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红色中国网 返回首页

腰间短剑的个人空间 http://mail.redchinacn.net/?13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有四百年历史的福建福州白龙庵正在被彻底摧毁

已有 2287 次阅读2014-9-9 13:49

有四百年历史的福建福州白龙庵正在被彻底摧毁

 

    白龙庵始建于明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原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由戏台、天井、钟鼓楼、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建筑组成。“文革”其间,被学校占用,但并没有拆除。

 

1980年,大殿前被拆除改为教师宿舍、大殿被改为活动厅。

 

1990年,苍霞棚屋区改造,戏台、天井、钟鼓楼等都被保护下来。

 

实地查看,白龙庵在苍霞公交站内,左右两边都是20多层的住宅楼,后面是台一小学,前面就是江滨大道,白龙庵根本就不在这次苍霞旧区改造范围内。可是现在大部分已被拆除,仅剩下大门,钟楼还算完整。

  经过“十年浩劫”而安然无恙的百年白龙庵,现正面临着史上最伟大的浩劫:被彻底摧毁,夷为平地的灭顶之灾。

 

输入“被拆除的文物寺庙”搜索一下,竟有400万条之多,可见新时期房地产开发运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摧残是多么触目惊心,造成的损失令人痛心疾首。那些热衷于回首“十年浩劫”对文物的破坏的人士,现在怎么都全体失声了?

 

大门

钟楼

钟楼

鼓楼

 

石柱

戏台、天井、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已经被夷为平地。

 

后面是台一中小学。

 

福建福州白龙庵编辑

简介

旧时,福州城内外供奉五帝的庙宇有十多座,俗称九庵十一涧,如海防前的复初庵、帮洲的方慧庵等,白龙庵也是其中之一。

历史

白龙庵,位于地段,古时台江称白龙江,据传是闽越王余善在此钓得白龙而得名的。后人在此建白龙庵,奉祀为救百姓而献身的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清道光版的《福建通志》载其所祀五帝:设像五,其貌狰狞可畏。殿宇焕俨,过其前者,屏息不敢谛视。郭白阳的《竹间续话》卷二解释:五帝之姓为张、钟、刘、史、赵。

  白龙庵始建于明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原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由戏台、天井、钟鼓楼、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建筑组成。文革其间,被学校占用。1980年,大殿前被拆除改为教师宿舍、大殿被改为活动厅。幸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捐资芳名碑与大殿里的石柱对联被有心保护了下来。石柱对联曰:威镇白龙职统阴阳尊主宰,诏衔丹凤典崇禋祀佑生民人间善恶有报因果明是非,焚香祷告求神普降福寿宁镇守白龙临福境,威灵显应佑良民等,讴歌了为百姓献身的五灵公,读后令人沉思。

2特色编辑

后由于苍霞棚屋区改造,为保护历史古迹,尊重群众信仰,乡民在三县洲大桥北岸堤外,建了白龙庵祖殿,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殿中供奉着五灵公。五灵公脸上各有瘟毒发作的标志,五人手中各执扇子。神像为软身,高约二尺余,身着龙袍坐在銮驾上。左右则站立着七爷谢将军、八爷范将军的塔骨神像。在五灵公软身的塑像前,还排列有五尊小型、高仅尺许的五灵公小神像,据说,这是乡民去台湾离福州时,将家中供奉的神像移供在白龙庵内。

历史上,白龙庵有传统的六月会庙会。据记载,庙会场面十分热闹,有演闽剧、踩高跷、奏十番等。如遇瘟疫流行,就进行出海仪式,出海前要举行游村,并将纸船送到苍霞洲闽江边焚烧,意寓送瘟神出海。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的改善,瘟疫早已荡然无存,出海活动被取消,也就不足为奇了。

白龙庵在台湾颇有影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以及全台白龙庵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白龙庵见证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亲缘和法缘。

 

 

 

 

 

幸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捐资芳名碑与大殿里的石柱对联被有心保护了下来。石柱对联曰:“威镇白龙职统阴阳尊主宰,诏衔丹凤典崇祀佑生民”、“人间善恶有报因果明是非,焚香祷告求神普降福寿宁”、“镇守白龙临福境,威灵显应佑良民”等,讴歌了为百姓献身的“五灵公”,读后令人沉思。

 

白龙庵在台湾颇有影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以及全台白龙庵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白龙庵见证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亲缘和法缘。

 


  

 

 

 

 

 

 

 

(8张)

白龙庵在台湾颇有影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以及全台白龙庵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白龙庵见证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亲缘和法缘。

 

 

 

福州看庙宇,九庵十一涧

 

  

  福州早年有许多带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由菩萨庙某某庵、某某涧而来的。本应与尼姑庵相联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是山间流水的沟。可这些在福州却多是奉祀五帝和临水奶的神庙,俗称五帝庙和临水宫。当年地名都是老百姓说了算,所以凡有的菩萨庙都成了地名。有的至今还作为路名或学校、楼房的名称保留下来,如白龙路、崇圣庵弄、九福大厦、水涧小学等。多分布在台江、仓山两区;则多分布在鼓楼、晋安两区。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称的多临水而建,这可能与象征临河平安和庙中供奉临水奶有关。在福州民间信仰中占有相当地位,所以被人们唱成福州地名歌谣:福州看庙宇,九庵十一涧。

  古时的福州多灾多难。直至解放前,时有瘟疫肆虐,妇婴死亡率高。那时政府无能,医学落后。老百姓无奈之下,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五帝和临水奶身上。这说明所有的神明都是因人间需要而产生。这也就是福州以为名的庙多的主要原因。

  调查九庵十一涧费时颇多。我们五人分两个小组,骑车三个半天,加上对某的专门考察,走遍了歌中所唱的九庵十一涧,后期多蒙黄淑芳同志的参与帮忙,确切的位置和现状记录如下:

  九庵,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有复初庵、白龙庵、九福庵、万寿庵、崇圣庵、一真庵、广慧庵、明真庵、龙津庵。

  九庵究竟如何?我们一一去看看。

  复初庵,在海防前(今延平路)复池路,始建于宋代,1998年未修复前,是街道制花场,后按原貌修葺。

  白龙庵,在苍霞洲白龙路东金寺附近,今庵迁至江滨大道堤坝外。

  九福庵,在南门兜洗马桥,始建年代不详,十多年前改建为九福大厦,今尚留大门、小门及一堵墙。

  万寿庵,在台江坞尾,始建年代不详,在中亭街改建时被毁。

  崇圣庵,在仓前崇圣庵巷6号,始建年代不详。该庵于1993年改建为新村,今还留下小部分土墙和石砌护坡。

  一真庵,在台江横街巷三山会馆对面。1958年大罗天文化宫火灾后,迁至金斗山,后改建为文化宫第二礼堂。

  广慧庵,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帮洲上游造船厂附近,现仍保持原貌,修葺一新。

  明真庵,在仓山梅坞顶,始建年代不详,文革中被改建为仓山城建大楼。

  龙津庵,在仓山下渡,始建年代不详,文革中被建为学校,今又重建。九庵中,至今保存原貌的有:广慧庵、复初庵。

  十一涧的确切位置如下:

  南涧,在五一广场南侧,广达路。

  汤涧,在温泉路幼儿园内之一部分。

  井涧,在井大路七星井附近。

  芝涧,在开元路开元小学。

  北涧,在北门兜省公安厅附近。

  西涧,在西门高峰南巷50号省假肢厂内。

  东涧,在东门东湖新村一带。

  钟山涧,在尚方顶附近。

  嵩山涧。在尚方顶。

  水涧,在水涧小学内之全部。

  玉山涧,在光禄坊河墘。方炳桂马信发

 

·                                 白龙庵

·                                 发布时间:2012-12-10 18:14 查看数:70 [打印] [  ]

·                                  

·                                   旧时,福州城内外供奉五帝的庙宇有十多座,俗称“九庵十八涧”,如海防前的复初庵、帮洲的方慧庵等,白龙庵也是其中之一。白龙庵,位于福州台江区苍霞街道地段,古时台江称白龙江,据传是闽越王余善在此钓得白龙而得名的。后人在此建白龙庵,奉祀为救百姓而献身的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清道光版的《福建通志》载其所祀五帝:“设像五,其貌狰狞可畏。”郭白阳的《竹间续话》卷二解释:“五帝之姓为张、钟、刘、史、赵。”
   
 
  白龙庵始建于明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原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由戏台、天井、钟鼓楼、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建筑组成。“文革”其间,被学校占用。1980年,大殿前被拆除改为教师宿舍、大殿被改为活动厅。幸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捐资芳名碑与大殿里的石柱对联被有心保护了下来。石柱对联曰:“威镇白龙职统阴阳尊主宰,诏衔丹凤典崇祀佑生民”、“人间善恶有报因果明是非,焚香祷告求神普降福寿宁”、“镇守白龙临福境,威灵显应佑良民”等,讴歌了为百姓献身的“五灵公”,读后令人沉思。
   
 
  后由于苍霞棚屋区改造,为保护历史古迹,尊重群众信仰,乡民在三县洲大桥北岸堤外,建了白龙庵,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殿中供奉着五灵公。其中,张帝脸为金色的,钟帝脸为棕色的,刘帝脸为白色的,史帝脸为绿色的,赵帝脸为红色的。五灵公脸上有瘟毒发作的标志,五人手中各执扇子。塑像为软身,高约二尺余,身着龙袍坐在銮驾上。在此五尊五灵公的塑像前,还排列有五尊小型、高仅尺许的五灵公塑像,据说,这是乡民去台湾离福州时,将家中供奉的神像移供在白龙庵内。
   
 
  历史上,白龙庵有传统的六月会庙会。据记载,庙会场面十分热闹,有演闽剧、踩高跷、奏十番等。如遇瘟疫流行,就进行“出海”仪式,“出海”前要举行游村,并将纸船送到苍霞洲闽江边焚烧,意寓送瘟神出海。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的改善,瘟疫早已荡然无存,“出海”活动被取消,也就不足为奇了。
   
 
  白龙庵在台湾颇有影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白龙庵见证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亲缘和法缘。

福建福州白龙庵
简介

旧时,福州城内外供奉五帝的庙宇有十多座,俗称九庵十一涧,如海防前的复初庵、帮洲的方慧庵等,白龙庵也是其中之一。

历史

白龙庵,位于地段,古时台江称白龙江,据传是闽越王余善在此钓得白龙而得名的。后人在此建白龙庵,奉祀为救百姓而献身的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清道光版的《福建通志》载其所祀五帝:设像五,其貌狰狞可畏。殿宇焕俨,过其前者,屏息不敢谛视。郭白阳的《竹间续话》卷二解释:五帝之姓为张、钟、刘、史、赵。

白龙庵始建于明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原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由戏台、天井、钟鼓楼、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建筑组成。文革其间,被学校占用。1980年,大殿前被拆除改为教师宿舍、大殿被改为活动厅。幸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捐资芳名碑与大殿里的石柱对联被有心保护了下来。石柱对联曰:威镇白龙职统阴阳尊主宰,诏衔丹凤典崇禋祀佑生民人间善恶有报因果明是非,焚香祷告求神普降福寿宁镇守白龙临福境,威灵显应佑良民等,讴歌了为百姓献身的五灵公,读后令人沉思。

特色

后由于苍霞棚屋区改造,为保护历史古迹,尊重群众信仰,乡民在三县洲大桥北岸堤外,建了白龙庵祖殿,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殿中供奉着五灵公。五灵公脸上各有瘟毒发作的标志,五人手中各执扇子。神像为软身,高约二尺余,身着龙袍坐在銮驾上。左右则站立着七爷谢将军、八爷范将军的塔骨神像。在五灵公软身的塑像前,还排列有五尊小型、高仅尺许的五灵公小神像,据说,这是乡民去台湾离福州时,将家中供奉的神像移供在白龙庵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0:46 , Processed in 0.015835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