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中堂大人:谁让民众开证明“你妈是你妈”?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0:1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照胆之镜 于 2015-5-7 10:49 编辑
KCIS观察:“权力清单”是公民赋予公仆的,不是公仆赐予公民的,让民众开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是积习成疴的权力欲,是尚未肃清、依然泛滥的行政遗毒。由此可见,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把改革推向纵深刻不容缓。
郎遥远:谁让民众开证明“你妈是你妈”?

文/郎遥远

   

    “‘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发怒,“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李克强总理的怒火,似乎一直未熄。批“揽权”、批“懒政”、批“走样”、批“奢华”、批“灰色地带”、批“东北危局”、批“处长治国”、批“政府的手伸得特别长”,一声高过一声,一声重过一声。

    从朱镕基以降,共和国总理发怒屡见报端。朱镕基曾对豆腐渣工程发怒,曾对政绩经济发怒:“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更对腐败反怒,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言:“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温家宝曾怒斥“三鹿之流”是一群没有良心之徒,“一个也不放过”。曾在汶川救灾现场怒发冲冠:“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朱镕基总理怒目金刚、铿锵有力,温家宝总理温文尔雅、嫉恶如仇,李克强总理正直直率、壮士断腕。共和国总理们一次次发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民众心中矗立了伟岸的人格丰碑。但是,一个大国总理,频繁发怒,经常是对同一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发怒,不禁令人省思,“怒根”在什么地方?“怒源”在谁的身上?

    十八大后,中国在市场化、法治化道路大步快走。凡公民能自决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市场能调节的,政府都要退出。从“旧两个凡是”完全信赖领袖和政府,到“新两个凡是”开始信赖公民和市场,意义重大。中国改革其实就是权本位向民本位的深刻转型,从一个完全信赖政府,信赖计划,不相信市场,不相信公民个人自决的模式,转向越来越尊重市场和个体,越来越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验证明,越是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越是政府权力少一点,公民权利多一点,经济就会越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会越幸福。

    李克强在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而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线都是“删繁就简”。

    中国是世界上行政审批最繁杂的国家之一。前几年,中央级还有一千多项,地方级接近两万项,“公章马拉松”可称得上世界吉尼斯行政审批纪录,“审批马甲”、“权力二婆婆”成为中国行政的另类风景线。过于强势的政府,虽然集中力量能办大事,但无疑削弱了市场调解功能,约束民间创造力,窒息公民社会成长空间,甚至以牺牲公民人权、生态环境、资源掠夺开发、滋生腐败、恶化社会矛盾、累计民怨民愤为代价。

    李克强总理开列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毫无疑问,是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金钥匙”。一方面,推动中国社会从官本经济回归民本经济,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铲除从上到下的部门权力寻租,清除盘踞在各行各业的特权利益集团。新一届国务院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先后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多数放给市场机制调节或下放给地方政府,还有一部分交由社会组织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化服务方式承担。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是十八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简政放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为什么在法治“探照灯”和“摄像头”下,各部门、各地方权力依然如此任性?十八大红头文件,国务院三令五申,为什么行政审批“马甲”、“拦路虎”依然粉墨登场?为什么各路处长对权力关卡依然蜂迷蝶猜?为什么依然出现“县官不如现管”的怪现象?

    开证明“你妈是你妈”,这个天大的笑话背后,是政治文明的黑色幽默。当总理拍案而起的时候,民主政治的力量是否站起来了?法治的孔武有力在何方?直至今日,多少人还把善政希望寄托于明君再世?多少人还把公平正义寄托在领导者的冲冠一怒?可叹的是,一些媒体依然把中纪委巡查组纠错案,称誉为“包青天”。

    在古代专制社会,权力被皇帝和官僚阶层操纵。国家权力依靠暴力来行使,仿佛可怕灵光罩在百姓头上,决定芸芸众生的生死荣辱。被神化的权力,成为民众崇拜对象。权力崇拜导致官本位,由此孳生官员们的权力嗜好。在专制下,被统治阶级或者统治阶级内部,都会感到权力巨大无比的力量,从而恐惧权力,人人提心吊胆。从权力金字塔顶的皇帝,到各级官吏都成为暴力的象征。权力人格化,暴力也人格化。经过千年封建社会浸淫,草民显然微不足道,奴性成为专制下的国民性格,乞望明君赐给他们雨露阳光,希望清官和青天为民做主。

    现代社会学认为,权力欲的强弱,与权力压迫程度有关。受权力压迫程度越重,其产生权力欲也越大。一个国家的官本位思想很严重,官员的权力嗜好比吸毒还甚,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就落后。人们深受权力的逼仄,结果使一部分人停留在对权力的恐惧上,俯首帖耳甘受摆布,一部分人停留在对权力的仇恨上,伺机成为反抗力量,一部分人则拥抱体制,追求权力,加入争权夺利的官场。

    文明的政治体制,决定文明的行政体系。发达民主国家政要,需要一次次为内政事务拍桌子吗?一个部门处长有权自由裁量、占座为王吗?公务员敢自称为“官”,高高在上作威作福,恣意刁难衣食父母、伟大的纳税人吗?无论是总统还是州长,谁敢漠视、羞辱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敢设置层层关卡吃喝拿要,敢不敬畏他们手中的选票、无处不在的监督和人人平等的法治?

    发达民主国家精兵简政,一是分权化;二是民主化。政府信息公开透明,鼓励公民积极参政,促进参政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国家议会可以旁听,地方议会的会议大都公开。地方议会决议要张榜公布,公之于众。公民通过行使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参与地方事务决策和管理;三是民营化、整合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设立各种协调机构和合作机构。政府不是万能,不包揽所有事务,通过市场竞争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四是精简化,纳税人的钱不养一个闲人。本质区别是,公务员是社会分工的职业,不是两张口的官。

    一个国家进步,根本上是文明的进步。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封建专制到现代民主法治,从官老爷的八抬大轿,到公民手中的神圣选票,这是文明进步的方向。如果不致力还权于民的制度建设,而仰仗明君和青天老爷,如果不把希望寄托于公民的参政议政,而用道德说教期待官员良心发现,如果在改革中依然设置各种雷区和禁区,不把媒体自由、公民监督当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力量,如果依然沉湎于教条主义、自信主义而搔首弄姿,左顾右盼生光辉,那么反腐倡廉、阳光政府都难免成为噱头秀场和速食新闻。

    正因为缺乏真正民主法治制度的建设,缺乏民主素养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官本位思想才能如此根深蒂固,官场腐败丑恶才如此普遍猖獗,行政审批乱象才如此屡禁不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花招才如此变化多端,“伸得特别长”的权力之手总是砍不了。而普罗大众在权力恐惧中,就会继续愤怒、麻木、无奈,继续匍匐着灵魂,明哲保身,这是大国崛起的国民姿态吗?

    在中国改革历程中,长期热衷经济建设,冷对“政治体制改革”,大多数民主和法制的原则无法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基本没有改变,官本位和特权集团腐败不仅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上所有重大问题的根源,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最主要阻力,同时把本应归于广大民众的利益通过巧取豪夺纳为已有,官民矛盾越来普遍越尖锐频发。执政精英的普遍体会,是“老百姓越来越难管”、“维稳成本高”和政权危机感。

    “权力清单”是公民赋予公仆的,还是官员赐给百姓的?这是问题关键。让民众开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是积习成疴、积疴成囚的权力欲,是尚未肃清、依然泛滥的专制遗毒。还政于民,权力低头,清风自来,阳光自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5-5-7 23:17:33 |只看该作者

港媒吐槽李克强不知道的天大笑话

本帖最后由 照胆之镜 于 2015-5-7 23:18 编辑

  中国国务院5月6日召开常务会议,讨论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等问题,总理李克强讲了三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是他从媒体上看来的。说的是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李克强

  上面这篇报道来自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是中央人民政府官方门户网站,即国务院的“喉舌”网站。香港“东网”发表评论文章称,这则报道让人欣慰之处,并不是李克强有多体恤民众、有多大决心在推进改革,而是报道透露出,中国大陆媒体对社会上一些问题的报道,贵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的中共领导人还是能看到一些,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闭目塞听”。在中国最可怕的事,是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舆论已经沸腾,全国都在议论了,而中共领导和高官还是一副面瘫的死样,装聋,作哑,不理,不睬,不形于色,不改变,不行动,不处理,不说话。现在,李克强至少听到了、说话了。

  但是就证明“你妈是你妈”这件事而言,李克强可能对底下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文章披露,这个要求提供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有关部门”,并不是中国的政府部门,而是旅行社,是外国驻华办理签证的使领馆。如果说提出这种要求很荒唐,荒唐的机构实际上不是李克强能管的。在这件事上,民众抱怨的是当旅行社和使领馆提出要求,民众去政府部门开这种很容易证明的证明时,政府部门却推来让去,互相踢皮球,或者故意设置各种门槛,提出各种要求,收各种费用,使出各种招数为难老百姓。“你妈是你妈”中政府部门的问题,是缺乏服务意识,有些部门太官僚。

  此外文章指出,提出比“你妈是你妈”更荒唐要求的中国政府部门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而且就在李克强身边,就在李克强管辖的部门手下,甚至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坐在李克强当天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场上。很遗憾的是,李克强没有举这个例,不知道是不是他没有看到媒体的报道。

  文章提到此前4月23日南方周末的文章《学历认证,不合时宜?》。不是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好,也不是这家媒体的报道是独家(国内媒体多年来零零星星已经有过很多次报道了),而是刚好在李克强在说“天大的笑话”前十来天,这家媒体也说到了同样的事。这个事情才是真正的荒唐,这是个比“天大的笑话”更大的笑话。这个笑话就是中国教育部的学历学位认证。

  文章说,本来中国的学生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从国内外的大学、研究机构毕业了,取得了盖有学校和研究机构印章、签有校长名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颁发证书的国内教育机构,都是由中国教育部批准的正式办学机构,证书也都是在教育部备了案的;国外的教育机构,也都是获得中国教育部和世界各国政府承认的,可是,他自己已备案、他自己主管的学校颁发的证明,他还要让学生们掏钱去他那里再“认证”一次,证明他颁发的那个证明是真的。他承认的国外大学的证书,他也要让学生掏钱去他那里买一份“承认”的证明。全世界,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

  文章指出,说荒唐其实也不荒唐。一切都因为一个“钱”字作怪。因为中国的政府部门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挣钱”部门,他们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挣钱。想想看,全国只计几千万高校毕业生,每人收100元认证费,这是个多大的数字?

  中国教育部可能会辩解说,那不是我干的,钱不是我收的,钱是“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收的,那不是政府部门,是一家事业单位。这就叫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既然你是公立的事业单位,又获得了教育部的独家授权,对外的名称又叫“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那你就理应受到全国人民的监督,有责任向外公布所收费用的去向。可是,媒体向其申请每年收费信息公开,他却回复说,这是“商业秘密”。你到底是商业还是政府?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之后,就在李克强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两天,教育部对媒体报道有一个公开的回应,这个回应就更搞笑了,即,声称“近日发现部分非授权中介开展所谓学历认证代办和加急服务,收取高额费用,谋取不当利益,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提醒:这些非授权中介与该中心及授权机构无任何关系”,并公布了6个“未获授权的学历认证假中介”。这下好了,媒体本来是批评监督教育部及其学历认证中心,他们将计就计,一下子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认定为“假中介”,这相当于,他们给自己的“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这个机构又做了一次认证,证明他们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他们的垄断地位更巩固了,赚的钱更多了。

  文章中国教育部质问:你如何证明你们是中国政府的教育部?你们如何证明你们存在的合法性?你拿出一个证明来看看?中国人民能给你开这个证明吗?教育部干的这件比“天大的笑话”更大的笑话,我不信李克强真的不知道。如果李克强不敢提,那就让中纪委来查一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5-5-13 08:40:26 |只看该作者
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府能为老百姓服务吗?有钱人可以买批文,买博士,买论文,买枪手(包括考试)。。。。。。,他们不用证明“你妈是你妈”, 一切开着绿灯,因为他们钱多。 那位陈先生不是花了60元就不要“你妈是你妈”的证明了吗。一切向钱看的结果,下面要这个要那个,不就是能捞一点钱吗?
可怜不是因为小衙门没有钱,能向老百姓刮一点算一点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7 13:53 , Processed in 0.02824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