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63|回复: 0

对总结党的百年经验的意见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0-12-2 01:09:59 |显示全部楼层
刘金华:对总结党的百年经验的意见刘金华 · 2020-12-01 · 来源:作者投稿



[url=]收藏(0)[/url] 评论()字体: [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非常正确,非常必要,是继往开来的大事。

  刘金华:对总结党的百年经验的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非常正确,非常必要,是继往开来的大事。北京一些老同志和我,去年就提出这个要求。

  我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入总结党的百年经验。我知道,党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历史决议》:一是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前者从从1941年开始酝酿,到1945年通过,前后历时四年多时间,贯穿了延安整风的全过程,是在抗战进入新阶段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后者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总方针确立后,一些人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政策表现出了不满与抵触;另一些人全盘否定党的历史,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时一年多点。从1980年3月到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多次谈过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意见。这些意见成为起草决议的“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是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发起者、设计者和决策者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过的40多年的经验教训教训进行总结。从现在提出,到明年党的百年诞辰,只有半年多点时间,要总结42年的改革开放的历时经验,时间已经很急促了,必须抓紧进行。

  不能讳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现在,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政策表现出了不满与抵触;全盘否定党的历史,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甚至否定中国,这两方面都更激烈地公开表现。邓小平理论也边缘化了。所以,沿袭由中央领导人主持起草,党的会议表决通过的方式,难以起到统一全党全国思想的实际作用。应当像延安整风那样,由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来做。党中央先提出个纲要,交给全体党员和群众进行讨论,同时,把左中右、老中青的代表集中在一起,在党中央主持下,对重大的历史实践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毫无疑义,这将是一场大辩论。同样毫无疑义,左右实际代表了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可能通过几个月的大辩论,就可以统一。但是,当面辩论,必然有一方会表现出理屈词穷,不像现在网上双方可以避实就虚,各说各的,是非莫辩,大多数的中间群众,难以知道孰是孰非。集中讨论,难以改变左右的立场观点,但可以让党和广大群众了解不同观点,通过不同观点的斗争,明辨是非,帮助党做出正确决议。让群众参与决策,自己教育自己,实现党中央与绝大多数人民的认识统一,道路统一。

  这是党的百年总结。历史上,建国前的28年,基本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谈到了,极少数人有异议,事实清楚,争论用不了多少时间;争论很大的是建国后的72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领导建国后28年的评价,我直言,是邓小平通过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建立“邓小平理论”。现在民间分歧很大。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关系党向何处去的根本性问题。需要花较多的时间争辩,检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对三中全会以来的42年认识,就有了统一的基础。

  我们知道,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提出“三个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 “四个自信”,增加了一个“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冒昧地提出一个问题:十八大以来为什么一直反复强调要坚持“四个自信”?

  什么是“自信”?许多人从主观方面解释,如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有人就提出过大家和美国要“自信”,以为只要自信,就能克服危机,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幻想。我认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科学:“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现在,党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还没有认真总结过,需要通过总结党的百年实践,反思党走过的路,检验各种理论,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环境的规律性,才能真正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而未来总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经验,目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这是总纲。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很多,我认为,可能最好的诠释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19:51 , Processed in 0.02142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