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4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主义自动化的伟大尝试 —— OGAS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9:16:2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1-10-21 06:59 编辑

红色中国网的前辈们大家好,我是国内某大学的控制(自动化)专业学生。最近我在和其他学生同志们的讨论中,谈到了将社会主义制度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思路,并考察了苏联和智利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将控制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的探索。目前这一方面在国内提及甚少,也很少有人在此方面继续深入探索,所以我打算将此前整理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分享给同志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看到并关注到自动化的政治意义。
我的科研能力和政治思想水平都比较一般,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思路,如有问题请各位不吝赐教。

首先,我想谈谈自动化和它所依托的控制系统是什么。
广义来讲,不需借着人力亲自操作机器或机构,而能利用畜力以外的其他装置元件或能源,来达成人类所期盼执行的工作,这就是自动化的大致思路。我们能够发现,广义的自动化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所说“人的解放”的科学技术条件之一。
将自动化体系化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是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概念是独立于自动化的,但它是能够为自动化服务的,最适合自动化的理论。
控制理论是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学科,利用“确定变量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方法,将一个具体流程变成一个由分块组成的抽象系统。通过控制理论形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功能的控制系统,我们称之为自动控制系统。
如今自动控制系统的进步,是以控制理论自动化理论信息技术三个方面的进步为基础的。其中控制理论、自动化理论的更新表现在自动控制理论水平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更新表现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与迭代,而不同支流更新的过程会互相促进。同时整体的进步还取决于旧有方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设计工具的更新等。

以上是关于自动化和它所依托的控制系统的简要介绍,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分析自动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容性,以及自动化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上)的必然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21-10-20 19:27:27 |显示全部楼层
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几个因素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板凳
发表于 2021-10-20 19:28:53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制作了一个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可能不是特别规范,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起点和终点我用圆圈来标注,其中涉及到选择的部分,我用菱形来标注。
那么一切的起点是资本家开始普及自动化,关于资本家为什么普及自动化,这一点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因为利润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资本家推开自动化或者说推开机械对于人的替代是必然的趋势。
资本家。普及自动化的目的和结果都是提高了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之后就会导致成本的降低,资本家实现了机器对工人的替代,他就会开除多余的员工,支付的工资也就被省下来了。由于机器对人的替代是永久或半永久性的,那么就导致了这个岗位的永久流失,无产阶级下岗。导致消费大量生产品的无产阶级购买力下降。
正如左边这个标签的话所说,资本家在为越来越少的人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
接下来下岗的无产阶级或依然在岗的,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开除的无产阶级,就要面临一个选择。
这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论述过的无产阶级。可能会针对物质生产资料发生工人反对机器的暴动,在此基础上自动化也就变成了令大多数人恐惧的科技恶魔,但这样的斗争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资本家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退步一点,但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资本家普及自动化,获取更多的利润是必然的趋势。
所以无产阶级还有另一个选择,也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否定以及斗争,这也是呼唤革命的一条路,那么在。革命成功后,我们就走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资产阶级在生产自己的敌人。在不断的循环中,也就是工人反对机器继续普及自动化这样的一个左边的循环中,矛盾必将不断的积累,积累的矛盾会让质变变成量变,最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用暴力的革命实现生产关系彻底的更替。
这个图只是我大概的进行了一个分析,忽视了很多细节上的因素,但大趋势是这样的。从这样的一个图,我们能够看出资本家普及自动化,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使整个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21-10-20 19:30:13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们忽略了暴力革命的过程,假设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会追求完善的自动化体系,我凭什么这么讲呢?
下面的这一个图也是我自己做的一个案例,以工农业自动化为例。
这里的圆圈也就是开始是社会主义政府推行主动化社会主义。
先假设社会主义政府推行了自动化,推行自动化的下一步依旧是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之后,依旧是产生了冗员,但社会主义政府的优越性使得政府也就是社会能够供养冗员并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这一部分资源,以及供养冗员的这一部分资源,是提高生产力之后产出的商品,通过这些商品能够对人员进行供给提供生活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呢,我们会产生新的员工,产生新员工之后,由于培训以及个人志愿,无产阶级会有两条道路。
第1条路,也就是右边这条路新员工会进入暂未被填充的岗位,也就是自动化体系还没有被覆盖到的岗位。
另外一条路是维持已有的设备以及进行自动化新技术的探索,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就变成了自动化技术人员。
在这样一个循环中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就产生了另一个结果,生产力不断提高后,无产阶级的工作时长会得到降低,无产阶级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类劳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等到社会生产力充分提高后,自然而燃的人就能形成普遍的自我实现,进而迈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在这里我想要提醒一点,自动化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自动化发展的创造力依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动化体系下不是机器支配人,而是支配和不断地改善机器,使得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5#
发表于 2021-10-20 19:33:55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OGAS的具体内容,我会再整理一下争取在今天明天发上来。请红中网的前辈们深入批判我的观点,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6#
发表于 2021-10-21 08:27:48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1-10-20 22:26
最后一个图很好,值得向往。

关于资本主义的矛盾,作者的设想似乎是随着自动化,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失业 ...

感谢远航一号同志的评论。我觉得自动化就像“刀尖”的技术,资本家对是否发展它的主要标准是变现的速度。
比如之前的图像处理技术搭上了疫情期间人脸识别的东风,催生出了很多地区的官资图像处理公司,比如吉林的吉祥公司。
这种对快速利润的追求,使得自动化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短视性。
而如我们所见,自动化倘若不全面铺开,不全面对现有工业生产线进行迭代,中下层无产者收到的影响就很小。短视性决定了中下层劳动者不会被砍,同样官资也有一样的诉求。
所以归根结底,我和远航一号前辈的看法吻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7#
发表于 2021-10-21 08:30:45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1-10-20 22:27
OGAS是什么?

OGAS是我这次讲的主题,是苏联中期曾探索过的依托全国互联网系统建设的计划经济网络。
全称叫做“为了统计、计划、管理苏联的经济而建立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全国自动化系统”
我接下来就完整谈谈具体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8#
发表于 2021-10-21 08:53:29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OGAS本质上就是引入控制论及网络来架构高效、反官僚的计划经济体系,所以在谈OGAS之前,我们要谈一谈苏联对“互联网”的探索。(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苏联更早地提出了类似互联网的概念)
苏联的互联网起始于安纳多利·基托夫,他被称为“苏联控制论第一骑士”。1959年,基托夫写信给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名为「红书」的方案。他在信中介绍了关于设立苏联国家统一计算中心的构想,他的设想是利用军队网络为计划经济体系提供算力支持,使得计划经济能够减少官僚化和斯大林式的过度集权,进而“无需追赶,直接超越美国”。
(美国在1968年才正式提出阿帕网的构想,确实如基托夫的估计,在红书计划提出时,美国对互联网方面实为真空)
其实我们综合美国阿帕网(互联网前身)来看,其实后来阿帕网走的就是部队网络进入平民并参与国家政治的路数。只不过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网络不会有系统地深入国家治理。
然而正如我们所想,赫鲁晓夫根本没能看到这封信——它被军方拦截了。军方对基托夫极为愤怒,认为将军队的分享出去是对苏联国防力量的削弱甚至是攻击,当然,这也会对军队利益造成损害。因此部队秘密委员会将基托夫开除出党,苏联互联网的设想也走到了尽头。
然而在红书计划尘封后的十年,它启发了一位数学家、控制论大师格鲁什科夫,而此人终将发展这一计划,展开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自动化尝试。
OGAS不是简简单单的工厂机械化。
而是利用网络将全国编织成计划经济的蛛网;利用高效的计算机减少甚至消除官僚;利用全国的算力分担计划经济的压力。
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场技术革命,而且,这是共产主义技术革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9#
发表于 2021-10-21 08:55:47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讲述苏联互联网历史的一本书,作者:本杰明·彼得斯(Benjamin Peters),科技英文不错的同志可以批判地读一读,我的很多资料来自于此。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10#
发表于 2021-10-21 09:16:52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为什么需要自动化?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宏观原因:计划经济带来庞杂的信息,给计划经济体制带来极大的挑战;
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官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孳生。

关于前者,OGAS的设计者格鲁什科夫提过一个说法:
随着计划经济的增长,它的技术秩序的日益复杂,为了做出有效决策,将需要100亿个管理员。唯一能够拯救计划经济的,是将这项工作委托给机器。其实我们说白了,就是将计算机深度引入计划经济中,用计算机强大的算力取代人力的简单重复劳动。进而缓解计划经济产生的庞杂信息压力。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缓解而不是解决,因为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算力迟早难以跟上国家的发展。

关于后者,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原因,毛主席已经提了很多了,相信同志们应该比我了解。我只谈谈格鲁什科夫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案,即为引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机器自主运算各种计划经济指标。
理想的状态是:地方政府按天按月输入全方面的经济情况——大区计算中心进行统筹——莫斯科计算中心进行整体统筹 这中间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只需要程序员的维护,减小了官僚队伍(最重要的是降低了人民监督的成本,假如人民可以监督的话)


在格鲁什科夫所处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苏联进入经济停滞时代,经济计划也集中于少数决策层,缺乏了人民的监督和提议。因此,结合以上两点原因,格鲁什科夫认为OGAS 是苏联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机会,他希望通过计算机中心系统去中心化,为发展放缓的苏联社会主义带来一次升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05:39 , Processed in 0.038326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