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7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谈谈当前现状,讲讲我对特色的分析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3:22:5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1-10-16 21:36 编辑

  特色首先是个买办经济。通过贱卖劳动力,贱卖生产原料,以及给帝国主义势力倾销商品,来换得美帝国在生产体系的容纳。这种买办往往通过军事政变登台,将统治地区变为半殖民地,它在经济上是受控制的。因此,政治上和外交上也不可能存在独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买办的殖民经济,最后当地的简单再生产不能进行,经济崩溃。(不断地进行不平等的劳动交换会导致半殖民地的劳动力和生产原料日益匮乏)这也就表明了,买办经济实际上会有固定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以及同样的结局。不同的是表面上问题的不同,比如说蒋介石买办最终结局是货币制度的崩溃。我这里有一种猜测,下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指出不足。
  特色从诞生之初,经济就有三种支出。一是制度运转(体制人员、社会保险),二是国营企业运营,三是政府债券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也是这三种不过略有不同,一是制度运转(税收,社会保险),二是国营企业运营,三是政府债券以及土地出让金。因为买办的殖民经济的实质,会导致制度运转的支出恒大于收入(这个差值落到了买办和外资手里)。所以要进行所谓的深化改革,就是把国营企业中孱弱的(支出大于收入、与垄断资本竞争处于劣势)卖掉,来填补支出与收入的亏空。同时这部分失业的人也会进一步加大“一”的收入(铁饭碗没了打工),降低“一”中收入与支出的差值,提高“二”的净盈利。不过这种败家活法明显会有没得卖的一天,于是就需要“土地财政“来堵窟窿。同时土地财政可以实质上降低劳动者消费品需求,实际上也许国际劳动交换来的总消费品变少了,劳动者也会因为沉重的房贷而无法发现。
  因此,关于这部分我的结论是买办经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因为它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的死法。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不同。最终特色的土地财政无法继续进行了,国营企业已经卖的几乎没有了。而未来的劳动力生产(人口出生率下滑)、人口老龄化,又分别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与支出的差值。这时候逐利的外资已经将特色吃干抹净了,只准备换下一个半殖民地掠夺。特色为了堵窟窿,只能不断放水。接下来维持不住的房价,和消费品的飞涨,将带来货币的崩溃。所以,恐怕特色经济会在接下来不超过三年的时间崩溃。
  接下来谈一谈未来的群众基础、革命形势。
  人的思想受到人所在生产关系以及在生产体系内的位置的影响。因此尽管目前群众生活极苦,受到剥削和压迫极大,但是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反抗欲望,最多也就嘴上“革命”一下。因为他们目前思想上还是受到现有经济基础控制,不过伴随经济的逐渐崩溃,群众的思想会逐步变成人物质意义上的需求和生产力的结合。崩溃后的三到五年内,群众认识会急速提高。这时,反动派的控制力量也最低,最适合我们讲清楚我们的科学理论。
  最后,关于理论。
  我很想知道红色中国网的同志们对“中苏论战”来源的看法。我这边才疏学浅,观点是,苏联的经济制度里生产者不控制生产。这就造成了客观性创造出一群新地主,新的资产阶级,他们受到了这种“生产体系内的位置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要搞“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后面的文革。这也是我对继续革命论的理解,我个人反对将问题粗暴的理解为少数人的人性问题。苏联的修正和特色的买办不能一概而论,特色的买办应该来源于生产力水平实在太低,甚至没有产生出资产阶级文化。特色恐怕也是稀里糊涂的走到了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7#
发表于 2021-10-19 05:21:49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1-10-18 21:32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候,群众也没有评论区嘛。

“就是现有生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家需要了”这句话太模糊, ...

关于群众的愤怒其实除了我个人的直观感受,还有风向问题。
以前群众会自动的和统治阶级站在一起,就比如日本之家吧。会成为大家的攻击点,但是现在除了机器人和少数低幼评论,已经没人会受他们那套影响了。再比如说胡锡进这种喉舌,之前每当他在某些特定日子都提的“晚年错误”和“蛋炒饭”,群众都觉得大快人心。今天评价他都是“重啃”,“叼盘”,最早他还表面上拉黑一下,维持一下评论区的情况。今天评论区里面都是反串,表面上支持他但是id却是“老胡通人性”的这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6#
发表于 2021-10-19 05:03:45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1-10-18 21:32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候,群众也没有评论区嘛。

“就是现有生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家需要了”这句话太模糊, ...

红中的老师们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不理解唯物史观这种运动性,一方面又对马克思主义的那个科学基础(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不够了解,不够服从。这两者共同作用,带来了更大的负面效果。我很担忧这个问题,因为如果连红中的老师们都不清楚这个问题。那恐怕接下来经济全面崩溃时,大家也找不到正确的,指导性的理论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能满足大家的需要,就仅此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5#
发表于 2021-10-19 04:55:31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1-10-18 21:32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候,群众也没有评论区嘛。

“就是现有生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家需要了”这句话太模糊, ...

人类的需要会随着“人类所在的生产关系以及他所在生产关系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就比如说一个贫农生活在一个完全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环境,这个农民会需要钢轨吗?
      我再解释一下,比如说地主反对土地革命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地主有很多土地吗?并不是这样,是因为地主根本就不想这件事,根本就不会去觉得这件事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封建制度农业生产和地主所在这个生产体系中的这个位置决定了他的想法。(这就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区别)
      所以是,因为干部集团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体系以及他们在生产体系中的这个位置不断改造他们的想法,然后腐化。而不是干部集团管控生产资料,所以腐化。这两件事的区别就是要消灭什么,以及为什么腐化。
      前沿的科学和技术其实已经反过来论证了这件事,人是要在思想上保持正确的(就比如被迫枪杀无辜妇女儿童的美国大兵会得ptsd)(为什么理解唯物史观的干部不会腐化)。脑体分工担忧的无非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的不平等交换,但是这在区块链技术面前,这完全都不成问题。
      是的,我的意思就是目前已经完全成熟了,已经不可能会再出现复辟了。并且今天的生产力基础环境,带来的就是劳动者迫切需要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的实现。这种计划经济既不是苏式的那种命令式的,也不是生产力不足产生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那种过分依赖于人的水平的那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4#
发表于 2021-10-19 04:26:25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1-10-18 21:31
不必担心反感,大家正常讨论,有不同意见是常有的事。
你讲的动态过程我明白,但是动态过程并不简单地意 ...

我们谈的是一些没有任何前提的德国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30],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1]。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即使感性在圣布鲁诺那里被归结为像一根棍子那样微不足道的东西[32],它仍然必须以生产这根棍子的活动为前提。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家知道,德国人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为历史提供世俗基础,因而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历史学家。法国人和英国人尽管对这一事实同所谓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了解得非常片面——特别是因为他们受政治思想的束缚——,但毕竟作了一些为历史编纂学提供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步尝试,首次写出了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
叹气,可惜这个动态过程正是唯物史观的来源。也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解释。
我之所以注册账号特意来说这件事,就是发现了红中的同志们似乎完全不理解这件事。我十分推荐您想一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部分和接下来我没有复制过来的那些,费尔巴哈的错误正是在于他只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却无法理解这个过程是如何产生的。他并不理解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3#
发表于 2021-10-19 04:09:38 |只看该作者
激活 发表于 2021-10-18 21:19
我感觉你有点教条主义了。新的制度从出现到稳定这个时间至少是百年以上的,毛主席都说中国未来将会一直存 ...

其实恐怕你才是那个教条主义。。。。。我不想引起你的反感
简单说说为什么新的制度从出现到稳定这个时间至少是百年以上的?
奴隶制度的商周持续时间都在五百年以上,为什么到了封建制度持续时间就维持不了那么久了,也就二百多年?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你并没有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概念。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是物质循环速度的增快。
然后简单说说,你发来的那篇文章其实是个唯生产力论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带来生产力进步吗?这当然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润,一切其他的比如生产力进步都是副产物。所以社会主义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是必然高于资本主义的。
最后说说社会主义,我十分希望你能够有唯物史观的认识,但是很明显,你这个认识还是没有脱离费尔巴哈那种机械唯物。人的认识和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分工中的位置是分不开的,无需打破脑体分工,因为这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你纠结的无非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交换的不平衡。但是其实这只需要做到按劳分配即可。这个劳指的是交换价值的来源,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需要很高的生产力水平或劳动者很高的认识。生产力水平高,对劳动者的要求就低,劳动者水平高对生产力水平要求就低。但是生产力水平高,劳动者水平自然高,生产力水平低,劳动者水平自然不高。这就是这个运动的认识,头三十年做不到大概率是基础太差,这不能被表面性的认为是“没有发展私有制”或“社会主义必然复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21-10-18 21:32:39 |只看该作者
科学基础 发表于 2021-10-18 07:49
这种实际崩溃就是目前的官媒没有一个敢开放自己的评论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现有生产体系已经无 ...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候,群众也没有评论区嘛。

“就是现有生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家需要了”这句话太模糊,什么是“大家需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21-10-18 21:31:14 |只看该作者
科学基础 发表于 2021-10-18 07:37
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我不太敢提起这件事,怕引起大家反感。
列宁同志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中写的东西 ...

不必担心反感,大家正常讨论,有不同意见是常有的事。
你讲的动态过程我明白,但是动态过程并不简单地意味着互为因果。在谁为必要条件的终极意义上,永远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说的生产体系,如果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通常所讲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那么也不能逃出这一规律。
你所批判的这篇文章所讲的积累指的是生产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指的是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必要物质条件,指的是缩短劳动时间,打破脑体分工的必要条件,指的是生产力,而不是私有制。你所讲的“公有制生产一样会不断提升生产力”自然在理论上没有错误,但是在没有打破干部集团(后来的官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事实掌控,没有打破脑体分工的情况下,此时的“公有制”显然只是干部托管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21-10-18 21:19: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激活 于 2021-10-18 21:21 编辑
科学基础 发表于 2021-10-18 07:55
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 ...

我感觉你有点教条主义了。新的制度从出现到稳定这个时间至少是百年以上的,毛主席都说中国未来将会一直存在两条线路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之时,举的是新民主主义,先建立资本主义在过渡社会主义。那么如何过渡社会主义?难道不是积累剩余价值?积累什么时候成了资本主义专用名词了?谁掌握这个剩余价值和谁进行分配才是关键,难道公有制国家就不积累了嘛?如果你说共产主义时期,打破脑体分工,国家消亡了,这个时候当然不用积累,但在此之前不用积累??公有制是会提升生产力,苏联就是一个样板,但计划经济的“威力”并没有先烈们想象的那么厉害,你可以看看网站里关于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8583 这篇文章的内容,里面通过数据对比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在你看来中国之所以复辟,是因为没有真正实行社会主义经济,那么为什么实行不了?因为新中国成立之时,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先扫清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在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当中,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打破脑体分工,两参一改三结合,但这是不够的,民众需要学习,需要时间来学习,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特别是苏联撤走。中苏开始对峙的时候,哪里有时间学习?人民群众不加班都是难得。谁都想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但当时的情况如何实施?或者你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不一样的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9#
发表于 2021-10-18 07:55:27 |只看该作者
激活 发表于 2021-10-17 19:35
我没读懂,你所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怎么关联到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必然性?这篇文章,解释的更好

ht ...

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劳动。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人的交往,而不是作为个人的个人的交往。这些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积累起来的劳动,或者说私有制,以及现实的劳动。如果二者缺一,交往就会停止。现代的经济学家如西斯蒙第、舍尔比利埃[75]等人自己就把个人的联合同资本的联合对立起来。但是,另一方面,个人本身完全屈从于分工,因此他们完全被置于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私有制,就它在劳动的范围内同劳动相对立来说,是从积累的必然性中发展起来的。起初它大部分仍旧保存着共同体[Geimenwesen]的形式,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来越接近私有制的现代形式。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所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工越发达,积累越增加,这种分裂也就发展得越尖锐。劳动本身只能在这种分裂的前提下存在。
其实这篇文章有些思想问题很严重,积累其实是私有制。他说积累是必要的,但是其实积累不过是私有制的生产而已,公有制生产一样会不断提升生产力。不然要计划经济干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6:24 , Processed in 0.019481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