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私有化改革下如何写政论

2013-9-20 22:4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37| 评论: 2|原作者: 寒江钓雪|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在“特别是”的当下,在网络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今天,由于私有化改革所致使的社会各阶层矛盾不断产生,代表各利益阶层话语权表达的“网帖、网文”也大量呈现,从而给每个人合理表达各种政论诉求的可能与空间,但当下流传网文参差不齐,确有必要进行关于政论写作常识的普及。

私有化改革下如何写政论——谈谈政论写作常识

作者:寒江钓雪 发布时间:2013-09-17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在“特别是”的当下,在网络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今天,由于私有化改革所致使的社会各阶层矛盾不断产生,代表各利益阶层话语权表达的“网帖、网文”也大量呈现,从而给每个人合理表达各种政论诉求的可能与空间,但当下流传网文参差不齐,确有必要进行关于政论写作常识的普及。

  特殊历史时代必然会有特定的时代产物。而自从文字被发明以来,这些都被以文字的方式记述下来,成为一些特定时代的特殊化标记。即如提起唐代,我们便会想起唐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白话小说等等。而在“特别是”的当下,在网络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今天,由于私有化改革所致使的社会各阶层矛盾的不断产生和激化,代表各利益阶层话语权表达的“网帖、网文”也大量呈现。而这些网文其实还都是以政治与思想评论的方式反映出来。也由于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从而给每个人都有了合理表达各种诉求的可能与空间。其实这些网文还都是以政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但观其当下流传网文的质量参差不齐,确有必要进行关于政论写作常识的普及。这也是写作该文的目的之一。

  一:什么是政论?

  政论,是政治论述文的简称。从形式上看,它是论说文的一种;从内容和作用来看,它和政治密切相关。政论作者要从一定的政治立场出发,明确回答现实中的政治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确定地表明自己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见解和观点。

  一):狭义政论和广义政论

  政论一般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1.狭义政论,专指论述政治问题的论说文而言。只要是直接评论现实的政治问题的论说文,不管其名目如何,叫“政治评论”也好,叫“社论”也好,叫“专论”也好,叫“声明”、“宣言”甚至“电报”也好,都属于狭义政论的体裁概念。据粗略统计,已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共收入二百二十余篇文章,绝大多数是针对我国各个革命阶段的政治问题而作,但这些文章的样式竟多达三、四十种。可见狭义政论的样式是相当繁多的。

  2.广义政论包括的样式更多。大体来说,凡是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论说文都可称之为广义政论。这里所说的政治角度,就是说要求把问题提到政治(即一定阶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政治路线、策略和任务等)的高度,进行观察、研究和论述。这应看作是广义政论和其它种类论说文的一个基本分界线。广义政论包括而不局限于论述政治问题,其它各种社会现象也完全可以作为它所评论的对象或范围。

  区分广义政论和社会科学论文,比较困难,因为社会科学论文多与政治有关联。这就有必要在上述那些分界线的前提下,再提出一些补充性的界限来。首先,政论的现实针对性极强,这和《资本论》一类的社会科学论著是有所不同的。后者虽然也是和当时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有密切联系,但并非针对某一具体历史事变,发表时间的限制也不严格。其次,政论虽然也可能涉及某种专门的社会科学问题(例如哲学或文学等问题),但其专门化、系统化的程度要比社会科学论著弱得多。譬如同是谈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政论和科学教科书或哲学专论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差别,前者更密切地联系现实斗争,有重点地提出和阐述问题,后者却要求有更高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再次,政论不允许以商讨的口吻阐述问题,它所发表的见解必须是确定的,而社会科学论文却带有一定的学术讨论性质,因而发表意见可以留有商榷的余地。

  当然,有一些社会科学论文,例如语言学、逻辑学等等学科的论文,和广义政论的界限,一般来说还是容易区分的。

  以上划分政论和其它种类论文的界限是相对的。实际上有些文学评论、哲学论文同时又是很好的政论。这种文章体裁样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客观事实。因此,在判定一篇文章是不是政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而不能指望靠简单的定义、界说全部解决问题。杂文,像鲁迅的杂感、社会小品,高尔基的文学政论等,本来也应看作广义的政论,只是因为它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一般又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来看待,于此,在这里就不多作讨论了。

  二):政论的主要样式及其作用

  根据上述理解,现在把广义政论的主要样式大致划分如下:

  1.从文章的代表性或政治分量来划分,有代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或同级报刊而发表的文章和文件,如社论、编辑部文章、一部分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报告、讲话(包括开幕词、闭幕词、悼词等)、宣言、声明、重要会议纪要或公报等;有个人署名的文章,如一般政治论文、某些专论、一部分读经典著作的体会文章、政治批判文章以及思想评论等。

  2.从文章内容划分,有思想评论、政治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

  3.从文章篇幅划分,有长篇专论和评论,也有短评和小言论等。

  思想评论,我们认为是广义政论的一种常见的类型,不必当作独立的问题处理。考虑到一般人写思想评论的机会较多,将在其后单独设置关于思想评论,以期说清这个问题。

  政论样式繁多,它的触角可以伸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用途是相当广泛的。大而言之,政论是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尖锐有力的武器,可用来宣传马列主义真理,批判资产阶级谬论,批判和纠正错误的政治倾向,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或显性或隐性的行为,以使得更多人们明白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小而言之,政论又是很灵活方便的思想教育工具。可用来宣扬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风尚,优良的工作和学习作风,揭示先进典型的教育意义,指导某项具体工作,或者反过来批评这些方面的不正确思想和做法。

  尤其是在当下特殊时候,在资改、西化、普世思潮的不断侵袭下,要保卫社会主义这块思想舆论阵地不被丢失,政论更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所以,也就单独提出这个问题,以期抛砖引玉,更希望每一个能读能写的同志都应该掌握政论这个工具和武器。

  三):政论有以下基本特征

  1.政论的政治性

  作为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重要宣传工具或武器,政论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阶级性和党派性,超阶级超党派的政论是不存在的。历来个阶级的政论,都是当时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或与这种斗争相适应的思想斗争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些斗争,各阶级和各政治集团都利用政论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思想、意志或利益。因此,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动、或者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复杂化、尖锐化的时候,政论往往也就在文坛活跃起来。

  即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呼应着那时大变动的社会现实,思想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壮观现象。在当时产生的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已经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要求的、粗具规模的政论或政论的因素。秦,特别是两汉以来,更出现了内容相当充实、结构益加完备的古代政论。这些政论以论、说、书、表、奏、疏等多样化的体裁,申诉各种政见,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国家的统治起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到了近代,随着外国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没落,政论被更加广泛地运用起来。其中太平天国领袖的一些著述,作为农民革命的理论准备和战斗宣言,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强烈的战斗精神,这也是不能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政论相提并论的。其后,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到革命派,也争相拿起政论的武器,评说国家大事,鼓吹政治主张;他们的文章在政论发展史上应占据一席重要地位。

  “五四”时期的革命政论(如李大钊等人的政论),是以崭新的思想光彩和斗争风格问世的。它们吹响了宣传马列主义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发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在我国政论史上划出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写出许多闪耀着马列主义理论光辉,充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的高质量政论。《毛泽东选集》中许多篇章已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真实而生动的历史记录。

  在国外,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政论发展历史,同样是和他们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历史息息相通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在他们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有的放矢地撰写了大量政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各种反动势力,也是十分重视政论的作用的。他们笔下的政论是同一切进步的和革命的力量相较量、相对抗的一种宣传手段。国内外政论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政论始终是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不管它涉及的问题如何广泛,它总是跳动着各历史时期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脉搏,服从于一定阶级的政治需要,而且从本质上说,又总是把政治斗争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正因为如此,在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政论的写作与借重这种宣传与揭露方式。

  2.政论的现实性

  政论比其它论说文有更严格的时间限制和更明确更直接的现实针对性,它以新近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为评论对象,并尽可能迅速及时加以反映。列宁指出:“我们必须做政论家经常要做的事情——写现代历史并力求使我们的描写给运动的直接参加者和活动在现场上的无产者英雄们带来更多的帮助,能够促进运动的开展,有助于自觉地选择耗费力量最少而最能够提供最大的最持久的结果的斗争手段、方式和方法。”(《列宁选集》第8卷第82页)这里讲的虽是狭义政论,但也符合广义政论的情况。列宁的这段话清楚地说明,政论和现实斗争有着

  非常行直接和具体的联系;政论主要是解决革命的策略问题或具体问题,即现实性极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列宁在《火星报》以及毛泽东同志在各革命时期所撰写的政论,都是非常及时地对当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革命运动中提出的新问题给予卓有远见、深刻透辟的解答。而他们关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系统化的专门论著,一般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些论著主要不是回答现实中的个别的具体问题,而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大量或全部的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考察,从中得出具有深远理论意义的一般原理。

  总而言之,政论作为一种轻便灵活的政治思想宣传形式,它反映现实生活的敏锐和迅速,作用于现实生活的直接等特征。都为学术论著或其他论文所不具备或不充分具备。政论如果不和现实斗争息息相通,不及时地提出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会变得毫无生气而丧失其特有的战斗力。政论作者只有时刻置身于现实斗争的生活中,才能写出有的放矢的生机勃勃的文章,而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3.政论的理论性

  尽管政论主要是回答现实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但它必须同理论相结合,优秀的政论常常具有理论意义。

  政论在一定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因而侧重于理论的应用。然而它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又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归纳和提高,重新上升为理论,丰富或者深化一般的原理,从而使它不可能不带有理论的色彩。

  即如马克思的政论名著《法兰西内战》于一八七一年五月三十日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上首次被宣读,那时巴黎公社刚刚失败两天。马克思满腔热情地讴歌了公社社员的历史首创精神和现实的英雄气概,以火一般的愤怒痛斥了屠杀1公社社员的刽子手们,有力地回击了世界资产者对公社的污蔑和诽谤,给英勇战斗的法国工人阶级和世界无产者以极大的鼓舞和声援。这是本书现实意义的集中表现。与此同时,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还极为深刻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7页)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条重要原理写入《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对宣言作了重要的理论上的修改和补充。

  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也体现了这一特征。它既对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面临的分清敌友的迫切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奠定了这个革命的总路线的理论基础。政论的理论性要求我们的政论作者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而应该在理论上多下些功夫,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体系,逐步学会对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并给予理论上的说明。既要写得活,又要写得深。只有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政论水平就一定会大大提高一步。

  4.政论的逻辑性

  我们知道,政论和一般记叙文、文艺作品,在反映生活的形式和规律方面,是很不相同的。前者主要用逻辑思维,靠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概括生活,表达思想;后者则要借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的叙述,或者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文艺创作更要求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由于两者反映、概括生活的形式和规律不同,其作用于读者的着力点也不一样。记叙文,特别是文艺作品主要诉诸读者的感情,其教育感染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政论却主要是以严密的逻辑力量来说服读者,其作用要更为直接明快。

  政论和其它论说文反映生活和作用于生活的规律及特点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政论尖锐的触及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又经常用于论战,所以它更具有一种雄辩的逻辑力量。政论这种较强的论辩性表现为和敌对的论点实行刀来剑往的直接交锋。一般论文也可能有必要的论辩,但毕竟以正面的冷静的阐述和说明为主要特点。政论的论辩性却强烈得多,这在批驳性的文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以上所说的政论的政治性、现实性、理论性、逻辑性,在具体的政论中是统一密不可分的。这四项特征是就一般情况来讲的,单提出某一项抽象地理解,可能也适合与其他种类的论文。这毫不奇怪,尤为某种文体概念通常总是可以包括在更大的文体概念之中,如政论可以放到论说文这个大的体裁中去考察,所以政论的特征必然是政论的个性与论说文共性的统一,要讲出它的不体现论说文共性的纯粹的个性特征来是不可能的。

  二:政论的选题

  选题,即选择政论所要评论的问题,它规定政论论述的方向和目标,是政论写作的第一步。

  一).问题的来源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96页)作为客观事物的固有矛盾而存在的问题,我们只能到社会生活中,到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和发现。事实上不存在的矛盾或问题,作者就不能提出来。如果主观地提出来,也经不住群众和实践的检验。当然,政论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经过作者头脑这个加工厂的提炼和帮助,但它决不能首先产生于头脑。

  如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之所以提出“精兵简政”的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于解决抗战最后阶段物质方面极端困难这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论述的许多具体问题,同样是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德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真实反映。

  选题的过程必然同时是向社会作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对于一切立志于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从事政论写作的同志,都应该全心全意、满腔热忱地到当前斗争实践中去,到实际斗争中去,发现和研究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应该关注国内外重要的历史事件,了解和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疾苦、心理和情绪。不仅要听一方面的意见,也要听其它方面的呼声,即使是少数人的看法,也要认真对待,看看是否也有道理或是否值得借鉴。这样才能在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矛盾或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和提炼出符合实际情况,有益于党和人民,需要及时评论的问题。

  政论选题、定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抄照转,重复政策条文,那样就难免犯小报抄大报,前篇一腔,无的放矢的错误。

  二).选题的一般要求

  1.选择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各历史时期或阶段的普遍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如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领导权问题,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问题,建国初期的革命转变问题和抗美援朝问题……这类问题代表着特定时期的革命主攻方向,是与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攸关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它们,给予科学的说明,对指导和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把这类问题作为选题的重点,是为无产阶级政论的党性决定的,也完全符合客观形势的需要。

  当然,一篇政论企图回答很多这类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如能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它的某一侧面,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指明其性质,提出解决的办法,也就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选择局部性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第一种,虽为少数或个别现象,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典型性;

  第二种,从全局看不是普遍性的倾向,但发生此类问题的地方的群众反映大,呼声急,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局部工作;

  第三种,纯属个别、偶然的现象,公开后还可能产生某种消极作用。这类问题,通常宜通过内部做工作解决;必要时可将解决后的情况作正面报道。

  3.选择属于次要矛盾的问题

  这类问题同样要做具体分析,要区别对待。

  政论作者首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主要矛盾上来。当主要矛盾所掩盖的其它矛盾还处于次要地位的时候,如果对二者同时评论,眉毛胡子一把抓,似乎很全面,却极容易干扰解决主要问题。一般说来,次要矛盾不宜作为选题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不管,而是说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如评论德育问题时,要提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等等。一旦掩盖的矛盾明显暴露出来,并产生了实际影响亟需解决,这时就应当在不干扰解决主要矛盾的前提下,适当地加以注意。除正面宣传外,也要搞一些评论,如发现因方法不当,抓智育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他们的身体健康时,就可以而且应该为此写一些评论。

  上述两种情况,都必须慎重对待,因为这里面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策略性。我们决不能用主观感受或臆想,代替对客观实际的本质认识,违背党的方针政策而随意提出新的问题。

  其次,那种处于萌芽状态的革命事物,是否可以作为选题的对象呢?新生的革命事业代表着革命事业前进的方向,正确揭示其性质和前途,会给当前运动提供宝贵的启示。马克思一八七一年发表《法兰西内战》,肯定巴黎公社的历史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对客观形势的科学分析,热情地肯定了当时还比较分散、弱小的农村红色政权和红军的存在、发展,适时地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高超快要到来的英明预见;——都是正确对待革命新生事物的范例。但是,要防止不加分析地轻易给一些新出现的事物戴上“革命新生事物”的桂冠。

  4.选择具体的问题

  这一点是前面谈到的三个方面的选题中都要注意的。一般说,政治评论的问题以具体为好。具体的问题更切合实际,为群众所接受,有助于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问题提的具体,突破口小,也易于评深论透,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反之,问题提得太笼统,和实际问题若即若离,就不免使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问题笼统,写起来好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不深不透,而失之于空洞无物。

  政论的选题,是一个比较突出复杂的问题。作者的眼光各有高低,又要受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形势的制约,所以实际做起这项工作来,不但因时因事而异,而且因人而异。我们要善于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总结和积累这方面的经验,逐步掌握选题的规律和增长选题的才干。

  三:中心论点的确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3-9-23 04:27
当然,写好政论还要注意很多,譬如怎样选择和处理材料?另外还要注意政论的结构与语言。
————————————————————————————————————————————
应该还有关于论据、结构和语言的章节吧?
引用 远航一号 2013-9-20 23:4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07:58 , Processed in 0.01846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