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红柿收割机 于 2023-9-17 23:54 编辑
四、无产等纟及
无产等纟及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体力无产者和脑力无产者。  (一)体力无产者
体力无产者由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工人和第二产业的产业工人构成。 第三产业体力无产者合计11,208万人,主要集中在四大低端服务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运仓储、居民服务。批发零售业从业者,如各种超市卖场的服务员;住宿餐饮的从业者,如各种餐厅的服务员;交运仓储的从业者,如司机、调度、搬运工、装卸工等等;居民服务从业者,如理发师、美甲师等等。 第二产业中体力无产者合计16,858万人,主要分布在制造业(60.19%)和建筑业(33.59%)。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体力无产者又主要分布在私人控股企业。 
数据说明:本表为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城镇企业就业人数,包括了操作工、技术员、文员等等。以采矿业为例,就业人数占比代表采矿业就业人数占第二产业的比例,在采矿业中,国有控股就业人数占64.95%,集体控股占2.51%,等等。 由于制造业中的体力无产者是典型的产业工人,是工人最集中、最有力量的一部分,本部分我们重点介绍制造业工人的特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工厂可以分成两大类,因此制造业中产业工人也可以分成两大群体。
1、第一类厂中的产业工人 这类厂多是中小型资本,没有技术门槛,主要分布在完全竞争行业。内资、港澳台资本多属于此类厂,他们是典型的血汗工厂,他们不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获取剩余价值,他们还会突破法律底线获取剩余价值。这类厂有如下特点。 首先,这类工厂多实行六天十二小时工作制。他们给到工人的基本工资就是我国制定的各地最低工资,这个工资根本无法完成劳动力再生产,为了养家糊口工人被逼不得不自愿加班。以珠三角某些城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大致在2000左右。2000块根本不够养家糊口,怎么办?加班赚加班费。于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工人拼命追求加班。一个能提供稳定加班的厂,才是工人眼中的好厂。沿海工厂多数是两班倒,早八点对晚八点,一周最多休息一天。按这样的工时制度,工人平时加班3小时(12小时扣除1小时休息时间),周末加班11小时,一个月大致能拿4000出头,扣除社保也就不到4000元。4000元也就能够工人生活,余下点钱存起来,以后供小孩读书,供老人看病。为了拿到这4000块钱,工人每天要在极端枯燥的环境中工作12小时,一个月加班时间超过110个小时。长三角很多地方工资制度形式上与此不同(小时工/返费),但本质并无差别,即压低工人的基本工资,迫使工人自愿加班,以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剥削程度。 其次,这类工厂基本不按法律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按法律规定,社保公积金的基数应该是上一年度工人12个月的平均工资,也就是说应该算上加班费。但是这类厂要么不给工人上社保(哄骗工人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要么只给工人按最低工资缴纳社保。至于住房公积金,这类厂能不缴纳就不缴纳。假如某厂有工人1000人,工人基本工资2000,加班后工资4000。如果工厂完全按法律要求缴纳(养老20%,公积金按最低5%算),每月应该给工人缴纳养老800元,公积金200元,合计1000元。如果工厂按2000元标准缴纳养老但不缴纳公积金(相当部分私人厂就是这样),每月给工人缴纳养老400元,比法律规定少缴纳600元。一人少600,1000人每月就少60万,一年就少720万,这些钱都被资本装进了腰包。更何况,还有很多类似的厂,哄骗工人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他们连一分钱的养老都不缴纳。 再次,这类厂在诸多事项上明显违法,并通过违法的方式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该类长基本不会有法定产假。任何一个怀孕的女工都会被厂里以各种借口逼迫离开,普工想在这类厂享受产假几乎不可能。“我们不会养一个不给工厂赚钱的人!”这类厂罚款名目繁多。工厂是没有权力罚款的,但是这类厂会规定各种各样的罚款。有些厂一天要求打卡数次,少一次罚款一百。“我们厂要求一天打卡六次,早中晚各一次,少一次罚一百,我上个月被罚了七百”。这类厂往往有义务加班。早上提前15分钟开早会,晚上延迟15分钟下班,每天有三十分钟的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按每小时10元计算,三十分钟加班费是7.5元,1000个操作工就是7500元。一天少给7500元,一个月少给20万左右,一年下来就是240万。这些钱都成了资本的利润。这类厂往往会压工资,这个月入职,往往要下个月中下旬才能发这个月的工资。如果自离就不发压的工资。很多厂不批准工人离职,通过各种方式逼迫要离职的工人“自离”,扣罚工人被压的工资。 最后,这类厂的管理往往非常粗暴,线长屌人,主管骂娘,随处可见。厂方用这种高压模式维持生产秩序。 总体而言,第一类厂具有很多早期资本主义工厂的特点,通过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加大剥削程度,通过罚款等方式在建立工厂秩序的同时,进一步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劳动法》在这类厂形同虚设。 内资和港澳台资本绝大多数都是这类厂,他们合计雇佣制造业工人82.27%,也就是说,工人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这类厂。这类厂工人流动性很大,普工往往一年能换个遍。矛盾也很尖锐,日常的冲突、突发的斗争,屡见不鲜。从中长期看,这类厂的斗争有两个可能的方向:第一,增加底薪,减少加班时间。第二,落实《劳动法》的各项规定,比如按法律规定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2、第二类厂中的产业工人 这类工厂是垄断资本控制的工厂,资本体量大,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能够获取较高的收益,因此有能力提供更好的待遇。欧美日资本控制的厂,多是这种厂,部分国有企业也是这类厂。并不是说有了更高的收益,资方就会自愿提供更好的待遇。很多日资企业才进中国的时候,给出的待遇也非常低,在工人不断的斗争后,待遇才逐步提高。这类厂有如下特点。 首先,该类厂工人的基本工资明显高于当地最低工资。以汽配厂为例,欧美日汽配厂的工人五天八小时工资往往就能达到5000元,甚至更高。该类厂一般设置有工龄工资,即使入厂时基本工资不高,积累年资几年下来,基本工资一般也能在3-4千之间。该类厂的工人无需靠无休止的加班,就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因此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并沉淀社会关系。 其次,该类厂肯定会缴纳社保,多数也会缴纳公积金,并且很多厂会按法律标准缴纳,而不是按底薪缴纳。 再次,该类厂一般会按法律规定给予员工法定福利,比如一线女工也能休产假。当然,即使是这类厂,也会有违法事项。比如,不按法律支付高温补贴,或者不按法律支付夜班津贴,等等。但是总体而言,违法行为比第一类厂少得多。 最后,这类厂的管理一般相对人性化,基层管理骂人的较少,厂方还会设置各种娱乐机构组织工人活动,试图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来缓和等纟及对立。 总体而言,第二类厂已经脱离了早期资本主义的暴力和野蛮,他们尽可能把剥削的面貌掩盖在温和的管理之下。这类厂的流动性较小,很多工人工龄都在十年以上,老工人有自己的社会圈子,对工厂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哪个主管找小三,哪个主任在外面开小厂,他们一清二楚。他们还有基于各种兴趣爱好的小圈子,比如打球的、跑步的、轮滑的、打牌的等等。 这类厂日常的矛盾不如第一类厂突出,他们往往会比较珍惜自己的工作,在当前的情况下轻易不出手。然而,一旦利益足够大,涉及面足够广,他们照样会团结起来争取。由于他们都是相交多年的工人,相互之间有信任,对厂里又熟悉,因此他们斗争的灵活性和韧性,比第一类厂更强。比如,这类厂的搬厂斗争,往往能持续数十天之久。 中长期看,由于流动性小,这类厂的工人能够沉淀出自己的社会关系,并逐步形成自发的经济斗争的团体。
(二)脑力无产者
脑力无产者主要由办事人员、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兴服务业人员(金融信息房地产和商业)构成。 
1、办事人员 按职业统计的办事人员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体制内的办事人员,即非领导岗位的各级公务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在本文叙述范围;第二类是体制外办事人员,如企业单位行政人员、打字员、电信营业员、电话客服等等。 办事人员(第二类)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工资,完成劳动力再生产,他们是典型的脑力无产等纟及。办事人员的工资收入并不高,部分办事人员的工资收入比产业工人还低。 办事人员(第二类)可分成两大群体,第一种是工厂中的办事员,第二种是公司中的办事员。我们以工厂办事员为例,说明该群体的特点。工厂文员分两种,一种是跟线文员,这类文员和普工没有区别,另一种是我们这里讲的办事员,如行政人员、业务跟单人员。第一类厂(内资港澳台)文员工资在4-5千,和普工的综合工资差不多。第二类厂(欧美日等)文员工资在6-8千,高于多数普工。工厂文员加班较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厂方用各种方式把他们和普工区别开,比如管文员叫做职员,普工叫做工人,再比如给文员和普工挂不同颜色的工牌等等。文员在日常工作中和普工接触不多,在当前的斗争中也不如普工勇敢、团结,但是从长远看,文员和普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未来的变革中,他们势必走到一起。
2、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兴服务业人员(金融信息房地产和商业) 普通专业技术人员6,683万,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经济、工程领域,如中小学老师、医院一般医生或者护士、非资深会计师、一般工程师或者技术员,等等。新兴服务业人员2,346万,主要集中在金融、信息、房地产和商业领域。 这类人员不掌握生产资料,受雇于资本,靠出卖劳动力谋生,是典型的脑力无产者。这类脑力无产者工资多数比普工高,但是自身的开销也比普工大。一线城市该类脑力无产者税后工资基本都在万元以上,但是单单房租就需要花掉三四千(这还只能在远离中心区域的地方租个单间)。 脑力无产者工作时间非常长。很多公司执行996工作制,如果算上通勤时间,好些脑力无产者需要在早上八点前出发,晚上十点后才能到家。 绝大多数脑力无产者加班没有加班费。职场中的脑力无产者有相当部分已经买房,他们被房产所束缚,每月要还固定的房贷,他们中部分人的小孩已经上学,为了让小孩能够考上好大学(不然就会阶层跌落),他们还要支付高昂的补习费,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费用。他们害怕丢失工作,被迫接受资本家开出的一切劳动条件。互联网行业尤其严重,近几年互联网从业人员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95后的脑力劳动者反抗意识更强一些,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房贷、车贷以及小孩高昂的补课费束缚。 按买房的时间点,可以把这类脑力无产者分成两个部分。买房买得早的脑力无产者,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小,对社会的抱怨也比较少,他们的意识更接近新兴小资产等纟及,明显更为保守。买房买得晚或者尚未买房的脑力无产者,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大,他们对社会的抱怨更多,斗争性更强,他们的意识更接近无产等纟及。 目前脑力无产者的斗争分成两类:一类是公司职员的个人抗争,以法律的途径索要加班费、离职补偿等等。第二类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中小学教师中,由于经济下滑等各种原因,部分城市中小学教师薪资待遇急速下降,有些城市承诺的事项不履行。受影响的教师团结起来,用各种方式争取自身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