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00|回复: 1

淮海战役纵横谈(三) [复制链接]

Rank: 2

发表于 2012-6-29 14:16:41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复盘
淮海战役二阶段很像孟良崮战役的重演,也是中间共军包围国军,外围国军包围共军,只是规模大了数倍。不同的是围歼中央的部队久攻不下,成为僵局。哪方先打破僵局,战局就不可逆转地偏向哪方;哪方先放弃,自然就失去了争胜的可能,剩下的只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蒋在相持阶段动摇,决定放弃徐州,相当于从决战中逃跑,战局已不可收拾。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黄、杜之撤退皆不坚决,根子在老蒋哪一块都舍不得。黄维是来驰援徐州的,突围而走则意味着放弃徐州。黄突围不成,很大原因是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更深层之原因是蒋认为黄维兵团完全可以顶得住中野的攻击,命黄死守待援以策应徐州,而不是第一时间坚决突围。否则单以中野的力量,难以阻止黄突围。即便在三阶段中野华野合力围歼时,胡琏仍然率八千人突围而去。杜之撤退也是不坚决,拖带家眷及文官、学生等,日行三四十里,中途又舍不得黄维,转向西南。否则以华野北线八个纵队的力量,很难全部围住杜集团。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解放军方面也出了重大指挥错误。总前委误判战场形势,先是说三天独自解决战斗,拒绝华野几个纵队参战,一现即逝的三五日内消灭黄维的机会就这么断送了。后改十天也是照顾面子的说法,实战华野加入后仍然打了九天。黄维迟迟不能解决,如鲠在喉,拖住华野十四五个阻援纵队无法机动,战役形成了僵持局面。这期间如果国军不犯错误,坚决救援黄维,无论南线或北线突破,战场形势都将起根本变化。一旦杜黄或李黄会合,则豫东战役二阶段殷鉴不远,胜负在未知间。所以二阶段对双方来说,都是决定性的转折点。11月30日杜集团撤离徐州,华野分兵追堵,终围之于陈官庄,另一边黄维却仍然坚决抵抗。是为夹生饭。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总前委还在25日下令华野部署围歼蚌埠方向的李延年。如果华野当真听命从北线调兵向南线,则北线杜集团或倾巢向南援黄,或者倾巢西撤,华野都只能坐视。一旦杜集团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粟语)”,胜负可能易手。退一步说,就算杜选择不顾黄维集团而西撤,华野此时主力在蚌埠方向,单凭阻援部队(北线最多时8个纵队,如果围歼李,还要再调走两三个纵队)五六个纵队,不可能拦住杜集团三十万人。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围歼黄维战斗一共打了21天。其间总前委数次拒绝军委及华野增援的建议(即便是28日电文,“十天解决黄”,仍然高估了自己力量),并下令粟围歼李延年(幸好没有打上),不但战斗打成了僵局,拖住华野阻援的十几个纵队不得机动,能够抓住杜是完全是粟将兵力使用到了极限、华野将士超水平发挥,加上蒋瞎指挥的结果。一直到了战役后期,华野12月6日先后投入先后投入特纵、7纵、13纵、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后又加上3纵,计四个纵队直接参战,与中野一道激战9日,始能歼黄。可见后来总前委的十天说也是天方夜谭。而如果按照粟与军委的建议,26晚至27日即投入华野七纵、六纵一部、苏十一纵、十纵、特纵炮兵,中野王张十一纵,近六个纵队、十数万人的生力军,以黄维之仓促应战,无时间构筑工事,完全可能于三五日内全歼黄维。如此,即便没有蒋的瞎指挥,杜集团也是瓮中之鳖,李延年刘汝明动作不快的话也可能跑不掉。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战后检讨得失,国军之上策是李刘集团以蚌埠为依托向北、杜集团以徐州为依托向南,约50万人马夹击,坚决不动摇救援黄维。如此华野阻援之十四五个纵队压力极大,一旦防线被突破,国军60万人马会合,胜败之势就可能逆转,一如豫东战役二阶段。如此国军有五成的机会。一旦脱身则从容撤退,隔长江布防,因为林彪大军即将入关,中原已不可为。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中策是放弃救援黄维,弃徐州辎重及文官,30万人马果断迅速西撤。这就是杜11月28日的计划,但是还应更果断,动作应更快,不应带文官家眷辎重日行三四十里。此时华野力量已经用尽,仅靠北线七个纵队(后增加到八个)拦不住杜集团的行动,南线三个纵队增援也鞭长莫及。如此淮海战役就只有两个阶段,解放军后面的渡江战役难度会大得多。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下策是固守徐州,与解放军在阵地战中拼消耗。碾庄围困黄百韬、双堆集围困黄维,都是运动战转化的阵地战,没有永久性工事。徐州则不然,国军经营已久,且兵力三倍于黄百韬、黄维,攻坚必然付出更高的代价。拼成消耗战,国军就不算输。消耗掉华野主要实力,能给划江而治赢得时间。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发表于 2012-6-29 14:17:42 |显示全部楼层
从解放军方面说,上策是中野分兵担负阻援任务,第一时间集中优势兵力,以华野为主攻,围歼黄维集团;中策是以华野配合、中野主攻,第一时间投入华野五个纵队配合围歼黄维;下策是华野阻援,中野在华野炮兵支持下独自进攻黄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上策之不能行,是政治原因。中野多次担当阻援任务(如豫东战役),心有不平;中策之不能行,是总前委三常委对黄维之战斗力判断失误。实战解放军所行的是下策,国军所行的是下下策:杜集团先是向南猛攻援黄维,至30日又带着文官向西撤退。此时蒋已昏了头,两个方向都想要,弃徐州、后援黄之言犹在耳,中途竟然变卦,命杜集团转向东南会合黄维。如此,白白失去了徐州这个依托,将徐州方向的攻坚战变成了粟擅长的运动战,给了解放军全歼两个方向敌军的可能性。蒋的指挥,比人们所能想象的极限更愚蠢。很像今天的某些决策,令人每每怀疑是敌方间谍提的建议。事实上蒋的作战厅长的确是间谍。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解放军行下策,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军委、总前委、华野三套班子同时存在。以中野主攻黄维是政治选择,而非军事最佳方案。中野多次担任阻援任务,已经心有怨言。然攻击力不足,总前委三常委又拒绝华野部队参与围歼,给了国军根本扭转战局的机会,至少也可以从容撤离徐州。只是国军上下不要说有张灵甫固守孟良崮的意识,连撤离的机会都没有抓住。黄、杜集团突围都不坚决,这反映了蒋的犹豫。黄维是来增援徐州的,是放弃任务自己突围,还是改固守以等待徐州集团一起突围,始终举棋不定;杜集团救援不力,撤退不迅速,中途又转向试图会合黄,最终输了个干干净净。从解放军方面说,二阶段中野本来是主角,戏却被总前委唱砸了,围歼黄维打成了夹生饭,其间拖住华野十四个纵队打援,阻援与围歼部队都陷入苦战。因为蒋的瞎指挥,才使得总前委的错误后果不那么严重。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即便有蒋的瞎指挥,中野华野的兵力也已经使用到近乎极限了。如果不是因为粟把握了每个转瞬即逝的战机,将士超水平发挥,战役的结果仍然在两说之间,至少杜集团30万人逃走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期间粟动作很快,剑及屦及,行动与请示同时进行;军委反应也很快,放手让粟发挥,事后追认。至于总前委三常委已沦为双堆集战斗指挥官,此时只顾双堆集战场犹不暇,基本是局外人了。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中野奉军委、毛主席命,渡黄河、出大别山,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功在史册。渡河时失去重武器,长期无后方作战,在艰苦的环境中转战一年余,部队减员大,战斗力不强,这不是总前委三常委的错,更不是浴血苦战的中野将士的错。但是对双方战斗力判断失误,拒绝华野数个纵队第一时间参与围攻黄维,却板上钉钉,是总前委的错误,必须负责任,不能推给军委。三常委意识到这个错误,所以改三天为十天,后来竟改成“就是中野打光了”(邓语)也要坚持云云,可知当时已经不抱独立歼灭黄维的希望,只是指望华野脱身后回头支援。如果说,这些都只能算善意的失误,那么日后整粟、自称“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阻挠粟的平反的那些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误了。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平心而论,毛麾下最优秀之的将领当数林彪与粟裕。与林彪相比,粟裕敢用奇兵行险,胜负多在一线间,一个环节不到就是败仗,然胜则战果惊人。解放战争期间胜负最悬殊的将领当属粟,林称其为神仙仗。例如孟良崮战役,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从容而去,粟之决策出乎所有人之意外。毛有无人可及的大局观,更有诗人气质,也喜行险,所以两人一拍即合,互相欣赏。尽管后来粟遭权臣排挤,郁郁不得志,毛却以将才难得故,一直保全了粟。当时粟建议陈邓来指挥战役,统一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军事行动,避免豫东战役二阶段两军协调不力,断送胜利果实局面再现。毛雄才大略,闻弦歌而知雅意,用建立总前委的方式,将中野纳入战役的统一部署中。所以说,淮海战役的真正主导者是毛与粟。战役构思与发起阶段两人中少了一个,大淮海战役都不可能发生;战役发展过程中少了一个,都不可能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者是毛,实际战场指挥者是粟,还有一个是刘帅。这三人之外,任何人都是可被替代的。刘帅对粟始终推重有加,粟始终对刘帅保持一份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风范。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粟指挥的华野完成了淮海战役三阶段中的两个半以上,歼敌90%左右(一般史说80%,因为打黄维的全部战果歼敌10万人全部算在了中野头上,缴获也全留下)。这些毛看得清清楚楚,但要平衡各方面,有些话就不说。粟自己也很低调,不去争功。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淮海战役的当事人多已去世,留下的是当时的电文。粟的回忆录中,有济南战役,有渡江战役,就是没有淮海战役,当时的很多想法无从得知,这是很可惜的。粟之遗孀楚青整理的相关回忆文字,作为附录收于《粟裕回忆录》中,发表在粟去世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利于总前委的文字被删去或一笔带过,“有个估计三天可以全歼”连主语都省略了,只提了军委要围李。《粟裕传》、《大将粟裕》等正式出版物都是这么处理的。张震的回忆录中,11月25日到28日之间发生了什么,也是一笔带过。这样一来,给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留下的印象是军委瞎指挥。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中楚青整理的文字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黄维兵团被合围后,有个估计三天可以全歼。中央军委于11月27日电示我们,当黄维兵团快要歼灭,但尚未能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侧后打去,求得歼其一部。这使我极度紧张。我担心我们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未能迅速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不仅不能再增调兵力打黄维,而且只靠北线七个纵队,也难于完成追击合围杜聿明的任务,杜聿明集团可能跑掉(当然完全跑掉也不可能)。如果杜、黄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当时我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军委28日还发来电报。要我们在歼灭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考虑以2、6、7、11、13等五个纵队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合围并相机夺取蚌埠,但29日军委取消了这个决定。
李延年这个人动作不积极,我们一动,他就向后缩,我们没有打上。幸好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又抽出三个纵队,和北线的七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十一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


杜聿明于12月1日率30万人全部撤离徐州。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尽全力追击。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是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12月4日拂晓,我们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了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化装逃脱。杜聿明被我们“夹”住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我们密切注视着形势。这时有消息称:敌宋希濂兵团已到浦口,向蚌埠前进。蒋纬国也到蚌埠指挥北犯;杜聿明曾建议从西安、台湾及甘肃抽调几个军空运蚌埠,组成一个兵团,与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我们分析:歼灭杜聿明的作战估计还需半月至二十天,中野及华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足,尤其南线阻击李、刘兵力不足;不论杜聿明的建议是否能实现,即使宋希濂兵团赶到,我南线阻击部队必更吃紧,万一出乱子,势必影响对黄维的作战。为此,我们立即于12月10日晨发电刘陈邓并报军委、华东局,报告了上述情况和分析,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杜、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尔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我们再集中力量解决杜、邱、李集团。当即得到总前委电话复示同意,又经中央军委同意,决定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后来刘帅把这形容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华岳论


坛 - "http://washeng.net"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6:43 , Processed in 0.02611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