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42|回复: 3

第四国际第三次中国革命决议案(1952年5月)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1 08:58: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2-5-21 09:38 编辑

第三次中国革命决议案

——一九五二年五月第四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会通过


一、毛泽东胜利的意义


  1.经过四十年来的痉挛,帝国主义的工具——买办地主阶级的政权已由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胜利而在中国被摧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表示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即帝国主义与中国统治阶级勾结,阻碍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在中国实现的这一时代的终结。它代表中国第三次革命的起始,也即是这一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的开端:将中国从外国帝国主义下解放出来,民族统一,土地问题的解决,将一切封建与封建前期的残余从国家、经济、风俗教化中扫清。这一革命的动力是其不断生长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资产阶级民主任务本身的完成将这一不断生长置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下。

  2.蒋介石与国民党政权的摧毁是解放(录入者注:疑为“解决”之误)中国第三次革命历史任务的先决条件,因而此次便如有第二次中国革命过程中一样,否定了孟什维克——马丁诺夫、布哈林、史大林——革命“阶段论”的理论。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之得以开始解决并非由于与国民党及中国资产阶级的联盟,而是一场与国民党及中国资产阶级血战的结果。中国第三次革命是在与蒋介石破裂而非在与之同盟的基础上起始的。正因此,廿五年来由中国托洛斯基主义者与国际托派运动顽强地保卫的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在其诸要点之一上得到了证实。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仅仅是第三次革命的端始。它代表展开于我们眼前的不断革命过程的启始。中国革命的任务,尚无一项彻底解决,虽然对外国帝国主义的羁扼的解脱大体上已告完成,但外国资本却尚未没收。由于帝国主义军队及在朝鲜、台湾、越南和缅甸帝国主义供养的军队之存在,在台湾海面美国第七舰队的存在,以及在日本之美国军队与其基地的存在,帝国主义对人民中国的威胁仍继续存在。一般说,中国大陆的统一是已告完成了,全国粮食与工业消耗品市场之统一已有显著的成就。香港、台湾及中国领土内苏联据地(尤其是内蒙与新疆)实际上仍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外。这些领土重新归入本土,民族统一的彻底实现才有可能。

  土地改革已达到完全摧毁农村旧有地主占有阶级,但尚未彻底完成。在新解放区内,富农的财产仍然存在,在老解放区内,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富农又重新生长起来。土地之私有,土地自由买卖造成财产之新的集中于富农手中,将贫农置于资产阶级高利贷与商业剥削的支配下,正如过去一般。封建与封建前期的残余在经济与法律的领域内大大地扫除;在社会现状中,特别是在风俗教化方面,这些残余的扫除是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现仅达到最初的阶段;在国家机构的领域内,资产阶级财产与中共党机构内官僚倾向之“共存共济”是真正民主改造之强大障碍。

  4.由此也同样证实了不断革命论之另一要点:在一个落后国家(如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只有在这一革命不断生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才能解决。要根本彻底解决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必须摧毁资产阶级财产制,动员工业城市内的工人群众,使革命涌出于中国大陆现有的界限。目前的革命政权的巩固需要使国家机构坚实地基于工人与贫农的真正民主委员会上。另一个历史的抉择便是城市与农村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巩固,阶级敌人之渗入国家机构与中共党内,与外国帝国主义及其在台湾、朝鲜及缅甸代办之结合。并当时机到临,旧有统治阶级夺回政权的内战将重新展开。

  5.毛泽东的胜利是一九一七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最重要的事件。它颠覆了亚洲的阶级力量关系,并强有力地刺激了越南、缅甸、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甚至印度、日本及锡兰的反帝运动。它对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予以一凶猛打击,同时间接助长了近东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反帝运动。它在国际平面上改变了阶级力量的关系,迫使帝国主义修改其军事、政治与经济的计划,并确定了基本上不利于帝国主义的国际力量关系的进展方向,同时它也开始减少克里姆林宫对于共产主义运动及对亚洲群众革命运动控制的程度。对于后者,苏联官僚层已不得不暂时接纳北京——莫斯科的共同领导,正如它不得不在中苏协定中承认在平等权利基础上毛泽东为其同道的作用。

二、毛泽东胜利之诸原因


  6.旧有统治阶级是以帝国主义——主要是日、英、美、法诸帝——代理人的地位统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帝之全然失败与英法两帝之极度衰弱,对中国买办地主阶级的统治实为一致命打击。美帝随之成为这一政权唯一的保障,但它也同时成为整个世界资产阶级秩序的唯一支柱。既不能于同时将其军事与经济力量卷入所有的大陆,美帝在一九四七——四八年间不得不将力量集中于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它之退出中国对蒋介石则是一无情之狠击。

  7.然而,美帝之退出中国,也正是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崩解。这一政权与国内所有的阶级相远离,又无力阻止飞跃的通货膨胀,而盲目地被拖向经济的灾劫,其所能者便仅是从事大规模的贪污,致使一切美援更不敷应用。至于其军事失败则由于其农民(组成的)军队在毛泽东的土改影响下瓦解而加速了。这廿年来苟延残喘并无能解决任何一个中国人民的重大问题的中国社会之解体以招致的国民党政权的瓦解,便造成毛泽东胜利的客观条件。

  8.但是为了实际赢得这一胜利,一些客观条件还并不足够。它还需要中共领导对于夺取全中国政权问题的态度有所变动。中共,自一九四五年八月起,正如在一九二五——二七年及在一九三七年一般,便与资产阶级及其主要工具——国民党进行阶级合作政策,但继在两大主要的敌对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拒绝妥协且从事一项军事行动以图征服中共所占领的土地;贫农——已开始自动起来在华北地区内分配土地——的联合压力之下才被迫而改变其方针。

  中共方针从与蒋介石合作的政策转变为肃清国民党政权是逐步地经过以下数阶段:

   a 一九四六年五月指示,批准土地改革,限于中共占领地区。
  
   b 一九四七年十月发布在全国施行的土地改革法大纲。

   c 一九四七年末之宣言,呼吁推翻国民党政府。

  中共方针之这一改变也是得助于下列事实:中共领导在其旧的“革命阶段论”内添加上新的内容,特别比过去更着重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起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及强调这一革命(不论其资产阶级民主性质)之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一部份。

  9.苏联官僚的政策,非但远未能有助于中共实际方针之这一转变,却完全致力于维持其固有立场:

  a 一九四五年与蒋介石缔结协定。

  b 对满洲工业的占领与拆卸,而在内战的决定关头瘫痪了工人的斗争。

  c 对蒋介石之技术援助,苏联军队之撤离满洲重要中心一直缓到国民党军队的到来。

  d 对中共施行压力,以使其维持游击战的策略,而不攻打大城市。

  e 苏联外交官之致力于达到蒋—毛联合政府之建立。

  假如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毛之胜利及苏军将一部份从日本俘获的物质弃于共军造成有利于此胜利的军事条件之论据是确实的话,上述因素的比重则更大得多。这些因素表明:毛泽东胜利之最后获得仅是因为中共的方针事实上是超出于克里姆林宫领导之外进行的。

三、毛泽东政权的性质


  10.无论从其政纲、其传统、政策之动力来说,中共不可能同化为一农民党。中共,在教义上将其本身置于马—列主义的平面上,确定其历史终的是要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以此精神及依傍苏联的精神来教育其干部——在一般意义上具有相同于其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群众的史大林主义党之诸特征。其“四阶级联盟”“建立民主资本主义”“劳资两利”等等机会主义与孟什维克战略观点,在一整个时期内确实由于其农民占优势的社会组成而加强了。这些观念曾于一九四五——四六年间阻遏了城市革命潮流的上涨与土地革命之间的衔接。富农份子之渗入中共甚且有一度暂时转移了党队伍内阶级斗争的方向。但是事实已全然证明:处于敌对社会力量的压力之下,中共以其经验主义的、犹疑的、矛盾的及机会主义的方式走向革命的道路,而非走向反革命的道路。这便是确定中共阶级性为一机会主义工人党性质的最确实的证明。自一九五〇年起对农民入党之停止征收及招入工人党员的运动更加着重地显示出中共阶级性质,正如该党全般外交政策所指出的。在帝国主义时代,并不是一农民战争,也即是说,在农民党领导下之农民暴动,能够在落后国家内推翻封建资产阶级的政权。农民暴动,只有在一工人党中运用自如的领导之下才能开始解决革命的诸问题。

  11.在农村中旧政权的摧毁,一部份是由劳苦农民群众之直接行动,一部份是由中共依靠部份或总动员群众的行动。这一随地区而异并与该国各地区社会情形之巨大纷歧相联系的转变,在中国形成了社会关系之最错杂的图画,但是这一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全国范围来说,则如下:

  a 农村旧占有阶级(华北之封建地主,中部与华南之乡绅阶级)均全部被摧毁。

  b 资产阶级财产关系一般仍然存在,土地自由买卖,无限制的原始积累,农村所积累之资本大部份转入于商业性的投机目的。

  c 富农财产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而在某些其他地方则被摧毁。

  d 在华北与华中,新的社会状况已稳定下来而趋于新的社会分化,一个从土改中抽取利益,且将愈来愈专擅一切为自身的新的富农阶级也已形成。

  e 在华南区,社会情形仍处于整个颠覆的景况中;土改的终结又与反资本家的斗争衔接起来,土地财产权仍然大部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

  f 在西南区土改仍在进行中。

  12.在城市中,财产关系尚无基本改变,新政权已接受早经国民党国有化的产业部门(旧为日本财产),此外且将四大垄断家族的财产(官僚资本)国有化。这些包括重工业及对外贸易之主要部份(在这方面,国家垄断确实存在)特别是在东北,国有化部门占有很大比重。在中国其他地区,即在轻工业与商业资本占主要地位的地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仍决定性地存在,经过一个过渡期间后,受着经济复原需要之驱迫,中央政府曾以种种方式鼓励私有资本的积累与开展。在这一目标之下,它曾对工人要求行动加以极大限制。然而,工会与合作社运动之发展,劳动保险之采用,通货膨胀之逐渐消除以及以生活指数来确定工资,皆表示工人阶级已获得的实际利益,这些利益有助于无产阶级的自信心战斗精神与政治兴趣的逐日增长,而对这一发展,中共将越来越被迫予以赞许。

  13.总括来看,目前在中国各阶级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诸关系代表一种特殊的双重政权的局面。握于中共手中的政权被迫而愈来愈趋于支持工人与贫农身上。这一局面符合于不断革命诸问题解决的初步阶段。这一双重政权的局面在实际上显示于全国中央政权由中共及其军队所控制以及经济权利之仍然大部操于资产阶级手中这两者之“共存共济”的现象中。

  资产阶级代表之参加中央政府并非仅是虚名而已。纵使这些代表在政府内无实际行政权利,他们的职务并非人质,而具观察者之用意;他们之出席于政府内既为目前中央政府所需要,同时反映资产阶级在许多领域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他们也同样可能一开始便成为摧毁新政权的工具。资产阶级所持有之经济权力仍然是对国家与中共机构腐化解体之经常威胁。愈是走向国家机构之较低层,则政权之双重性也便愈无定形而效率也愈高。

  14.双重政权的局面显然是过渡性的,其往后发展是由在本国与国际平面上的阶级间力量关系来决定的。在这一意义上,决定因素在今天是中央政府的作用。该政府不是在平行线上反映敌对阶级的压力,而且不论其中派主义的犹疑不决,基本上是朝着摧毁资产阶级政权参与力量之方向行进的。在这平面上有决定性者并非其小资产阶级劳资妥协的官方理论,而是面临国内与国际阶级间爆炸性的冲突而采取行动的历史意义。我们确定该政府之性质为工农政府,因为:一方面它已在实际上与资产阶级的历史利益破裂而走向革命的道路;另一方面,它尚未完成资产阶级政权之摧毁,又尚未彻底清除国家机构内从上至下之政权双重性。该工农政府只将是真正无产阶级专政道路上之一短暂的过渡阶级(录入者注:原文如此,疑为“阶段”之误),而本国与国际局势的动力则将愈来愈推动它走向这一道路。

四、中国革命的前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1 08:59:16 |显示全部楼层
 15.在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中共之为机会主义工人党之特征具有双重意义,且在该党矛盾的政策里反映出其基本面目。中共向革命道路每走前一步,总是怀着千万的顾忌犹豫且全然是经验主义式的。事实上,这些步骤均是与其全盘理论与纲领的传统与其目前之官方教条——“新民主主义”的教义相矛盾的。为第三次革命之爆发所解放的庞大爆炸性的社会力量所推动,中共不得不,且将愈来愈趋向于不断革命的道路——仅这事实的本身也就确定了该党的阶级性质与所起的客观作用。中共所拖着的整个孟什维克政纲与机会主义的负荷已对革命加上了巨大的挫伤,它曾阻碍了一九四五——四七年工人运动的上升与农民运动的进潮之相衔接,而自觉地终端后者的进展。它也招致了城市内由经济崩溃引起的群众运动之退缩(一九四七——五〇年)。由于其实施土改方式的不彻底,在经济领域内更积聚了种种困难,且无疑地将在未来引起重重的危机。经验主义是实现像中国革命如此巨大的历史任务之最不完备的工具,但是它既已开始在实际上实现这一事实,便是确定中共未来政策演进的决定准绳。它将会愈来愈趋于与经验主义、机会主义及谬误纲领藩篱相冲突。

  16.这一演进将首先由国际局势的压力,由互相冲突的两个阵营内阶级力量在世界平面上两极分化来确定。战争愈是迫近,美帝则愈将动用其在亚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的基地,则大中产业内私有财产的保持愈将与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相矛盾,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发动基地。中国资产阶级必认为帝国主义之军事胜利为恢复其政权之唯一出路,一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帝国主义间的战争爆发,它将尽种种方法从事破坏工作。朝鲜战争之爆发,在中国已刺激起内战,驱使毛泽东政权不得不加强其反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其左倾政策最初则是由一九五〇年二月土改之扩展而发动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可能是中共对于资本主义关系转变的起端,直达到肃清国家机构内从上至下的双重政权。这样一项转变的实行与城市资产阶级财产没收之完成则将显示工农政府之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如果这一政权的变化终告失败的话,则将是中国内战的重新展开;革命政府与反革命政府在本国领土以各自的武装相抗衡,而使一切革命的成果重又成为争夺的目标。在国际方面极不利于帝国主义的阶级力量关系,以及世界上革命斗争愈益扩大的前途之下,此第二前途极少可能。

  17.阶级力量在世界平面上愈是向两极分化,中共则愈被引致强化其对资产阶级的态度,而愈是被迫向无产阶级群众呼吁来支持这一政策。不论其动员如何有限度与受控制(参阅最近反官僚反浪费运动),但反过来,它便愈冒被群众本身的压力更往前推去之危险。在中国目前情况下以及目前中共政策之下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终将猛烈爆炸的情形中,尤为如是;这些社会矛盾是:一方面是贫农与农村中剥削分子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城市内工人与“民主”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即使新政府所获得的经济成果在短期间延缓了这些矛盾冲突的成熟,最终说来还是促成他们的成熟。未来的阶段是阶级斗争极度紧张的阶段。在阶级斗争中,中共将被迫而打击城乡的资产阶级。国土之庞大,官僚集中控制之艰难,农村资本与剥削之迅速复苏,千万被剥削者革命觉醒之不平衡发展——所有这些因素将减少中共目前妥协性周旋下去的可能性,而加速阶级之间最后决战的来临。

  18.中共是以一个经验主义地从克里姆林宫领导下解放出来的史大林主义党而进入中国第三次革命。加于其上的国际与国内的社会力量将决定其从根本上是机会主义的工人党转变为左倾中派主义的政党,走向革命完成的道路。但是这些力量也将改变其组成,且在某种程度内,甚至改变中共党的机构。土改的施行已使许多农村中基于富农分子之上的党组织破裂。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展开在这同一意义上推动了一个不断的肃清运动,群众之觉醒则愈来愈加强无产阶级渗入党内。从该党社会组成观点来看,该党与资产阶级之破裂或将使领导转入无产阶级份子手中。中共——本身即是不断革命的对象同时是其主使者——内部之不断的翻腾将不可避免地,至少在一个过渡期间放松党机构之独裁制与组织上的高度控制。这一党内部的酝酿甚至达到党领导层分化的这一可能性也不在排斥之列。更有可能的是:长期间建立起来的中共领导,在革命上升的整个过程内保持其外表的团结,而其大部份将亲自指使中共党之成为左倾中派主义党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将加强中共政权的基础与在劳苦大众中的支持,同时也将增强它的自立与对克里姆林宫的批评精神;苏联官僚层在其中国的经济关系中的破坏政策也在此同一意义上有所作用。然而当帝国主义在世界上未遭遇决定性失败之前,或至少当世界局势尚未有急剧改变之时,中共与史大林主义的破裂极少可能。

五、第四国际与中国革命


  19.既已充分了解第三次中国革命爆发之决定性历史意义,第四国际就无条件地保卫它,抵抗其一切阶级敌人。第四国际指斥帝国主义尝试阻挠毛泽东政权之稳定与在事实上从事侵犯中国之反革命战争之一切经济、政治与军事的图谋与压力。第四国际完全支持毛泽东政府之要让:帝国主义的或由其供养的军队推出台湾或中国边境的地区——朝鲜、越南、缅甸。第四国际提出中国与英、葡、苏联所缔结之不平等条约应加以废除,在此包括香港、澳门及新疆与外蒙等受苏联管辖地区归还中国。第四国际也支持毛泽东政府在法律上与事实上为世界各国承认其合法地位及其作为中国人民代表立即参加联合国的要求。第四国际要求对中国解除封锁,并能在平等地位上与世界各国建立商业关系。第四国际向一切亚洲国家的政府及全世界工会组织与工人呼吁:在对帝国主义无须给予赔偿,并在已经逃脱出帝国主义控制之国家间相互的基础上制成亚洲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的全盘计划。第四国际特别向西欧的工人组织呼吁:在它们的纲领内写上对革命中国工业设备之无条件援助的原则,并一当工人政府(或工农政府)在该国内成立时即付之实现。自然,第四国际的中国党员将列于保卫中国革命成果的前列,参加进一切实现革命斗争的先锋队里,不管这一斗争是由新政权或是由群众发动的。

  20.第四国际与中国托洛斯基主义者对毛泽东政府予以批评的支持。其意是说:在以下诸点上对该政府的方针加以强烈的批评:

  a 对国家结构与党的制度:中国国家并无苏维埃式的结构;政府并不是主要支持在工农委员会上;在那些工农委员会已有雏形的地方,并非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在那些委员会已由群众的星散拥起而组成的地方,他们的一般民主发展已由政府所遏阻。党的官僚结构也影响到国家机构。对革命的反对派份子的迫害更应特别加以谴责。

  b 关于在工业领域内工会、党与国家职责不分:纵或认为在经济中一资本主义部门之保留为不可或少者,党与国家的作用不是在于宣行“劳资两利”,它们的责任是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家。

  c 对于土改之尚未完成,尤其是富农财产的保持与对农民低利贷款之国家机构的缺乏。

  d 对革命“阶级论”(录入者注:原文如此,疑为“阶段论”之误)之谬误理论观点及“民主义资本主义”(录入者注:原文如此,疑为“民主资本主义”之误)等等之批评。

  这一批评将一般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并以对本国经济社会现实之清晰自觉来进行,无论如何,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伴随以一个时期比俄国更宽广更长远的新经济政策,不完全取消城市与农村小型工业、商业、手工业等诸领域内的财产私有权,因为以个别人口计之工业积累的速度在一个过渡的长期间是相当低下的,而主要是依靠农村生产力发展速度与国外援助得以前进。

  21.为了实现无条件地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对毛泽东政府批评地支持的方针,第四国际的中国战士们必须彻底渗入本国群众运动,即如国际第三次大会所决定者。这一渗入的目的是与中共党及其他群众组织内的最高战斗性且最自觉的成份联系起来,推动他们前进以达到不断革命在中国的完成,及为这些组织和政权本身的民主化而斗争。

  这一方式之策略形式将由中国支部与国际执委会之密切商议来制定。


(附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1 09:07:49 |显示全部楼层
托派试图在中国形成一个无产阶级多党制下的反对党,来监督毛共走向,可惜斯大林主义毛共容不下反对党,坚持一档独裁,最终走向资本主义复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发表于 2022-5-21 09:23:48 |显示全部楼层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22-5-21 09:07
托派试图在中国形成一个无产阶级多党制下的反对党,来监督毛共走向,可惜斯大林主义毛共容不下反对党,坚持 ...

我只关心个人政治权利,不感兴趣左右派。每个人都能表达政治意愿其实就是多数统治少数。独裁比假民主更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19:08 , Processed in 0.01962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