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傑瑞米柯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左派谈台湾社会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22-4-6 22:14: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傑瑞米柯賓 于 2022-4-6 22:16 编辑

臺灣:另一個有利於財團的協議

臺灣和中國簽下了服務業貿易協定,兩岸將開放多項產業互相投資。如同2010年許多人反對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項協議將僅僅有利於財閥。

臺灣將開放64種產業,運輸、洗衣、旅遊、中藥,理發、美容等給與中國投資。而中國則開放80項,包括出版、保全、金融、零售、電子等產業給與臺灣作為回報。

全臺各地湧現了憤怒和反對的聲音,尤其是在累積了國軍醜聞,土地征收等事件和議題後,對於像跛腳鴨的馬英九政府,以及執政的國民黨的不滿後。服務業在臺灣的經濟中占了巨大的分量,成千成萬的人會因這項協議收到影響。在立法院前曾聚集了憤怒的群眾,其中一些抗議群眾甚至嘗試沖進立法院。

臺灣的工人和小商家絕對有理由對服貿協議存疑。如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目標著眼在讓大財團有更大的空間來壓低薪資、最大化利潤,來分化勞動階層,讓工人彼此競爭,而陷入「競次效應」(race to the bottom)。這項服務業貿易協定,一開始就是為了資本家的利益而擘劃,而不是普通工人。

反對服務業貿易協議的力道反映了階級間的利益沖突。一些知名的企業領導人表示,如果中國資本進入這些解除中資限製的產業,將對他們獲利造成影響的憂慮。對於部分資本家,或許是。但無疑真正的受害者是工人們和小商家。工人們的工資會大幅下降,而大部分的協議所列產業中的小商家則會被徹底消滅。統治階級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不樂於見到這樣的變化:臺灣和中國的資本家聯手為企業利潤打拼。

有些商界人士,尤其是出版業者,藉由民族主義的言論來掩飾,其實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企業的獲利。他們暗示服務貿易協定背後真正的目的,是北京將借此能夠來臺出版、宣傳,而降低書籍價格,並且市場上將充斥著廉價、中國出資的書籍。而此其時,北京顯然並沒有這樣的計畫,這些指控只是出於出版商要隱藏他們真正的意圖。

大高雄總工會指出高雄的百分之七十的商業活動和工會百分之八十的成員是就職於列在服貿協議中的產業。但即使有這麽多勞工會受到影響,大高雄總工會僅僅是發布了一份對服貿協議的「聲明」。他們仍是以民族主義的論調,暗示服貿協議潛在的安全風險。工會領導人顯然認為這是安全的論調:一份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民眾認為服貿協議的簽暑是中國為了加強對臺灣的掌控。

有些工會,像是高雄市洗染職業工會,他們反對服貿協議,是因為馬英九政府無法保證中國工人不會來臺灣搶飯碗。新娘秘書發展協會則說如果馬英九政府不能明訂「不得引進中國技術師」,就不應該簽署協議。這些論點都認定是這次兩岸間的協議才帶來這些變化,但十多年前,臺灣的資方早就用低薪來聘雇外勞!許多產業也因追求低廉的工資,外移去了中國的經濟特區。服貿協議只是整道程序的最後一步而已。

工會應該藉由組織在地的移駐勞工來反擊外包和境外生產,如果勞動者有強大的工會和集體工作協議(collective agreements)作後盾,使所有勞動者同工同酬,就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怪罪中國工人偷走了臺灣人的工作。工人應該把矛頭對準馬英九政府和臺灣的資本家,他們在議會中,為修辭學上的統獨民族問題吵得口沫橫飛,但實際上為了商業利潤之名,出賣工人可不會猶豫。

一些服貿協議的反對者,如臺灣教授協會,認知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只讓少數人得利,而大部分群眾則蒙受其害,起來呼籲組織群眾遊行。但可惜的是,他們也僅只是要求重新協商,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在野的民進黨對服貿協議持反對意見,不過因為民進黨機會主義的性格,跟過往對比,抗爭的力道顯得薄弱了許多。現在在民進黨內部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要對北京展現更親近的態度─以迎合臺灣資本家所希望見到的。另一個原因是臺灣滋長的反政黨情緒,這在群眾遊行中可以看到,使得民進黨只能以「個人身分」參加。這個現象是全球趨勢,但除非這些反政府的鬥爭能夠發展出清楚的政治替代方案─建立群眾鬥爭的新政黨─否則現有的政黨,如民進黨,將會在未來的選舉中失敗。

馬政府和民進黨都不曾展現為臺灣的勞動階層改善現況的意圖。為資本家服務的政黨─不管名義上是傾向臺獨或反對臺獨─都不會為停止對勞動者的剝削出力,因為對資本家而言,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獲利。在未來的選舉裏面,工人絕不能相信國民黨和民進黨能代表工人的利益。

來看看中國的情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班子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面向拼命私有化,私有化原是公有的經濟部門。這對中國的工人來說,看到的是工資的降低,工作崗位數量的減少,公共服務的收費提高而且品質降低。

要能讓臺灣和中國的勞動者能團結齊心聯合鬥爭,還有許多屏障要克服。多年來,兩個政府之間散播的不信任,讓這樣的聯合有很大的困難。服貿協議應該提醒臺灣和中國的工人、小商家,即使民族主義者的口號喊得再響亮再激情,當目標是要減低勞動者的權利,消滅小商家,最大化利潤時,這兩個政府是如此的合作無間。臺灣以及中國的勞動者,兩者都是資本家合作下的犧牲者。

民族主義─我們會在未來的七合一選舉中,看到國民黨和民進黨不斷提起的主軸─這並不能停止工資的降低,停止退休金的削減,停止產業的流失,停止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廉價出售。民族主義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用作分化工人的手段─不論是臺灣,中國或是外勞─彼此對抗,而資本家從中獲利的大旗。

臺灣的勞動者需要建立替代資本主義體製的方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替代,來取代泛藍和泛綠陣營。我們需要建立戰鬥性的工會,來為今日所有受困於資本主義牢籠下的人們剪斷枷鎖,而不僅僅只是幫助其他未得合理報酬的工人而已。

臺灣:國民黨內部分裂

2013年9月6日,臺灣檢察署下轄特偵組對外界公開監聽立法院長王金平與與民進黨立委黨鞭柯建銘的電話交談,被總統馬英九稱為「司法鐵漢」的檢察總長黃世銘此前於雨夜攜帶相關資料已向馬英九私下報告。

王金平「不法關說」案由此引爆,法務部長曾勇夫與臺灣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涉嫌關說,曾勇夫被移送檢察院調查。而民意支持屢創新低的馬英九及其陣營更是在王金平前往馬來西亞參加女兒婚禮之時,恰逢中常委開會,痛下殺手開除其國民黨黨籍從而免去其立法院院長之職。

現任國民黨總統馬英九一向標榜行事清廉、溫和猶疑,在黨內人事上也很少有鐵腕直斷的行為,曾被民眾與輿論戲稱為「不沾鍋」。而作為臺灣現任最資深立委和立法院長(擔任立法委員近三十年,擔任立法院長十三年)的王金平,由於出身高雄,代表著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勢力,且一向長袖善舞,善於調和國民黨與民進黨朝野兩黨間關系。而其名下登記的土地至少就有45筆,可謂「立院地王」。

「不沾鍋」下此重手意圖在國民黨內將「立院地王」斬草除根,卻是引來島內和國際輿論的關註,也使臺灣政壇爆發一場大海嘯。事件的影響不僅涉及國民黨本身,作為涉事方的在野黨民進黨和許多反對國民黨的人士將此事件歸為總統濫權和操弄司法從而導致的憲政危機,還有媒體人士將之比作中國大陸的「文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前民進黨副總統呂秀蓮已表示將集結力量討論彈劾和罷免馬英九總統職務。

9月12日王金平回到臺灣時,桃園機場有近兩千名聲援民眾到場,全國各地農會系統、義消、義勇搜救隊、婦女會、原住民團體等拉起一面面紅布條,高呼「王金平加油」、「馬英九下臺」。代表不同黨派和立場的政治人物也在現場出現,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李鴻鈞、黃昭順、盧嘉辰、李慶華等十余人,臺聯立委黃文玲、葉津鈴,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無盟立委高金素梅都前往接機,連勝文(連戰之子,國民黨中常委)特別助理徐弘庭、國民黨中常委李德維現身力挺。

甚至還有在野人士呼籲王金平索性分裂國民黨,拉起人馬另組第三黨參與明年的「七合一」競選(即2014年底直轄市長、市縣長和市縣議員及鄉鎮村裏長及代表的改選同時進行,對於臺灣島內的政治格局劃分具有重要意義)。網絡上有不少青年也自稱為「保王黨」,以支持王金平和力挺民進黨來表達對馬英九的不滿,並在網絡上播放當初馬英九的公開演說視頻。馬當時指稱,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民意支持率低於18%,已經失去統治合法性,應該下臺:「一個總統滿意度只剩18%就可以下臺了,不下臺就是沒有羞恥心。」以此來映襯馬英九的戀棧和所作所為。

馬英九支持率現時已跌至不到一成(年代新聞民調中心9/15),只剩9.2%,不滿意度高達80%,比扁任期最低的10%更差。而且有55%民眾表示不贊成撤銷王金平黨籍,使其喪失立法院長職位,只有17%贊成。連國民黨民眾贊成撤銷王金平黨籍的只有37%,而反對的高達47%。

09月15日的民調顯示六成民眾表示支持罷免馬英九(蘋果日報,15-09-2013)。民進黨也將發動立法委員彈劾。罷免總統首先需要三分之二的立委通過,現時國民黨的議席超過一半,只有民進黨不夠票數通過。但若果國民黨支持王金平的立委也支持罷免,則能夠過半數過通。

馬英九為何要在本人支持度已經極其低迷,痛下殺手進行可能導致國民黨分裂和本人名望進一步下跌的內鬥呢?

雖然早在2005年,馬英九與王金平兩人為競選國民黨主席的職位,而心生芥蒂,而且兩人行事風格和出身背景迥然不同,如馬英九被稱為「沒有朋友的總統」,而王金平被稱為「沒有敵人的院長」。但是馬英九一意孤行和頑固決策,顯然絕非是簡單的個人恩怨或者心懷嫉妒。

一種說法是,國民黨中的榮譽主席連戰、新北巿長朱立倫、榮譽主席吳伯雄和臺北巿長郝龍斌為代表的國民黨內世襲的大家族由於黨主席馬英九支持率過低,計劃拋棄馬,在9月底要他為明年「七合一」選舉結果負責,並由民意支持尚高的王金平取而代之。所以,馬英九為鞏固其權力,而對王金平痛下殺手。

不過,雖然連戰和其子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等曾公開指馬英九在王金平事件上處理不當,但作為國民黨內親北京的一線代表人物,無論連戰還是吳伯雄都不太可能沒有北京的默契,就為北京所猜忌的王金平密謀什麽「倒馬」。

但是,國民黨內大佬們力挺王金平足以說明國民黨作為執政黨,在總統支持率日低,執政乏善的情況下所謂的團結假象已被徹底撕破。 2014年七合一選舉在即,國民黨內地方勢力卻不以「馬首為瞻」,而紛紛「唯王是從」,使國民黨中央很難控製未來候選人安排,這甚至直接影響到馬英九是否還能順利第三次續任黨主席職位的問題(馬英九已經任兩任總統,為保持政治影響力,只有續任國民黨主席)。而如果馬不能續任,王金平無疑是目前黨內最具資格的人選。

此外北京因素和王金平主導立法院不聽馬政府招呼,及馬英九為博其歷史定位的想法,也成為馬英九堅決倒王的重要原因。

馬英九政府與北京政府簽訂《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定)時並未咨詢民眾和立法機構,甚至包括王金平在內的一些國民黨立法委員都不知道協議簽訂的內容,王金平因此公開表示「行政部門的專擅很要不得」。

這導致服貿協議曝光後臺灣朝野軒然大波。這份新自由主義的貿易協定只有益於兩岸上層的大資產階級,無論是對於臺灣基層民眾還是中國大陸的底層民眾都不會帶來實際經濟益處,而只是導致更多的競次效應,使民眾面對市場入侵失去就業保護和遭受更多剝削。而王金平主導的立法院機構要對協議進行逐條審核並舉行社會各行業的公聽會,這在事實上等於無限期擱置了協議在立法院的通過。

明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在上海舉行,這成為馬英九在任內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的最佳時機。而「習馬會」也會成為馬英九在民意極低的情況下,用來確立其歷史定位的重要資本。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能否盡快通過服貿協議對習馬會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馬英九政府堅持要推動「核四」建設,雖然民間反核聲浪持續不斷,而王金平主導的立法院在此問題上也是態度曖昧,不與總統站在同一立場上。其實這些馬英九頑固單方要推動的決策無一不是有害於普通民眾,而利於大商家,所以雖然民意濤濤,但馬英九為個人權力卻可以不管不顧,難怪幾成最不受歡迎總統。

那麽,受打擊的王金平等是否就是人民之友?

其實恰恰相反,王金平與民進黨雖然對馬英九政府處處有所牽製,但是其牽製目的並非是為了替民眾出頭維護利益,而是為了在政治鬥爭中分得一杯羹。王金平在此政爭中,並沒有寄望普通民眾支持和回應民眾利益,反而是寧可支付高達近千萬臺幣的保證金,向法院上訴要求保留其國民黨黨籍和立法院院長的職位,以確保其在國民黨內的政治基本盤。而且王金平也是出身於臺南世家,其當選立法委員和院長就與家族支持密不可分。而臺下關說與密室陰謀更是王金平這樣的老道政客的看家法寶,是統治精英進行非民主的秘密而腐敗的少數統治的具體表現。

至於曾經執政的民進黨在核四問題與服貿協議上,更是態度曖昧。民進黨雖然一直以來提出「非核家園」的口號,在陳水扁執政前期曾嘗試停止核四計劃,但後來也因為種種因素最終讓核四復工。今天作為反對黨,可以高調反對國民黨與馬英九的種種決策,但如輪到其執政,則一樣服務於大商家的利益。譬如,關於服貿協議等涉中問題立場與現實態度就極為矛盾,黨團一直強調需要對協議逐條審核,但又並非反對協議本身。一方面希望以此攻擊執政黨撈分,另一方面,又要顧及背後金主態度,避免​​外界「逢中必反」的形象。就在民進黨在立法院內高調反服貿協議的同時,7月民進黨立委薛淩家族主導的陽信商業銀行在上海市開辦子公司,薛淩之子民進黨中常委兼臺北市議員的何誌偉到場祝賀,而何誌偉本人同時在媒體上又大喊反對服貿協議。

所以,馬王之爭的本質並非是誰「賣臺」的問題,說白了還是統治階級內部進行利益分配和權力爭奪的分配問題。即使支持王金平或者民進黨,也無法改變大商家和新自由主義政策控製臺灣政治與壓迫臺灣民眾的現實。

臺灣青年與基層勞動人民亟需的是一個盡快組建一個能真正代表廣泛基層民眾的獨立於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的群眾運動以反對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兩黨金元統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22-4-6 22:13:47 |只看该作者
藍綠盡為財團發聲 急需工人政黨

創黨百年的國民黨,與曾經是中間自由派的民進黨,再數十年互相觀摩、學習和模仿後,除了統獨議題外,早已讓人分不清兩者的差別。前民進黨主席蔡英 文,對殘暴打壓工人的柴契爾夫人和獨裁者樸正熙之女樸槿惠都表達了讚揚。蔡英文認為「樸槿惠這次獲得過半韓國人民的支持,除了她個人因素外,也不能忽略韓 國政府及社會韓國社會在轉型正義上的堅持與努力」,對柴契爾夫人,她稱許「這位『鐵娘子』在80年代如何帶領英國走過艱難的轉型困難期,如何動用軍隊運煤 來對抗煤礦工人的大罷工」。在過去無論是在反核運動、蘇花高案、國光石化或者是其他勞動議題,民進黨只是個典型的資產階級反對派,他們也許會在議會內提提 反對聲音,或者是在面搞幾次遊行來爭取選票,但是作為財團所支持的政黨,他們根本不會也無意改變現在資本主義的壓迫。

由此可見,國民民進兩黨並不是跟工人們站在一起!迫在燃眉,工人們需要另立自己的工人群眾政黨,以社會主義為綱領,反對資本家的進攻!

馬英九政府深陷危機 需要反資本主義的鬥爭

「國民黨只懂操控政策來獲取經濟利益、剝削臺灣人民。現在血汗勞工還有劣質原料充斥著市面,而勞委會跟公平會大都在維護資方的利益,欺人太甚!」本刊訪問一名高中生,他對現時社會的矛盾表示憤怒。

馬英九政府統治危機 民望創歷史新低

社會問題深化,代表資本財團的國民黨政府在連任一年後根本無法化解危機,馬英九的民望創了歷史性的新低。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對馬英九感到滿意的人不足14%,而2012年5月的這一數字為20%(臺灣TVBS,05-2013)。其他電視臺的調查結果與此類似。《中國時報》最新民調顯示,不滿意馬英九施政的人增至70%(20-05-2013)。

此外,林世益貪汙案件導致整個統治階級陣營的威信受到民眾質疑。2012年6月,國民黨副主席及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被傳媒揭發涉嫌索賄,涉及賄款達6,300萬,其多名親戚也涉及在內。至今年4月,臺北地方法院審判處只將其輕判有期徒刑7年4個月,其多名親屬全部獲判無罪。這判決惹起社會民眾的憤怒,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再信任司法製度,並認為馬英九應為事件付上責任。

貧富差距惡化 工資退到十六年前水平

臺灣民眾的薪資處於極低水平。雖然政府從4月起將每月最低工資提高新臺幣267元,由每月新臺幣18,780元些微提高至19,047元,但這並不能解決貧富懸殊急劇惡化的問題。3月份國內第一季實質平均薪資為53,689元,倒退到16年前水準。食物價格持續高企,一般家庭購買頻度較高之消費品價格上漲1.64%。馬英九在去年當選連任後,更不斷實施打擊勞動人民的政策,包括提升了油價、電價,又以削減勞保來縮減政府支出、漲學費等政策,令臺灣的勞動大眾的生活更百上加斤。

貧富差距惡化的速度驚人。根據財政部資料,2011年根據綜所稅申報戶,最貧窮與最富有的5%家庭平均所得差距共超過96倍,續創歷史新高。2010年,最窮5%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4.6萬元,最富有5%家庭平均年所得達429萬元。臺灣貧富差距在未來可能很快就飆破100倍。

而財政部官員也表示,實際的貧富差距更嚴重,因為真正的窮人的收入低到不用申報綜所稅,有錢人則有許多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不用申報,例如炒房、炒股的資本利得等,有錢人的真正所得遠高於財稅中心掌握的水平。

1998年所得最高5%與最低5%家庭,貧富差距只有32倍,2008年已翻倍達65倍,《自由時報》評論,這已形成「一個臺灣、兩個世界」(自由時報,2012-3-27)。過去三十年至今,在收入兩端的最富有和最貧窮階層不斷增加,階級矛盾加劇,這也令新一代的青年的反資本主義情緒不斷上升。

世界資本主義危機繼續深化

2013年,世界資本主義危機繼續深化,對臺灣的經濟有著莫大影響。臺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出口一直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占GDP比重達75%。歐美及中國的市場對高度依賴出口的臺灣有著重要的影響。

去年爆發的歐債危機持續深化、美國經濟尚未復蘇、加上中國作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對臺灣的出口造成更大影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實施的「安倍經濟學」政策令日圓快速貶值,令原本在臺灣的外銷訂單轉向日本生產,大大影響臺灣的出口。臺灣4月份出口較2012年同期衰退1.9%,其中對歐洲減少18.12%。因出口及投資需求減緩,4月份整體進口也較2012年同期下跌達8%之多。

歐債危機持續及深化,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一月預估的2.4%下調至2.2%。臺灣的GDP增長預測也被大幅調低,由去年的3.57%降至2.14%(臺灣綜合研究院,14-06-2013)。國際信用保險業者科法斯(Coface)集團預測2013年臺灣GDP增長為2%。

面對經濟增長放緩,馬政府繼續嘗試刺激經濟,在5月底花費32.4億新臺幣,推出十多項措施,包括建議撤銷由一月份開始征收的證所稅等稅務優惠,意圖刺激投資;又向民眾提供補貼購買環保家電,嘗試刺激國內消費。可是,這些都不能真正解決臺灣勞動大眾的真正社會問題。

捍衛言論自由 需要不斷抗爭

一眾資產階級政府均極力壓製對其不利的言論。日前美國前CIA情報員斯諾登逃亡到香港,揭露美國政府監控民眾的惡行。多年來,數名揭發美國政府惡行真相的泄密者受到連串追捕被政治迫害(如維基解密創辦人阿奇和前美軍曼寧),這揭露美國資本主義「民主大國」的虛偽。

馬政府也不例外,早前草擬一連串封鎖言論自由的草案,包括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在5月21日由公布將修正《著作權法》,阻止國內網路使用者連結至國外侵權網站,表面上打擊盜版,實際試圖上箝製網上的言論和通訊自由。這引起社會極大回響及反抗,民間發起了抗議行動,將6月4日定為「網路全黑日」,如「維基百科」等網站便在該天關閉以示抗議。雖然智慧局在期後確定不再推動,但可見政府嘗試封鎖不利於自身利益資訊的意圖。這不是什麽新鮮事,2011年美國眾議院曾提出SOPA(禁止網路盜版)法案,名為打擊盜版,實際上實行政治審查及打壓言論和資訊自由。最後因為受到群眾的抗議而被迫停止推行。可見言論自由和民主的權利從不是由資本主義政府賜予,而是透過群眾抗爭獲得!

馬政府利用種族主義轉移視線

五月初發生的臺灣漁船事件,給國民黨政府一個機會暫時轉移視線,將工人分而治之,並挽救馬英九的民望。臺灣漁民洪石成被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射殺,馬政府立即鼓吹反菲律賓的種族主義情緒,對菲國實行一系列的製裁,包括終止菲律賓外勞的申請。這些措舉激起臺灣反菲律賓人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五月份馬英九的民望比四月微微上升。

馬政府對菲律賓進行貿易製裁,但另一方面不敢太過份導致其經濟受損。菲律賓是臺灣2012年第7大出口市場,有68億美元順差,而菲對臺的進口僅有21億美元,呈遞減態勢,所以對菲律賓進行貿易製裁實際上對臺灣的經濟損失更大。馬政府的製裁並不是由於關心死亡的漁民或其家屬,而是借此機會挽救其極低的民望。臺灣的統治階級利用這出悲劇和民族主義的浪潮來遮掩其對勞動階級的攻擊。所有臺灣的親資本家政黨均抓住此次事件,借此贏得其民族主義者的光環,並分散人們對其打壓勞動權利的註意力。

遷怒於移工並不能解決任何社會問題,只會中了統治者的圈套。臺灣大約有8.8萬名菲律賓移工,其中大多數為家庭傭工,以及製造業的流水線工人和工程師。移工是臺灣資本主義環境下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沒有工作保障、薪資低廉、工作條件惡劣,其利益與臺灣勞動民眾利益一致:工作保障、工資提高等權利。我們需要建立工人抗爭的聯合陣線來對抗種族主義和資本家的剝削。

資產階級政黨沒有出路 需要社會主義的鬥爭

國民黨親資本財團的臉孔已是眾人皆知,作為反對派的民進黨,並沒有任何比國民黨與別不同的政策,其資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在2000-08年執政時已表露無遺,其執政時的貧富差距亦是有增無減。

民進黨多年來曾以統獨問題,將自己與國民黨顯得不同,但實際上,資本家的民進黨根本不能逆中臺資本融合的潮流,統獨問題只是民進黨的民粹空喊,掩飾自己與國民黨一樣的親商政策。中國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國,而中國也是臺資本家最主要的投資地方,目前在中國的臺資企業有10萬間,在中國常住的臺灣人口有150萬以上。大部分臺灣民眾目前最關心的不是統獨議題,而是更切身的民生和工作環境。

國民黨強調經濟上與中國更進一步融合,而民進黨強調多元化的國際貿易,實際上兩黨所代表的都是同樣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不可能改善臺灣基層民眾的生活。

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在未來將繼續深化,臺灣經濟必定受到影響,代表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政府將繼續推出新自由主義政策,繼續實行私有化,打擊勞動人民的措施。臺灣政治上長期被兩黨壟斷的情況下,缺乏一個代表工人階級的左翼政黨,這正是我們現時需要的。要真正改變勞動大眾的生活,需要挑戰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藍綠兩黨,建立工人階級的聲音和政治工具-一個屬於工人的群眾性政黨。必須徹底推翻資本主義製度,實行工人民主的計劃經濟。

臺灣:818 兩萬民眾到總統府 抗議苗栗強拆迫遷 

八月十八日,兩萬民眾上街,到臺北總統府前抗議國民黨政府在苗栗大埔地區強行進行土地征收及拆除房屋,高呼「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口號。行動以音樂會的形式進行,中間間以各團體的發言,聲援苗栗民眾。活動在十點結束後,有兩千名民眾,轉往內政部,聚集在內政部占領門口,一些民眾進行塗鴉,甚至在內政部空地種植蔬菜。直到隔日的周一晚上六點,才在農陣公開宣告「不是停止,只是開始」後解散。這天晚上的「把國家還給人民   818拆政府」行動,是承接八月十六日在苗栗縣政府的「守護苗栗音樂晚會」,當日苗栗有上千民眾參加。參予此次行動的,除了主辦NGO團體「臺灣農村陣線」外,包括因反對家園土地被征收而集結的多個自救會外,也有核能議題、反兩岸服務業貿議協議、關廠工人、秋鬥平臺、苑裏反瘋車、臺東紅葉部落溫泉飯店開發等團體。

這次集會是繼八月三號二十五萬臺灣民眾上街參加「萬人凱道送仲丘」後再度上街,總統馬英九曾經承諾徹底偵查洪仲丘事件,目前由一般法院接手,但是事件已滿一個月,仍沒有查到任何真相或結果,讓人民感到憤怒及更加不相信政府。這進一步激發了人民對馬英九政府的不滿。

工人國際委員會臺灣的成員到場參加這次集會,我們全力支持苗栗大埔區居民的抗爭。

工國委(CWI)臺灣的訴求:

立即停止征地及強拆!
劉政鴻立即下臺!由大埔居民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貪汙事件
大埔四戶地歸原主,被迫遷或拆除的居民組成委員會,民主決定安置及賠償計劃
由當地居民自願組成土地委員會,民主規劃土地用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2-4-6 22:12:13 |只看该作者
6. 你認為臺灣的學運跟工人運動需要連結一起嗎?

在 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學生、勞工、教師聯合行動舉辦了「工學鬥陣、拒漲學費」,抗議現任教育部長提出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 策權,反對大學法人化等等。而在其中,除了各校學運社團與各校工會以外,也還有全國自主勞工聯盟、華隆工會、團結工聯等等來一同對教育部施壓。

勞 工團體在工學鬥陣的訴求中,扮演的是學生家長的角色(畢竟臺灣大部分家長都是受薪階級),在整個資源分配結構的不公下他們是受害最深的一批家長。勞工團體 聲援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常常聲援勞工團體,像是去年的秋鬥――「人民向左轉」――反對政府右傾偏愛財團的政策中,反教育商品由學生為主的隊伍也成為五個大 隊中的一隊。

雖然臺灣學運圈並未公開地著掛上左翼的符碼,但是其中許多團體在工運抗爭中都會出現。臺灣的學生身為被資本家壓迫的一群人,覺醒者必然跟工人們站在一起。而我也認為臺灣的學運跟工運必須要作上緊密的連結,希望學運圈可以成為臺灣社會公平、人民左轉的一支大助力。

7. 你為甚麽會成為一名左翼青年呢?

還 記得當年我還沒有啟蒙的時候,我仍舊是個雙十節會拿國旗在家裏吶喊、崇拜政府崇拜領袖的小孩子。但不知不覺……隨著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資訊、現實給青年的 壓力越來越大,我開始察覺真相:政府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麽大有為、我們的福利政策很隨便、資本家操弄著我們的政府,或藍或綠都一樣右偏。

政 府說:「經濟變得越來越好、GDP有上升」,我卻看到失業率越來越高,為什麽GDP上升,受雇報酬卻越來越少?我眼看著企業主越來越富有、我們的經濟成長 果實都被企業拿走,勞工的薪資越來越低,臨時工比定期工還多上好多。這個時候政府卻叫我們勒緊褲帶,要凍漲我們勞工階級的薪資,卻可以拿我們繳的稅拿去穩 定股票,把人民累積了很久的棺材本砸進股市。

這麽多荒謬的事情在我眼前發生,我不可能不發一語、我不可能當做沒看見,所以我漸漸進入了學運圈,汲取了許多左派的論述,也見識到了世界資本家的黑暗面。我知道雖然我一個人出來當左翼青年力量微薄,但是結合眾人之誌,我們可以讓世界更公平、更美好。

臺灣漁船槍殺事件:菲工成為種族主義的代罪羊

五月九日,在一名臺灣65歲漁民洪石成被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射殺後,臺灣政府開始鼓吹一股反菲情緒。在臺的菲律賓移民工首當其沖,承受這場外交風波的惡果。在過去幾天,發生了數次在菲律賓非正式「領使館」外的抗議,更令人憂慮的,是針對菲律賓移工的街頭襲擊。

兩 國政府處理危機的方法使情況火上加油。對於菲律賓阿基諾政府把槍擊事件描述為「意外」,很多人感到憤怒,事實上該臺灣漁船被擊中共45槍,可見沒有更多人 傷亡,已經算是奇跡。同時,民望極低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明顯藉著此事件,一方面強化其在中南海領土爭奪的位置,另一方面利用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以增加其支 持度。臺灣政府在巴士海峽(臺菲兩國各自主張的海域)進行軍事演練,明顯更進一步提升緊張局勢。一名臺灣海軍發言人表示:「(軍演)目標是彰顯我們維護國 家主權的決心。」

五月十五日,菲律賓政府在槍殺事件上作出道歉,但臺政府以不夠誠意為由拒絕,要求菲律賓駐華代表返回菲律賓、召回其駐菲 律賓大使,及對菲國實施一系列製裁。這包括終止菲律賓外勞的申請、發布菲旅遊警示為「紅色」、不鼓勵國人赴菲旅遊或洽公、停止雙方科技研究合作,以及早前 提到的軍演。這項措施增加國家的緊張局勢,無可否認激起了臺灣反菲律賓人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

臺政府向菲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洪石成的死亡作出正式(政府官方)的道歉,向其家人作出賠償,並將當時負責射擊的海岸警衛移交至臺灣進行司法裁判。

兩 國政府的反應均受到政治因素與聲譽的問題所影響。由於菲律賓在五月十三日的中期大選,令菲政府決定延遲這個可以來得更早的道歉。由於「一個中國」政策的復 雜性,令菲臺兩政府沒有正式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對臺灣政府來說這意味著道歉不夠正式誠懇。菲政府的道歉只代表其「人民」作出,並沒有提到「政府」。這給予 了臺灣統治者機會,並利用此作為其製裁的藉口,而受影響的卻是菲律賓工人而不是菲律賓統治精英。盡管阿基諾政府表示尊重「一個中國」的政策,中國的媒體並 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其的攻擊。

南中國海的沖突

中國的獨裁政府正假裝支持臺灣,事實上它所實際關註的是其兩岸關系(中國和臺灣),以及與多國在南中國海爭奪資源的混戰(包括中國,臺灣,菲律賓,越南和其他國家)。在中南海的領土糾紛上,菲律賓的右翼民族主義政客急不及待譴責臺灣為「北京的代理人」。

因 此,五月九日的槍殺事件實際上連系到背後該地區更廣泛復雜,和不斷升級的海事糾紛。南中國海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亞洲「再平衡」的關鍵焦點,其主要目的是監視 中國日益增強的勢力。菲律賓和臺灣是美政府的兩個關鍵盟友,其外交對峙正令美政府搖頭感嘆,但這也顯示了其行動正在挑釁蜂巢。在美國的慫恿下,所有政府都 在擴大自己的海軍部隊(但它們同時聲稱不能負擔學校,退休金和醫療保險等公共開支),並越來越多地利用捕魚船隊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

上星 期,日本海岸警衛隊以「非法闖入」為由在日臺兩個政府都聲稱主權的爭議地區,逮捕了臺灣漁船的船員。這事件令臺政府尤其尷尬,因其在四月十日才剛與日政府 簽訂了在釣魚島附近區域的捕魚合約。這場交易惹起北京政府的憤怒,北京駁斥雙方政府宣稱擁有釣魚臺主權,並同時在此問題上與日政府陷入僵局。不同富豪精英 之間的地域權力鬥爭所導致的局勢緊張,使像五月九日的槍殺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

社會主義者反對對所有國籍漁民不斷增加的滋擾,和對其生命 安全的威脅,這部分是由區域權力鬥爭所引起的,但也是由於嚴重耗損的漁資源(過度捕魚和因氣候變化使海洋變暖及酸化)。這導致了更強烈的競爭,迫使漁民航 行到更遠的地方及冒更大的風險,甚至非法行事。臺灣漁業界的產量為全球第六大,產量在2001年的773,000噸下降至2010年的688,000噸。 馬總統在2008年贏得大選,承諾要打破行業萎靡不振的命運,但並沒有成功停止產量的下降。

這些問題只能通過跨國的規劃機製來管理海洋的 有限資源,並采取緊急行動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但我們不能相信資本主義政府,從過去的經驗已告訴我們,它們對利潤的欲望將無法受到任何協議的規範。南中 國海和其無人居住的島嶼應該成為一個公共區域,由海上各國人民共同民主地管理。社會主義者要求受爭議地區的非軍事化,反對所有政府的軍事建立。漁業的工人 必須對其日益增長的危險作出反應,組織建立國際的連系,達成民主和集體的解決方案,反抗資本主義政府和經濟利益爭奪控製有爭議的海域。只有社會主義的鬥爭 和工人階級對經濟生產的控製,能提供危機的出路。

種族主義:對全體工人的脅迫

所有臺灣的親資本家政黨― 無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 ― 抓住此次事件,借此贏得其民族主義者的光環,並分散人們對其打壓勞動權利的註意力。數周前,年邁的絕食者露宿在勞委會前抗爭,政府已頗感棘手,兼有成千成 萬工人上街反對腐敗政府和其對勞保年金的縮減。因此,對統治階級而言,種族沖突頗能有效的分散人們的註意力。

移工是臺灣資本主義環境下最 大的受害者之一,他們沒有工作權保障,薪資低廉,工作條件惡劣,而此時人們對生活愈差的怒氣被誤導至移工身上,令他們淪為怒氣的標靶。已有媒體報導傳出餐 廳拒絕供餐給菲律賓人,也有許多雇主解雇移工。已有案例是雇主將移工禁錮在洗手間,以示對其政府行為的「懲罰」。88,000名在臺菲工在這個禮拜實在處 於絕望的狀況。

過去幾天,人力仲介公司已經發出警告,呼籲菲工只有在必要時才外出,並且遠離漁村,可見許多在臺籍漁船上工作的菲工的困 境。最近一則臺灣國際工人協會 (TIWA)的報導指出,自1992年來政府就藉由引進超過7千名印尼和菲律賓漁工,來替資方節省人力成本。因此政府突然「捍衛」起漁民的權益,只是虛予 偽善。實際上,過去二十年,政府不斷降低漁工薪資和勞動條件!

也只在數天前,工會的移工曾參與絕食抗議的遊行,以行動表示他們的支持。移工在到桃園的遊行中,推著絕食工人輪椅的畫面,就是對急需聯合所有勞動階級的明確提示。政府的卑劣技倆只是要試圖打擊工人的團結。

一 些工運評論者已經試著指出,禁用菲律賓移工對馬尼拉當局是無關痛癢的,因為在臺灣的菲律賓移工人數只占全菲律賓移工中很小的一部份。這個論點完全誤解了政 府當今作為的目的。社會主義者反對所有向菲律賓人民報復,反對只以臺灣勞動人民利益的民族主義論點。我們支持洪石成人求償的權利,也支持應成立包含臺灣漁 人代表和菲工代表的獨立調查單位,以檢視5月九日的事件。

無疑,臺灣的統治階級正利用這出悲劇和民族主義的浪潮來遮掩其對勞動階級的攻擊。這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 統治階級如何利用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各個擊破。只有團結一致 ― 聯合包括臺灣人、菲律賓人和所有其他國籍的人― 方能擊退資方和政府,改變社會,改善生活條件。

工會和臺灣尚稱微弱的左翼力量,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回應。單單是從道德上反對種族主義是不足夠贏得爭論,並擊破政府分化工人的策略。我們需要建立工人抗爭的聯合陣線來對抗種族主義和資本家的剝削,來捍衛所有人的工作權、住房和公共服務。

臺灣: 緊縮財政削減勞保 分化公私部門工人

在第二任任期追求歷史定位的保守右派馬政府,從任期初始即拋出多項體製內的改良政策,其中或有立意甚嘉的構想,但即使是這些體製內的些微改良,也遭遇資本家的抗拒,淺嚐則止,很快就退縮成更無力的閹割版本。

而另一些所謂的改良政策,則是批著改良的口號,實際內容則是完全悖離了群眾利益。

為親資本家的官僚所把持、主管勞工事務的勞工事務委員會(勞委會),於去年(2012)底,主動發布了勞保基金的精算報告,精算報告內容直言,勞保 基金將在2017年開始,基金支出將開始大於收入,於2027年勞保基金則將會破產。意圖藉由偏頗的數字來恐嚇工人,塑造危機氣氛,再推出緊縮的勞保基金 版本,降低勞動階級退休保障,來縮減政府支出。同時資本家也利用傳播媒體作為其傳聲筒,將勞苦大眾累積的怒氣,轉移相對保障較明確的軍公教人員身上,煽動 工人階級內鬥和分化。

事實上,即使以目前勞退年資給付率1.55%,年資三十年,投保薪資四萬元試算,每月月退金也僅 20,088 元,若再考慮退休時的物價膨脹,這筆月退金很可能無法負擔起勞工階級退休後的生活支出,若是如勞委會所提之乙案,調降年資給付率到 1.3%,情況則只能更為惡化。

至於此次勞保基金破產事件中,被趁勢檢討的軍公教,其退撫製度也由設計上較為理想的確定給付製,逐漸同一般勞工次等保障的確定提撥製看齊。與去年相 比,中央政府總預算雖僅比去年減少0.4%,但內政預算減少了2%,作為獨立媒體的公共電視也降低了1.99%。但與這些數字比起來,民眾的感受卻是更強 烈,於2000年施行的《中央政府總員額法》,明定了中央政府的總員額上限為17萬3千人,使絕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在員額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聘用了大量 的派遣人員,而有了身負保障勞工使命的勞委會,過半員工是約聘派遣人員的諷刺現象。

續往資本家傾斜 「民主」機製失能

而與私部門雇員(勞工)和公部門雇員(軍公教) 狠砍的福利和緊縮政策比較起來,馬政府對資本家的優惠,卻是毫不手軟。按照馬政府的規劃,涵蓋所得稅、關稅、貨物稅等,今年至少還要再幫財團減稅500億元。真是一邊體恤資本家,一邊勒緊勞苦大眾的褲帶!

除此之外,呼應財團對新自由主義的呼聲,供應人民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持續進行民營化、私人化。看顧人民健康的醫療院所則在醫院自主管理、卓越計劃等政策下,將醫院的管理權,更多得交由財團追求獲利,也難怪財團荷包飽飽,底層醫護過勞,人民接受的醫療品質下降。

在土地政策上,亦是相同景況,資本家仍是同樣的說詞,同樣的劇本。追求利益、擴大資本仍是其唯一目標,仍是推動所有事務的動力源頭。於是不管土地徵收,都市更新,人民的聲音皆已被淹沒,消失在資本主義下,轟隆隆的運轉聲裏。

美帝中帝 臺灣交鋒

爭議多年的核能四廠能否開動運轉,目前正處於關鍵的時刻,核四廠關鍵部件,主要由美商奇異等美國公司提供,美國的資本家,為了其利益,必定伸出爪牙,對軟弱的馬政府施壓。

馬政府積極運作加入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不只是全球化的一帖毒藥,更可視為美國帝國主義的延伸。在TPP架構下,臺灣自 身的立法權將受到限製,如果臺灣通過了損害外資企業獲利的法令,外資企業有權利提告要求保護其利益。TPP對智財權的保護也更嚴格,超過了《反仿冒貿易協 定》(ACTA)。同時TPP也限縮了網路自由,付予財團能直接取得個人資料,遮閉網站,甚至封鎖網路的能力。

臺灣如果加入TPP,不管政治上或經濟上,將成為完全的附庸國。

藉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已向資本家靠攏的獨裁國家 – 中國,對於臺灣的影響力, 相比起美國等也不斷提升。更由於臺灣與中國地理與歷史上的淵源,中國與美國在臺灣勢力互相拉鋸,則是可以預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2-4-6 22:11:02 |只看该作者
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反核遊行

臺灣於三月九日舉行全臺反核大遊行,當天正值歷史上第二大311核災 – 日本大地震、大海嘯而使福島核電廠熔毀 – 兩周年前夕。亞洲是有著最大規模的核能擴展計劃,各政府們自福島災難以來因群眾極力反對而將其擱置後,現在正將之重啟。

周日的遊行是臺灣有紀錄以來最大的一場反核示威。估計有十二萬人參與在臺北市的遊行,其中包括了工人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報導指出,在南臺灣的高雄市有七萬人響應,臺中則有三萬人現身。而在東臺灣的臺東則有近年最多的兩千位民眾與會。臺東是臺灣放置三座核電廠核廢料的區域,遊行民眾要求移走放在臺東的有害廢棄物。

臺北的遊行盛大而充滿年輕活力。遊行中主要的標語包括「核電歸零」、「停建核四」,訴求主要是針對核能四廠。核能四廠已施工達14年,多次拖延時程且 不斷增加預算,預計於今年稍後運轉,目前為止已經花費超過100億美元。反對核四的人們指出,核四廠廠址半徑80公裏的範圍內,涵蓋高達六百五十萬 人口。

臺灣與日本情況相當類似,常有地震發生。在反核遊行前天,二月二十八日才發生了5.6級的地震,所幸無人傷亡。上一次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超過2,400人死亡。

向公投說不

周六的遊行要求停建核四,並將現存三座運轉中的老舊核電廠除役。遊行群眾知道大多數人是站在他們這邊,最近的民調顯示,有五成八的民眾支持停建核四,相比2000年的調查,當時有七成的人支持興建核四。

國民黨及馬英九政府支持度低落,醜聞纏身,在克服反核聲音上面臨困境。馬政府近日拋出將由公民投票來決定核四廠命運。絕大多數參與周六遊行的群眾反對公投,並視之為政治陷阱。此議題在多次演講被提及,其中一位更發言直稱此次公投是「陰謀」。

有幾個理由認定,由臺灣政府以這個方式組織的公投,完全不是民主的體現。首先,公投在架構上,題目就可以設定成偏頗的。而馬政府已經開始利用恐嚇戰術,說如果停建核四,承造此案的臺灣電力公司將會破產。而電價大幅上揚也必定會是其拿來恐嚇的論調。

此外,公民投票的門檻限製相當高,要成案,必須有五成以上的投票率及超過一半的同意票。這表示,政府可以提出超過兩個選擇,從而操縱議案結果。就臺灣過去的經驗,過去舉辦過的公投,還沒有任何一次通過。

另 一個反對公投的原因是公投是由在野的民進黨所推動的。親資本主義的民進黨雖然名義上反對核能,但無論在反核還是其他所有議題上,民進黨都有著含糊其辭的紀錄。民進黨過往常藉由其最大反對黨的政治位置,精明的操縱示威運動,將整場運動轉化為民進黨vs 國民黨的選舉對抗,而運動的核心訴求 – 針對這兩個資本家政黨的議論 -則被排擠於外。今次推動公投純粹是基於其選舉利益。

工國委在臺北的遊行中,與許多對社會主義有興趣的青年和學生討論,並得到了很好的回應,幾乎賣完了我們準備的所有臺灣版的「社會主義者」雜誌。

我們支持309遊行的無核臺灣訴求,在政府的計劃下臺灣電力公司註定被私有化。我們要求臺電由其工人和社區公共民主擁有和控製。社會主義者要求政府投資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並打破資本主義體製。因為在資本主義架構下,利潤總是優先於人身和環境安全。

二零一三年

反對教育私有化政策 訪問臺灣左翼學生

10年來臺灣背負學貸學生激增20倍

四月十七日,由不同學生自發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於教育部門外發起抗議,反對教育撙節政策。《社會主義者》訪問了參與運動的左翼學生林同學,解釋臺灣當前教育商品化的問題,以及左翼運動的必需。

1. 你可以說下這次「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行動主要目標是什麽?

這 次我們到教育部前面抗議並演出行動劇,是為了反對教育部推出的「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草案」。該草案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針對今年8月入學的公立大專與 私立大學新生,學費將調漲6%;第二階段從明年8月開始,以GDP為門檻,前一年度GDP達3%以上時,最多調漲5 %,兩階段合計最高達11%。

絕 大多數公私立學生是來自於受薪家庭的子弟,但當臺灣的勞工被迫放無薪假,就學貸款辦理人數年年升高,教育部有因此降過學費嗎?又為什麽GDP成長率達 3%,學費就可以因此漲5%?這毫無邏輯的理由是無所不用其極調漲學費的藉口,這忽略了幾年來還不出就學貸款的畢業青年,也剝奪了家境不優渥的學生未來!

所以我們提出了三點訴求:

一、不撤案,就下臺!

二、廢除學費調漲方案,擬定學費逐年調降方案,並優先調降私立大專費用。

三、為修正並擴大教育投入費用,應立即面對教育系屬培育產業人才目的,課征資本利得稅。

2. 為什麽你們提出要課征資本利得稅?

這十幾年來,臺灣背學貸的人次成長近20倍,靠就學貸款念書的比率,高達31.7%,幾乎每三個學生中,就有一人要背債念書。這代表教育部在漲學費的同時,這些漲價的金額幾乎都要使這三分之一的學生全額負擔,但此同時,臺灣大專畢業的學生平均出社會的薪資,卻不停滑落。

據 主計總處統計,從1997到2006年,我國受雇報酬占當年度GDP比重從49.4%下降到45.6%,十年間降了近4%;另一方面,企業營業盈余占 GDP比重卻從33%上升到35%,且這現象更逐年加劇。以我國近十年平均每年GDP約十兆元來算,我國勞工薪資平均每年就有四千億的減少,而企業盈余卻 增加了約兩千億,這筆錢拿來辦百年免費教育都不成問題!

所以我們認為要達成草案中聲稱的「改善反重分配」,不該是拉高國立大學學費向私校的高學費看齊,而是該向占有越來越多經濟成長果實的資本課稅才能真正達到重分配的意義。

3. 臺灣政府近年來的教育私有化政策是怎麽樣的?

私 立學校在臺灣的教育體製中占有十分大的部分,而且越高階段的教育對私立學校的依賴越重。解嚴以前臺灣一直以來教育經費不足,因此特別依賴私人興學。解嚴後 政府在廣設大學的政策底下將原本的許多專科學校改製成為技術學院跟科技大學,以致於私立大學林立又浮濫(各類大學私立學校學生人數占所有大學學生人數約 73%)。教育部開始希望設立退場機製淘汰辦學不佳的私立大學(資本主義的市場想法)。

除了宗教團體以外,私立大學主要由大企業集團與立委把持,名義上學校是非營利性的、公共性的,但是可以藉由工程回扣、以人頭計領取幹薪等等方式匯出利潤。教育部相信引入市場機進入高等教育就會提升臺灣的私立大學水準,於是教育部著手把教育「商品化」。

私人興學在臺灣變成資本家「投資辦學」的工具,學校財團法人的董事蓄意將其身分當成營利性公司社團法人的董事一樣,把「捐資」當成「股份」在操作,讓學校餵飽了資本家。

教育部在這個時候出來表示要將高等教育「市場化」,商品化高等教育就能夠提升校品質,根本就是圖利私人企業辦學、而且讓資本較薄弱的較有理念之興學給逼上梁山。

4. 藍綠兩營對於教育私有化的態度是怎麽樣呢?

藍 綠在這幾年間的教育政策立場十分復雜,兩個掮客型(民粹)政黨提出的政策都常常反復。通常在大選前會開出比較有利於多數人民的政治支票,但是在選後則常常 受迫於財團的利益與壓力,沒有將原本開出的支票兌現,或是將承諾的內容分段實現(也會有教育改革中重要的那一部分留給下一任處理的情況)。

臺 灣的高等教育在1987年解嚴後開始因應市場需求(人民因收入提高而增加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而快速增加,於是李登輝政府修改了大學法,但卻也在同時放寬了 對大學的管理:逐步授權學校自行審定教師資格(讓私立學校可以圖利自己人),以及校務基金製度取代原有的公務預算製度等等(這使得後來學校更容易成為洗錢 的方式)。

而在高教擴張之後帶來教育成本增加與政府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高教機構的經費問題,教育部希望透過主導學費調整,增加 教育機構收入來達到目的。在1999年以前所有學費都是由教育部推定,以學雜費為教育經費的補充為原則來訂定較低的學費。但是在1999藍營結束執政之 前,教育部廢除齊一的學費調漲方案,改采「彈性學雜費調整方案」,由教育部訂定每年調整上限,各校自訂收費標準。

在之後綠營執政的八年 間,學生社群也舉行了許多「反高學費運動」,於是朝野協商修改了「資訊公開法」與「大學法」,讓各大學財政資訊盡可能的透明化。但是如今財務資料放置網路 並未經過有意義的整理與宣告,學校行政方之外的成員也難以影響學校決定,等於是沒有有效監督機製,放任董事會逕自搬運錢財。

因此此時許多學生社群發起「反高學費運動」,之後馬政府受迫於政治壓力自2009連續五年開始凍漲學費。但在近期各個大學開始喊錢不夠,於是出現了這次的爭議。

5. 臺灣的普遍青年人除了教育問題還會面對其他甚麽問題嗎?

其 實所有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在過去三十幾年以來,新自由主義當道,以為開放市場就會讓所有的人更為富裕,但卻只讓頂端10%的富人掠奪經濟成長果實,其余 的90%所得更甚至是負成長、失業率大為增加。臺灣青年失業率約15%,遠高於全球平均的13%與日韓的9%,而且社會福利製度近乎空白、勞動條件極其苛 刻,造就臺灣人口中的俗語「畢業即失業」。

而且因為沒有規劃好的高等教育之關系,大學畢業生供過於求、教育與產業需求脫節,造成許多青年 長期失業,自信心喪失更難找到好的工作。當工作機會減少時,年輕人只能到新興產業競爭有限的新就業機會,或者競爭舊產業中退休者空出來的有限職缺,而很難 把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的中年人擠下崗位來。但是90%人口的消費沒有擴張,新興產業的發展動能就不足,因此新興產業所能提供年輕人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當經 濟成長越來越失去勞動階級的支持,富人對 90% 受薪階級的剝削使得放任的市場機製「竭澤而魚,自取滅亡」,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創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而 臺灣經濟部劫貧濟富,股王繳稅5%且享受各種政府低利貸款等資源,而中小企業卻要繳的營業稅卻高達25%,以致於中小企業出走、衰亡,連帶使得技術工人的 就業市場與技職體系的出路一起萎縮。假如經濟部政策不改,只偏愛大企業,而大企業聘雇人才有限,當然青年失業問題也永遠不會獲得解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2-4-6 22:09:59 |只看该作者
韓日緊張局勢

但是,韓國最近發生的事件表示,政治動亂在美日軍事化計劃的基礎上隱若呈現。 7月,親美國政府的總統李明博被迫在其與日本計劃簽訂的軍事條約上恥辱地變卦。 日韓原定簽署的《軍事資訊總體安全協定》(GSOMIA)原本將是1945年日本結束侵占韓國後,兩國間首個軍事協議。但是在立法機關內所有政黨(包括他所屬的右翼大國家黨)的反對下,李明博被迫在正式簽署儀式的不足一小時之前,使計劃中途夭折。

這次的變卦解釋了為什麽李明博之後到訪獨島,這是韓國領導人首次到訪該島。獨島被韓國實際控製,但日本同樣聲稱擁有主權,並稱之為竹島。李明博和其執政黨的目的,是要在12月總統大選前利用反日情緒的高漲。這一議題甚至蔓延至足球場上,在倫敦奧運男子足球銅牌賽,當日本敗給韓國的時候,韓國選手樸鐘佑因為舉起「獨島是我們的領土」的標語牌慶祝勝利而被罰失去銅牌。

首爾東京軍事協議的瓦解對美帝國主義來說是一個挫敗。美國一直作為中間人促成該協議,與韓國和日本組成三方聯盟以壓製朝鮮,並間接壓製中國。 「即使美國想重返亞洲,它〔美國〕對其首要地區同盟國之間的關系失望。」《經濟學人》(2012年8月18日)局勢甚至緊張到一個地步:9月份日韓聯合軍演時,一只日本軍艦被拒絕駛近韓國的釜山碼頭。東京強烈抨擊該決定為「極端失禮」。這表明了在亞洲爆發的權力博奕的復雜性,它不會由華盛頓或任何一方全盤設計的。韓國資產階級基於顯示其作為上升的地區大國的實力。臺灣與日本之間在釣魚島/尖閣諸島上的爭端同樣顯示了美帝國主義試圖在日本重新軍事化的同時調和亞洲國家間關系的問題。

李明博政府的煽動性的民族主義立場是充滿諷刺意味的。韓國精英們都背著1910至1945年間殘暴的日本殖民時期「日韓合並」的歷史包袱。在朝鮮戰爭開始時期,韓國國家的核心在美國的保護下得以組建,極其依賴服務過日本殖民軍隊的韓國軍官。這包括前獨裁總統樸正熙,其女兒樸槿惠是大國家黨的總統候選人。她為她父親的鎮壓統治的紀錄辯護,顯示出韓國統治階級的反民主傾向,這是整個地區的資本階級統治者的共同特征。

緊密交織

遍布中國120多座城市的示威,有些甚至演變成騷亂。最近關於東海的島嶼沖突升級,給在中國的日資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中國對日本資本主義至關重要:中國是日本第一大的出口市場,又是日本跨國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但是日本經濟對中國也同樣至關重要,作為中國第二大的出口市場,又是最二大的直接外來投資國。日本公司在2012年前八個月在中國大陸投資51億美元,僅次於香港。大約70萬中國公民現居於日本。雙邊貿易在過去十年間增長兩倍,達到3,450億美元,遠遠超過任何釣魚群島/尖閣諸島附近的石油和其他資源的預期收益。

島嶼爭端總的來說,使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對日產公司來說,其在中國的銷量達到其全球銷量的27%。日產報告其僅僅在9月反日遊行爆發的一周時間裏就損失了2.5億美元。示威中多家汽車展廳被砸,生產設備而被迫關閉,其他日本品牌的汽車也受到攻擊。

豐田汽車銷售在9月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9%,而本田銷售下降40.5%。 《金融時報》報導日本在中國汽車市場所占的份額從2009年的26.6%下降到22.8%,使得德國汽車製造商的銷量首次超過其競爭對手日本。韓國汽車製造商也漁翁得利,其占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增加了。

抵製日貨並不純粹是自發行動,中國當局利用這些行動向東京施壓。但是在保護主義擡頭的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中國公司自己越來越多地面臨貿易壁壘,抵製日貨是一個充滿風險的策略。

因此,中日危機以及其他地區沖突可能成為嚴重拖慢地區經濟的毒藥。亞太區經濟己經受到了歐洲和美國的金融和債務危機的拖累。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查瑟(Chase)警告,釣魚島地區的領土爭端讓日本第四季度的GDP損失0.8%,使整個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今年很可能是13年以來增長最慢,也同樣可能為此付出沈重的經濟代價。

除此之外,抵製日本企業可能讓中國經濟自作自受。 「這可能是世界上投資和貿易聯系最緊密的地區。」美國前駐韓國大使斯蒂芬•博斯沃思警告說。例如去年,日本發生的海嘯和核災難後打亂了整個地區的供應鏈和工廠產量。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經濟學副教授龔炯說:「今天兩國經濟如此緊密相連,甚至很難去定義一個日貨。日本生產的零部件可能滲透到每一個先進的電子產品中。蘋果的iPhone手機、聯想筆記本、海爾的電視,僅舉幾例,所有這些電子產品都有零部件是日本生產的。」

許多日本品牌的產品實際上是通過合資企業在中國製造,利用中國資本和中國工人。特別是在汽車行業,大多數豐田,日產和本田的汽車通過有國有股份的合資企業生產。龔認為:「抵製日本汽車實際上等同於抵製這些中國企業。」

反日遊行示威

鑒於日本在戰爭時期的暴行,不難理解在中國群眾中對於日本政府單方面的挑釁行為的憤怒和恐懼情緒。日本政府的這一行為受到來自美帝國主義支持的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壓力。這些抗議同樣反映了更大問題:社會中不斷增長的不滿和挫折感。但是中國當局利用這種情緒,將其表述成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的語言,目的在於推動自己成為超級大國的目標和支撐國內對政權的支持。

香港《英文虎報》認為9月中旬的抗議潮是自從1989年民主運動以來中國最大的。日本「共同社」報導,抗議遊行在多達125座城市發生。中國當局利用這些抗議遊行向日本和美國施壓。盡管當局批準了這些示威,一些企業甚至讓工人放假以便參加遊行,而安全機關則「指引」人群,但是這場運動並沒有完全受到政權的控製。在一些城市,遊行帶有明顯的反政府特征,但是是以一種混淆、矛盾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帶有極端民族主義但同時敵視中共及其親資本主義的政策。由於這一原因,示威只在短期內被當局容忍了。

中國自由派博客寫手「安替」對日本《朝日新聞》(2012年10月16日)說:「因為〔遊行〕一直都是禁止的,但是現在又開了一個視窗,所以就有各種人會去參加了……』反日』是一種混雜著階級對立的復雜的遊行。出現了這麽多的』毛』,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國人也都非常吃驚……存在著支持被開除黨籍政治家〔薄熙來〕的團體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事情。 」

毛像在遍布全國的示威中出現令當局尤其是其中的自由派感到震驚和尷尬。許多人抱怨這些遊行(其中出現了對日貨商店的洗劫和其他暴力行為),稱其「和文革差不多」。薄熙來在黨內的派別支持者和安全部門很明顯利用這些遊行讓中央政府處於尷尬,並譴責當局對日本的「軟弱」。這事實上可能令中共內部在如何處理薄熙來的問題上的平衡被打破,在遊行潮不久後,中央領導集體就足夠「團結一致」將薄熙來開除出中共,並提起刑事訴訟。

薄熙來雖然是百萬富翁,但是卻被許多激進人士(特別是青年)視作插在當前北京的親資本主義領導人身旁的一根刺。許多積極參加反日遊行的新毛派,認為薄主張以更民族主義和更強硬的采態對待外國資本主義。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大連市作為薄熙來政治生涯的跳板,據報導沒有發生反日遊行。大連市三分之一的外資企業是日資,也是有超過20萬學生的日語教學中心。然而恰恰是薄90年代任大連市長期間大力吸引日資。

在遊行中出現毛澤東頭像,同樣反映了復雜的政治進程。毫無疑問,舉毛像是表達對當前中共領導層不滿的流行方式。但是毛主義的回潮並不一定意味著支持左翼或者社會主義思想。很多人把對毛的支持聯系到呼籲對日宣戰。

當局的麻煩並不只是來自毛和薄熙來的支持者。廣東和深圳的一些抗議這舉起呼籲「政改」和呼籲更多民主的橫幅。在據稱遊行最為暴力的深圳,存在諸多社會問題,特別是經濟危機深化下,該市的移民工的問題。抗議者試圖闖入政府大樓,與深圳員警發生激烈沖突。有人認為暴力是由薄熙來和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派別精心策劃的,目的在於讓廣東省委書記和自由派旗手汪洋難堪,破壞他升遷政治局常委的機會。
很明顯,中共政權的殘酷的內部鬥爭的影響遍及反日遊行,使其帶有混亂和矛盾的特征。這顯示了當前政權在政治上的脆弱和中央「控製力」的局限。而這使得當前領導集團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希望將人民的不滿通過「官方」管道發泄。無人能保證這一做法會產生效果,也無人能排除會發生新的動蕩(可能由內部派別沖突引發)。

在評價任何群眾運動的時候,社會主義者必須考慮方方面面,區分進步的特征和反動的特征。這些遊行反映了當前群眾意識的極度混亂。盡管遊行吸引了許多反對中共統治的階層,但是反日抗議遊行把這些階層引導向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方向。而且反日遊行對亞洲其他地區的群眾意識也起到了負面的影響,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被當地統治階級和美國所利用。特別是在日本,反日遊行的發生不僅沒有削弱民族主義右翼,反而幫助了他們。只有通過在日本、中國和整個地區的工人階級鬥爭和建立社會主義替代,才能打敗各個國家的反動派。這些反動派在未來可能準備以戰爭行為作賭博。

所有在這一地區的國家都存在巨大的左翼真空,這是前群眾性左翼政黨的退化和崩潰的結果。值得註意的是,各個地方的前史達林主義政黨在當前的領土爭端中都忠誠地支援他們的資產階級政府。日本共產黨盡管和石原的挑釁行為保持距離,卻支持日本國有化釣魚群島/尖閣諸島以「平靜地堅守」這些島嶼。在菲律賓,流亡的前毛派領導人何塞.瑪麗亞.西遜在馬尼拉和中國的島嶼爭端中維護馬尼拉對斯卡伯勒礁/黃巖島的「國家主權」。

社會主義者的立場

社會主義者及工人國際委員會(CWI)的支持者不會支持這些領土爭端中的任何政府和國家。我們反對日本控製釣魚島/尖閣諸島,並反對野田政府的「國有化」措施。這些事件令局勢火上加油。

我們捍衛所有鄰國的漁民進入這些處於爭端的海域的權利,同時認為有急切需要一個全面的國際計劃去保護頻危海洋生物,並避免過度捕魚。我們反對國家海岸巡邏隊騷擾和拘留漁船船員,和利用捕魚船作為政府爭端中的掩飾工具。所有政府在這問題上都難辭其咎。

社會主義者反對日本資產階級和極右勢力的挑釁,但不是通過支持中國擁有釣魚島/尖閣諸島主權的口號達到這訴求。中國政權也利用此議題,以及利用中國人對日本軍事主義的合理恐懼,以滿足自己更大的政治野心。當局發表的民族主義的辭令以及種族主義和主戰言論不但不會弱化日本的民族主義力量,反而會淪為他們的籌碼。

釣魚島/尖閣諸島無人居住,因此這不是捍衛受到壓迫人民的權利的鬥爭。而在南海的爭端中,主要是基於對海域的戰略控製、對海底下的資源的控製權,以及與島嶼控製權連帶的軍事意義。

社會主義者和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警告,目前受到各方領導人煽動和操縱的民族主義浪潮會被利用來推進加大鎮壓、反民主和反工人的政策。日本的右翼民族主義者反工會、反移民、反女性權利和反性少眾(LGBT)權利。他們代表著對日本工人和青年的利益的威脅。橋下徹支持征兵製度,並模仿中國領導人的說法,指日本需要受選舉監督和製衡的「獨裁」。他們的政策會大大增加軍事開支,不惜加大日本群眾現在的經濟負擔。

但是打倒日本民族主義者和好戰分子的方法是通過中日韓乃至整個地區的工人和青年共同鬥爭和團結,例如最近日本壯大的反核抗議正是一個好例子。

社會主義者反對這一地區各國政府推進軍事化。他們燒錢裝備武器並將海軍升級的同時,各地的勞動人民卻欠缺可負擔的房屋、有保障的工作、有質素和可負擔的教育和醫療。我們要求大幅削減軍事開支,將資源用作滿足真正的社會需要。社會主義者和工國委(CWI)要求關閉美國軍事基地,例如長期受到當地人民反對的沖繩軍事基地。我們要求美軍完全撤離亞洲,讓當區人民決定自己未來。

在資本主義框架下,今天的民族沖突是沒有解決方案的。有人呼籲成立新的(資本主義的)地區論壇,以對話去尋求危機管理和避免衡突;也有人指出以歐盟作為跨國合作的模型。但即使是諾貝爾獎也不能隱藏歐盟資產階級內部的極度的不統一和分裂。歐盟是統治階級精心策劃的,為求最大化利潤而掠奪群眾。同樣,由10個國家組成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盂加拉、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沒有能力解決自己成員國在南海中島嶼的領土爭端。

社會主義者認為,這些島嶼不應被某一國的盜賊控製,海洋資源和頻危漁庫應該共同所有,並被該區人民控製及民主管理。急於登上無人居住的島嶼和石頭上插旗,並因此而響起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的合唱,違反了各地工人階級利益的。社會主義者支援分享這些島嶼和附近海域的進入和使用權,並以建設由中國、日本和所有鄰國人民民主控製的「公共海域」取代國家控製。我們支持通過大規模工人階級鬥爭建立亞洲社會主義聯邦,以取代資產階級統治苦難和混亂。

香港的「保釣」運動

8月,滿載著保釣者的保釣船從香港出發,最後登上了釣魚島。這次抗議活動由保釣行動委員會組織。這一組織接受來自許多不同政治團體的捐贈,其中包括前左翼分子。這些前左翼分子在釣魚群島的立場受到70年代地緣政治色彩的影響。當時毛澤東的中國被視為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替代,雖然被稱為「社會主義」但是實際上是非常官僚和畸形的計劃經濟。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中國正日益向資本主義靠攏。但是保釣行動委員會同樣從資深的親中共建製人物中獲得大量資助,其中包括政協委員、梁振英特首選舉時的主要打手劉夢熊。劉夢熊在過去六年裏向該團體捐助了四百萬港幣。正如英文有一諺語:「He who pays the piper calls the tune.」(付錢的人給笛手定調子)如果如一些保釣人士所說,這場抗議活動代表了某種對中共的挑戰,那麽為什麽這些民主權利的敵人還要資助這場活動?保釣征程明顯受到梁振英當局的幕後支持。根據《南華早報》(2012年8月17日),梁振英捐贈一幅畫給保釣委員會拍賣籌款,民建聯重量級曾鈺成議員也同樣如此。香港水警自從2004年之後每次都攔截保釣航行,然而此次卻沒有阻止保釣船離開香港水域。保釣船不僅攜帶四面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旗幟,而且還攜帶著來自親北京的鳳凰電視臺的攝製組。梁振英當局看到如果可以炒熱這一議題的話,當局就能從中獲利,特別是當時正是立法會選舉三星期前。而且這個議題可以用來抵消反對國民洗腦教育群眾抗爭的力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2-4-6 22:08:48 |只看该作者
美帝國主義「戰略重心轉向亞太」

除此之外,美帝國主義通過五角大樓的「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希望重新奪回在該地區失去的地位。十年來美國的註意力被「分散到」中東的戰爭,美國現在要抑製中國不斷增加的影響力。當美國發動了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戰爭時,中國是世界第六大的經濟體。而到了「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

美國新的策略會在2020年前將60%的海軍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並在這一地區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和簽訂新的協定。例如,美國部隊和海軍剛剛宣布在澳大利亞的部署(從達爾文到珀斯),以及在新加坡更大的海軍,是為了保衛麻六甲海峽和南海的「航海自由」。這些部署的真正目的在於,一旦爆發全面武裝沖突,控製中國從中東和非洲運送石油的戰略通道。這些輸油線路對中國和日本都至關重要。華盛頓與日本右翼民族主義者有共同目標,急需日本加大軍事角色,作為美國戰略包圍中國一部分。

中國經濟力量的提升意味著,北京當局擁有強大的「軟實力」對整個亞洲和全球的經濟和政治施加影響。但是即使北京兩位數地增加軍費,它仍然無法企及美國的「硬實力」——其強大的軍事優勢。特別是在海軍方面,即使中國近年來快速建設海軍。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估計,美國每年的軍費開支超過1萬億美元,超過在它之後42國的國防相關開支的總和。相比中國的每年大約花費1,110億美元。

美國「戰略重心重返亞太」和中國的海軍建設,都在煽動亞洲軍備競賽。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指出,亞洲的軍事開支今年將超越歐洲,是現代史上首次發生。去年菲律賓政府幾乎將防衛開支提升一倍至24億美元。在馬來西亞的軍備支出在2005到2009年間翻了八倍,而涉及南沙群島爭端的印尼的則在同期上升84%。各國政府正在獲取和提升潛水軍備的能力,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東南亞國家的軍事開支總和在2011年上升了13.5%,達到245億美元。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的資料。相比之下,只要每年80億美元就可以確保整個亞太區有安全的飲用水,但現在有5億人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這一例子表現了資本資義的浪費罪行,將公款用於軍備支出而無視急切的社會投資。

亞洲經濟快速擴張,使得階級矛盾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特別是在中國,社會不滿達到爆炸點,而且經濟調整至個位數增長的「新常態」,使得政權面臨革命爆發的潛在危機。到2020年,世界二十棟最高的建築幾乎都將處於亞洲(僅中國就有九棟),作為富有野心的統治者的紀念碑。然而,世界61%的貧民窟居民也是生活在亞洲,每年有超過50萬亞洲人死於環境汙染。亞太地區現在號稱比歐洲和北美有更多「高凈值資產」的個人(即以美元計算的百萬富翁)。每個地方,貧富差距都在拉大,資本主義全球化讓臨時合同工作取代穩定工作。

即使在日本,有210萬人由於工資過低領取國家補貼,創下日本記錄。最近富有國家的經合組織(OECD)認定,日本為其成員中貧富分化第六大的國家。在這一地區出現了反對全球化惡果的運動,例如最近在印尼(反對外判和提高最低工資)和印度(反對向跨國公司開放零售行業)的大規模罷工。面對群眾反對,各國政府紛紛轉向民族主義以轉移他們自己政策所造成的民眾憤怒。

亞洲的海域爭端都由來已久,那麽他們為什麽會在當前突然爆發呢?政府和民族主義政客故意利用這些島嶼爭端煽動民族主義以火中取栗。韓國和日本就獨島/竹島爭持不下,而俄羅斯和日本最近出現關於南千島群島的爭端,該群島在日本稱為北方領土。 7月,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參觀了這些島嶼,而遭到東京譴責。兩國政府都聲稱這些島嶼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臺灣在地理上最接近釣魚群島/尖閣諸島,同樣抓住當前外交危機,再次聲稱其對該群島的主權。臺灣聲稱的主權與北京的互相重疊,又互相競爭(兩地政府都聲,該群島屬於「中國」——但是對「中國」的定義卻不同)。

臺灣和其他地方一樣,在馬英九上擺出高調的軍事姿態的背後,釣魚島問題是包含著國內政治的議題。馬英九和他的國民黨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出現分裂,而其支持率在最近一些民調中降到只有15%。馬譴責日本國有化這些島嶼,並派出軍艦到有爭議的海域,和日本海岸警衛隊展開全面的「水戰」。但是馬同樣拒絕和北京組成共同陣線。他試圖平衡兩方,一方式來自其黨內和軍方的反日民族主義者,另一方是美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警覺到東京和臺北出現潛在分歧,而兩國都是美國戰略包圍中國的戰略盟友。

新冷戰?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沖突可能破壞整個地區的穩定。一位資深的的中國評論員和海事法專家傑羅姆A.科恩對此表示憂慮,指這一沖突是「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對這一地區的和平最嚴重的挑戰」(《南華早報》2012年10月5日)

9月份,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Leon Panetta)訪問東京和北京時也警告說:「某一方判斷錯誤可能導致出現暴力,而可能演變成軍事沖突……而沖突有擴大的可能性。 」

帕內塔的偽善的聲明,並不能掩蓋美國軍事「重心轉移」是這次爭端的重要原因。日本右翼煽動家如東京的石原慎太郎知道,只有美國軍事機器的「背後支持」,他們才可以進行反中國的極端行動。但是帕內塔的言論顯示華盛頓希望沖突冷卻,害怕經濟受影響和其他不確定的後果。美帝國主義不希望被卷入關於這些小島的軍事沖突,因此它保持在釣魚群島/尖閣諸島問題上的「中立」,美日間有長期的美國支援日本的軍事協議。但是如果中國出動軍隊奪取這些島嶼的控製權,美國將被迫幫助日本維持在亞洲列強的地位。

盡管中國和日本之間(特別是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軍事沖突,但是長期的「冷戰式」的經濟保護主義和外交製裁會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Lagarde)以此表達了對全球資產階級的恐懼。她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東京的峰會上說世界「無法承擔」中國和日本的沖突。

北京和東京之間的談判正在幕後進行,雙方都急於解決目前的僵局,害怕經濟損失會很快增加反政府的情緒。現在還有待看是否可能達成某種保留雙方面子的妥協方案。這一協議至少包括日本承認釣臺島/尖閣諸島的主權歸屬具有爭議。盡管不太可能發生軍事沖突,這一僵局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可能引發新的外交沖突、民族主義抗議和報復性的經濟製裁。

民族主義政客

即使不計算造成的經濟損失,煽動該地區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意味著他們正在在玩火。右翼民族主義的思想和運動正在獲得支持,特別是在沒有真正的左翼政黨的情況下。這顯示出需要各國群眾跨國界的共同鬥爭反對掠奪該地區財富的腐敗精英。

最近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民族主義的上升和即將來臨的政府換屆有明顯的聯系。這些政府都是弱勢和不受歡迎的,而且內部出現分裂。無論是政府自身(如韓國)或者資產階級反對派(如在日本)利用這些由來已久的領土爭端來煽動民族主義,把註意力從不受歡迎的經濟政策和親資本主義的政治綱領上移開。

在日本,最近關於釣魚島/尖閣諸島沖突的幕後「主使」是極右翼民族主義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這個「老式的排外主義者」被紐約時報稱為「日本勒龐」。他和另外兩個主要城市(大阪的橋下徹,名古屋的河村隆)一樣是「歷史修正主義者」,否認日本在二戰中的暴行,包括強迫10萬韓國和中國女性成為名為「慰安婦」的軍妓。河村隆所屬城市為中國南京市的姐妹市,他曾發表驚人言論,指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從未發生。石原慎太郎立即捍衛河村隆的立場。

這些頑固的民族主義者利用東海的危機,讓自己成為日本政治舞臺上的「新興」力量。大阪市長橋下徹發起組建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復興黨(Japan Restoration Party),該黨的黨徽上印著釣魚島/尖閣諸島和獨島/竹島的地圖。而新當選的自民黨領導人安倍晉三是另一名狠毒的民族主義者,如果他如預期當選,可能會尋求與極右翼組成聯盟。這些勢力代表了日本資產階級最危險的一派,無論是在國際事務上,還是與日本工人階級對峙的時候,他們希望解除「和平主義」的束縛。即使「跛腳鴨」野田佳彥和他的民主黨的領導如此失敗,自民黨在民意調查也只有35%支持。一半人口不支持任何政黨,展示了裂開的政治真空以及日本出現真正左翼替代的可能生。

當前石原挑動和中國的沖突,不只是針對釣魚島/尖閣諸島,而且是要推動右翼政治綱領。他利用其代表東京都政府購買島嶼的運動,不僅在於顛覆危機重重的野田政府,而且要推動其讓日本軍事化和擁有核武的計劃。很不幸的是,中國官方媒體發怖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資訊恰恰只是說明了石原等人。

其中一個例子是,中國將領和學院呼籲把現在的爭議領土的範圍從釣魚島「擴大」到整個琉球群島,包括有130萬居民(和美國大型軍事基地)的沖繩。這些呼籲基於一個可疑的論斷:琉球王國在成為日本的一部分之前,是明清兩朝的番屬國。甚至在一些中國的反日遊行中,也出現「收復琉球」和「奪回沖繩」的口號。盡管沖繩人由於文化和語言不同而在日本受到歧視,但是只有少數人支持該島獨立,更不要說支持中國接管。不論北京官方立場是怎樣,但是中共在和日本的宣傳戰中鼓勵這些極端言論。這些口號不僅不反對帝國主義,反而傳達了擴張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意識。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曾經對美國進行煽動性攻擊的石原慎太郎(他在20世紀80年代參與寫作反美暢銷書「日本可以說不!」),現在卻樂於在美國軍事保護之下逗弄中國。石原像其他民族主義政客(包括自民黨的許多領導人)一樣,說日本必須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換句話來說即是「正常的」帝國主義大國,擁有不僅僅註重「自衛」而且向海外伸延的強大軍隊。

中華帝國主義的崛起

中國公司日益遍布亞洲和全球,而中國帝國主義的崛起越來越成為不爭的事實。和日本一樣這反映在中國當局的政治議程上。同樣,政府的民族主義宣傳,雖然繼續利用人們對日本侵華時期的暴行的憤慨,也越來越強調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

根據曼谷的《國家報》(The Nation)(2012年10月6日)報導:「中國不再把自身看作一個發展中國家,而看作一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的主要大國。這一前所未有的自信帶來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

中國資本現在在亞洲和全球扮演重要角色。中國每年對外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30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580億美元,增加了將近20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因此上升到世界第五位。 在北京「走出去」戰略下,和政府關系密切的公司如聯想、華為、寶鋼和中石油「積極」進行國外並購。在非洲和拉美,中國國有的中國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過去兩年向當地政府的貸款比世界銀行(中國也是世界銀行的第三大股東)的還要多,而在世銀中國是最三大股東。其中大多數中國貸款牽涉基礎建設專案,而這些專案交易的背後涉及能源和其他原材料。

列寧發現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的一大特征。不過當今,帝國主義關系往往只是間接地通過經濟支配和「新殖民主義」表現出來,而不是標準的殖民主義。但是資產階級和大公司最終還是需要軍事力量和將權力延伸跨越海陸邊界線的能力,以保衛其投資、市場和原材料資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2-4-6 22:07:26 |只看该作者
臺灣:向陳明朝反擊阻擋機器拆卸搬出

8月23日,華隆工人承受著苗栗縣副議長陳明朝來周一動員警察搬出機器的要脅,投票決定是否接受五成退休金及資遣費,結果193票反對、148票贊成。華隆工人酷熱天氣下艱苦鬥爭八十天,資方欺壓工人的詭計層出不窮,而工會多數派的妥協取態未能領導罷工行動升級。逆境下依然有五成六工人支持鬥爭的投票結果,已經展現了其剛毅不屈的天性。

工人堅定的鬥爭意誌令國民黨政府忐忑不安,要加快動手搬出機器的節奏。投票結果公布後,有報導指陳明朝要脅工會,若果動員工人抵擋機器搬出,將直接把總廠那邊的工會辦公室整個敲破。資方強硬囂張的態度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華隆罷工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

上周陳明朝宣告拆卸總廠之時,工國委(CWI)警告,絕不能信任地主陳明朝「不搬機器」的空口承諾,並指出下一步就是將機器「五鬼搬運」轉賣至華隆越南分廠,並順道奪取華隆原總廠的土地。我們當時強烈要求工會必須動員華隆工人及各地青年阻擋拆廠,而在罷工棚下高喊「總廠不能拆」、「機器不能搬」的口號得到了全體工人回響,隨即要求工會啟動投票,讓工人決定是否阻擋清拆總廠。然而,工國委的投票建議最後遭到工會否決,我們宣傳自己觀點的言論自由亦受到學生抵製。翌日工會讓工人目送總廠磚崩瓦解。

今天華隆工人愈來愈了解到工會妥協派退讓的立場根本不能換取資方的同情,肯定的是有更多工人認同我們呼籲阻擋拆總廠的立場,華隆工會必須站在工人一方,動員青年及工人阻擋搬出機器(包括機器的管線),向陳明朝作出反擊。只有保衛總廠的機器,才能保住手上的籌碼,爭取更高的退休金和資遣費。工會亦應政治上汲取教訓,今後絕不再信任國民黨任何政客的空口承諾(包括苗栗縣立法委員徐耀昌)。

8月27日淩晨12點半,在華隆總廠尚順廣場出口,工會便發現約二十名警察進駐,承載廠房設備的貨車則已駛到大門,守衛者學生躺在貨車前手勾著手抵擋車輛進出,迫使貨車將物品卸下。

8月27日,苗栗副議長陳明朝動員警察及動用貨車進駐華隆總廠房,企圖保護貨車運出價值上億的設備,兩百多名華隆員工與聲援團體聞訊後立刻集結,靜坐在總廠房大門、尚順廣場出口阻擋貨車進出。華隆員工用活繩結綁住脖子,串聯彼此,向警察宣示一旦動手,就是逼他們集體去死,現場更擡出棺材,象征絕不讓資方拿走棺材本。

。陳明朝受壓力底下未能於當天運出設備。工人目前以輪調方式持續駐守總廠房各個出口。及後幾天,陳明朝將工會辦事處斷水斷電,而斷水那天工人沖進廠區,警方帶走兩個常務理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天受訪時一句「我不是仙女,無法一出面就解決所有問題」更是激怒華隆工人。動員警察護送出貨可以是短期內發生的事情,華隆工人及工會正在奮戰到底我們支持作出最好的政治準備和動員,讓大眾同情關註華隆罷工,向政府施加群眾壓力,以製衡警察暴力鎮壓、減低衡突造成的受傷。工國委(CWI)認為,不但必須組織抵擋行動,政治上采取積極反擊更是當務之急。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才是華隆主人,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捍衛華隆罷工。

工人國際委員會的訴求:

■動員華隆工人及各地青年阻擋機器搬出

■要求全數賠償工人的退休金及資遣費,不能妥協

■絕不信任國民黨政客的任何承諾,全面向資本家宣戰

在中日島嶼爭端背後隱藏了什麽?

發生在東海關於有爭議的島嶼上的沖突,觸發了中國和日本(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的經濟體)兩國邦交正常化40年以來最嚴重的外交沖突。在9月,大規模而有時暴力的反日抗議行動席卷中國,由此造成了日資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兩方的政客都以主戰論調發表了保衛國家主權的言論。在日本強烈的極右翼的壓力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通過向據稱破產的「島主」購買爭議群島中的三座島嶼,將它們「國有化」,由此挑動了北京和東京之間緊張的政治神經。

中國所稱的釣魚群島或者日本所稱的尖閣諸島,是無人居住的小群島(只占6.3平方千米)。該群島自1972年之後其「行政管轄權」移交日本被日本控製,但在「國際法」下未定主權歸屬。中日之間在1970年代達成協議,將釣魚群島/尖閣諸島主權歸屬爭議無限期擱置。日本打破協議而激怒了中國政權。故此,兩國於2008年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島嶼周邊能源。這協定現在已處於垂死狀態。

這些島嶼位於富裕捕魚區,並且很可能有石油儲備,但是這些都不是今天沖突的主要動力,而是由於中日統治精英的威望和在該領域的野心。這些島嶼在中日關系中有很敏感的象征性意義。因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取得對沒落的清王朝的得勝利,而首次獲得該群島。這場戰爭標誌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建立,並使其先吞並臺灣(福摩薩),然後是朝鮮,之後在20世紀30年代入侵中國大陸,在這場戰爭中兩千萬中國人死亡。最近發生在中國的反日遊行(香港和臺灣也有相對較小規模的遊行),日期正好碰上歷史事件的周年紀念,例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標誌著日本軍隊占領中國東北(滿洲)的開始。

「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說。歷史對亞洲國家之間的關系有重大影響,是因為由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造成的歷史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種族主義的東京都知事石源慎太郎首先提出購買釣魚島/尖閣諸島,因而激起現在的危機,從這事可見歷史引起爭執的可能性。

帝國主義勢力之間的緊張局勢

當前在東海發生對峙,以及在南海較大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上的同類爭端,都是更大的地緣政治鬥爭的一部分——在美國、中國和日本之間關於對亞洲的經濟主導權的爭奪,而且牽涉到俄羅斯和印度的「勢力範圍」,另外還有該地區的澳大利亞、韓國、印尼、越南和菲律賓作為配角。

南海的緊張局勢不僅基於就捕魚場地和海底礦場的爭端,而且包括軍事戰略議題,比如對關鍵貿易通道的控製權和美國軍艦是否有權駛入中國的兩百海裏專屬經濟區。北京宣布整個南海是「國家核心利益」——地位和臺灣、西藏和新疆等同,而中國、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一些島嶼上存在爭議。

不少於七個政府宣稱對全部或者部分的南沙群島擁有主權,有三國對部分或全部西沙群島宣稱擁有主權。這些領土爭端在近幾年越來越頻繁和激烈,為各國政府的軍備競賽添加了燃料,國防預算急劇上升(社會支出受到擠壓),特別是海軍預算的增加。今年4月,根據參議員安東尼奧•特裏拉呢斯所說,菲律賓和中國就斯卡伯勒礁(中國稱黃巖島)的沖突「近乎開戰」。他被派到北京代表菲律賓總統阿基諾進行秘密會談。

「我們都磨拳擦掌,準備一場在該地區的國際拉鋸戰。」在東京的軍事安全評論員道下德成說。 「每當權力分配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重劃邊界。」(《紐約時報》,2012年8月22日)

世界經濟的重心東移,這在2008年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爆發後更加明顯。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除去了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其他「發達經濟體」之外的二十七國)在全球GDP中占有17.9%,超越有17名成員的歐元區在全球GDP中占16.9%的比重。十年前這些亞洲國家只占全球GDP的8%,而歐元區則占20.8%。這是一個驚人的徹底轉移。

然而資本主義製度下,過去十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不僅沒有令階級分化得到緩解,反而將之越拉越大。各國之間的競爭亦如是。日本資本主義相對其主要競爭者(特別是中國)的衰退被稱為「失去的十年」,而日本降為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這些都給地區局勢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日本統治階級希望維持世界列強的地位,越來越尋求更加強硬的外交和軍事政策。這意味著修改(二戰結束後製定的)「和平」憲法,而帶頭提出這項要求的是日本三大城市的極右翼領導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2-4-6 22:05: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傑瑞米柯賓 于 2022-4-6 22:06 编辑

旺中集團操控輿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7月25日有條件通過旺旺集團並購中嘉寬頻一案當天,旺旺集團旗下中天電視臺爆料前往NCC審議委員會抗議的所謂學生走路工事件,所引爆的一連串旺旺集團動用旗下電視電子​​及平面媒體,連日炮轟長期反對旺中並購案的指標性人物中研院法律所黃國昌研究員,以及威脅提告轉載疑似旺旺所屬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出現在學生走路工人群的清大學生陳為廷,旺中集團是迫不及待地宣告自己所擁的龐大資本與所以可支配的輿論工具份量。在未能順利擴張其「輿論領土」的挫敗下,早已成形的媒體巨獸發狂地攻擊起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旺中集團能有今天龐大的媒體板塊,不是決勝在7月25日的旺中並購案的過與不過。旺中並購案就算不過,旺中集團所擁有的媒體一樣有機會在今後像近日一樣,動員龐大與論工具攻擊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聲音。

媒體巨獸利潤至上

去年,英國的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 旗下的《世界新聞報》(News International)因爆發竊聽女童Milly Dowler手機案而被迫關閉,擁有龐大政商影響力的梅鐸帝國因而動搖。梅鐸集團所屬的新聞國際集團(News International)旗下所有的報紙占英國報業市場的百分之四十,《世界新聞報》、《太陽報》(The Sun)、《泰晤士報》(Times) …等平面媒體皆屬其下。梅鐸旗下的《世界新聞報》和《太陽報》多以挖掘名人醜聞為報導焦點吸引讀者的報紙,常常透過警方、雇用私家偵探…等非法方式進行電話竊聽名人私生活,像是名演員休葛蘭(Hugh Grant)也是受害者。而新聞國際的執行長,梅鐸長子James Murdoch赤裸裸地表示,「唯有利潤才是耐久又經得起考驗的獨立保證」。

像梅鐸長子這樣的直白的信念,一定也是日夜苦思如何擴大媒體板塊的旺中集團所抱有的。如何賺取、積累、擴大資本,一直都是大資本家腦袋裏的課題。旺旺從製作仙貝到媒體事業,跨足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業背後的驅動力是資本對利潤的競逐以及可能的傳聞許久的政治目的。

團結基層新聞工作者組織抗爭

在抗議行動中學生們不斷從「媒體專業」、「新聞自由」的角度,以「爭自由」為主要訴求來撻伐旺中集團。但缺少的是質問這集團為什麽可以這樣任意的並購其他企業、用資本控製媒體。在抗議現場,也出現幾位中天新聞的員工,出來對抗議學生發「澄清」傳單。從她/他們臉上不情願的表情完全可以看出,許多旺旺集團旗下媒體工作的員工,並不願意被旺旺這樣控製,而且有很多的不滿,但沒有一個管道能讓員工出來對他們做抗爭,他們需要的是組成一個戰鬥的工會!

如果今天只是以抵製旺旺商品的方式反抗,沒有對背後資本家跟政治力做根本的揭露,粉碎資本對媒體的操控,我們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新聞自由」。從臺灣本土的HTC到跨國的可口可樂、NIKE,全世界有無數的大財團被民眾「自發抵製」過,但實際上這些財團依然屹立不搖。

跨足多領域,本身即是廣告主並且即將成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旺中集團更是已經站穩腳步,少數人發動的而沒有紮根於工會和群眾組織的拒看、拒買行動未必能對旺中的利潤產生多大影響。

反觀鄰近的韓國,同樣是為了爭取新聞自由,他們采取了相當不同的手段。

從今年一月開始,韓國第二大電視臺的MBC工會為了抵抗韓國總統李明博安插的代表理事金在哲(Kim Jae-chul)幹預媒體自由,刻意刪減有關反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相關新聞,以及為總統李明博的醜聞擦脂抹粉,決定以罷工做為反擊。不久之後,韓國最大電視臺KBS以及YTN的工會也在不久之後加入這場保衛新聞自由的鬥爭。

MBC的這場罷工成了韓國歷史上最長的媒體罷工,直到七月十八日才結束,長達170天。雖然工會並沒有直接造成金在哲的下臺,但也得到了董事會承諾在八月初將會對事件展開處理。更重要的是,僅僅MBC一家電視臺就因為這場罷工而直接損失了超過八億新臺幣的廣告收入。罷工不但造成了資方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引起國內人民、媒體工作者乃至其他國家人民對韓國新聞自由問題的註意,這不是一個小規模松散的拒看行動所能達到的。

而在臺灣,旺中集團的追殺、抹黑等等無恥行為不但威脅著一般人民,更直接壓迫著在旺中集團內工作的勞動者。直接受到老板壓力、被迫放棄新聞自由、必須挑戰自己內心道德底線的,是這群仍留在旺中無法離開的勞動者。組織起這批勞動者,建立挑戰資方的獨立工會,才能組織真正有效的反擊,並對於到底是誰(老板還是新聞從業者)控製與運作新聞媒體機構提出質疑,從而挑戰資本主義製度下金元控製新聞的體製。

我們現在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對記者個人的道德批判或者溫情訴求,冀望「有良心的」記者離開旺中。而是要在旺中集團的媒體中,由內部員工自下而上地民主組織工會、組織對資方的反抗,將保衛新聞自由的鬥爭與保衛勞動權益的鬥爭連結在一起。

臺灣:華隆罷工– 政府發出打壓的警號

8月11日(星期六), 正當來自臺灣各地的學生和青年​​組織成訪調隊伍到苗栗,訪問及支持華隆罷工的工人的時候,下午時分苗栗副議長陳明朝親自去到華隆頭份工廠總廠,第三度向工人發出惡意的警告,標誌著華隆資方及國民黨政府對罷工已經失去耐心,要將打壓的行動提升到更高層次。

陳明朝跟工會分子及工人警告,不要把事情鬧到媒體上,否則8月13日(星期一)不排除會有「行動」。這可能是暗示政府會動員警察暴力打壓。無論屆時警察真的動用全面暴力摧毀罷工,還只是少數警察來到展示鎮壓的能力,或可能是純粹空口喊話以圖嚇唬工人,工人一定要準備星期一最好的政治動員,包括華隆工人、其他工廠的工人以至學生及青年堅守工廠,向資方反擊。

上星期國民黨在動員立法委員到華隆跟工人「談判」,企圖軟化工人的立場而令其妥協。今天苗栗副議長的態度不但揭露地方政府與資方的互相勾結,而談判只是,亦表現國民黨害怕罷工運動蔓延至臺北以至其他城市,甚至鬧大到國際上演變成政府醜聞。國民黨臺灣政府在國際上經常表現出「民主大國」的虛偽形象,但一個打擊罷工權利的政府,已經徹底違背民主原則。

華隆工會不能猶豫,必須向工人解釋國民黨在是次罷工的鎮壓者角色,並將國民黨的恐嚇宣揚開去,令政治打壓變成提高工人意識和反抗鬥誌的工具。工人應該展開討論盡快前往苗栗副議長的家門外抗議的行動,將其惡言曝光。

勞動黨定於8月14日(星期二)動員五十名華隆工人以及青年進行第二次遊行至臺北,今次是在總統府外向國民黨怒吼,抗議其對華隆工人軟硬兼施的打壓。這遊行可以將華隆罷工的抗爭宣揚至沿途及臺北,而主流媒體不得不去報導事件,亦借以向政府施加壓力。如果政府恐嚇或鎮壓工人,只會有更多群眾站出來反抗。整個行動要全面規劃,工會同時必須在星期一已經動員其他所有工人及青年堅守工廠,以防警察摧毀罷工。

地方政府與資方是利益共同體,不能對國民黨有幻想,我們需要積極反擊。

工國委臺灣認為: •動員工人及青年堅守華隆工廠,在星期一讓政府了解如果鎮壓工人的後果
•向公眾揭露苗栗副議長的腐敗角色,絕不信任資本家政黨國民黨
•所有工會、工人及學生青年全力支持華隆罷工

臺灣:8月8日「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占領月臺

由15年前因為資方的惡性關廠,而積極抗爭,促使勞委會撥經費代償資遣費和退休金,卻在15年後面臨被追討償款的聯福製衣、東菱電子等工人所組成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於8月10日接近中午,發動300多位受害工人占領臺北火車站的北上月臺,要求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前來與工人磋商,並撤銷勞委會對這些工人的告訴,停止對這些工人討債的行為,否則將集體臥軌。

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臺灣支部亦趕到現場參與,到現場只見大批警力手持盾牌,將通往臺鐵月臺的入口層層封鎖,並且仍不斷有警察增援。只是,下午勞委會仍只派出副主委郭芳煜到場協商,並聲稱王如玄主委有要務在身今日不克到場,但願意在兩周後與工人們好好協商。最後,在勞委會願意停止針對工人的訴訟和王如玄願意撥空與代表對談這樣的條件下,「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宣布暫時結束抗爭,從臺鐵月臺撤離。

這次抗爭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成立有16年,主要是因為1990年代臺灣出現惡性關廠、歇業的風潮,造成如聯福製衣、東菱電子、福昌紡織、東洋針織等許多工廠工人紛紛成立關廠自救會,1996年串連組成「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開始相互支援,並以激烈的手段如臥軌、絕食,既向資方追討被積欠的資遣費與退休金,也要求政府「代位求償」。最終,在1997年迫使勞委會訂定《關廠歇業失業勞工創業貸款辦法》,從就業安定基金中撥出部分經費先行替資方償還。而這筆償款,當時雖然名義上是貸款,不過當時勞資爭議處處長陳伸賢卻向工會幹部許諾:「不會向工人追討這筆錢。」包括21世紀初,時任民進黨政府勞委會主任的陳菊也親口答應工人,這筆錢不用歸還。也就是說,這是筆無限期借給工人的款項,是勞委會以「貸款名義」行使的「代位求償」。

然而就在15年後,勞委會卻發函催繳欠款,他們認為這筆錢「是貸款、不是社會補助,也沒有所謂的代位求償」。並且委托律師向法院申請支付命令,勞委會認為,除非經確認沒有還款能力,像是中低收入戶或是65歲以上,他們在取得債權憑證後,可以依法結案。法院假如認定仍有還款能力的工人,就只能要求他們「連本帶利」償還。

對於勞委會這樣的舉動,那些被追討的工人自然無法接受,因為他們實在不明白,他們只是爭取自己應得而被積欠的資遣費和退休金,要求負責勞工權益的勞委會幫忙,最後卻演變成欠政府錢,而他們本來就該得到的薪資,竟然成為必須償還的欠款。因此,「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只能再度集結,他們在7月4日夜宿勞委會,7月5日先後轉進行政院與監察院,甚至派代表到總統府遞交陳情書,但是這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官方的重視。 8月8日工人企圖在忠孝西路天橋上抗議,爭取大眾關註,卻遭到警方強力阻擋和驅趕,他們只能再次在勞委會前的廣場夜宿,要求政府停止對關廠工人的司法訴訟,並向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喊話要求她出面協商,盡速立法推動「勞工債權優先受償權」,否則將進行臥軌抗議。只是這樣的喊話,仍然得不到任何回應,於是工人們決定在8月10日到臺北車站進行激烈的抗議,原本打算是要癱瘓臺北捷運系統,不過最後決定占領臺鐵的月臺,並企圖重現1996年聯福製衣工人的臥軌抗爭。

因為大批全副裝備的警察封鎖現場,雖然最終工人們並未跳下月臺臥軌, 固然勞委會也派出了副主任到現場,但這並不代表勞委會釋出了足夠的善意。主委王如玄還是沒能立即出面,訴訟也只是暫停而非撤銷告訴,就連勞委會勞資關系處副處長王厚偉也強調暫停訴訟並不代表撤告。目前「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似乎寄望著兩周後的協商。

不過由過去的經驗,尤其是現在關廠工人們自身被勞委會反咬的教訓告訴我們,對於這個應該正名為「資委會」的勞委會絕對不能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更進一步說,奢求這個為資本家服務的政經體製的政府與工人階級站在一起,根本是過分的天真。也許他們會在一時表現出幫助工人的姿態,暫時滿足工人的需求, 也主要是為了維持統治和製造社會和諧的假象。可是一旦經濟轉壞,或者財政的虧損,哪怕始作俑者多麽明顯是那些大資產階級,政府第一個開刀、強迫共體時艱的總會是工人階級。

在聯福等關廠聯盟工人占領月臺的抗爭中,華隆工會幹部及勞動黨黨員舉起支持華隆工人的標語,是嘗試連結臺灣各地的關廠工人以至其他工人鬥爭的開始。聯福等廠的工人受到政府「貸款基金」的欺騙,至今天方被與資方勾結的政府秋後算帳。華隆工人亦不能依賴政府信誓旦旦的假保障,今天罷工要求的退休金和資遣費,必須要華隆資方親手償還,不能接受任何法律形式上的「貸款」。而華隆工會及工人可以連結聯福工人進行鬥爭,共同行動向資本家及國民黨政府反擊。

因此,「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需要擴展鬥爭,與其他抗爭工人一同團結,勞委會不停止追討行為、不撤銷告訴,就絕不罷休,更進一步要促使勞基法第28條的修正,迫使資本家優先償還積欠的薪資。最重要的是,必須藉由這樣的抗爭機會,讓廣大工人階級認清資本主義下的政經本質,讓他們在一次次的鬥爭中聯合、壯大、組織起來,最終堅定地為建立替代資本主義、由勞動者自下而上民主管理的新社會而奮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2-4-6 22:04:27 |只看该作者
廣設大學背後的市場化邏輯

過去,臺灣在政府松綁大學設立政策之下,許多原本的公私立技術學院一個個升格為大學,高中升大學錄取率不斷上升至近幾年來的百分百錄取,高等教育在人人都要受到良好教育的教改要求下逐漸成為普及教育,從「滿街都是大學生」到「滿街都是碩士生」,大學生、碩士生甚至是博士生都已不再擁有社會過去想象的菁英性質,反而在現今出現了「大學任你玩四年」和「死大學生」等諷刺與批判,企業開始以「草莓族」標簽出生於民國七零年代的七年級生,形塑這批拜大學普及化所惠的青年的軟弱性格,大學文憑不再擁有過去相對優勢的高薪工作保證,反而普遍成為就業的必要條件。

在這波廣設大學風潮中,可以清楚看到的是多以設立電機、電子與資工等工科為主的大學技術學院,在臺灣高科技產業日益升高的高等勞動力需求下,普及教育口號隱而不表的是一個以市場趨勢為依歸的買方心態反應─人人都想要成為科技新貴,於是市場就多增加相關大學科系,這需求卻一路從對大學生沖到對碩士生及博士生的需求,不只大學林立,研究所也持續設立,在市場過度反應造成高等勞動力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加上政府系列的青年促進就業方案「幫忙」下,於是社會上出現了22K(月薪為22000新臺幣,約5500港幣)大學生,35K(月薪為35000新臺幣,約8400港幣)碩士生,以及到近來的55K(月薪為55000新臺幣,約13800港幣)博士生,這一場普及教育戲碼至此終於暴露出其背後真正操控的市場化邏輯。

作為」產業」的高等教育

根據英國政府於2006年的統計,英國高等教育每年為英國創造高達450億英鎊產值,對大學每投資1英鎊,可獲得1.52英鎊的經濟效益。2007年澳洲高等教育產值達七億美元。2011年美國由外國留學生創造的高教產值達210億美元。全球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千億美元高產值高利潤的新興「產業」,各國政府因此積極推動高教改革,希望透過有計劃的扶持國內優秀大學成為國際知名學府,進行教育輸出,向外國學生收取高昂學費,獲取高額利潤,而每年的世界大學排名做為一個爭取曝光的宣傳平臺也就因運而生。

棒子與蘿蔔: 大學法人化與五年五百億
近十年來,亞洲各主要國家為推動科技發展,無不投入本國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國,1995年江澤民於北京大學校慶上提出了「985工程」,重點補助像是北京、清華等大學成為國際知名大學;在韓國,1999年金大中政府提出了「Brain Korea 21」(簡稱為「BK21」)發展世界一流大學計劃,預計在1999年到2005年間投入1.7億美元改革韓國重點大學成為國際一流大學。在臺灣,2005年政府提出了「五年五百億」計劃誓言要讓臺大、成大、清大、交大等研究型大學擠進世界百大行列。但這些資助並不是為了使廣大民眾更易於接受高等教育,而是為了培養和固化社會精英階層,並通過市場化(產學合作)使學術精英與資本家進一步勾結。

而為爭取五年五百億經費補助,成大含淚答應接受作為附加條件的「大學法人化」,之所以含淚是因為法人化即意味著政府補助款將逐年降低,學校必須自行另辟財源。然而推動法人化過程需要復雜的修法過程,同時也遭遇大學裏教職員對於自身公職權益損失的疑慮反彈,於是在政府鼓勵之下,成大開始試辦成立作為「大學法人化」過渡階段的「大學自主治理委員會」,在學雜費調整、系所增加整並等校務決策上試辦自主管理。以成大的「自主治理委員會」為例,總計共15到19位的委員人數裏,校務會議代表3人(共有1票),教師代表1人,學生代表1人,校友代表3到5人,企業及社會公正人士5到7人,教育部代表2人,代表校園組成的學生、老師及校方行政人員代表的意見份量在這19人會議裏僅只3票而已,而校友與企業社會人士卻擁有8到12人過半數的壓倒性優勢,充分顯示大學必須脫離政府財政支持,由資本家(校友及企業社會代表)介入校務決策發展方向的新自由主義思維。

「學生」身份與「勞動者」身份的雙重壓迫

一位目前就讀某國立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的W同學表示,對於指導教授將他們學生辛苦工作的產學合作成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新瓶裝舊酒向教育部、國科會、工研院等政府機關申請計劃補助感到非常反感,而學生們領的錢則是完全出於教授個人主觀意願決定。W同學表示,研究團隊裏的博士生負責系所網站上所標示的教授個人研究領域,而由教授向其業界朋友延攬而來的產學合作計劃,則是碩士生們的日常實際工作,W同學打趣地說,如果他們這些碩士生學生罷工的話,這些產學合作計劃鐵定會開天窗,因為實際上教授自己並不掌握產學合作計劃所需要的技術知識,教授只要負責開會、寫計劃拿經費、跟業界朋友打打球,就有產學合作找上門來,再分給他們這些碩士生完成這些計劃,就可以拿到豐厚的報酬。

而在研究所階段,W同學就體認到了工作責任製的精神。每個碩士生同時都有兩個計劃擔在身上,一個做完了,就做另一個,然而同時又會有新的計劃加進來,充分體現了業界物盡其用的責任製奧,而教授義正詞嚴的表示這些實作經驗是非常寶貴的,學生們應該要認真地從實作中學習才是。W同學表示,就教授所給於他們的實際訓練來說,真覺得自己完全是拿薪水上班卻沒有勞健保保障的勞工。

W同學表示,同學們普遍對於這種研究所「血汗工廠化」的求學方式感到不滿——學生成為被學術精英教授與資本家剝削的廉價勞工,而並不是真正從事於有益於學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學習與研究。大家也曾想過要一起罷工抗議,但想到在保守的校園氣氛下,而且大多數的學術精英都是這種剝削體系的收益者,其他教授完全可能拒絕接受因與教授沖突而被趕出研究團隊的學生,而面臨無法畢業的窘境。所以,不少研究生們思慮再三後還是只能摸摸鼻子無奈地繼續在這樣荒謬的求學環境中「實習」。

認清壓迫,反抗資本家

在殘酷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各國資本為生存,一方面無不竭力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並帶動全世界的高階勞動力需求日益升高;另一方面作為高階勞動力生產的高等教育成為一種新興產業,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無不重點培養國內優秀大學加入爭食全球高教產業高產值大餅的廝殺。

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驅動力的教育改革下,政府逐步減少對大學研究機構的補助,學校必須調漲學費及緊密地同企業作產學合作才能獲得經費以求生存,既將大量缺乏財力的普通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學生排除在精英教育之外(排名優秀的學校與專業),又將市場力量得以進入大學,將大學改造成教學研究都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後備勞動力生產工廠。「學習」變成了「實習」,「學生」與「勞動者」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來自兩方面的壓迫與矛盾不斷加強激化。

面對學術殿堂裏日益惡化的教學與研究環境,受教者與授教者必須體認自身所受壓迫與剝削的來源對象,是那一手拿著皮鞭(世界一流大學),一手拿著毒蘋果(產學合作)的勢利資本家,必須認清自身的階級位置,自我組織起來,與工人團體團結進行抗爭罷工,同資本家做鬥爭,才能奪回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的管理權和自主權。

學生們的反學費鬥爭、全國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與臺灣大學企業工會的成立已經為臺灣的高教勞動者們的新鬥爭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作為社會主義者,我們要求:

反對調漲學雜費,應課征資本稅賦為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實施免學費政策!
反對大學法人化,由學生與老師民主控製大學校務決策!
全力支持成立臺灣大學企業工會的鬥爭,一校一工會,自我教育勞動意識!
支持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的鬥爭,為學術工作者的研究自主而奮鬥!

臺灣: 華隆抗爭不孤單,勞動階級團結座談會

下午一點多,群眾陸陸續續抵達位於捷運麟光站附近的座談會會場(感謝反M型化社會聯盟(W聯盟)襄助會場)。工人們和我們早已到達會場,大家心中充滿期待,而又忐忑不安。很快兩點十分座談會開始時,現場早已擠滿了關心華隆罷工的民眾與學生。
座談會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是工人發聲,後半部是民眾提問,同時進行華隆罷工資金募款。

今天參與座談會的華隆工人們,包括工會幹部在內共有八人―兩名男工與六名女工。工人們向民眾說明了,從6月6日開始罷工到今天已是第47天,和罷工期間與 資方及政府談判斡旋的艱辛經歷。年過半百的阿姨們迫切地跟民眾們訴說在華隆十多年來所受到壓榨與剝削,諸如在長期以來資方設計許多扣除薪水的名目下,薪資 連基本工資都不到,必須靠這份微薄薪水養活兒女們,甚至必須兼差三、四份工作才能養家活口,然而現在連養老的退休金一毛錢都拿不到!

民眾 們的提問相當踴躍,大部分是就現行勞基法對勞工保障部分提出疑問。而工人則是無奈地表示,在經歷過6月兩次北上向政府勞委會陳情無效後,及四次勞資談判會 議破裂後,罷工將屆滿兩個月。他們對於政府非常失望,希望社會大眾能給整日處在烈陽下的工人們支持,幫忙在網路上宣傳華隆罷工工人們所受到的苦難,到罷工 現場跟工人們聊聊天為他們加油打氣。

座談期間,同時進行了華隆罷工募款,民眾非常踴躍的掏錢來實際支持罷工工人們,現場共募得新臺幣六千多元。

除了工人與民眾之外,出力最多支持華隆工人罷工的勞動黨縣議員高偉凱議員也參與了座談會,希望大家能透過聲援華隆罷工自拍活動持續宣傳,讓越來越多知道華隆工人在罷工。

發 起座談會的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臺灣支部同誌也在現場親手遞交工人們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市議員Mattias Bernhardsson給華隆工人們的聲援信,希望透過各國工人們的串聯聲援與抗議資本家的行動要求臺灣政府正視工人們的權益,並提出了國有化華隆紡 織,由華隆工人民主管理華隆紡織等訴求。

除工國委(CWI)臺灣支部與勞動黨外,參與座談會的聲援團體與記者還有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師大學生會、師大人文學社、北大翻墻社、W聯盟、香港FM101、公視、立報、苦勞網、新頭殼等。

在 過去一周內,工國委(CWI)發動國際聲援,在一周內得到了來自英國公共與商業服務工會(PCS)工會和英國、瑞典、希臘和以色列4個國家的聲援。周一 (7月23日)工國委(CWI)瑞典支部社會主義正義黨(Rättvisepartiet Socialisterna)還將前往臺灣駐瑞典代表處舉行抗議活動。

很明顯地,工國委(CWI)發起的國際聲援給政府帶來了壓力。在發起國際聲援之後不到一周,華隆工會幹部接到了自稱檢調單位的電話,表示:總統已經接到了陳情,希望工人等待總統府回應,不要把事情鬧大到國際上。

我們當然清楚地知道,檢警調絕對不是工人的朋友,沒有人會忘記警察在翁大銘家外是如何鎮壓罷工工人和學生。這樣的說辭只不過是在試圖浪費工人的時間跟影響工人的鬥誌。實際上,我們很快就看到了所謂「來自總統府的回應」。

事實證明,政府只是再一次地戲弄了工人,所謂的回應只是再一次地表達了他們堅持袖手旁觀的決心。而「檢調」在國際聲援活動發起之後的緊張 反應,更顯示出他們重視「國際觀感」更甚於「人民觀感」。華隆工人北上臺北抗議,換來了官員的敷衍。我們發動國際聲援,雖然在一周內得到了來自4個國家1 個工會的聲援,但也只換得檢調的威脅電話跟一張來自總統府的垃圾回函。這告訴我們,目前的努力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多的行動與動員工人和青年支持,來反擊國 民黨政府的挑釁。

團結、鬥爭,直到勝利!

臺灣:反對旺中金權控製輿論,青年與媒體工作者團結抗爭

7月31日,不顧臺風和滂沱大雨,為了對新聞自由被抹煞表示抗議、反對旺中並購中嘉寬頻,超過七百名學生到中天電視臺外參與反旺中行動。風雨中,抗議者除了不斷呼喊「媒體專業、回去做仙貝」等口號,還高唱改編版的勞動者戰歌。中間大家繞著中天電視遊行一圈,回到廣場,持續有學生抗議者上臺帶大家呼喊訴求。整個行動在12點,發起人帶大家念完學生宣言後結束。工國委(CWI)的成員也積極參與了本次抗議行動,並利用這次廣大激進青年參與的機會,在活動最後還向現場群眾發表了呼籲大家能到頭份去支援華隆罷工工人的訴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2-4-6 22:03:22 |只看该作者
反對資本主義與環境持續發展

核電開發其實就反映了資本主義製度下,資本家們不惜犧牲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而追逐利潤,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繼續著禍及子孫的勾當。電力的生產剩余是各種資本主義工業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是他們可以持續取得充足廉價的能源以完成整個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鏈的基礎。現代資本主義製度是過度生產與有限消費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製度為了延遲這一矛盾帶來的危機,用過度消費的方式進一步扭曲真實的生產與消費關系,而使矛盾進一步擴大。
而能源做為整個生產過程的原動力,無序的過度生產與消費也就意味著無序地濫用能源。資本家為了賺取利潤的最快方式,是不會在乎這些產品的消費是否必須,或者是否存在真實消費;生產過程中造成的外部成本是否值得。這就是造成今天地球環境惡化與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利潤為驅動的資本主義製度是沒有興趣真正促進對環境友善的技術。但是全球範圍內群眾的環保意識正在日益上升,僅以受到嚴密專製控製的中國大陸為例,每年有超過1萬起關於環境議題的抗議活動。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有超過1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群眾參與抗議示威。

就像資本家與政府經常宣傳的核電技術是幹凈清潔能源,用於取代傳統的火力發電。事實上,正如上文所述的核電開放是絕不可能是真正能環保的技術,而且由於其對資金、技術和原材料(鈾)的需求與控製,也就意味著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這只可能有極少數財力雄厚的大資本集團和資產階級政府才能操作。而且在技術上,核能發電也無從取代傳統發電,因為地球上已探明的鈾礦儲量根本不足以替代今天所有的傳統發電產業,而且每年的市場供需存在嚴重缺口。強調核能發電,事實上資本家避免在其他真正幹凈清潔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上進行投入,從而將繼續維持大資本們對於能源生產與技術的壟斷。

而與此同時,普通消費者中或許有一股新的道德觀浮現,這種道德觀和他們習慣的浪費和奢侈互相沖突。為了解決這種沖突,聰明的資本家發明了一種新的名詞:「綠色消費」,讓群眾得到一種平衡兩種道德觀的幻覺。綠色產品或許真的對環境沖擊比一般的產品較小,卻無法磨滅任何一種生產過程都是對既有環境沖擊的事實,也不代表綠色產品不能被大量消費的資本主義文化所操控。只有在環保議題影響其公關形象,間接造成產品販賣的阻力時,他們才會裝模作樣地做「綠色產業」的樣子。

但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資本主義消費文化從來不可能是綠色的,資本主義市場絕對不可能為了某種至高無上的「永續發展」概念而限製自己的發展。這個市場的邏輯就是誰累積的資本效率最高誰最能生存。任何結合資本主義的環保運動都註定是失敗的,因為資本主義文化的本質就是要我們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累積資本。資本的累積就是剩余價值的累積。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可以在環境保護和尋找清潔可替代能源的議題上,依賴各國資產階級政府和資本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不願意反對資本主義和強調通過市場手段進行調節的環保團體和政黨最終將不可避免地背叛運動。德國綠黨在1998年首次進入聯邦政府時,他們就與一些商業公司達​​成所謂的「核妥協」,即在核電戰略上實施長期漸進式的「退出站略」,也就是說德國綠黨為了獲取政治權力,而放​​棄了基本的反核原則。

三月十一日,是日本東北地震滿一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臺灣的環保團體將聚集凱道,為群眾堅定的反核立場發出怒吼。我們除了認同他們的重要訴求並與以支持以外,更呼籲人們看清事實:沒有資本主義,才有永續發展。絕不可信賴大資本會將社會安全置於利潤之上。因此需要將所有能源工業國有化,置於普通勞動人民的民主控製下。擺脫對於傳統火力發電行業和核電的依賴,而發展真正可持續的清潔的能源,諸如太陽能、風能和潮汐等。同時,需要家裏一個真正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政府以發展出一個滿足多數人的需求的能源綱領和計畫生產方式。

全世界的勞動階級啊,你們應該為自己而生產,不要再被資本家控製付出不需付出的勞動力!

全世界的受薪階級啊,你們應該為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消費,不要再被資本家綁架,用自己的價值換取資本家想要你換取的產品!

只有這樣,才得以實現真正的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籌備會前往勞委會抗議

4月27日(星期五)早上十點,臺灣基層護理工會籌備會以及工傷協會、團結工聯、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臺灣支部等聲援團體、護理人員、家屬和聲援民眾等聚集在勞委會大門口,發起抗議以及遞陳情書的請願行動。

這次行動針對其實已經存在多年,但在這半年才被爆出的護理人員惡劣的工作待遇。包括:醫院為節省人力,導致人力嚴重不足,剩下的護理人員承擔了混亂且不正常的班表。新進人力流動率大,資深護理人員同時要兼顧照顧病人、帶新進員工、大小醫護行政事務;受責任製不當約束使護士們長期超時、超量工作,導致他們身心無法負荷,需要藥物維持工作時的身體運作,甚至走上自殺一途。這些醫院不僅無視於自己員工超負荷的處境,也無視於連帶對醫療質量的影響,只為了得到經費,對高標準評鑒虛應故事,加給護理人員更重的負擔。

現場約五十位群眾,舉著牌子,拿著布條,聲援團體包括團結工聯、工傷協會、 TIWA、日日春、還有我們工人國際委員會臺灣支部拿著我們的旗子,重複呼喊口號「我要命、我要假、不要錢」。十點半,參與訴願行動的開始演出醫院強迫護理人員接受畸形班表的行動劇。之後,陸陸續續有護理人員以及團體代表出來表達訴求。經過一陣呼口號以及喊話,十一點左右勞委會派了代表出來接受基層護理工會籌備會代表的陳情書,並邀請訴願民眾進去參與勞委會開會。

這次抗議行動,提出的陳情書其中有一項被不斷提出來強調-廢除勞基法84條之一的責任製。法律的改良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認為這一切不僅僅只是在法律上將責任製廢除了就可以解決,主管機關從未落實對醫院以及其他產業的勞動檢查,今天的狀況完全是長期放任的結果。整個醫療體系的資源都被貪圖暴利的財團、以及掛勾的官員壟斷,所有的利益都分配不到下面的員工,以及改善醫療品質。下面的員工拼命工作,卻只是在幫上面的資產階級賺取利益,自己卻連休假的權利都沒有。不僅只是護理人員,很多產業的勞動者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勞動者應該一起站出來!反抗資產階級的壓榨,不當得利!

我們社會主義者支持:

組織基層的、戰鬥的工會!
消滅目前的畸形班表與超時工作,全面落實勞基法!
大型醫院收歸國有,由醫院勞動者工會和一般民眾民主組成的委員會共同管理!

臺灣:「五一」——勞動者怒吼抗爭的日子

艷陽高照的晴日下,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傳來要求社會正義的吶喊。五一勞動節這一天,臺灣勞動者聚集在一起,要為過去一年來不見改善,甚至日益惡化的勞動環境而抗爭。

「崩世代」運動會

上午,由臺灣勞工陣線、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公平稅改聯盟等團體,發起了「崩世代」運動會,藉各項競賽項目以諷刺稅製不公、教育商品化、青年貧窮化等問題,表達出對國家未來的憂心與憤怒。

其中,除了延續去年就提過的主張,例如房價飆高導致人民無力負擔、勞動彈性化導致的派遣泛濫,今年更特別凸顯了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問題。因為不論是醫師或護士,都面臨工作過勞的處境,因此也特別呼籲政府不要以責任製為由,將醫護人員和病患的性命當作玩笑看待。

現場也有不少學生參加這次的「運動會」,在學貸賽跑、房價舉重等項目使盡力氣仍覆沒一地,表現出畢業後必須面臨的苦境。最後,群眾在路上設置的大型總統臉書墻上,留下各自想表達的怒言,但由於總統府拒收,之後將改以照片寄給馬總統了解真正的民意。

五一反剝削遊行

下午,則是主要由團結工聯和自主工聯發起,聯合全臺灣各大學院校異議性社團和學生自治組織、各產業工會與社運團體的五一遊行。

中午十二點半,各團體三千余人在自由廣場集合,之後出發走中山南路一路向北,途中學生團體和工會組織分別在教育部及臺大醫院、立法院前集合抗議。

學生大隊中值得註意的是兩面大旗,一面是全國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一面是臺灣大學企業工會,站在這兩面其背後分別是各大學院校裏的老師與學生,二者在高等教育商品化下同樣受到來自資產階級政府與資本家的壓迫,高等教育在資本掠奪下成為一種「賺錢產業」,大學淪為資本家的「產業廉價後備勞動力生產工廠」,「學生」與「勞動者」的身分日益重叠成為套在受教者身上的雙重鎖鏈。因此,老師和學生們在五一這屬於勞動者們的節日裏一同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必須向資本家課稅作為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拒絕新自由主義下的大學法人化與私有化,奪回屬於學生與老師的真正的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我們在工會大隊裏看到了護理人員也一同走在遊行隊伍之中,她們是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成員,是一群在面對日益惡劣的醫院護理勞動環境下的基層護理人員們自發組成的戰鬥工會組織。先前投書CNN控訴所謂世界進步的臺灣健康保險製度不過是建立在壓榨剝削基層護理人員的「血汗醫院」之上的護士林美琪小姐即是基層護理工會的成員。

在護理勞動力吃緊的 現實醫療環境和惡劣的勞動環境下,面對大夜班小夜班的輪調,過度勞動加上作息不正常導致身體內分泌失調,許多護理人員甚至因而在醫院裏倒下;這更造成護理人員流動率高,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的劣化護理勞動環境。為合理化壓榨剝削護理人員,被資產階級神聖化的南丁格爾護理精神成為施加在血汗護理勞動之上的虛假意識與謀殺幫兇。因此,群眾必須和護理人員們一同站在一起,不只是捍衛護理人員的勞動權益,更是捍衛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從財團與官僚的手中奪回屬於公眾的醫院!

在遊行中,我們還看到了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印度尼西亞勞工在臺協會(IPIT)與臺灣移工聯盟(MENT)的移民勞工朋友們。他們在臉上塗滿了鮮艷的色彩,開心地與同是千裏迢迢來臺灣工作的同鄉朋友一起參加五一遊行。面對來自資產階級政府的本勞外勞薪資脫鉤政策,勞工們必須不分本國外國,認清資產階級的分化手段,堅決站在同一陣在線同資本家進行鬥爭!

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臺灣支部的支持者也參與了當天的二場示威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高舉代表國際社會主義者的工國委(CWI)的旗幟和橫幅,並發布了我們最新一期的《社會主義者》雜誌,廣受示威群眾歡迎。

今天,來自資本家的壓榨剝削依然不斷地鞭笞在廣大的無產階級身心之上,勞動者們必須團結起來,向資本家做鬥爭,奪回屬於勞動者的勞動果實!

臺灣:高等教育商品化與「學生工」的雙重壓迫

日前,教育部與各大學拋出了將調漲學費的消息,全國各大學院校的學生會與異議性社團以及工會組織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政府不應該調漲學費,而應該透過對企業課稅來逐年降低學費,最終達到免學費的教育公共化目標。

另外,以全國大學院校受雇者為組織對象的全國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在今年初正式成立,臺灣大學的研究生們也發起籌組以臺大研究生為主要組織對象的臺灣大學企業工會。我們看到了學生與勞工一同站出來反對學費調漲,大學裏的教授及研究生也開始自我組織爭取勞動權益,臺灣高等教育市場化已是事實,學術研究工作者是日益深刻感受到自身所受到的壓迫與剝削。

全球遍地烽火的反高學費抗爭

2011年11月,一位劍橋大學博士生歐文-荷蘭(Owen Holland)在英國高教司長大衛-維萊茨(David Willetts)在劍橋大學的演講前以吟詩方式抗議劍橋大學調漲學費,後來劍橋校方決議將他強製休學兩年六個月。6月,韓國學生在首爾進行大規模抗議,要求李明博政府兌現其競選承諾「大學學費減半」。智利學生則是發起了多次的罷課行動,二十多萬名學生上街遊行要求智利政府進行教育改革,回復1960年代公立大學教育免學費政策。今年3月中旬,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二十多萬名大學生罷課湧入蒙特婁(Mont Royal)市中心抗議其政府將調漲多達75%學費。

在歐洲、美洲和亞洲都同樣上演著抗議學費高漲的學生示威遊行,然而全世界各大學都說必須調漲學費才能維持運作,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同其他所謂的一流大學競爭。亞洲主要國家政府則無不積極投入改革自身高等教育體製,希冀以國家財政重點補助特定大學在世界高教競爭裏占有一席之地。這些現象背後的共通點為何?

新自由主義下的高等教育

在階級社會中,教育也從來是階級性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與意誌的反映。在歷史上,高等教育一直是歷屆統治階級培養統治精英和其統治機器/工具的方式。平等普惠的全民受教育權,如同選舉權和其他社會福利一樣,是工人階級與勞動人民經過百多年勞工運動與社會抗爭贏得的改良成果。但為了追求利潤和維系階級統治,只要時機成熟,資產階級就會采取各種手法直接或間接地剝奪勞動人民的改良成果。

前陣子上映講述英國前首相戴卓爾(Margaret Thatcher)人生經歷的電影〈鐵娘子〉(Iron lady)裏沒提到的是戴卓爾本人在上世紀八零年代冷戰時期同美國前總統裏根(Ronald W. Reagan)舉起的「新自由主義」旗幟,這套政治經濟哲學反對國家幹預國內經濟市場活動,主張市場自主運作才能達到最佳利益分配與效率最大化。雖然,國家和資本家無法在法律上禁止普通勞動人民享有教育的權利,但通過竭力推廣教育商品化、私有化、市場化,使用貨幣價格杠桿將勞動人民排除在精英教育之外,同時牟取暴利。

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展現即是,一方面崇尚新自由主義的各國政府們開始削減對本國高等教育的預算補助,另一方面鼓勵相關教育研究機構透過與企業在教學研究上緊密結合產學合作,來獲取企業資金贊助,最終達到能在市場機製的冶煉下自我運作,不再依賴政府預算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9 03:25 , Processed in 0.032702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