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评《61名院士曾联名上书领导人要求推广转基因水稻》 [复制链接]

Rank: 4

9#
发表于 2013-10-22 08:03:48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连傻逼都能成为院士。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连清华北大的学历都不承认的原因,中国没救了,大家洗洗睡了吧,等八国联军进城!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22 05:55:2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3-10-22 05:06:21 |只看该作者
这帮人最近快到了疯狂的状态。看吧,接下来还有大动作。大家应该记着转基因黑帮,到时候一个个算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3-10-21 17:26:58 |只看该作者
"华中农大的优秀学生们都拿着“孟山都奖学金”,张院士也拿着孟山都的基金。
张院士的转基因项目,技术上基本都是非自主掌握的,孟山都拥有绝大部分技术专利。"
只要知道这些利益背景就足够了, 下贱卖身的张启发还在那边装什麼圣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3-10-21 12:41:24 |只看该作者
无他,给即将来临的中国转基因大米造势鸣锣开道而已。毒害全中国人的勾当,就要在邓腐党头儿习近平的十年任内完美地完成!

这批垃圾还镇镇有词地抱怨农业部对它们不够好,跟温家宝大推转基因的农业部互唱双簧,该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0 22:38:59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先让农业部幼儿园吃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0 19:17:13 |只看该作者
反毛者乃畜生 发表于 2013-10-20 15:28
简评:61名院士,看上去人数不少。但是要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总数有一千多人,所以61个在里面 ...

【 南都:有环保组织认为,国内许多转基因水稻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些种业公司的股东,他们推进转基因并不单纯出于科学精神,而是有着利益驱动。

  张启发:你说到利益,我希望老百姓种植转基因水稻,用更少农药,获得更高产量,使用更少劳动力,这是我最为重视的利益。对于种业公司,我希望它更挣钱,因为它挣钱才有更多资金投入科研。当然,我是做研发的,如果能从中获得合法的收益,这是好的,但不是我有多需要钱。】


这才是张启发的真面目。何必最后加一句废话呢?


大家看看他的其他几个头衔: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麦克耐特基金会植物学国际合作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尽忠于职守啊。

据称,我国疯狂宣传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科学家有相当一部分收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助,而国外的孟山都、先锋等大型农业企业都与该基金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华中农大的优秀学生们都拿着“孟山都奖学金”,张院士也拿着孟山都的基金。
张院士的转基因项目,技术上基本都是非自主掌握的,孟山都拥有绝大部分技术专利。

孟山都是个什么货色,张启发是个什么货色,根本就不用多作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0 15:28:27 |只看该作者
简评:61名院士,看上去人数不少。但是要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总数有一千多人,所以61个在里面的比例也就是5%左右,和全国13亿人民比起来就更不成比例了。

有人说,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这绝不等于少数人主张的就是真理。如果转基因的水稻的安全性真的得到了充分验证,哪又何需61个怨士出来嚷嚷呢,只需要一个人提交充分的证明就可以了。那么请问转基因怨士们,转基因水稻的人体实验数据在哪里,做过多久的人体实验?就连新药上市也有十来年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周期,天天吃的大米反倒只需要弄几只老鼠做几周实验就证明安全,简直如同儿戏!

“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请问每年上百亿的研究经费用在这方面,为什么不让全国人民当大白鼠对科研的影响就非常大呢?转转们做的是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是731部队的研究?倒是“商业发展不起来”透露了一点真相,为了商业利益,可以把整个中华民族置于危险中,转基因院士的节操掉了一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0 18:47 , Processed in 0.026810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