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章予 —— 吉林某地农村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2:0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3-23 23:11 编辑

吉林某地农村调查报告

章予,2024年3月

近几年来,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走向衰败,其中,东北地区,曾经的工业轴心,曾经的农业重心,曾经一片片肥沃珍贵的黑土地,如今也不得不面临一个人口流失,工业、农业逐渐衰败的现状。所以,为了稍微了解一下目前的情况,我决定对周边的农村进行简单的调查。

前几日,我亲自去农村走访调查,再结合我十几年来在农村居住生活的见闻以及经验,围绕着“土地空心化”,主要发现两个问题,下面我会详细阐述。


一、互助形式的劳动以及雇佣劳动共存

在乡下,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因为村子的体量并不大,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关系圈”,那么,每当“关系圈”中的任意一人开始农忙①的时候,那么这个圈子中的一些人就会自发地去帮忙,干完活,受到帮助的人会被宴请到主人家里吃一顿丰盛的佳肴,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帮助人和被帮助的资本:如果一个人拥有的大面积的耕地,就会导致他所处的“关系圈”不能完全承担如此大的劳动量,同样的,如果他在有一定面积的耕地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种类很多,就会导致他的劳作周期变宽,进而同样会导致所需的“互助式劳动”量不足的情况(这种人暂定为“富农”,在之后这种人也全以“富农”代指);那么同理,拥有耕地较少的、作物种类较少的人群就会有多余的劳动力(这种人暂定为“贫农”),同样的,还有一种人,他们可以恰好在一定程度内实现“自给自足”,即自己所拥有的劳动力≈所拥有土地所需的劳动量(这种人暂定为“中农”)②。如此一来,在“关系圈”之外的拥有多余劳动力的人以被雇佣的方式去“帮助”缺少劳动力的人无疑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一来可以保证“富农”所缺的劳动量得以补足③,二来可以让“贫农”剩余的劳动力换取一份看起来不错的报酬,当然,这种交换的不公平的。近三十年来,这种生产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贫农”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后面会提到),甚至一些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会特意在农忙的时候回去进行雇佣劳动。

据我调查,薪酬还是很不错的,按天付款,差不多一天二百左右,由于乡下的作物种类很多,所以农忙的周期很长,因此可以赚到不少钱,我家的一个亲戚就是靠这个赚了很多钱,甚至还在乡下盖了新房。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的环境以及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导致专职干这个的人越来越少,就比如去年我们这发了大水,地越多的人赔的就越多,很多农民耕种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入不敷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雇佣劳动是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本应有着扩大化的趋势,即“富农”的土地越来越多,“贫农”的土地以及在农村的收入越来越少,农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集中,据我调查,最近几年这种雇佣劳动现象越来越少了,根据村民口中得知,雇佣劳动原来还是很普遍的,但是由于经济环境越来越差,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富农”在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少,这也逼迫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资产向城市转移。

总的来说,由于“贫农”在农村的收入十分有限,平时不得不靠在村子里进行雇佣劳动赚些“外快”④,但是由于经济形势以及环境导致“富农”的土地收入越来越低,所以雇佣劳动就会越来越少,以至于“贫农”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城市,到城市里生活,而这种现象也会延续到“贫农”们的后代身上;而“富农”们呢?由于某些原因(一会将这些原因展开讲)导致他们在土地上的收入缩水严重,所以也不得不在城市中寻找新的机会,把自己的经济收入重心转移,只有“中农”们可以稍微独善其身,但是由于重要的资源都集中在城市:比如医疗,教育,交通等等。或许他们不会立即从农村离开,但是他们的子女也会被“时代的浪潮”卷入城市。以上三种情况都会造成农村空心化越发严重,恶性循环。


二、私人土地租让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户口制度,另一个就是土地继承制度,现在我们先对户口制度做简单概括:

1、户口制度;我们熟知的户口类型一共只有两种: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其中,农村户口可以获得耕地,而城镇户口可以拥有较为健全的劳动以及社会保险政策,比如失业补贴,相对较高的养老保险等等,但是,实际上,还有第三种户口----自理户。何为“自理户”呢?其实“自理户”是作为农村户口向城市户口过渡的中间户口,在拥有农村户口的人在申请办理城镇户口到失去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的这么一段时间内,就是自理户口(从村民口中得知,“自理户”好像只有吉林省有)。但是较为尴尬的是,这种户口既不能受用农村户口的政策也不能受用城镇户口的政策。但是在我们这,自理户的比例很低,原来可能被冠以“黑户”之名,但是现在他们可以以“自由从业者”的身份缴纳社保,在交保到达规定年限之后可以获得比以前高了不少的养老金。

2、土地继承制度;首先,土地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并且简简单单的申请并且承包的,大部分的土地,在分田单干的那一刻就基本已经被大部分人私人占有了,而且随着他们的“血液”永远的继承下去,就比如二十岁的村民A分得了一块土地,在这之后他的孩子a出生了,但是由于a错过了分地,所以他没有土地的使用权,只有当A去世并且a还是农村户口时,a才能获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在这期间a放弃了农村户口,那他就永远失去了这块土地的继承权。  以下是我前段时间和村民甲的对话的大致内容(只是一部分):

“咱家的地有多大啊?”

“两垧地,哎,都是别人家的地,然后我们租来的。”

“别人的地?是村委会的还是个人的啊?”

“现在的地基本都是个人家的。”

“那村里这么多户人家,难道很多人都在租地?那现在一年效益好吗?”

“嗯呢,没地咋生活啊?你像我这五六十岁的人了,去城里打工谁敢要啊,只能种地呗,这一年效益好点也就能挣个两三万,还得交个七八千的地租,你像今年大坝那发水,忙乎一年连成本都回不来。”

“可是土地的使用权不是只有三十年吗,找一块快到期的地,然后包下来呗。”

“说是三十年,三十年又续三十年,有地的一直续,没地的只能找个人家租,有地的永远有地,没地的永远没地,你说这公平吗?你说,这公不公平?”

“……”

这把我问住了,曾经我以为每过三十年,村子里的土地就会重新进行合理划分,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得到的结果却是土地的一脉相承,“自理户”和城里来的被迫租地,而农村户口的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人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早出晚归、腰椎病、割伤伴随着清贫与劳累遗传给后代。

之后,我又调查了一位曾经在村子里生活的耄耋老人,他说“当时搞分田单干只是想试试啥效果,就给你五年的土地使用权,后来一看效果挺好,又给续了十年,然后又续二十年、三十年……”。是的,从一开始拥有土地的就永远拥有土地,而从一开始就没有土地或者因为其他因素丧失了继承土地的资格的永远都没有土地。对于前者来说,土地变成了可以出租的生产资料,就像是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包租公”那样,在农村的土地我不种(去城里创业或者打工)或者只种一部分,剩下的都租给别人,在家躺着也能有一笔收入,虽然这笔收入不多,但是也比没有土地的人强点,对于后者来说,留在农村的他们普遍已经五十岁往上了,城里没有岗位愿意要他们,他们每年到头来可能只能赚得一两万块,但是由于他们年岁已高,生病的概率越来越大,而多年以来积累的老病也愈发严重,又因为农村户口或者自理户口导致他们只能拿相对较低的养老金,甚至还要接济他们的后代,实际上,他们这种生活就算是叫做“苟延残喘”也不为过。


总结

对于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富农”们大多数都是农村户口,但是由于近年来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流失和总的市场经济形势低迷,雇佣劳动的规模逐渐缩水而逐渐被互助式劳动取代,他们中的一部分只能选择把自己的地租出然后去找城里打工或者找城里的儿女接济;当然,他们也可以把地过继给他们的儿女,但是因为农村的生活并不比城市生活轻松,所以他们的儿女大概率也是不愿意回归到农村种地的,所以,“富农”群体逐渐流向城市,每年拿着一两万的地租和养老金,当着半个城市人,“中农”群体的情况和“富农”群体相似,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他们最终也会面临和“富农”差不多的选择,“贫农”们呢?村子里的雇佣劳动“市场”(这里说成市场应该不是很恰当)日益低迷,自己的土地收入又捉襟见肘,想多种点地多点收入但是自己年岁已高又要面临向别人交地租的问题,甚至他们当中普遍没有缴纳社保,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子女赡养还好,如果没有,那可能要面临巨大的生活困境,这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总之,农村的人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不断流失,造成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关于土地问题:由于这种土地的连续不断的“继承制度”,以及几十年来农村人口放弃自己的农村户口走向城市所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土地开始逐渐集中在少数群体手中,至于对于那些失去了“继承者”的土地,由于我的调查材料不够,并不知道它们具体流向何处(是政府还是私人),所以这个问题留给之后的我以及群友一起协力调查,以便得出更具体更具批判性的调查报告。


①:大约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
②:并不完全等同于大家理解的传统的农民阶级概念,这里的富中贫农只是为了方便区分的称号,仅代表对土地的占有量以及土地净收入
③土地所需的劳动量≈自己家庭所提供的劳动量+互助式劳动提供的劳动量+雇佣式劳动提供的劳动量,这里的所缺的劳动量指的是雇佣式劳动提供的劳动量
④:指在本职工作外通过短周期劳动获得的相对较高的收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4-3-23 23:40:50 |只看该作者
我从安徽的网友那里了解,有的富农因为垫支资本不足,不足以雇佣或种植,会从银行贷助农贷款,一般是一年期,说是助农贷款,我查了下,一年期利息就高达4%,这只是中国银行人民币贷款的平均水平,根本谈不上“助农”,而上次had网友转发的文章里,苏联给中国的十二年期贷款利率只有2.5%差距不要太多。

助农贷款要说为什么助农,唯一的逻辑就是审批宽松,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算是及时雨,否则根本算不上什么助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23:59 , Processed in 0.02810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