行政管辖。在十八行省中,除了“皇权不下县”以外,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接近近代“民族国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但是,在东北(满洲)、内外蒙、新疆等广大地区,清政府仅有微弱的军事和行政力量。满清王朝以东北作为其“龙兴之地”,长期禁止汉族人民进入。在内外蒙和新疆,清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当地少数民族上层来统治。随着清朝的衰落和帝国主义的入侵,终于导致外蒙古独立(这里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后沙俄勾结外蒙封建王公进行的“独立”、“自治”活动;至于蒙古人民在人民革命党领导下和苏联帮助下打败中国北洋军阀、推翻封建王公并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革命运动则完全是进步的、正义的)。新疆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阿古柏入侵后,几乎被分割,经左宗棠率军收复,才得以保留在中国版图中。至于西藏,在二十世纪以前,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虽然接受清朝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并受到清朝在政治上的指导和军事上的保护,但是其宗教与世俗方面的内政几乎完全不受清朝统治者的干预。到了二十世纪上半期,西藏一度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沦为英帝国主义的保护国(印度独立后,还一度企图继承这种保护关系)。

       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巩固地纳入中国版图并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实际上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时期,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方的各少数民族,由于与汉族人民一起参加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在革命过程中极大地改善了自身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因而拥护并且认同经过各民族人民革命共同创造的“新中国”。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各民族人民以“新中国”作为自己共同祖国的客观历史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复辟以后,这个客观历史基础就已经被破坏了。相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压迫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通过民族压迫表现出来,民族压迫又反过来削弱各民族人民在同一个“民族国家”中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这就增加了未来中国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和中国革命的复杂性。

 

 


6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4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上海公社 2019-5-23 05:30
有很多新观点
引用 tianren 2019-4-18 01:58
new point of view,worth MLMlists of study now.hope further to discuss.
引用 redchina 2019-1-14 11:29
搜狐上一篇讨论:http://www.sohu.com/a/114605108_488553
似乎认为1913年是一个例外的丰收年
引用 redchina 2019-1-14 11:20
水边: 非常精彩。提一个小的细节问题:我没有查苏联的粮食产量,但是印象里面,苏俄/苏联直到50年代早期,才稳定的超过了一战前的粮食产量水平。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多对 ...
照Robert Allen的说法二战前的苏联农业属于前化学农业,没有大的改进余地。集体化初期属于一次性大幅度下降,到三十年代后期已经恢复。察网这里有一个沙俄、苏联历年粮食产量的统计:http://www.cwzg.cn/history/201804/41875.html
引用 水边 2019-1-14 08:49
非常精彩。提一个小的细节问题:我没有查苏联的粮食产量,但是印象里面,苏俄/苏联直到50年代早期,才稳定的超过了一战前的粮食产量水平。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多对生产不利的政策,而不完全是消费水平提高导致商品粮减少。
引用 redchina 2019-1-14 07:02
这篇文章探讨资本主义起源、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是红色中国网工作组的内部讨论提纲。其中有大量不成熟的、探索性的观点,希望各位网友诚恳批评。另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各项具体史实和统计资料,在引用中力求做到基本准确,但是具体到某一起事件、某一个数据仍难免讹误之处,也欢迎各位网友不吝指正。

查看全部评论(6)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30 11:06 , Processed in 0.02039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