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不是货币宽松终点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07:22: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15-3-1 13:24 编辑

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 媒体解读:不是货币宽松终点

发表时间:2015-02-28 19:26:35


字号:A-AA+



关键字: 央行央行降息降息两会通缩通货紧缩

央行宣布3月1日再次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这表明央行在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借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此次降息,民生宏观团队认为降息不是货币宽松终点,股债双牛将延续,“宜将剩勇追穷寇”。民生宏观的观点如下:

缘何降息?经济下行、物价低迷,全球货币宽松大潮愈演愈烈,竞相向邻国输入通缩。央行降息可缓解债务风险,缓释通缩压力。

负债端成本未显著降低,银行让利实体。存款利率浮动扩大至1.3倍,以一年期定存为例,上浮到顶存款利率为3.25%,负债端成本降幅不明显,考虑到贷款利率已市场化定价,降息后银行利差收缩。

能否改变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待观察。降息后,一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企稳确立,但全国房地产销售能否企稳还需观察,房地产投资企稳最早需要三季度确认。城投剥离地方政府融资职能,赤字口子不大,反腐高压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不一定能反弹。终端需求不足,制造业依旧主动去库存。经济下行压力不易缓解。

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趋势略贬。降息后经济不会立即企稳,货币宽松预期,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存。但问题不大:欧元区负利率,热钱有进有出,不会有不可控的风险发生。此外,实际有效汇率太强,压抑出口输入通缩,人民币汇率贬值也不是坏事。

股债双牛还会延续。本轮降息不是货币宽松的终点,不必担心债市高开低走。过去囤积于地方、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流动性涌入权益和债券市场趋势没有改变,维持股债双牛的判断。

央行宣布3月1日再次降息

凤凰财经作者刘杉则认为,降息原因在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刘杉《央行为何再降息?》的文章称,1月CPI破1,创五年来新低,PPI出现连续35个月负增长,环比降幅扩大,通货紧缩正在由传说变为现实:

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消费不足迹象明显,此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实际消费增速低于前年。

消费减速与经济下行,看起来更像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因为私人与公务消费下降,导致相关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私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减速,进而抑制了私人消费和公务支出。

再加上投资和净出口乏力,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过如果将通货紧缩看作是货币现象的话,那么货币因素本身是促使通缩形成的内生动因。

首先是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更谨慎放款,以及银行利用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将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是债务人将新增信贷用于借新还旧,新增贷款并没有支持新增投资。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央行定向投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也就无法形成支撑物价上涨的力量。

其次是基础货币供给收缩影响货币增速。这是资金外流的后果,近来外汇占款下降现象明显,虽然为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但货币供给增速下降,无疑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面前,中国宏观当局想必对通缩问题越来越头疼,因为长期物价走低会使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影响就业。

如何应对脚步越来越近的通货紧缩,是中央急需面对的问题。

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使用,而更为宽松的总量政策有可能成为常备工具,降息和降准将会轮番上阵。

如果说此前央行对二度降息颇为谨慎的话,那么CPI破1后,一定会促使宏观部门的分歧弱化。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由双方利差变化决定。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明显,人民币若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从而进一步收缩本币供给,并冲击国内经济。这是谨慎派持有的观点,也是央行迟迟不二次降息的理由所在。

但当通缩的阴影越来越大的时候,央行的淡定就会消失,因为物价不断走低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资金外流严重。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好的政策组合是三个工具同时使用,利用降息来刺激实体经济,利用外汇干预稳定汇率,并通过降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当然,为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问题,宏观当局也会使用结构性工具,如让股票市场“去杠杆”,避免资金奔流入股市。在这些结构性政策用完后,总量工具就会轮番登场了。

党管经济已经成为政治新常态,因此党的会议过后,大的宏观政策随时都会出台。就在统计局宣布CPI破1的当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召开,如何应对通缩,应该是这个会议跑不掉的议题。虽然此后新闻报道没有谈到这一点,但这恰恰说明,预案早已形成,而开会只是统一思想。

“两会”马上开幕,经济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做好铺垫,是降息时间选择的重要考虑。

降息也要讲政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7:06 , Processed in 0.01819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