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傑瑞米柯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主义社会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23-3-5 22:26:13 |只看该作者
利潤的內涵與實質

  在不同工業部門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相同的情況下,等量的不同資本在不同的生產領域會提供極不相同的剩余價值量,從而提供極不相同的利潤率,因為利潤率正是剩余價值和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這將取決於資本的有機構成,即取決於資本怎樣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8月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頁。

  這裏,在對勞動的剝削程度相同的情況下,等量的資本在不同的工業部門中產生的剩余價值量極不相同,從而利潤率也極不相同。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8月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頁。

  這就表明,資本的利潤像占有他人的無酬勞動產品的其他壹切形式壹樣,只不過是馬克思所發現的剩余價值的組成部分。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頁。

  總之,亞·斯密在這裏直截了當地把地租和資本的利潤稱為純粹是工人產品中的扣除部分,或者說,是與工人加到原料上的勞動量相等的產品價值中的扣除部分。但是,正如亞·斯密自己在前面證明過的,這個扣除部分只能由工人加到原料上的、超過只支付他的工資或只提供他的工資等價物的勞動量的那部分勞動構成;因而這個扣除部分是由剩余勞動,即工人勞動的無酬部分構成。

  恩格斯:《〈資本論〉第2卷序言》(1885年5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5頁。

  剩余價值,作為全部預付資本的這樣壹種觀念上的產物,取得了利潤這個轉化形式。因此,壹個價值額之所以成為資本,是因為它用來生產利潤,換句話說,利潤之所以產生出來,是因為有壹個價值額被當做資本來使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44頁。

  我們目前在這裏看到的利潤,和剩余價值是壹回事,不過它具有壹個神秘化的形式,而這個神秘化的形式必然會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產生出來。因為在成本價格的表面的形成上,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區別看不出來了,所以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價值變化的起源,必然從可變資本部分轉移到總資本上面。因為在壹極上,勞動力的價格表現為工資這個轉化形式,所以在另壹極上,剩余價值表現為利潤這個轉化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頁。

  如果商品是按照它的價值出售的,那麼,利潤就會被實現,這個利潤等於商品價值超過商品成本價格的余額,也就是等於商品價值中包含的全部剩余價值。然而,資本家即使低於商品的價值出售商品,也可以得到利潤。只要商品的出售價格高於商品的成本價格,即使它低於商品的價值,也總會實現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從而總會獲得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45頁。

  資本家的利潤是這樣來的:他可以出售他沒有支付分文的某種東西。剩余價值或利潤,恰恰就是商品價值超過商品成本價格的余額,或者說,就是商品包含的勞動總量超過它包含的有酬勞動量的余額。據此,不管剩余價值來自何處,它總是壹個超過全部預付資本的余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0—51頁。

  應當從剩余價值率到利潤率的轉化引出剩余價值到利潤的轉化,而不是相反。實際上,利潤率從歷史上說也是出發點。剩余價值和剩余價值率相對地說是看不見的東西,是要進行研究的本質的東西,而利潤率,從而剩余價值作為利潤的形式,卻會在現象的表面上顯示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1頁。

  如果剩余價值率已知,剩余價值量也已定,那麼利潤率所表示的,就只是它實際所指的東西,即剩余價值的另壹種計算法,也就是用總資本的價值來計算,而不是用和勞動相交換的、直接產生出剩余價值的那部分資本的價值來計算。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5頁。

  盡管利潤率和剩余價值率在數量上不同,而剩余價值和利潤實際上是壹回事並且數量上也相等,但是利潤還是剩余價值的壹個轉化形式,在這個形式中,剩余價值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蓋了,被抹殺了。實際上,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表現形式,而剩余價值只有通過分析才得以從利潤中剝離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6頁。

  利潤本身的增加或減少,總是取決於同壹個資本由於這些價值變動所能推動的勞動增加或減少的程度,從而在剩余價值率不變時所能生產的剩余價值量增加或減少的程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1頁。

  壹個資本家或壹定生產部門的資本,在對他直接雇用的工人的剝削上特別關心的只是:或者通過例外的過度勞動,或者通過把工資降低到平均工資以下的辦法,或者通過所使用的勞動的例外生產率,可以獲得壹種額外利潤,即超出平均利潤的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9頁。

  壹個在本生產部門內完全不使用可變資本,因而完全不使用工人的資本家(事實上這是壹個極端的假定),會像壹個只使用可變資本,因而把全部資本都投到工資上面的資本家(又是壹個極端的假定)壹樣地關心資本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並且會像後者壹樣地從無酬的剩余勞動獲取他的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9頁。

  所有資本家都按照他們資本的比例,對共同的掠奪物即全部剩余價值,擁有同樣大的權益。相反,因為他們收進的利潤和他們榨取的剩余價值不相等,所以他們以為,這些補償理由似乎並不是使全部剩余價值的分享平均化,而是創造利潤本身,因為利潤似乎只是來自於根據這種或那種理由對商品成本價格的加價。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3頁。

  從資本主義積累過程——它只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的性質來看,自然會得出如下的結論:預定要轉化為資本的已經增加了的生產資料的量,總會隨時找到相應地增加了的、甚至過剩的可供剝削的工人人口。所以,在生產過程和積累過程的發展中,可以被占有和已經被占有的剩余勞動的量,從而社會資本所占有的利潤的絕對量,都必然會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3頁。

  對各單個資本家來說,不言而喻的是:他們支配的勞動軍越來越大(盡管對他們來說,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已經減少);他們占有的剩余價值量,從而利潤量,會隨著利潤率的下降並且不顧這種下降而同時增長起來。那些使大批勞動軍集中在各單個資本家支配下的原因,又正好使所使用的固定資本和原料、輔助材料的量同所使用的活勞動量相比以越來越大的比例增加起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4頁。

  在工人人口已定時,如果剩余價值率提高了,不管這是由於工作日的延長或強化,還是由於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而引起的工資價值下降,那麼,剩余價值量,從而絕對利潤量,就必然會增加,盡管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是相對地減少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4頁。

  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表現為可變資本同總資本相比相對減少和積累由此加速的那些規律,——而另壹方面,積累又反過來成為生產力進壹步發展和可變資本進壹步相對減少的起點,——這同壹發展,撇開壹切暫時的波動,還表現為所使用的總勞動力越來越增加,表現為剩余價值的從而利潤的絕對量越來越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4頁。

  剩余價值和這個不變量的比率的下降,就只能是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和利潤的絕對量減少的另壹種表現。事實上這是壹個同義反復。但是,這種減少產生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發展的性質,這壹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證明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6頁。

  使壹定資本的剩余價值從而利潤絕對減少,因而使按百分比計算的利潤率絕對下降的同樣壹些原因,又會引起社會資本(即資本家全體)所占有的剩余價值從而利潤的絕對量的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6頁。

  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同壹發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中,壹方面表現為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趨勢,另壹方面表現為所占有的剩余價值或利潤的絕對量的不斷增加;結果,總的說來,與可變資本和利潤的相對減少相適應的,是二者的絕對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8頁。

  造成壹般利潤率趨向下降的同壹些原因,又會引起資本的加速積累,從而引起資本所占有的剩余勞動(剩余價值、利潤)絕對量或總量的增加。正如在競爭中,從而在競爭當事人的意識中,壹切都以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壹樣,這個規律——我指的是兩個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事物之間的這種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也是如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0頁。

  雖然在計算利潤率時,所生產和所實現的剩余價值量,不只是要按在商品中再現出來的已經消費掉的資本部分來計算,而且要按這個部分加上沒有被消費掉、但已被使用並且在生產中繼續被使用的資本部分來計算,但是利潤量仍然只能和商品本身包含的並由商品的出售實現的利潤量或剩余價值量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4頁。

  在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單個商品或壹定量商品的價格下降,商品數量增加,單個商品的利潤量和商品總額的利潤率下降,而商品總額的利潤量卻增加,這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產生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表面上只表現為:單個商品的利潤量下降,它的價格也下降,社會總資本或單個資本家所生產的已經增加了的商品總量的利潤量則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5—256頁。

  壹個采用經過改良的但尚未普遍推廣的生產方式的資本家,可以低於市場價格,但高於他的個別的生產價格出售產品;因此,他的利潤率會提高,直到競爭使它平均化為止;在這個平均化期間會出現另壹個必要的條件,即所投資本增加;根據所投資本增加的程度,資本家現在能夠在新的條件下,使用他從前雇用的工人的壹部分,也許是全部,或者更多,因而能夠生產出同樣大或者更大的利潤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6—257頁。

  利潤量甚至在利潤率較低時也會隨著所投資本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這同時需要有資本的積聚,因為這時各種生產條件都要求使用大量資本。這同樣需要有資本的集中,即小資本家為大資本家所吞並,小資本家喪失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4頁。

  如果利潤率下降,那麼壹方面,資本就緊張起來,個別資本家就用更好的方法等等把他的單個商品的個別價值壓低到它的社會平均價值以下,因而在市場價格已定時賺得額外利潤;另壹方面,就出現了欺詐,而普遍助長這種欺詐的是狂熱地尋求新的生產方法、新的投資、新的冒險,以便保證取得某種不以壹般平均水平為轉移並且高於壹般平均水平的額外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8頁。

  利潤率即資本的相對增長率,首先對壹切新的獨立形成的資本嫩芽來說,是重要的。

  只要資本的形成僅僅發生在某些可以用利潤量來彌補利潤率的少數現成的大資本手中,使生產活躍的火焰就會熄滅。生產就會進入睡眠狀態。利潤率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推動力;那種而且只有那種生產出來能夠提供利潤的東西才會被生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8頁。

  商人的出售價格超過他的購買價格的余額——只有這個差額才是他的利潤的源泉——,事實上就必然是商品的商業價格超過它的生產價格的余額,因此,歸根到底,商人是高於商品價值出售壹切商品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6—317頁。

  產業資本家的利潤等於商品的生產價格超過它的成本價格的余額,而和這種產業利潤不同,商業利潤等於商品的出售價格超過它的生產價格的余額,這個生產價格對商人來說就是商品的購買價格;但是,商品的實際價格=商品的生產價格+商業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9頁。

  商人資本雖然不參加剩余價值的生產,但參加剩余價值到平均利潤的平均化。因此,壹般利潤率已經意味著從剩余價值中扣除了屬於商人資本的部分,也就是說,對產業資本的利潤作了壹種扣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9頁。

  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起來,生產者自己成了商人之後,商業利潤才被歸結為由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總資本的壹個相應部分的商業資本在全部剩余價值中應獲得的適當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20頁。

  假定商人資本同總資本相比的相對量是已定的,不同商業部門中周轉的差別,就不會影響歸商人資本所有的總利潤量,也不會影響壹般利潤率。商人的利潤,不是由他所周轉的商品資本的量決定的,而是由他為了對這種周轉起中介作用而預付的貨幣資本的量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46—347頁。

  利潤率的決定在本質上是建立在剩余價值和工資的分割基礎上的,在剩余價值和工資的分割上,勞動力和資本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要素起著決定的作用;那是兩個獨立的互為界限的可變數的函數;從它們的質的區別中產生了所生產的價值的量的分割。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0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23-3-5 22:27:28 |只看该作者
地租的形成與實質

  租是由於肥力不等的土地的產品具有同等的價格造成的。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44頁。

  土地的位置、靠近城市以及其他許多情況都影響著租金,使租發生變化。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45頁。

  租是土地經營賴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產生的結果。它不可能是土地所具有的多少是穩固的持續的本性的結果。租來自社會,而不是來自土壤。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48頁。

  土地的改良進行得越普遍,被改良的土地的種類就越多,雖然谷物的價格普遍下跌,全國的地租總額卻能夠增加。

  馬克思:《致恩格斯》(1851年1月7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頁。

  單純的級差地租——它的產生不是由於資本僅僅投入土地而不投入其他任何部門——在理論上沒有什麼困難。這種地租不過是任何工業生產領域中經營條件優於平均水平的資本所具有的超額利潤而已。不過它在農業中是固定的,因為它建立在不同種類的土地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肥力這樣壹個堅實而(相對地)牢固的基礎上。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8月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頁。

  即使假定絕對地租存在,也決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在任何情況下最壞的耕地或最壞的礦山也都是支付地租的;相反,很可能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產品按市場價值、但低於其個別價值出售。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8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頁。

  土地正是因為它可以被壟斷才具有或可能具有不以投入的勞動為轉移的價值。

  恩格斯:《致馬克思》(1869年11月19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07頁。

  但是,我們已經指出,租佃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納的租金只是在工商業最發達的國家裏才多少正確地表現為租。而且這租金裏面往往也還包含向所有者支付的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土地的位置、靠近城市以及其他許多情況都影響著租金,使租發生變化……另壹方面,租不能作為表明壹塊土地肥力程度的固定指標,因為化學在現代的應用不斷改變著土質,而地質科學目前又在開始推翻過去對相對肥力的估價。……肥力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是壹種天然素質,它和當前的社會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9年11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0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是:實際的耕作者是雇傭工人,他們受雇於壹個只是把農業作為資本的特殊開發場所,作為對壹個特殊生產部門的投資來經營的資本家即租地農場主。這個作為租地農場主的資本家,為了得到在這個特殊生產場所使用自己資本的許可,要在壹定期限內(例如每年)按契約規定支付給土地所有者即他所開發的土地的所有者壹個貨幣額(和貨幣資本的借入者要支付壹定利息完全壹樣)。這個貨幣額,不管是為耕地、建築地段、礦山、漁場還是為森林等等支付的,統稱為地租。這個貨幣額,在土地所有者按契約把土地租借給租地農場主的整個時期內,都要進行支付。因此,在這裏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借以實現即增殖價值的形式。其次,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構成現代社會骨架的三個並存的而又互相對立的階級——雇傭工人、產業資本家、土地所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98頁。

  為投入土地的資本以及為土地作為生產工具由此得到的改良而支付的利息,可能形成租地農場主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地租的壹部分,但這種地租不構成真正的地租。真正的地租是為了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不管這種土地是處於自然狀態,還是已被開墾。如果系統地論述土地所有權——這不在我們的計劃以內——,土地所有者收入的這個部分是應該詳加說明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98—699頁。

  土地所有者用這個方法,不僅從不費他們分文的別人的資本獲得利息,而且還無償地得到別人的資本。土地所有權的正當性,和壹定生產方式的壹切其他所有權形式的正當性壹樣,要由生產方式本身的歷史的暫時的必然性來說明,因而也要由那些由此產生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歷史的暫時的必然性來說明。當然,像我們以後會看到的那樣,土地所有權同其他各種所有權的區別在於:在壹定的發展階段,甚至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觀點來看,土地所有權也是多余而且有害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02頁。

  資本化的地租表現為土地價格或土地價值,以及土地因此和任何其他商品壹樣可進行買賣這壹事實,成了某些辯護士替土地所有權辯護的理由,因為購買者為土地所有權,像為任何其他商品壹樣,支付了壹個等價物,並且大部分土地所有權是按這個方式轉手的。

  但這樣壹來,這個理由也可以用來為奴隸制辯護了,因為對於用現金購買奴隸的奴隸主來說,奴隸勞動的收益只代表用來購買奴隸的資本的利息。由地租的買賣引出地租存在的理由,也就是把地租的存在當做地租存在的理由。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04頁。

  為了科學地分析地租,即土地所有權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獨立的特有的經濟形式,擺脫壹切使地租受到歪曲和模糊不清的附加物而去純粹地考察地租,是很重要的;另壹方面,為了理解土地所有權的實際作用,甚至為了從理論上了解同地租的概念和性質相矛盾但畢竟表現為地租的存在方式的大量事實,認識造成這種理論混亂的各種因素,也是同樣重要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04頁。

  當然,租地農場主為了獲得經營土地的許可而以租金形式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壹切,實際上都表現為地租。這種貢賦不論是由什麼組成部分構成,不論是由什麼來源產生,都和真正的地租有壹個共同點:對壹塊土地的壟斷權,使所謂土地所有者能夠去征收貢賦,課取租稅。這種貢賦和真正的地租有壹個共同點:它決定土地價格,如上所述,土地價格無非是出租土地的資本化的收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04—705頁。

  壹個更普遍得多更重要得多的事實是,真正農業工人的工資被壓低到它的正常平均水平以下,以致工資的壹部分由工人手中扣除下來,形成租金的壹個組成部分,從而在地租的偽裝下流到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工人的手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07頁。

  在考察地租的表現形式,即為取得土地的使用權(無論是為生產的目的還是為消費的目的)而以地租名義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時,必須牢牢記住,那些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的東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藝術品等等)的價格,可以由壹些結合在壹起的非常偶然的情況來決定。要出售壹件東西,唯壹的條件是,它可以被獨占,並且可以讓渡。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4頁。

  正是在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中,在地租的發展中,有壹點表現得特別突出,這就是:地租的量完全不是由地租獲得者的參與所決定的,而是由他沒有參與、和他無關的社會勞動的發展決定的。因此,很容易把壹切生產部門及其壹切產品在商品生產基礎上,確切地說,在資本主義生產(這種生產在它的整個範圍內都是商品生產)基礎上共有的現象,當做地租的(和農產品壹般的)特征來理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7頁。

  只有在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確切地說,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地租才能作為貨幣地租發展起來,並且按照農業生產變為商品生產的程度而發展起來;也就是,按照和農業生產相獨立的非農業生產的發展程度而發展起來;因為農產品就是按照這個程度變成商品,變成交換價值和價值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8頁。

  當商品生產,從而價值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時,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的生產也按照相同的程度發展起來。但隨著後者的發展,土地所有權依靠它對土地的壟斷權,也按照相同的程度越來越能夠攫取這個剩余價值中壹個不斷增大的部分,從而提高自己地租的價值和土地本身的價格。資本家在這個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的發展上還是壹個能動的執行職能者。土地所有者只是坐享剩余產品和剩余價值中壹個這樣無須他參與而不斷增大的份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8—719頁。

  地租的特征是:隨著農產品作為價值(商品)而發展的條件和它們的價值的實現條件的發展,土地所有權在這個未經它參與就創造出來的價值中占有不斷增大部分的權力也發展起來,剩余價值中壹個不斷增大的部分也就轉化為地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0頁。

  如果超額利潤是正常地產生的,不是由於流通過程中的偶然情況產生的,它就總是作為兩個等量資本和勞動的產品之間的差額而產生出來。如果兩個等量資本和勞動被使用在等面積土地上而產生的結果不等,這個超額利潤就轉化為地租。此外,這種超額利潤並不是絕對必須從所用資本量相等而結果不等的情況中產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1頁。

  級差地租是由於農耕發展各個階段的各級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別而產生的(這裏還是把土地的位置撇開不說),就是說,它的產生是由於最好土地面積有限,是由於等量資本必須投在對等量資本提供不等量產品的不同的各級土地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42頁。

  在耕種越來越好的土地時,能產生級差地租。當較好土地代替以前的較壞土地而處於最低等級時,也能產生級差地租;級差地租可以和農業的進步結合在壹起。它的條件只是土地等級的不同。在涉及生產率的發展時,級差地租的前提就是:土地總面積的絕對肥力的提高,不會消除這種等級的不同,而是使它或者擴大,或者不變,或者只是縮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43頁。

  壹旦壹國的土地全部被占有,壹旦土地投資、耕作和人口達到壹定的水平——壹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統治地位,並且也支配著農業,以上這些條件就會作為前提存在——,各種質量的未耕地的價格(假定只有級差地租存在),就是由具有相同質量和相等位置的已耕地的價格決定的。這種土地雖然不提供地租,但在除去所需的開墾費用之後,將會有相同的價格。土地的價格當然不外是資本化的地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53頁。

  從壹開始就很清楚:帶來不同結果的各個等量資本,不管是同時投在同樣大的各塊土地上,還是相繼投在同壹塊土地上,都不會影響超額利潤的形成規律,但是,這對於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來說,卻有重大的差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60頁。

  在級差地租I中,各級土地的不同肥力所以會發生影響,只是因為不同的肥力使投在土地上的各個資本在資本量相等時或就資本的比例量考察時,會產生出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產量。不論這種不同的結果是由相繼投在同壹塊土地上的各個資本產生的,還是由投在好幾塊等級不同的土地上的各個資本產生的,都不會使肥力的差別或它們的產量的差別發生變化,因此也不會使生產率較高的投資部分的級差地租的形成發生變化。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63頁。

  只要已耕種的土地仍有競爭能力,土地上使用的資本越多,壹國的農業和整個文明越發展,每英畝的地租和地租總額就增加得越多,社會以超額利潤形式付給大土地所有者的貢賦也就越多。

  這個規律說明了大土地所有者階級的可驚的頑強生命力。任何壹個社會階級也不像他們那樣浪費;任何壹個社會階級也不像他們那樣竟有權要求維持壹種傳統的“適合身份”的奢侈生活,而不管揮霍掉的錢是從哪裏來的;任何壹個社會階級也不像他們那樣可以放心大膽地負債累累。他們總會再站住腳,因為別人在土地上的投資為他們提供地租,並且這種地租遠遠超過資本家從土地取得的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19頁。

  級差地租雖然只是超額利潤到地租的壹種形式上的轉化,土地所有權在這裏只是使土地所有者能夠把超額利潤從租地農場主手裏轉到自己手裏,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同壹塊土地上的連續投資,或者說同壹地塊上投資的增加,在資本的生產率下降和起調節作用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會更早得多地遇到它的界限,就是說,由於超額利潤到地租的純粹形式上的轉化(這是土地所有權的結果)而在事實上或多或少遇到壹種人為的界限。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33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23-3-5 22:29:13 |只看该作者
但土地所有權的壟斷,作為資本的限制的土地所有權,是級差地租的前提,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壟斷,超額利潤就不會轉化為地租,就不會落到土地所有者手裏,而會落到租地農場主手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49頁。

  級差地租有這樣壹個特點:土地所有權在這裏僅僅取去超額利潤,否則這種超額利潤就會被租地農場主據為己有,而在壹定情況下,在租約未滿期間,實際上也是被租地農場主據為己有。在這裏,土地所有權只是商品價格中壹個未經它本身參與就產生(確切些說,是由於調節市場價格的生產價格決定於競爭這壹點產生的)並轉化為超額利潤的部分發生轉移的原因,即價格的這個部分由壹個人手裏轉移到另壹個人手裏,由資本家手裏轉移到土地所有者手裏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54頁。

  因為有了土地所有權的限制,市場價格必須上漲到壹定的程度,才使土地除了生產價格外,還能支付壹個余額,也就是說,支付地租。但是,因為按照假定,農業資本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高於它們的生產價格,所以,這個地租(除了我們立即就要研究的壹種情形外)就是價值超過生產價格而形成的余額或這個余額中的壹部分。地租究竟是等於價值和生產價格之間的全部差額,還是僅僅等於這個差額的壹個或大或小的部分,這完全取決於供求狀況和新耕種的土地面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62頁。

  雖然土地所有權能使土地產品的價格超過它們的生產價格,但市場價格將在多大程度上高於生產價格,接近於價值,因而農業上生產的超過既定平均利潤的剩余價值,將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地租,或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剩余價值到平均利潤的壹般平均化,這都不取決於土地所有權,而取決於壹般的市場狀況。在任何情況下,這個來自於價值超過生產價格的余額的絕對地租,都只是農業剩余價值的壹部分,都只是這個剩余價值到地租的轉化,都只是土地所有者對這個剩余價值的攫取……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64頁。

  地租只能以真正的壟斷價格為基礎,這種壟斷價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產價格決定,也不是由商品的價值決定,而是由購買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決定。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64頁。

  土地所有者總想取得地租,也就是說,總想不花代價而獲得什麼東西;但資本要在壹定的條件下才會滿足他的願望。因此,土地互相之間的競爭,不是取決於土地所有者是否讓它們去進行競爭,而是取決於有沒有資本可以在新的土地上同其他的資本進行競爭。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2頁。

  在生產上要用土地時,不論是用在農業上還是用在原料的開采上,土地所有權都會阻礙投在土地上面的各個資本的這種平均化過程,並攫取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否則這壹部分剩余價值是會進入平均化為壹般利潤率的過程的。這樣,地租就成了商品價值的壹部分,更確切地說,成了商品剩余價值的壹部分,不過它不是落入從工人那裏把它榨取出來的資本家階級手中,而是落入從資本家那裏把它榨取出來的土地所有者手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2頁。

  這種絕對地租,在真正的采掘工業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在那裏,不變資本的壹個要素即原料是完全不存在的;並且在那裏,除了其中很大壹部分資本是由機器和其他固定資本構成的部門以外,占統治地位的必然是最低的資本構成。正是在那裏,在地租似乎只是由壟斷價格產生的地方,需要有非常有利的市場狀況,才能使商品按它們的價值出售,或使地租同商品的剩余價值超過商品生產價格的全部余額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3頁。

  凡是存在地租的地方,都有級差地租,而且這種級差地租都遵循著和農業級差地租相同的規律。凡是自然力能被壟斷並保證使用它的產業家得到超額利潤的地方(不論是瀑布,是富饒的礦山,是盛產魚類的水域,還是位置有利的建築地段),那些因對壹部分土地享有權利而成為這種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會以地租形式,從執行職能的資本那裏把這種超額利潤奪走。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4頁。

  壹些人所以能把社會的壹部分剩余勞動作為貢賦來占有,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占有得越來越多,只是由於他們擁有土地所有權,而這個事實卻被以下的情況掩蓋了:資本化的地租,也就是說,正是這個資本化的貢賦,表現為土地價格,因此土地也像任何其他交易品壹樣可以出售。因此對購買者來說,他對地租的索取權,好像不是白白得到的,不是不付出勞動,不冒風險,不具有資本的企業精神,就白白得到的,而是支付了它的等價物才得到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7頁。

  在購買者看來,地租不過表現為他用以購買土地以及地租索取權的那個資本的利息。

  對已經購買黑人的奴隸主來說也完全是這樣,他對黑人的所有權,好像不是靠奴隸制度本身,而是通過商品的買賣而獲得的。不過,這個權利本身並不是由出售產生,而只是由出售轉移。這個權利在它能被出售以前,必須已經存在;不論是壹次出售,還是壹系列這樣的出售,不斷反復的出售,都不能創造這種權利。總之,創造這種權利的,是生產關系。

  壹且生產關系達到必須蛻皮的地步,這種權利的和壹切以它為依據的交易的物質的、在經濟上和歷史上有存在理由的、從社會生活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源泉,就會消失。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7—878頁。

  從壹個較高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壹個人對另壹個人的私有權壹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壹個民族,以至壹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壹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並且他們應當作為好家長把經過改良的土地傳給後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8頁。

  在這裏,勞動者(自給自足的農奴)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得到壹個超過他自己的必不可少的生存資料的余額,即超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我們稱之為工資的余額,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取決於他的勞動時間是按什麼比例劃分為自己勞動的時間和為地主從事徭役勞動的時間。因此,超過必要生存資料的這個余額,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表現為利潤的東西的這個萌芽,完全是由地租的多少決定的。在這裏,地租不僅直接是無酬剩余勞動,並且也表現為無酬剩余勞動;這是替各種生產條件的“所有者”所進行的無酬剩余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92—893頁。

  同直接生產者直接相對立的,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是像在亞洲那樣,是既作為土地所有者同時又作為主權者的國家,那麼,地租和賦稅就會合為壹體,或者不如說,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任何同這個地租形式不同的賦稅。在這種狀態下,對於依附關系來說,無論從政治上或從經濟上說,除了面對這種國家的壹切臣屬關系所共有的形式以外,不需要更嚴酷的形式。在這裏,國家就是最高的地主。在這裏,主權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集中的土地所有權。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私有土地的所有權,雖然存在著對土地的私人的和共同的占有權和用益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94頁。

  地租的本質就在於,它是剩余價值或剩余勞動的唯壹的占統治地位的和正常的形式。

  而這又表現為:地租是占有本人再生產所必需的勞動條件的直接生產者必須向這壹狀態下無所不包的勞動條件即土地的所有者提供的唯壹的剩余勞動或唯壹的剩余產品;另壹方面,也只有土地才作為別人所有的、和直接生產者相獨立的、人格化為土地所有者的勞動條件而出現在直接生產者面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97—898頁。

  在產品地租是地租的占統治地位的和最發達的形式的時候,它又總是或多或少伴隨有先前的形式的殘余,即直接用勞動即徭役勞動來交付地租的形式的殘余,而不管地主是私人還是國家。產品地租的前提是直接生產者已處於較高的文明狀態,從而他的勞動以及整個社會已處於較高的發展階段。產品地租和先前的形式的區別在於,剩余勞動已不再在它的自然形態上,從而也不再在地主或地主代表者的直接監督和強制下進行。驅使直接生產者的,已經是各種關系的力量,而不是直接的強制,是法律的規定,而不是鞭子,他已經不得不自己負責來進行這種剩余勞動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98頁。

  作為產品地租的轉化形式並和它相對立的貨幣地租,是我們以上所考察的那種地租,即作為剩余價值的和向生產條件所有者提供的無酬剩余勞動的正常形式的地租的最後形式,同時又是它的解體形式。純粹形式的貨幣地租,和勞動地租、產品地租壹樣,不代表超過利潤的余額。從概念上說,它吞並利潤。只要利潤實際上是作為剩余勞動的壹個特殊部分產生於地租之旁,那麼貨幣地租也和先前各種形式的地租壹樣,仍然是這種萌芽狀態的利潤的正常限制。這個萌芽狀態的利潤,只有當體現為貨幣地租的剩余勞動完成以後,仍有可能使用自己的剩余勞動或別人的勞動時,才能發展起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01—902頁。

  在土地價格中和在為土地價格而支付的利息中已經預先包含了地租,它只能是超過維持農民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勞動以上的、已經資本化的剩余勞動的壹部分,不過這個剩余勞動不會實現為商品價值中壹個與全部平均利潤相等的部分,更不會實現為超過這個實現為平均利潤的剩余勞動的壹個余額,即超額利潤。地租可以是平均利潤中的扣除額,甚至可以是平均利潤中唯壹實現的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11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23-3-5 22:30:34 |只看该作者
利息的內涵與實質

  信貸制度,正像它在18世紀初以及後來又在19世紀初在英國促進了財產從壹個階級手中轉到另壹個階級手中壹樣,在壹定的經濟和政治條件下能加速工人階級的解放,這是毫無疑問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想把生息資本看做資本的主要形式,想把信貸制度的特殊應用,利息的表面上的廢除,變為社會改造的基礎,這就完全是小市民的幻想了。

  馬克思:《論蒲魯東(給約·巴·施韋澤的信)》(1865年1月24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頁。

  在勞動還沒有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的國家,利息包含全部利潤,甚至比利潤更多,不像在資本主義生產發達的國家,它只代表所生產的剩余價值或利潤的壹部分。另壹方面,這裏決定利息率的主要是這樣的情況(高利貸者向顯貴們即地租所有者提供的貸款),它們同利潤完全無關,不如說,它們只是說明高利貸按什麼比率占有地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9頁。

  要把自己的貨幣作為生息資本來增殖的貨幣占有者,把貨幣讓渡給第三者,把它投入流通,使它成為壹種作為資本的商品;不僅對他自己來說是作為資本,而且對他人來說也是作為資本;它不僅對把它讓渡出去的人來說是資本,而且它壹開始就是作為資本交給第三者的,這就是說,是作為這樣壹種價值,這種價值具有創造剩余價值、創造利潤的使用價值;它在運動中保存自己,並在執行職能以後,流回到原來的支出者手中,在這裏,也就是流回到貨幣占有者手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4頁。

  壹切借貸資本,不管它的形式如何,也不管它的償還會怎樣受它的使用價值性質的影響,都始終只是貨幣資本的壹個特殊形式。因為這裏貸放的,總是壹定的貨幣額,並且利息也是按這個金額計算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5頁。

  貸出者把他的貨幣作為資本放出去;他讓渡給另壹個人的價值額是資本,因此,這個價值額會流回到他那裏。但單是流回到他那裏,還不是作為資本貸出的價值額的回流,而只是壹個貸出的價值額的償還。預付的價值額要作為資本流回,就必須在運動中不僅保存自己,而且增殖自己,增大自己的價值量,也就是必須帶著壹個剩余價值,作為G+Δ流回。在這裏,這個ΔG是利息,或者說平均利潤中不是留在執行職能的資本家手中,而是落到貨幣資本家手中的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2頁。

  借入者是把貨幣作為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借來的。不過,和任何處在起點上,處在預付那壹瞬間的資本壹樣,這個貨幣還不過是可能的資本。它通過使用才自行增殖,才作為資本來實現。但借入者必須把它作為已經實現的資本,即作為價值加上剩余價值(利息)來償還;而利息只能是他所實現的利潤的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5頁。

  貸出者和借入者雙方都是把同壹貨幣額作為資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後者手中才執行資本的職能。同壹貨幣額作為資本對兩個人來說取得了雙重的存在,這並不會使利潤增加壹倍。它所以能對雙方都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只是由於利潤的分割。其中歸貸出者的部分叫做利息。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5—396頁。

  貸和借(不是賣和買)的區別,在這裏是由商品——資本——的特有性質產生的。同樣不要忘記,這裏支付的,是利息,而不是商品價格。如果我們把利息叫做貨幣資本的價格,那就是價格的不合理的形式,與商品價格的概念完全相矛盾。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6頁。

  生息資本的增殖的大小,也只能通過利息額,即總利潤中歸生息資本的部分,和預付資本的價值作比較來計量。因此,如果價格表示商品的價值,那麼,利息則表示貨幣資本的增殖,因而表現為壹個為貨幣資本而支付給貸出者的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7頁。

  在生息資本的場合,壹切都表現為外表的東西:資本的預付表現為資本單純由貸出者手中轉移到借入者手中;已經實現的資本的回流,表現為借入者單純把資本連同利息歸還或償還給貸出者。這也適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內在固有的這樣壹種性質:利潤率不僅由壹次周轉所獲得的利潤和預付資本價值的比率決定,而且也由這個周轉時間本身的長短決定,也就是說,它是作為產業資本在壹定期間內提供的利潤來決定的。這壹點在生息資本的場合也表現為完全外表的東西,好像壹定的利息是為壹定的期間而支付給貸出者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9頁。

  信用制度發展了,以銀行家為中介,產業家和商人對社會各階級壹切貨幣儲蓄的支配能力也跟著不斷增大,並且這些儲蓄也不斷集中起來,達到能夠起貨幣資本作用的數量,這些事實,都必然會起壓低利息率的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05頁。

  利息不過是平均利潤的壹部分。同壹資本在這裏有雙重規定:在貸出者手中,它是作為借貸資本;在執行職能的資本家手中,它是作為產業或商業資本。但它只執行壹次職能,本身只生產壹次利潤。在生產過程本身中,資本作為借貸資本的性質不起任何作用。

  這兩種有權要求享有利潤的人將怎樣分割這種利潤,本身是和壹個股份公司的共同利潤在不同股東之間按百分比分配壹樣,純粹是經驗的、屬於偶然性王國的事情。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08頁。

  如果從壹方面來說,與壹般利潤率相反,那種和不斷變動的市場利息率不同的中等利息率或平均利息率,其界限不能由任何壹般的規律來確定,因為這裏涉及的只是總利潤在兩個資本占有者之間以不同的名義進行的分配;那麼,反過來說,利息率,不管是中等利息率還是各個特殊場合的市場利息率,都與壹般利潤率的情況完全不同,表現為同壹的、確定的、明確的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08—409頁。

  就利息率由利潤率決定來說,利息率總是由壹般利潤率決定,而不是由可能在特殊產業部門內占統治地位的特殊利潤率決定,更不是由某個資本家可能在某個特殊營業部門內獲得的額外利潤決定。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09頁。

  至於不斷變動的市場利息率,那麼,它和商品的市場價格壹樣,在每壹時刻都是作為固定的量出現的,因為在貨幣市場上,全部借貸資本總是作為壹個總額和執行職能的資本相對立,從而,借貸資本的供給和借貸資本的需求之間的關系,決定著當時市場的利息狀況。信用制度的發展和由此引起的信用制度的集中,越是賦予借貸資本以壹般的社會的性質,並使它壹下子同時投到貨幣市場上來,情形就越是這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1頁。

  生息資本雖然是和商品絕對不同的範疇,但卻變成特種商品,因而利息就變成了它的價格,這種價格,就像普通商品的市場價格壹樣,任何時候都由供求決定。因此,市場利息率雖然在不斷變動,但在每壹既定的時刻,都像商品在每個時候的市場價格壹樣,不斷表現為固定的和壹致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1頁。

  利息原來表現為,原來是並且實際上始終不外是利潤即剩余價值的壹部分,這個部分是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即產業家或商人,在他不是使用自有的資本而是使用借入的資本時,必須支付給這個資本的所有者和貸出者的。如果他只使用自有的資本,利潤的這種分割就不會發生;利潤就會全部歸他所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5頁。

  事實上,只有資本家分為貨幣資本家和產業資本家,才使壹部分利潤轉化為利息,壹般地說,才產生出利息的範疇;並且,只有這兩類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才產生出利息率。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5頁。

  貨幣資本家的情形也是這樣。只要他的資本貸出去,從而作為貨幣資本發生作用,它就為他帶來利息,即利潤的壹部分,但他不能支配本金。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6頁。

  我們必須更詳細地談壹下利息形成的實際起點;也就是從這樣的前提出發:貨幣資本家和生產資本家實際上互相對立,不僅在法律上有不同的身份,而且在再生產過程中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或者說,在他們手中,同壹資本實際上要通過雙重的完全不同的運動。

  壹個只是把資本貸出去,另壹個則把資本用在生產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8頁。

  總利潤這兩部分之間的這種質的區分,即利息是資本自身的果實,是撇開了生產過程的資本所有權的果實,而企業主收入則是處在過程中的、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資本的果實,因而是資本使用者在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的果實,——這種質的區分決不僅僅是貨幣資本家和產業資本家的主觀見解。這種區分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因為利息歸貨幣資本家所有,歸資本的單純所有者,也就是在生產過程之前和生產過程之外單純代表資本所有權的貸出者所有;企業主收入則歸單純的職能資本家所有,歸資本的非所有者所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0頁。

  每個資本的利潤,從而以資本互相平均化為基礎的平均利潤,都分成或被割裂成兩個不同質的、互相獨立的、互不依賴的部分,即利息和企業主收入,二者都由特殊的規律來決定。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1頁。

  資本的使用者,即使是用自有的資本從事經營,也具有雙重身份,即資本的單純所有者和資本的使用者;他的資本本身,就其提供的利潤範疇來說,也分成資本所有權,即處在生產過程以外的、本身提供利息的資本,和處在生產過程以內的、由於在過程中活動而提供企業主收入的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1頁。

  利息固定下來,以致現在它不是表現為總利潤的壹種同生產無關的、僅僅在產業家用別人的資本從事經營時才偶然發生的分割。即使產業家用自有的資本從事經營,他的利潤也會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因此,單純量的分割變為質的分割;不管產業家是不是自己的資本的所有者,同這種偶然的情況無關,這種分割都會發生。這不僅是在不同的人之間進行分配的利潤的不同部分,而且還是利潤的兩種不同範疇。它們和資本有不同的關系,也就是說,和資本的不同規定性有關。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1頁。

  壹旦利息作為獨特的範疇存在,企業主收入事實上就只是總利潤超過利息的余額所采取的對立形式。對總利潤怎樣分化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的全部研究,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對總利潤的壹部分怎樣壹般地硬化為並且獨立化為利息的研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2頁。

  借貸資本不管是否實際作為資本使用,甚至在它只為消費而借的時候都會提供利息這個事實,使得關於這個資本形式具有獨立性的看法固定下來。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利息對利潤來說是獨立的,生息資本對產業資本來說是獨立的,這壹點的最好證明是:直到18世紀中葉,利息只是總利潤的壹部分這個事實,才(被馬西,在他之後又被休謨)發現,而且竟然需要有這樣壹種發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2頁。

  不管產業資本家是用自有的資本還是用借入的資本從事經營,都不會改變這樣的情況,即貨幣資本家階級是作為壹種特殊的資本家,貨幣資本是作為壹種獨立的資本,利息是作為壹個與這種特別資本相適應的獨立的剩余價值形式,來同產業資本家相對立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2—423頁。

  從質的方面來看,利息是資本的單純所有權所提供的剩余價值,是資本自身提供的剩余價值,雖然資本的所有者壹直處在再生產過程之外;因此,是資本在和自己的過程相分離的情況下提供的剩余價值。

  從量的方面來看,形成利息的那部分利潤,表現為不是同產業資本本身和商業資本本身有關,而是同貨幣資本有關,並且剩余價值的這壹部分的比率,即利息率,又把這種關系固定下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3頁。

  說什麼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資本不作為生產資本執行職能,即不創造剩余價值(利息不過是其中的壹部分),也會提供利息;說什麼沒有資本主義生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會照樣進行下去,那就更加荒唐了。假如大部分的資本家願意把他們的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那麼,結果就會是貨幣資本大大貶值和利息率驚人下降;許多人馬上就會不可能靠利息來生活,因而會被迫再變為產業資本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4頁。

  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必須對所借入資本的單純所有者支付的那部分利潤,轉化成壹部分利潤的獨立形式,這部分利潤是由全部資本本身,不管是借入的還是非借入的,在利息的名稱下提供的。這個部分的大小,取決於平均利息率的高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23-3-5 22:31:36 |只看该作者
執行職能的資本家,當他是自己資本的所有者時,不會參加——至少不會積極地參加——決定利息率的競爭。利潤在兩個對它有不同合法權的人中間進行的純粹的量的分割,已經轉變為質的分割,這種質的分割好像是從資本和利潤本身的性質產生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4頁。

  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只要利潤的壹部分壹般采取利息的形式,平均利潤和利息之間的差額或利潤超過利息的部分,就會轉化為壹種同利息相對立的形式,即企業主收入的形式。利息和企業主收入這兩個形式,只存在於它們的對立之中。因此,它們二者不是與剩余價值發生關系——它們只是剩余價值固定在不同範疇、不同項目或名稱下的部分——,而是互相發生關系。因為利潤的壹部分轉化為利息,所以它的另壹部分表現為企業主收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4—425頁。

  利息不過是這樣壹個事實的表現:價值壹般——壹般社會形式上的對象化勞動——,在現實生產過程中采取生產資料形態的價值,會作為獨立的權力與活的勞動力相對立,並且是占有無酬勞動的手段;它所以是這樣壹種權力,因為它是作為他人的財產與工人相對立。但是另壹方面,在利息的形式上,這種與雇傭勞動的對立卻消失了;因為生息資本就它本身來說,不是以雇傭勞動為自己的對立面,而是以執行職能的資本為自己的對立面;借貸資本家就他本身來說,直接與在再生產過程中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家相對立,而不是與正是在資本主義生產基礎上被剝奪了生產資料的雇傭工人相對立。生息資本是作為所有權的資本與作為職能的資本相對立的。但是,資本在它不執行職能的時候,不剝削工人,也不是同勞動處於對立之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5—426頁。

  利息歸資本家所有,即使他不執行資本家的任何職能,而只是資本的所有者;相反,企業主收入歸執行職能的資本家所有,即使他不是他用來執行職能的資本的所有者。由於這種對立,人們完全忘記了:資本家作為資本家,他的職能是生產剩余價值即無酬勞動,而且是在最經濟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生產。由於利潤即剩余價值所分成的兩個部分的對立形式,人們忘記了,二者不過是剩余價值的不同部分,並且它的分割絲毫不能改變剩余價值的性質、它的起源和它的存在條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7頁。

  事實上,利潤即剩余價值的這兩個部分作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所采取的形式,並不表示對勞動的關系,因為這種關系只存在於勞動和作為這兩個部分的總和、整體、統壹體的利潤,或更確切些說,剩余價值之間。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7頁。

  既然利息同企業主收入相對立,企業主收入同利息相對立,二者互相對立,而不是同勞動相對立,由此就產生壹個問題:企業主收入加上利息,即利潤,進壹步說也就是剩余價值,是以什麼為基礎呢?是以這兩個部分的互相對立的形式為基礎!但是,在利潤進行這種分割以前,在能夠談得上這種分割以前,利潤已經生產出來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8頁。

  生息資本只有在借貸貨幣實際轉化為資本並生產壹個余額(利息是其中的壹部分)時,才證明自己是生息資本。但這壹點並不排除:生息這種屬性,不管有沒有生產過程,都同生息資本長在壹起。勞動力也只有當它在勞動過程中被使用、被實現的時候,才證明它有創造價值的能力;但這壹點並不排除:勞動力自在地,在可能性上,作為壹種能力,是創造價值的活動,並且作為這樣的活動,它不是從過程中才產生的,而相反地是過程的前提。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8頁。

  利息本身正好表明,勞動條件作為資本而存在,同勞動處於社會對立中,並且轉化為同勞動相對立並且支配著勞動的個人權力。利息把單純的資本所有權表現為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手段。但是,它是把資本的這種性質表現為某種在生產過程之外屬於資本的東西,而不是表現為這個生產過程本身的獨特的資本主義規定性的結果。它不是把資本的這種性質表現為同勞動直接對立,而是相反地同勞動無關,只是表現為壹個資本家對另壹個資本家的關系,也就是說,表現為壹種存在於資本對勞動本身的關系之外的、與這種關系無關的規定。因此,在利息上,在利潤的這個特殊形態上,資本的對立性質固然得到了獨立的表現,但是表現成這樣:這種對立在其中已經完全消失,完全抽掉。利息是兩個資本家之間的關系,不是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9頁。

  利息成了資本的社會形式,不過被表現在壹種中立的、沒有差別的形式上;企業主收入成了資本的經濟職能,不過這個職能的壹定的、資本主義的性質被抽掉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0頁。

  創造價值,提供利息,成了貨幣的屬性,就像梨樹的屬性是結梨壹樣。貨幣貸放人也是把他的貨幣作為這種可以生息的東西來出售的。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我們說過,甚至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也會這樣表現,好像它並不是作為執行職能的資本,而是作為資本自身,作為貨幣資本而提供利息。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1頁。

  資本的生息形態,資本的這樣壹種簡單形態,在這種形態中資本是它本身再生產過程的前提;貨幣或商品具有獨立於再生產之外而增殖本身價值的能力,——資本的神秘化取得了最顯眼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2頁。

  資本只有在貨幣資本的形式上才變成這樣壹種商品,這種商品的自行增殖的性質具有壹個固定的價格,這個價格在每壹場合都表示在當時的利息率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2頁。

  在生息資本的形式上,資本拜物教的觀念完成了。按照這個觀念,積累的勞動產品,而且是作為貨幣固定下來的勞動產品,由於它天生的秘密性質,作為純粹的自動體,具有按幾何級數生產剩余價值的能力,以致像《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這種積累的勞動產品,早已對自古以來世界所有的財富進行了貼現,依法據為己有。過去的勞動的產品,過去的勞動,在這裏本身就孕育著現在的或未來的活的剩余勞動的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49頁。

  生息資本或高利貸資本(我們可以把古老形式的生息資本叫做高利貸資本),和它的孿生兄弟商人資本壹樣,是資本的洪水期前的形式,它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很早已經產生,並且出現在極不相同的經濟社會形態中。

  高利貸資本的存在所需要的只是,至少已經有壹部分產品轉化為商品,同時隨著商品買賣的發展,貨幣已經在它的各種不同的職能上得到發展。

  高利貸資本的發展,和商人資本的發展,並且特別和貨幣經營資本的發展,是聯結在壹起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1頁。

  富裕地主因高利貸而遭到破產,小生產者被敲骨吸髓,這二者造成了大貨幣資本的形成和集中。但是,這個過程會在多大的程度上像在現代歐洲那樣使舊的生產方式廢除,並且是否會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代替它,這完全要取決於歷史的發展階段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情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2頁。

  高利貸資本作為生息資本的具有特征的形式,是同小生產,自耕農和小手工業主占優勢的情況相適應的。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條件和勞動產品是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的,工人無須作為生產者借錢。如果他借錢,例如到當鋪去,那是為了個人生活的需要。但是,當勞動者實際上或名義上是他的勞動條件和產品的所有者時,他卻會作為生產者同貨幣貸放者的資本發生關系,這種資本作為高利貸資本和他相對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2—673頁。

  超過生產者最必要的生存資料(即後來的工資額)的全部余額,在這裏能夠以利息形式被高利貸者所侵吞(這部分後來表現為利潤和地租)。因此,拿這個利息的水平和現代利息率的水平加以對比,是非常荒謬的,因為除了歸國家所有的部分外,高利貸者的利息會占有全部剩余價值,而現代的利息,至少是正常的利息,只是這個剩余價值的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3頁。

  高利貸在資本主義以前的壹切生產方式中所以有革命的作用,只是因為它會破壞和瓦解這樣壹些所有制形式,正是在這些所有制形式的牢固基礎和它們以同壹形式的不斷再生產上建立著政治制度。在亞洲的各種形式下,高利貸能夠長期延續,這除了造成經濟的衰落和政治的腐敗以外,沒有造成別的結果。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其他條件已經具備的地方和時候,高利貸才表現為形成新生產方式的手段之壹;這壹方面是由於封建主和小生產遭到毀滅,另壹方面是由於勞動條件集中為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5頁。

  總的說來,在現代信用制度下,生息資本要適應於資本主義生產的各種條件。高利貸本身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在資本主義生產發達的國家,還擺脫了壹切舊的立法對它的限制。對於那些不是或不能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意義上進行借貸的個人、階級或情況來說,生息資本都保持高利貸資本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8頁。

  這種反高利貸的激烈鬥爭,這種讓生息資本從屬於產業資本的要求,只是這樣壹種有機創造物的先聲,這種有機創造物以現代銀行制度為形式創造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這些條件。現代銀行制度,壹方面把壹切閑置的貨幣準備金集中起來,並把它投入貨幣市場,從而剝奪了高利貸資本的壟斷,另壹方面又建立信用貨幣,從而限制了貴金屬本身的壟斷。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8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23-3-5 22:32:49 |只看该作者
對“三位壹體”公式的批判

  地租和利潤也應該不折不扣地繼續存在下去。因為地主和工業資本家也行使壹定的職能,這些職能即使從經濟方面說是非生產性的,但是對社會卻是有益的或者是必要的,他們為此以地租和利潤的形式得到壹定的報酬——眾所周知,這即使在1842年也根本不算什麼新論點。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壹書德文第壹版序言》(年10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頁。

  資本—利潤(企業主收入加上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這就是把社會生產過程的壹切秘密都包括在內的三位壹體的形式。

  其次,因為正如以前已經指出的那樣,利息表現為資本所固有的、獨特的產物,與此相反,企業主收入則表現為不以資本為轉移的工資,所以,上述三位壹體的形式可以進壹步歸結為: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在這個形式中,利潤,這個體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獨特特征的剩余價值形式,就幸運地被排除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21—922頁。

  資本—利息;土地所有權,土地私有權,而且是現代的、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土地私有權—地租;雇傭勞動—工資。這樣,各種收入源泉之間的聯系盡在這個形式之中。像資本壹樣,雇傭勞動和土地所有權也是歷史規定的社會形式;壹個是勞動的社會形式,另壹個是被壟斷的土地的社會形式。而且二者都是與資本相適應的、屬於同壹個經濟的社會形態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23頁。

  在這個公式中第壹件引人註目的事情是:在資本旁邊,在壹個生產要素的屬於壹定生產方式、屬於社會生產過程壹定歷史形態的這個形式旁邊,在壹個與壹定社會形式結合在壹起、並且表現在這個社會形式上的生產要素旁邊,壹方面直接排上土地,另壹方面直接排上勞動,即直接排上現實勞動過程的兩個要素,而這二者在這種物質形式上,是壹切生產方式共同具有的,是每壹個生產過程的物質要素,而與生產過程的社會形式無關。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24頁。

  在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這個公式中,資本、土地和勞動,分別表現為利息(代替利潤)、地租和工資的源泉,而利息、地租和工資則是它們各自的產物,它們的果實。前者是根據,後者是歸結;前者是原因,後者是結果;而且每壹個源泉都把它的產物當做是從它分離出來的、生產出來的東西。這三種收入,利息(代替利潤)、地租、工資,就是產品價值的三個部分,總之,就是價值部分,或者用貨幣來表示,就是壹定的貨幣部分,價格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24頁。

  對資本家來說,資本是壹臺汲取剩余勞動的永久的抽水機;對土地所有者來說,土地是壹塊永久的磁石,它會把資本所汲取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吸引過來;最後,勞動則是壹個不斷更新的條件和不斷更新的手段,使工人在工資的名義下取得他所創造的壹部分價值,從而取得社會產品中由這部分價值來計量的壹個部分,即必要生活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31頁。

  資本會把價值的壹部分,從而把年勞動產品的壹部分固定在利潤的形式上,土地所有權會把另壹部分固定在地租的形式上,雇傭勞動會把第三部分固定在工資的形式上,並且正是由於這種轉化,使它們變成了資本家的收入、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和工人的收入,但是並沒有創造轉化為這幾個不同範疇的實體本身。相反,這種分配是以這種實體已經存在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以年產品的總價值為前提的,而這個總價值不外就是對象化的社會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31頁。

  土地所有權、資本和雇傭勞動,就從下述意義上的收入源泉,即資本使資本家以利潤的形式吸取他從勞動中榨取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土地的壟斷使土地所有者以地租的形式吸取剩余價值的另壹部分,勞動使工人以工資的形式取得最後壹個可供支配的價值部分這種意義上的源泉,也就是從這種作為中介使價值的壹部分轉化為利潤形式,使第二部分轉化為地租形式,使第三部分轉化為工資形式的源泉,轉化成了真正的源泉,這個源泉本身產生出這幾個價值部分和這幾個價值部分借以存在或可以轉化成的各相關產品部分,因而是產生出產品價值本身的最後源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36頁。

  在資本—利潤(或者,更恰當地說是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中,在這個表示價值和財富壹般的各個組成部分同其各種源泉的聯系的經濟三位壹體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神秘化,社會關系的物化,物質的生產關系和它們的歷史社會規定性的直接融合已經完成:這是壹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資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為社會的人物,同時又直接作為單純的物,在興妖作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40頁。

  (三)經濟運行和組織管理

  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二重性

  工人們不是在口頭上,而是用事實證明:大規模的生產,並且是按照現代科學要求進行的生產,沒有那個雇用工人階級的雇主階級也能夠進行;他們證明: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勞動工具不應當被壟斷起來作為統治和掠奪工人的工具;雇傭勞動,也像奴隸勞動和農奴勞動壹樣,只是壹種暫時的和低級的形式,它註定要讓位於帶著興奮愉快心情自願進行的聯合勞動。

  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10月21日—27日之間),《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3頁。

  聯合活動、互相依賴的工作過程的錯綜復雜化,正在到處取代各個人的獨立活動。但是,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而沒有權威能夠組織起來嗎?

  恩格斯:《論權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35頁。

  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麼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從壹種真正的專制,而不管社會組織怎樣。想消滅大工業中的權威,就等於想消滅工業本身,即想消滅蒸汽紡紗機而恢復手紡車。

  恩格斯:《論權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36頁。

  壹方面是壹定的權威,不管它是怎樣形成的,另壹方面是壹定的服從,這兩者都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而不管社會組織以及生產和產品流通賴以進行的物質條件是怎樣的。

  恩格斯:《論權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37頁。

  另壹方面,我們也看到,生產和流通的物質條件,不可避免地隨著大工業和大農業的發展而擴展起來,並且趨向於日益擴大這種權威的範圍。……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東西,它們的應用範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

  恩格斯:《論權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37頁。

  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

  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於資本家。資本家進行監視,使勞動正常進行,使生產資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費,勞動工具受到愛惜,也就是使勞動工具的損壞只限於在勞動中它被使用時損耗的必要程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6頁。

  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產者工人的所有物。資本家例如支付勞動力壹天的價值。於是,在這壹天內,勞動力就像出租壹天的任何其他商品(例如壹匹馬)壹樣,歸資本家使用。商品由它的買者使用;勞動力的占有者提供他的勞動,實際上只是提供他已賣出的使用價值。從他進入資本家的工場時起,他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勞動力的使用,勞動,就屬於資本家了。資本家購買了勞動力,就把勞動本身當做活的酵母,並入同樣屬於他的各種形成產品的死的要素。從資本家的觀點看來,勞動過程只是消費他所購買的勞動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產資料加到勞動力上才能消費勞動力。勞動過程是資本家購買的各種物之間的過程,是歸他所有的各種物之間的過程。因此,這個過程的產品歸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內處於發酵過程的產品歸他所有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6—217頁。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

  人格化的資本即資本家,監督工人有規則地並以應有的強度工作。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59頁。

  壹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並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於這壹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壹般職能。壹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壹個樂隊就需要壹個樂隊指揮。壹旦從屬於資本的勞動成為協作勞動,這種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4頁。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動機和決定目的,是資本盡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盡可能多地生產剩余價值,因而也就是資本家盡可能多地剝削勞動力。隨著同時雇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反抗也加劇了,因此資本為壓制這種反抗所施加的壓力也必然增加。

  資本家的管理不僅是壹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並屬於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它同時也是剝削壹種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因而也是由剝削者和他所剝削的原料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同樣,隨著作為他人的財產而同雇傭工人相對立的生產資料的規模的增大,對這些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進行監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其次,雇傭工人的協作只是資本同時使用他們的結果。他們的職能上的聯系和他們作為生產總體所形成的統壹,存在於他們之外,存在於把他們集合和聯結在壹起的資本中。因此,他們的勞動的聯系,在觀念上作為資本家的計劃,在實踐中作為資本家的權威,作為他人意誌——他們的活動必須服從這個意誌的目的——的權力,而和他們相對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4—385頁。

  商業經理和產業經理的管理工資,在工人的合作工廠和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中,都是完全同企業主收入分開的。管理工資同企業主收入的分離,在其他的場合是偶然發生的,而在這裏則是經常的現象。在合作工廠中,監督勞動的對立性質消失了,因為經理由工人支付報酬,他不再代表資本而同工人相對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6頁。

  隨著信用而發展起來的股份企業,壹般地說也有壹種趨勢,就是使這種管理勞動作為壹種職能越來越同自有資本或借入資本的占有權相分離,這完全像司法職能和行政職能隨著資產階級社會的發展,同土地所有權相分離壹樣,而在封建時代,這些職能卻是土地所有權的屬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6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壹種涉及管理工資的新的欺詐在股份企業中發展起來,這就是:在實際的經理之外並在他們之上,出現了壹批董事和監事。對這些董事和監事來說,管理和監督實際上不過是掠奪股東、發財致富的壹個借口而已。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23-3-5 22:34:10 |只看该作者
股份公司及其性質

  猛烈增長著的生產力對它的資本屬性的這種反作用力,要求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本性的這種日益增長的壓力,迫使資本家階級本身在資本關系內部可能的限度內,越來越把生產力當做社會生產力看待。無論是信用無限膨脹的工業高漲時期,還是由大資本主義企業的破產造成的崩潰本身,都使大量生產資料不得不采取像我們在各種股份公司中所遇見的那種社會化形式。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頁。

  在托拉斯中,自由競爭轉變為壟斷,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無計劃生產向行將到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計劃生產投降。當然,這首先還是對資本家有利的。但是,在這裏剝削變得這樣明顯,以致它必然會被廢除。任何壹個民族都不會容忍由托拉斯領導的生產,不會容忍由壹小撮專靠剪息票為生的人對全社會進行如此露骨的剝削。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頁。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有或者沒有托拉斯,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式代表——國家終究不得不承擔起對生產的管理。這種轉化為國家財產的必要性首先表現在大規模的交通機構,即郵政、電報和鐵路方面。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59頁。

  無論轉化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還是轉化為國家財產,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場合,這壹點是十分明顯的。而現代國家也只是資產階級社會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壹般外部條件使之不受工人和個別資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組織。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產力據為己有,就越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越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傭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系並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

  但是在頂點上是要發生變革的。生產力歸國家所有不是沖突的解決,但是它包含著解決沖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決沖突的線索。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7—408頁。

  只要政權掌握在有產階級手中,那麼任何國有化都不是消滅剝削,而只是改變其形式;法蘭西、美利堅和瑞士等共和國,同君主制的中歐和專制制度的東歐相比,情況並沒有絲毫差別。

  恩格斯:《致麥克斯·奧本海姆》(1891年3月24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7頁。

  我們知道,並不是利潤的每壹個偶然的量的分割,都會照這樣轉變為質的分割。例如,壹些產業資本家合股經營企業,然後在他們中間按照合法的契約來分配利潤;另壹些資本家則不是合股,而是各自經營自己的企業。後者就用不著按兩個範疇計算他們的利潤,把其中壹部分當做個人的利潤,把另壹部分當做並不存在的股東的利潤。因此在這裏,量的分割不會轉變為質的分割。在所有者偶然地是由若幹法人組成的場合,才會發生這種分割,否則是不會發生這種分割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7—418頁。

  Ⅲ.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

  生產規模驚人地擴大了,個別資本不可能建立的企業出現了。同時,以前曾經是政府企業的那些企業,變成了社會的企業。

  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裏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並且它的企業也表現為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

  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轉化為單純的經理,別人的資本的管理人,而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單純的貨幣資本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4—495頁。

  在股份公司內,職能已經同資本所有權相分離,因而勞動也已經完全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余勞動的所有權相分離。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展的這個結果,是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不過這種財產不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5頁。

  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因而是壹個自行揚棄的矛盾,這個矛盾明顯地表現為通向壹種新的生產形式的單純過渡點。它作為這樣的矛盾在現象上也會表現出來。它在壹定部門中造成了壟斷,因而引起國家的幹涉。它再生產出了壹種新的金融貴族,壹種新的寄生蟲,——發起人、創業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並在創立公司、發行股票和進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產出了壹整套投機和欺詐活動。這是壹種沒有私有財產控制的私人生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7頁。

  把股份制度——它是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的私人產業的揚棄;隨著它的擴大和侵入新的生產部門,它也在同樣的程度上消滅著私人產業——撇開不說,信用為單個資本家或被當做資本家的人,提供在壹定界限內絕對支配他人的資本,他人的財產,從而他人的勞動的權利。對社會資本而不是對自己的資本的支配權,使他取得了對社會勞動的支配權。因此,壹個人實際擁有的或公眾認為他擁有的資本本身,只是成為信用這個上層建築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7—498頁。

  這種剝奪在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內,以對立的形態表現出來,即社會財產為少數人所占有;而信用使這少數人越來越具有純粹冒險家的性質。因為財產在這裏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在這種賭博中,小魚為鯊魚所吞掉,羊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8頁。

  在股份制度內,已經存在著社會生產資料借以表現為個人財產的舊形式的對立面;但是,這種向股份形式的轉化本身,還是局限在資本主義界限之內;因此,這種轉化並沒有克服財富作為社會財富的性質和作為私人財富的性質之間的對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態上發展了這種對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8—499頁。

  信用制度是資本主義的私人企業逐漸轉化為資本主義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礎,同樣,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國家規模逐漸擴大合作企業的手段。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也和合作工廠壹樣,應當被看做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化為聯合的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只不過在前者那裏,對立是消極地揚棄的,而在後者那裏,對立是積極地揚棄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9頁。

  鐵路、采礦、輪船等公司的股票代表現實資本,也就是代表在這些企業中投入的並執行職能的資本,或者說,代表股東所預付的、在這些企業中作為資本來用的貨幣額。這裏決不排除股票也只是壹種欺詐的東西。但是,這個資本不能有雙重存在:壹次是作為所有權證書即股票的資本價值,另壹次是作為在這些企業中實際已經投入或將要投入的資本。

  它只存在於後壹種形式,股票不過是對這個資本所實現的剩余價值的壹個相應部分的所有權證書。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29頁。

  

  股份公司的作用和影響

  當然,不能否認,把股份公司的形式運用於工業,標誌著現代各國經濟生活中的新時代。壹方面,它顯示出過去料想不到的聯合的生產能力,並且使工業企業具有單個資本家力不能及的規模;另壹方面,不應當忘記,在股份公司中聯合起來的不是單個人,而是資本。通過這壹套做法,所有者變成了股東,即變成了投機家。資本的積聚加速了,其必然結果就是,小資產階級的破產也加速了。某種工業巨頭出現了,他們的權力同他們的責任成反比,因為他們只對他們持有的股票負責,而支配的卻是公司的全部資本。他們形成壹個比較固定的集團,而大多數股東卻不斷變更。

  馬克思:《法國的動產信用公司》(1856年6月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23-3-5 22:35:20 |只看该作者
三 資本主義經濟規律

  (壹)剩余價值規律

  剩余價值的含義及源泉

  誠然,資本家的願望是獲取盡量多的東西。但是,我們的任務不是要談論他的願望,而是要研究他的力量。研究那股力量的界限以及那些界限的性質。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頁。

  勞動力的價值是被支付了的,但是這個價值比資本家從勞動力榨取出來的少得多。正是這二者之間的差額,即無酬勞動,構成資本家所得的部分,或者更準確地說,構成資本家階級所得的部分。……壹切不勞動的社會成員,都是依靠這種無酬勞動維持生活的。

  資本家階級負擔的國家的和地方的各種稅收,土地所有者的地租等等,都是由無酬勞動支付的。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都是建立在這種無酬勞動之上的。

  恩格斯:《卡·馬克思〈資本論〉第壹卷書評——為〈民主周報〉作》(1868年3月2日—13日之間),《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頁。

  單個人在總產品中所占的份額,在先前單獨手工勞動的條件下自然而然表現在生產出的產品中,而現代工業則正好把這個份額掩蔽起來了。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頁。

  工人受剝削的關鍵是: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而資本家利用這種交易,迫使工人生產出比購買勞動力所支付的價值多得多的價值。資本家與工人間的這種交易創造出隨後以地租、商業利潤、資本利息、捐稅等等形式在各類亞種資本家及其仆人之間進行分配的全部剩余價值。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頁。

  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揭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於馬克思。由於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對這門科學的壹切細節和聯系作進壹步的探討。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頁。

  未來的資本家壹開頭就買進他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他為賣而買,而且要賣得貴些,以便收回最初用於購買的貨幣價值,並且在貨幣上獲得壹個增長額;馬克思把這種增長額叫做剩余價值。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頁。

  由於馬克思以這種方式說明了剩余價值是怎樣產生的,剩余價值怎樣只能在調節商品交換的規律的支配下產生,所以他就揭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以它為基礎的占有方式的機制,揭示了整個現代社會制度得以確立起來的核心。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頁。

  可見,剩余勞動,即超出勞動者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時間以外的勞動,以及這種剩余勞動的產品被別人占有,即對勞動的剝削,是到目前為止壹切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社會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只有當這種剩余勞動的產品采取了剩余價值的形式,當生產資料所有者找到了自由的工人——不受社會束縛和沒有自己的財產的工人——作為剝削對象,並且為生產商品而剝削工人的時候,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馬克思看來,生產資料才具有資本的特殊性質。而這種情形只是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才大規模地出現。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頁。

  因此,在產品的價值形式中,已經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形式、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對立、產業後備軍和危機的萌芽。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328頁。

  資本主義下的人,生產剩余價值已經有幾百年了,他們漸漸想到剩余價值起源的問題。最早的見解是從商人的直接的實踐中產生的,剩余價值產生於產品價值的加價:這種見解曾在重商主義者中間占統治地位,但是詹姆斯·斯圖亞特已經看到,在這種情況下,壹人之所得必然是他人之所失。盡管如此,在很長壹段時間,特別是在社會主義者中間,這種見解仍然陰魂不散。然而它被亞·斯密從古典科學中趕出去了。

  恩格斯:《〈資本論〉第2卷序言》(1885年5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頁。

  這就是我們的全部當代社會的經濟制度:工人階級是生產全部價值的唯壹的階級。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恩格斯寫的1891年單行本導言)(1891年4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9頁。

  剩余價值不僅對進入價值增殖過程的預付資本部分來說是壹個增加額,而且對不進入價值增殖過程的預付資本部分來說也是壹個增加額;因而,不僅對用商品的成本價格來補償的所耗費的資本來說是壹個價值增加額,而且對生產中所使用的全部資本來說也是壹個價值增加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42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階段不同、因而資本有機構成也不同的各個國家中,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是決定利潤率的壹個因素)在正常工作日較短的國家可以高於正常工作日較長的國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0頁。



  剩余價值的生產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壹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所借以體現的壹部分使用價值,是活的勞動能力本身,而它表現為具有壹定的、與生產資料的特殊使用價值相適應的特性的勞動能力,表現為發揮作用的勞動能力,有目的地發揮出來的勞動力,它使生產資料成為它發揮作用的物的要素,從而把生產資料從其使用價值的最初形式轉化為新的產品形式。

  馬克思:《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3年8月—1865年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9頁。

  把體現在剩余產品中的剩余價值歸結為剩余勞動,同把價值歸結為勞動是壹樣重要的。這壹點其實亞·斯密已經說過,並且成為李嘉圖的闡述中的壹個主要因素。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以絕對的形式把它說出來並確定下來。

  恩格斯:《〈資本論〉第2卷序言》(1885年5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凡是社會上壹部分人享有生產資料壟斷權的地方,勞動者,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須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時間以外,追加超額的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產生活資料,不論這些所有者是雅典的貴族,伊特魯裏亞的神權政治首領,羅馬的市民,諾曼的男爵,美國的奴隸主,瓦拉幾亞的領主,現代的地主,還是資本家。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2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動機和決定目的,是資本盡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盡可能多地生產剩余價值,因而也就是資本家盡可能多地剝削勞動力。隨著同時雇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反抗也加劇了,因此資本為壓制這種反抗所施加的壓力也必然增加。資本家的管理不僅是壹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並屬於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它同時也是剝削壹種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因而也是由剝削者和他所剝削的原料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同樣,隨著作為他人的財產而同雇傭工人相對立的生產資料的規模的增大,對這些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進行監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4—385頁。

  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二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二重性:壹方面是制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壹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那麼,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形式來說是專制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5頁。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它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因此,工人單是進行生產已經不夠了。他必須生產剩余價值。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2頁。

  據我所知,資本主義生產是壹種社會形式,是壹個經濟階段,而資本主義私人生產則是在這個階段內這樣或那樣表現出來的現象。

  恩格斯:《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1891年6月18日—29日之間),《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頁。

  生產資本在執行職能時,消耗它自己的組成部分,使它們轉化為壹個具有更高價值的產品量。因為勞動力僅僅作為生產資本的壹個器官發生作用,所以,勞動力的剩余勞動所產生的產品價值超過產品形成要素價值的余額,也是資本的果實。勞動力的剩余勞動,是資本的無償勞動,因而它為資本家形成剩余價值,壹個無須他花費任何等價物的價值。因此,產品不只是商品,而且是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5頁。

  產業資本是唯壹的這樣壹種資本存在方式,在這種存在方式中,資本的職能不僅是占有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而且同時是創造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因此,產業資本決定了生產的資本主義性質;產業資本的存在,包含著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的存在。

  隨著產業資本支配社會的生產,技術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組織就會發生變革,從而社會的經濟歷史類型也會發生變革。那幾種在產業資本以前,在已成過去的或正在衰落的社會生產狀態中就已出現的資本,不僅要從屬於產業資本,並且要改變其職能機制來和產業資本相適應,而且只能在產業資本的基礎上運動,從而要和它們的這個基礎同生死共存亡。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在它們以其作為特殊營業部門的承擔者的職能和產業資本並列出現時,也只是產業資本在流通領域時而采取時而拋棄的不同職能形式由於社會分工而獨立化的和片面發展的存在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6頁。

  資本家的供給和需求的差額越大,就是說,他所供給的商品價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價值,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於使二者相抵,而是盡可能使它們不相抵,使他的供給超出他的需求。

  就單個資本家來說是如此,就資本家階級來說也是如此。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34頁。

  商品生產的壹般規律是:勞動生產率和勞動的價值創造成反比。這個規律,像適用於其他任何產業壹樣,也適用於運輸業。在壹定距離內運輸商品所需要的勞動量——死勞動量和活勞動量——越小,勞動生產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運輸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絕對價值量,和運輸業的生產力成反比,和運輸的距離成正比。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運輸費用追加到商品價格中去的相對價值部分,和商品的體積和重量成正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8—169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目的,總是預付價值的增殖,不管這個預付價值以它的獨立的形式即貨幣形式預付,還是以商品形式預付,在後壹個場合,它的價值形式在預付商品的價格中只具有觀念上的獨立性。在這兩個場合,這個資本價值在它循環時都要經過不同的存在形式。這個資本價值自身的同壹性,是在資本家的賬簿上或在計算貨幣的形式上得到證實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71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它的基礎是雇傭勞動,工人的報酬是用貨幣支付的,並且實物報酬壹般已轉化為貨幣報酬——只有在國內現有的貨幣量能充分滿足流通和由流通決定的貨幣貯藏(準備金等)的需要的地方,才能夠得到較大規模的、比較深入和充分的發展。

  這是歷史的前提,雖然我們不能把這壹點理解為,必須先有充足的貯藏貨幣,然後才開始有資本主義生產。應當說,資本主義生產是和它的條件同時發展的,其中條件之壹就是貴金屬有足夠的供給。因此,16世紀以來貴金屬供給的增加,在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史上是壹個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問題涉及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必須進壹步供給貨幣材料,那麼,壹方面以產品形式存在的剩余價值投入流通時,沒有該產品轉化為貨幣所需要的貨幣,另壹方面以金形式存在的剩余價值投入流通時,無須事先由產品轉化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0頁。

  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資本的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商品產品,它的決定性動機是生產剩余價值。

  資本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也包括真正流通過程的兩個階段,也就是說,包括全部循環。這個循環,作為周期性的過程,即經過壹定期間不斷地重新反復的過程,形成資本的周轉。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89頁。

  推動不等量活勞動的資本會生產出不等量剩余價值這件事,至少在壹定程度上以勞動剝削程度或剩余價值率相等為前提,或以這方面存在的差別會通過某些實際的或想象的(習慣的)補償理由而拉平為前提。而這又以工人之間的競爭,並以工人不斷地由壹個生產部門轉移到另壹個生產部門而達到平衡為前提。這樣壹個壹般的剩余價值率——像壹切經濟規律壹樣,要當做壹種趨勢來看——,是我們為了理論上的簡便而假定的;……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95頁。

  資本主義生產本身並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使用價值,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性質。在每個生產部門中,它所關心的只是生產剩余價值,在勞動產品中占有壹定量的無酬勞動。同樣,從屬於資本的雇傭勞動,按它的性質來說,也不關心它的勞動的特殊性質,它必須按照資本的需要讓人們變來變去,把它從壹個生產部門拋到另壹個生產部門。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7頁。

  這樣生產出剩余價值,只是結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第壹個行為,即直接的生產過程。資本已經吮吸了這麼多無酬勞動。隨著表現為利潤率下降的過程的發展,這樣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的總量會驚人地膨脹起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23-3-5 22:36:28 |只看该作者
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我們已經知道,工人在勞動過程的壹段時間內,只是生產自己勞動力的價值,就是說,只是生產他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

  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並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形成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我把工作日的這部分稱為剩余勞動時間,把這段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剩余勞動(surplus labour)。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9—251頁。

  只有當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擴展到同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有關的生產部門,以致使屬於必要生活資料範圍,從而構成勞動力價值要素的商品變得便宜時,壹般剩余價值率才會最終受到這壹整個過程的影響。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71頁。

  把工作日延長,使之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的那個點,並由資本占有這部分剩余勞動,這就是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壹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就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說,工作日壹開始就分成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這兩個部分。為了延長剩余勞動,就要通過以較少的時間生產出工資的等價物的各種方法來縮短必要勞動。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只同工作日的長度有關;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使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發生徹底的革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3頁。

  在可變資本不變,也就是說,按相同的名義工資使用的工人人數不變的條件下,絕對剩余價值的增加,或剩余勞動從而工作日的延長,——不管額外時間有沒有報酬都壹樣,——會相對地降低不變資本同總資本、同可變資本相比的價值,並由此提高利潤率(這裏也是把剩余價值量的增加和剩余價值率的可能的提高撇開不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1頁。

  此外,我們已經指出——這是利潤率趨向下降的真正秘密——,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辦法總的說來可以歸結為:壹方面,使壹定量勞動盡可能多地轉化為剩余價值,另壹方面,同預付資本相比,又盡可能少地使用勞動;所以,使人們可以提高勞動剝削程度的同壹些原因,都使人們不能用同壹總資本去剝削和以前壹樣多的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9頁。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

  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或者說,是由同壹個資本家同時剝削的勞動力的數目與單個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之間的復比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52頁。

  在勞動力的價值已定和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資本所生產的價值量和剩余價值量,同這些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即轉化為活勞動力的組成部分的量成正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55頁。

  不管是條件還是結果,只要生產資料的量比並入生產資料的勞動力相對增長,這就表示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因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表現為勞動的量比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量相對減少,或者說,表現為勞動過程的主觀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觀因素的量相對減少。

  資本技術構成的這壹變化,即生產資料的量比推動它的勞動力的量相對增長,又反映在資本的價值構成上,即資本價值的不變組成部分靠減少它的可變組成部分而增加。……資本的不變部分比可變部分日益相對增長的這壹規律,在每壹步上都由商品價格的比較分析所證實。……只代表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價值或資本不變部分的那個價格要素的相對量,同積累的增進成正比,用來支付勞動或代表資本可變部分的另壹價格要素的相對量,壹般同積累的增進成反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8—719頁。

  壹部分資本是以不變資本的形式即生產資料的形式預付的。生產資料在它保持著進入勞動過程時的獨立使用形式的期間,作為勞動過程的因素執行職能。完成的產品,從而已經轉化為產品的產品形成要素,脫離生產過程,作為商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流通領域。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76頁。

  勞動資料壹進入生產領域,就不再離開。它的職能把它牢牢地限制在那裏。壹部分預付資本價值,被固定在這個由勞動資料在過程中的職能所決定的形式上。在勞動資料執行職能並因而損耗時,勞動資料的壹部分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另壹部分則仍舊固定在勞動資料中,因而仍舊固定在生產過程中。這樣固定的價值不斷地減少,壹直到勞動資料不能再用,因此它的價值在壹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分配在由壹系列不斷反復的勞動過程產生的壹批產品中。但是,只要它還起勞動資料的作用,就是說,只要它還不需要由同壹種新的物品來替換,就總是有不變資本價值固定在它裏面,而與此同時另壹部分原來固定在它裏面的價值則轉移到產品中,從而作為商品儲備的組成部分進行流通。勞動資料越耐用,它的損耗越緩慢,不變資本價值固定在這個使用形式上的時間就越長。但是,不管耐用的程度如何,勞動資料轉移的價值份額總是和它的全部職能時間成反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77頁。

  資本家購買的,不是工人的生活資料,而是工人的勞動力本身。形成他的資本的可變部分的,不是工人的生活資料,而是工人的發揮作用的勞動力。資本家在勞動過程中生產地消費的,是勞動力本身,而不是工人的生活資料。是工人自己把出賣勞動力所得的貨幣轉化為生活資料,以便把生活資料再轉化為勞動力,以維持自己的生命;……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85頁。

  生產剩余價值的,只是勞動過程中實際使用的資本。壹切有關剩余價值的規律,包括在剩余價值率已定時剩余價值量由可變資本相對量決定的規律,也只是適用於這種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31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階段不同、因而資本有機構成也不同的各個國家中,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是決定利潤率的壹個因素)在正常工作日較短的國家可以高於正常工作日較長的國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0頁。

  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把剩余價值當做資本使用,或者說,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叫做資本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68頁。

  如果簡單再生產為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為積累所代替,事情也還是壹樣。在前壹種情況下,資本家花費了全部剩余價值,在後壹種情況下,他只消費了剩余價值的壹部分,而把其余部分轉化為貨幣,以此表現了自己的公民美德。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76頁。

  不過很明顯,積累,即由圓形運動變為螺旋形運動的再生產所引起的資本的逐漸增大,同僅僅要求改變社會資本各組成部分的量的組合的集中比較起來,是壹個極緩慢的過程。假如必須等待積累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集中在這樣加強和加速積累作用的同時,又擴大和加速資本技術構成的變革,即減少資本的可變部分來增加它的不變部分,從而減少對勞動的相對需求。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4頁。

  這個消費力還受到追求積累的欲望,擴大資本和擴大剩余價值生產規模的欲望的限制。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規律,它是由生產方法本身的不斷革命,由總是和這種革命聯系在壹起的現有資本的貶值,由普遍的競爭鬥爭以及僅僅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滅亡而改進生產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必要性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頁。

  (二)利潤率的形成及其下降的規律

  壹般利潤率的形成

  競爭(資本的轉移,或者說,資本從壹個工業部門流入另壹部門)會使等量的資本在不同的工業部門中提供同壹的平均利潤率,而不管它們的有機構成如何。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年8月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頁。

  利潤率也具有壹種對所有資本家保持同壹水平的平均化趨勢,正如商品價格具有通過供求關系把自己還原為勞動價值的趨勢壹樣。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壹書德文第壹版序言》(年10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頁。

  在勞動的剝削程度不變時,利潤率會隨著不變資本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變化以及資本周轉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結論說,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不同生產部門所使用的資本的周轉時間不同,或者這些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價值比率不同,那麼,同時並存的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率就會不同。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1頁。

  如果不同生產部門用百分比計算的資本,或者說,不同生產部門的等量資本,由於它們的有機構成不同,會生產出不等的利潤,那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不同生產部門的不等資本的利潤,不可能和這些資本各自的大小保持比例,也就是說,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不和各部門分別使用的資本量保持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7頁。

  只有在資本的有機構成已定的同壹生產部門之內,或在資本的有機構成相等的不同生產部門之間,利潤量才會和所使用的資本量成正比。說不等量資本的利潤和這些資本的量保持比例,無非就是說,等量資本會提供等量利潤,或者說,壹切資本不論大小和有機構成如何,它們的利潤率都是相等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8頁。

  在資本構成相同,其他條件也相同時,利潤率和周轉時間成反比,我們還看到,如果同壹個可變資本的周轉時間不同,它生產的年剩余價值量就會不等。所以,周轉時間的差別,是等量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在相等時間內生產出不等量利潤的另壹個原因,因而也是這些不同生產部門利潤率不等的另壹個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9頁。

  在不同產業部門,與資本的不同的有機構成相適應,並且在壹定限度內與資本的不同的周轉時間相適應,不同的利潤率占著統治地位;因此,即使在剩余價值率相等的情況下,利潤和資本量成正比,從而等量資本在相等時間內提供等量利潤的規律(作為壹般的趨勢)——假定周轉時間相等——,也只適用於有機構成相等的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71頁。

  不管所生產的價值和剩余價值多麼不同,成本價格對投在不同部門的等量資本來說總是壹樣的。成本價格的這種等同性,形成各個投資競爭的基礎,而平均利潤就是通過這種競爭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72頁。

  通過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根據利潤率的升降進行的分配,供求之間就會形成這樣壹種比例,使不同的生產部門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潤,因而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資本主義或多或少能夠實現這種平均化,資本主義在壹國社會內越是發展,也就是說,該國的條件越是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就越能夠實現這種平均化。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種生產的各種條件也發展了,這種生產使生產過程借以進行的全部社會前提從屬於它的特殊性質和它的內在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8頁。

  在這裏,基本觀念是平均利潤本身,是等量資本必須在相同時間內提供等量利潤。而這又以下述觀念為基礎:每個生產部門的資本,都應按照各自大小的比例來分享社會總資本從工人那裏榨取來的總剩余價值;或者說,每個特殊資本都只作為總資本的壹部分,每個資本家事實上都作為總企業的壹個股東,按照各自資本股份的大小比例來分享總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2頁。

  在科學分析的進程中,壹般利潤率的形成,是從產業資本和它們之間的競爭出發的,後來由於商人資本參加進來才得到校正、補充和修正。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情況卻正好相反。使商品價格最先或多或少由商品的價值決定的,是商業資本,而最先形成壹般利潤率的領域,是對再生產過程起中介作用的流通領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20頁。

  壹般利潤率的下降趨勢

  在勞動剝削程度不變甚至提高的情況下,剩余價值率會表現為壹個不斷下降的壹般利潤率。(以後我們將會看到,為什麼這種下降不是以這個絕對的形式而是以不斷下降的趨勢表現出來。)因此,壹般利潤率日益下降的趨勢,只是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日益發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7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中,壹般的平均的剩余價值率必然表現為不斷下降的壹般利潤率。因為所使用的活勞動的量,同它所推動的對象化勞動的量相比,同生產中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的量相比,不斷減少,所以,這種活勞動中對象化為剩余價值的無酬部分同所使用的總資本的價值量相比,也必然不斷減少。而剩余價值量和所使用的總資本價值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因而利潤率必然不斷下降。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7頁。

  我們這裏所說的利潤,只是剩余價值本身的另壹個名稱;不過在這裏,剩余價值只是與總資本發生關系,而不是與產生它的可變資本發生關系。所以,利潤率的下降表示剩余價值本身和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的下降,因而同這個剩余價值在各個範疇之間的任何壹種分配無關。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8頁。

  壹個同樣的或甚至壹個不斷提高的剩余價值率表現為不斷下降的利潤率這個規律,換壹個說法就是:某個壹定量的社會平均資本(例如資本100)表現為勞動資料的部分越來越大,表現為活勞動的部分越來越小。這樣,因為追加在生產資料上的活勞動的總量,同這種生產資料的價值相比,減少了,所以,無酬勞動和體現無酬勞動的價值部分,同預付總資本的價值相比,也減少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0頁。

  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規律,或者說,所占有的剩余勞動同活勞動所推動的對象化勞動的量相比相對減少的規律,決不排斥這樣的情況:社會資本所推動和所剝削的勞動的絕對量在增大,因而社會資本所占有的剩余勞動的絕對量也在增大;同樣也決不排斥這樣的情況:單個資本家所支配的資本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勞動量,從而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剩余勞動量,甚至在這些資本所支配的工人人數並不增加的時候,也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剩余勞動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1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23-3-5 22:37:31 |只看该作者
隨著這個勞動所推動的不變資本(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量不斷增加,這個價值量和這個資本的價值(這個價值和資本的量壹起增加,雖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的比率會下降。因此,這個比率從而利潤率會下降,盡管資本所支配的活勞動的量和它吸收的剩余勞動的量同以前壹樣。這個比率所以會發生變化,並不是因為活勞動的量減少了,而是因為活勞動所推動的已經對象化的勞動的量增加了。這種減少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實際上同所推動的勞動和剩余勞動的絕對量毫無關系。利潤率的下降,不是由於總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絕對減少,而只是由於它的相對減少,由於它同不變組成部分相比的減少。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1頁。

  盡管利潤率不斷下降,資本所使用的工人人數,即它所推動的勞動的絕對量,從而它所吸收的剩余勞動的絕對量,從而它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從而它所生產的利潤的絕對量,仍然能夠增加,並且不斷增加。事情還不只是能夠如此。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撇開那些暫時的波動,事情也必然如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2頁。

  就總資本的增殖率,即利潤率,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刺激(因為資本的增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唯壹目的)來說,利潤率的下降會延緩新的獨立資本的形成,從而表現為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發展的威脅;利潤率的下降在促進人口過剩的同時,還促進生產過剩、投機、危機和資本過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0頁。

  利潤率下降,不是因為對工人的剝削少了,而是因為所使用的勞動同所使用的資本相比少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4頁。

  四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經濟周期

  (壹)經濟危機的根源

  買和賣的分離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

  危機的可能性,就其在形態變化的簡單形式中的表現來說,僅僅來自以下情況,即商品形態變化在其運動中經歷的形式差別——階段——第壹,必須是相互補充的形式和階段,第二,盡管有這種內在的必然的相互聯系,卻是過程的互不相幹地存在著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彼此分開的、彼此可以分離並且已經分離的、互相獨立的部分和形式。因此,危機的可能性只在於賣和買的分離。只是在商品的形式上商品必須經受這裏所遇到的困難。

  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1年8月—1863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頁。

  危機的壹般的、抽象的可能性,無非就是危機的最抽象的形式,它沒有內容,沒有危機的內容豐富的動因。賣和買可能彼此脫離。因此它們是潛在的危機。它們的壹致對商品來說始終是生命攸關的因素。但是它們也可能順利地相互轉化。所以,危機的最抽象的形式(因而危機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始終是商品的形態變化本身,在商品形態變化中,包含在商品的統壹中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以至貨幣和商品的矛盾,僅僅作為展開的運動而存在。但是,使危機的這種可能性變成危機的起因,並不包含在這個形式本身之中;這個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只是:危機的形式已經存在。

  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1年8月—1863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頁。

  總之,可以說:危機的第壹種形式是商品形態變化本身,即買和賣的分離。

  危機的第二種形式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這裏貨幣在兩個不同的、時間上彼此分開的時刻執行兩種不同的職能。

  這兩種形式都還是十分抽象的,雖然第二種形式比第壹種形式具體些。

  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1年8月—1863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248頁。

  如果買和賣不是使彼此的對立固定起來,因而沒有必要以暴力方式加以平衡,另壹方面,如果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發揮作用的結果是使彼此的債權互相抵消,也就是說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中潛在地包含著的矛盾沒有成為現實;因此,如果危機的這兩種抽象形式本身並沒有實際地表現出來,那就不會有危機。

  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1年8月—1863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頁。

  如果說危機的發生是由於買和賣的彼此分離,那麼,壹且貨幣發展成為支付手段,危機就會發展為貨幣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出現了危機的第壹種形式,危機的這第二種形式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在研究為什麼危機的壹般可能性會變為現實性時,在研究危機的條件時,過分註意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發展中產生的危機形式,是完全多余的。

  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摘選》(1861年8月—1863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頁。

  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資本對資本、勞動對勞動、土地對土地的鬥爭,使生產陷於高燒狀態,使壹切自然的合理的關系都顛倒過來。要是資本不最大限度地展開自己的活動,它就經不住其他資本的競爭。要是土地的生產力不經常提高,耕種土地就會無利可獲。要是工人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於勞動,他就對付不了自己的競爭者。總之,卷入競爭鬥爭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棄壹切真正人的目的,就經不住這種鬥爭。壹方的這種過度緊張,其結果必然是另壹方的松弛。在競爭的波動不大,需求和供給、消費和生產幾乎彼此相等的時候,在生產發展過程中必定會出現這樣壹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產力大大過剩,結果,廣大人民群眾無以為生,人們純粹由於過剩而餓死。長期以來,英國就處於這種荒誕的狀況中,處於這種極不合理的情況下。如果生產波動得比較厲害——這是這種狀態的必然結果——,那麼就會出現繁榮和危機、生產過剩和停滯的反復交替。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77頁。

  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工廠只好關門,廠主破產,工人挨餓。到處出現了極度貧困的現象。過了壹段時間,過剩的產品賣光了,工廠重新開工,工資提高,生意也漸漸地比以往興旺起來。但這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很快又會生產出過多的商品,新的危機又會到來,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因此,從本世紀初以來,工業經常在繁榮時期和危機時期之間波動。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2頁。

  這種危機之所以越來越頻繁和劇烈,就是因為隨著產品總量的增加,亦即隨著對擴大市場的需要的增長,世界市場變得日益狹窄了,剩下可供榨取的新市場日益減少了,因為先前發生的每壹次危機都把壹些迄今未被占領的市場或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被商業榨取過的市場卷入了世界貿易。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2頁。

  最後,生產資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為市場(這種市場的需求它並不了解)而生產,生產就越是超過消費,供給就越是力圖強制需求,結果危機的發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頻繁。另壹方面,每壹次危機又加速了資本的集中,擴大了無產階級的隊伍。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1848年1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2頁。

  像往常壹樣,繁榮很快就產生了投機。投機壹般地是發生在生產過剩已經非常嚴重的時期。它給生產過剩提供暫時出路,但是,這樣它又加速了危機的來臨和加強危機的力度。危機本身首先爆發在投機領域中,後來才波及生產。因此,從表面上看,似乎爆發危機的原因不是生產過剩,而只不過是作為生產過剩征兆的過份投機,似乎跟著而來的生產解體不是解體前急劇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不過是投機領域內發生破產的簡單反映。

  馬克思、恩格斯:《時評。1850年5—10月》(1850年10月—11月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頁。

  事實上,自由貿易的幻想的魅力正在消失,勇敢的工業冒險家開始模模糊糊地意識到,經濟震蕩、商業危機和新的生產過剩,並不像他們所夢想的那樣完全不可能在壹個實行自由貿易的國家裏發生。

  馬克思、恩格斯:《西方列強和土耳其。——經濟危機的征兆》(1853年9月19—23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9頁。

  資本主義方式的生產所生產出來的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遠比資本主義社會所能消費的多得多,因為這種生產人為地使廣大真正的生產者同這些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相隔絕;……

  恩格斯:《致彼得·拉甫羅維奇·拉甫羅夫》(1875年11月12—17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頁。

  群眾的消費不足,是壹切建立在剝削基礎上的社會形式的壹個必然條件,因而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形式的壹個必然條件;但是,只有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才造成危機。因此,群眾的消費不足,也是危機的壹個先決條件,而且在危機中起著壹種早已被承認的作用;但是,群眾的消費不足既沒有向我們說明過去不存在危機的原因,也沒有向我們說明現時存在危機的原因。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頁。

  自從商品生產具有世界市場的規模以來,按私人打算進行生產的單個生產者同他們為之生產,卻對其需求的數量和質量或多或少不了解的市場之間的平衡,是靠世界市場的風暴、靠商業危機來實現的。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卡·馬克思〈哲學的貧困〉壹書德文第壹版序言》(年10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頁。

  從1870年以來,德國,尤其是美國,已經成為英國在現代工業中的競爭者,而大多數其他歐洲國家都已經把它們自己的制造業發展到不再依賴英國的水平。後果就是:生產過剩的過程所涉及的範圍已經比該過程主要局限於英國的時期大得多,而且這種後果直到目前還是慢性的,而不是急性的。這樣壹來,先前每10年把大氣層清洗壹次的大雷雨就推遲了,因此這種持續的慢性的蕭條必定醞釀著壹次空前劇烈和廣泛的破產。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85年11月13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頁。

  甚至在保持著這種壟斷的時期,市場也跟不上英國工業的日益增長的生產率;結果是每隔10年就有壹次危機。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6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這就是說:資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現為生產的起點和終點,表現為生產的動機和目的;生產只是為資本而生產,而不是反過來生產資料只是生產者社會的生活過程不斷擴大的手段。以廣大生產者群眾的被剝奪和貧窮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壹定的限制以內運動,這些限制不斷與資本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並旨在無限制地增加生產,為生產而生產,無條件地發展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生產方法相矛盾。手段——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的發展——不斷地和現有資本的增殖這個有限的目的發生沖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8—279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發展著的、與人口相比驚人巨大的生產力,以及雖然不是與此按同壹比例的、比人口增加快得多的資本價值(不僅是它的物質實體)的增加,同這個驚人巨大的生產力為之服務的、與財富的增長相比變得越來越狹小的基礎相矛盾,同這個不斷膨脹的資本的價值增殖的條件相矛盾。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96頁。

  投在生產上的資本的補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非生產階級的消費能力;而工人的消費能力壹方面受工資規律的限制,另壹方面受以下事實的限制,就是他們只有在他們能夠為資本家階級帶來利潤時才能被雇用。壹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48頁。

  在再生產過程的全部聯系都是以信用為基礎的生產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現金支付才有效,危機顯然就會發生,對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會出現。所以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於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票多數是代表現實買賣的,而這種現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壹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5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1:47 , Processed in 0.116780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