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油画《我爱油田》观感

2013-8-8 23:20|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958| 评论: 1|原作者: 韩非

摘要: 那时民风淳朴,崇尚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非常赞赏年轻的石油工人那种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次观赏这幅著名的油画时,不免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第十三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到此连载完毕。



韩非:油画《我爱油田》观感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美术,由于我对美术一向缺乏了解,所以这次写讨论文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只能从我观赏群里这次在网上的画展中,谈一些自己肤浅的感受。

 

这次画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小华创作于1978年的油画《我爱油田》。高小华是一位与罗中立齐名的画家,同时他也是“四川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的画作以反思历史和敏锐感悟现实的双重艺术特性见长。

<!--[endif]-->

油画:我爱油田(局部)             高小华

《我爱油田》描绘的是年轻的石油工人与他的女友在事业与爱情之间做出艰难取舍的场景。画家选取了青年工人转身正要走向工作梯的一刹那,但他仍不忘回头顾盼他的女友。这一动作让观者从他侧身回头的半张脸部表情中,窥见到此时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但出于对事业的钟爱,他毅然地选择了油田,而在他的身后是他姣美的女友。面对男友的选择,她彷徨、迷茫,她焦虑地坐在一只旅行箱上,这一神态很好地诠释出她此时内心的苦闷:她深爱着这个有事业心、积极上进的小伙子,不过油田艰苦的生活却令她生畏。出于本能地对舒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她无奈地选择了后者。这一选择,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或许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三十多年前的1978年,当时社会风尚的那种氛围对此种选择是不屑一顾的,以及对贪图享乐的贬抑,那时民风淳朴,崇尚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非常赞赏年轻的石油工人那种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次观赏这幅著名的油画时,不免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这幅油画中,画家很好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比如:青年石油工人身上沾满油污的工作棉服和女青年干净、整洁时髦的服饰;画面中油田的工作梯与她的旅行箱;男青年正要转身上工作梯的动作和女青年呆坐在旅行箱上的一动一静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以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地体察,鲜活到位地刻画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使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直透纸背。因而这幅油画极具艺术张力,在方寸之间,浓缩了那个时代深深的印迹,带给观赏者以心灵的震撼。

 

好的油画,不仅能带给人们视角的愉悦,更能为人们解读出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小华不愧是中国油画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践行者,他用艺术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当代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视角文献,他的这幅油画带着我们近观历史,思辨现实。

2013-8-2  成都)

 

 



[讨论综述]

这次美术讨论会于2013727日杂子成都举行。这次讨论会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参加会议的人,都不懂绘画。而有懂绘画的人,那天又因故耽误来不了。不过我们平常在我们群里,经常有群员转载一些比较值得看的绘画过来,因此我们也经常说到绘画,还发生过不少次争论。这些零散的争论,也大致可以反映我们对美术的一些简单看法。这次讨论综述,就把我们若干次零星讨论和正式讨论会的讨论一起摘要发出。

姜教授有几十年的业余绘画经历,画油画也画国画。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美术一片混乱,美术作品质量下降 。我们应该提倡重新弘扬毛泽东时代的美术精神。建议我们关注象刘文西的黄土画派,以及法国米勒的乡村画派等画家。这些画家才是值得我们推崇的。另外姜教授还谈到,他不喜欢西方的抽象画派和印象画派,他们已经把客观和主观的画面抽象成完全的符号了,这还是画面吗?绘画艺术离开了具体的画面能成吗?这种艺术给谁看?只有作者自产自销了。

赵教授是搞计算机的,也喜欢画画。有时候在出租车上都给司机画点速写。在读到我们序言的时候,她谈到自己对审美观的一些认识,她认为:“审美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共享的当代科学的精神。在美的事物面前,没有谁是主宰者,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感受世界。其实在科学研究中很多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取得突破的,人没有必要成为分工的奴隶,而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恰恰是在努力打破由分工而带来的隔阂,从而努力创造出一个整合的健全的人。”

韩非和周海林对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非常赞赏。为此跟倪剑雄多次展开争论。他们认为:忻东旺所画的人物,给人过于颓废的感觉,有贬低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形象的问题。而倪剑雄认为忻东旺等当前年青一代画家,对生活真实的把握非常深入细致,这个值得肯定。由此还引起如何理解我们提倡的绘画尊重生活,表达理想的问题。

画家蒋安雄,对绘画市场的混乱了解比较多,提到了很多这样的令人反感的现象,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某个已故著名画家,现在市面上署这个画家名字伪作居然有多少万张。

田锋对毛泽东时代绘画作品与法国画家米勒的画作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它们之间有复杂的相似性,值得深入探究。

赵永健特别提到了我们参与讨论会的几个外行,所以什么人都敢说,不怕你什么大画家大神仙,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往他们那个圈子里钻”,不靠他们,所以也不料他们。有什么问题议什么问题,有什么话说什么话。遇到值得夸奖的夸奖,遇到应该批评的照样批评。我们就是普通观众,所以我们最厉害!

(全文完)

2013-8-2 成都)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号:225174960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3-8-8 22:10
责编: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0 20:35 , Processed in 0.01314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