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标题: 政治经济学 —— 直接生产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2:34     标题: 政治经济学 —— 直接生产过程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2 11:34 编辑

作者 卡爾 馬克思 弗裏德裏希 恩格斯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二年


壹 商品


  (壹)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首先是壹個外界的對象,壹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商品首先是壹個外界的對象,壹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頁。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既定的前提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既定的前提,是某種特定的經濟關系借以表現的物質基礎。正是這種特定的關系給使用價值打上商品的印記。例如小麥,不管是奴隸、農奴還是自由工人種植的,都具有同樣的使用價值。即使它象雪花壹樣從天上飄下來,也不會失去它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頁。


  使用價值起著壹種與在以往的政治經濟學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在我看來,使用價值起著壹種與在以往的政治經濟學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但是——這是必須指出的——使用價值始終只是在這樣壹種場合才予以註意,即這種研究是從分析壹定的經濟結構得出的,而不是從空談“使用價值”和“價值”這些概念和詞得出的。


  馬克思:《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1879年下半年—1880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14頁。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壹種使用價值同另壹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壹種使用價值同另壹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能同別的產品交換的產品就是商品


  能同別的產品交換的產品就是商品。這些產品按照壹定比例進行交換,而這壹定比例就構成它們的交換價值,或者用貨幣來表示,就構成它們的價格。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5頁。

  使用價值表示物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


  使用價值表示物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實際上是表示物為人而存在。交換價值則代表由於創造交換價值的社會發展後來被加在Wert(=使用價值)這個詞上的意義。這是物的社會存在。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6—327頁。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同壹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壹個等同的東西某種壹定量的商品,例如壹誇特[1]小麥,同x量鞋油或y量綢緞或z量金等等交換,總之,按各種極不相同的比例同別的商品交換。因此,小麥有許多種交換價值,而不是只有壹種。既然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都是壹誇特小麥的交換價值,那麼,x量鞋油、量綢緞、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夠互相代替的或同樣大的交換價值。由此可見,第壹,同壹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壹個等同的東西。第二,交換價值只能是可以與它相區別的某種內容的表現方式,“表現形式”。


  我們再拿兩種商品例如小麥和鐵來說。不管二者的交換比例怎樣,總是可以用壹個等式來表示:壹定量的小麥等於若幹量的鐵,如1誇特小麥=a英擔[2]鐵。這個等式說明什麼呢?它說明在兩種不同的物裏面,即在1誇特小麥和a英擔鐵裏面,有壹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因而這二者都等於第三種東西,後者本身既不是第壹種物,也不是第二種物。這樣,二者中的每壹個只要是交換價值,就必定能化為這第三種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50頁。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壹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壹個使用價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壹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可是勞動產品在我們手裏也已經起了變化。如果我們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那麼也就是把那些使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們不再是桌子、房屋、紗或別的什麼有用物。它們的壹切可以感覺到的屬性都消失了。它們也不再是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或其他某種壹定的生產勞動的產品了。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各種勞動不再有什麼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


  現在我們來考察勞動產品剩下來的東西。它們剩下的只是同壹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


  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1頁。


  商品具有價值,因為它是社會勞動的結晶


  商品具有價值,因為它是社會勞動的結晶。商品的價值的大小或它的相對價值,取決於它所含的社會實體量的大小,也就是說,取決於生產它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所以各個商品的相對價值,是由耗費於、體現於、凝固於該商品中的相應的勞動數量或勞動量決定的。在同樣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的各相對應的數量,是相等的。或者說:壹個商品的價值對另壹個商品的價值的關系,相當於壹個商品中凝固的勞動量對另壹個商品中凝固的勞動量的關系。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48頁。


  在壹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壹定的發展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


  在壹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壹定的發展時代,也就是使生產壹個使用物所耗費的勞動表現為該物的“對象的”屬性即它的價值的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頁。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關系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的經濟上的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頁。


  商品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的化身商品所以有價值,壹般說,物所以有價值,僅僅由於它們是人的勞動的表現——不是因為它們本身是物,而是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的化身。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8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3:48

勞動本身沒有價值

  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5頁。

  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

  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體現在商品世界全部價值中的社會的全部勞動力,在這裏是當做壹個同壹的人類勞動力,雖然它是由無數單個勞動力構成的。每壹個這種單個勞動力,同別壹個勞動力壹樣,都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只要它具有社會平均勞動力的性質,起著這種社會平均勞動力的作用,從而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

  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在這裏,單個商品是當做該種商品的平均樣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他們更容易把互相之間毫無共同尺度的使用價值,按照它們的有用程度作為交換價值來估價

  價值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即人們互相把他們的勞動看作是相同的、壹般的勞動,在這個形式上就是社會的勞動。如同所有的人的思維壹樣,這是壹種抽象,而只有在人們思維著,並且具有這種對可感覺的個別性和偶然性進行抽象的能力的情況下,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有些經濟學家,他們反對由勞動時間確定價值,理由是兩個人(即使是做同壹種工作)在同壹時間內的勞動不是絕對壹樣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人的社會關系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有什麼區別。他們本身就是動物,而作為動物,這些家夥很容易忽視這種情況:兩種使用價值不會絕對壹樣(就像萊布尼茨所說的,壹棵樹上的兩片樹葉不會絕對壹樣)。同樣,他們更容易把互相之間毫無共同尺度的使用價值,按照它們的有用程度作為交換價值來估價。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3頁。

  壹個商品的價值是由耗費於或結晶於這個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的,就是指,在壹定的社會狀態中,在壹定的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在所用勞動的壹定的社會平均強度和平均熟練程度下,生產這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量

  我們說,壹個商品的價值是由耗費於或結晶於這個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的,就是指,在壹定的社會狀態中,在壹定的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在所用勞動的壹定的社會平均強度和平均熟練程度下,生產這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量。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壹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壹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相反地,勞動生產力越低,生產壹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壹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54頁。

  勞動強度的提高是以在同壹時間內勞動消耗的增加為前提的勞動強度的提高是以在同壹時間內勞動消耗的增加為前提的。因此,壹個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壹個時數相同但強度較小的工作日體現為更多的產品。誠然,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同壹個工作日就提供較多的產品。但在後壹種情況下,由於產品所費勞動比以前少,單個產品的價值就下降;而在前壹種情況下,由於產品所費的勞動同以前壹樣,單個產品的價值保持不變。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數量增加了,但它們的價格沒有下降。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它們的價格總額也就增大,但在生產力提高的情況下,同壹價值總額不過表現在增大的產品總量上。可見,在勞動時數不變的情況下,強度較大的工作日就體現為較多的價值產品,因而,在貨幣的價值不變的情況下,也就體現為較多的貨幣。強度較大的工作日的價值產品隨著它的強度同社會的正常強度的偏離程度而變化。因此,同壹個工作日不再像以前那樣表現為壹個不變的價值產品,而是表現為壹個可變的價值產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頁。

  在壹個單位產品上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超過社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

  在壹個單位產品上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超過社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即不超過生產這個商品平均所需要的時間,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資本主義生產甚至不斷降低必要勞動時間的最低額。但為此資本主義生產必須不斷地在擴大的規模上進行。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4頁。

  如果說商品價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那麼,正是資本才能實現這種決定

  資本有壹種趨勢,要在直接使用活勞動時,把它縮減為必要勞動,並且要利用勞動的各種社會生產力來不斷縮減生產產品所必要的勞動,因而要盡量節約直接使用的活勞動,同樣,它還有壹種趨勢,要在最經濟的條件下使用這種已經縮減到必要程度的勞動,也就是說,要把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價值縮減到它的盡可能最低的限度。如果說商品價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商品壹般地包含的勞動時間決定,那麼,正是資本才能實現這種決定,同時不斷地縮短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樣壹來,商品的價格就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因為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的每壹個部分都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02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4:58

價值即財富本身簡單地歸結為勞動時間

  (這裏舉出的)關於榨取勞動時間的例子也是有用的,因為這些例子中明顯地顯露出,價值即財富本身簡單地歸結為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頁。

  價值概念完全屬於現代經濟學

  價值這個經濟學概念在古代人那裏沒有出現過。價值只是在揭露欺詐行為等等時才在法律上區別於價格。價值概念完全屬於現代經濟學,因為它是資本本身的和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最抽象的表現。價值概念洩露了資本的秘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頁。

  原有的商品始終只是本類商品的壹個樣品

  商品的價值固然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勞動量決定的,但這個勞動量本身是社會決定的。

  如果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改變了,例如,同壹數量的棉花在歉收時比在豐收時代表更多的勞動量,那就會反過來對原有的商品發生影響,因為原有的商品始終只是本類商品的壹個樣品,它的價值總是由社會必要勞動計量的,因而也總是由現有的社會條件下的必要勞動計量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4頁。

  每壹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每壹種商品(因而也包括構成資本的那些商品)的價值,都不是由這種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種再生產可以在和原有生產條件不同的、更困難或更有利的條件下進行。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頁。

  決定價值的,不是體現在產品中的勞動時間,而是現在必要的勞動時間

  決定價值的,不是體現在產品中的勞動時間,而是現在必要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頁。

  價值等於這個生產階段內耗費的勞動時間

  價值,從而還有剩余價值,並不等於生產階段持續的時間,而是等於這個生產階段內耗費的勞動時間,包括對象化勞動時間和活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頁。

  稀有性就這壹點來說是交換價值的要素

  稀有性(撇開供求關系不談)只有在下述意義上才構成價值的要素:那種本身並不稀有、是稀有性的否定、是天然元素的東西,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它不表現為生產的結果。

  在最初的價值規定中,那種多半同有意識的預計的生產無關的東西,只要存在著需求,倒最有價值。鵝卵石相對地說沒有價值,因為它無須生產(即使生產也不過是尋找)就已經存在。壹種東西要成為交換對象,具有交換價值,就必須是每個人不通過交換的中介就不能得到的,必須不是以這種天然元素的形式即作為共同財富的形式而出現的。稀有性就這壹點來說是交換價值的要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127頁。

  每種使用價值,作為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要素同這種新的使用價值相比,是壹種較低級的使用價值

  如果這裏談到“較高級”的使用價值,那麼,不應從道德方面去理解,甚至也不應認為新的使用價值在需要系統中必然占有較高的等級。準備釀酒的谷物與酒相比是較低級的使用價值。每種使用價值,作為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要素同這種新的使用價值相比,是壹種較低級的使用價值,因為它是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基本前提,並且,組成新形成的使用價值的那些要素所經歷的勞動過程越多,也就是說,新使用價值的存在所經過的中介越多,這種使用價值就越高級。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頁。

  “不變的價值尺度”的問題,實際上只是為探索價值本身的概念、性質,價值規定所作的錯誤表達

  “不變的價值尺度”的問題,實際上只是為探索價值本身的概念、性質,價值規定——它本身不再是價值,因此也就不會作為價值發生變動——所作的錯誤表達。這種價值規定就是勞動時間——在商品生產中特殊地表現出來的社會勞動。勞動量沒有價值,不是商品,而是使商品轉化為價值的東西,是商品中的統壹體,而商品作為這個統壹體的表現,在質上相同,只是在量上不同。商品是壹定量的社會勞動時間的表現。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4—145頁。

  這不過是用混亂的說法轉彎抹角地說,價值是由需求和供應決定的現在這裏最時髦的理論是斯坦利·傑文斯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價值由效用決定,就是說,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另壹方面,價值又由供應限度(即生產費用)決定,這不過是用混亂的說法轉彎抹角地說,價值是由需求和供應決定的。庸俗政治經濟學真是比比皆是!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88年1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8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6:53

(二)勞動與分工

  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循環的中介

  勞動就它生產使用價值,就它是有用勞動而言,它與壹切社會形式無關,是人類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是永恒的必然性,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循環的中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摘自《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壹卷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頁。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頁。

  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

  撇開社會生產的形態的發展程度不說,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域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壹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頁。

  如果我不知道其他社會成員在進行著其他各種必需的勞動,因而補充著我的勞動,那我就不可能只從事這種片面的勞動如果我生活上所必需的各種勞動都由我自己進行,也就是說,自己為自己生產壹切生活資料,那麼,我就不需要別人的勞動,也就不會用自己的勞動去交換別人的勞動,而別人同樣會自己進行維持他們生活所必需的各種勞動。如果我不僅做靴子,而且自己烤面包,釀啤酒,種小麥,編織衣服,我也就不會用自己的鞋匠勞動去交換面包師的勞動,啤酒釀造工的勞動,農夫的勞動,織工的勞動了。

  我的勞動是片面的,但它滿足某種社會需要,其他社會成員的需要。如果我不知道其他社會成員在進行著其他各種必需的勞動,因而補充著我的勞動,那我就不可能只從事這種片面的勞動。

  馬克思:《論分工》(1859年秋),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頁。

  如果個人所生產的是自己的直接的生存資料,那麼他的生產就不具有社會性質

  如果個人所生產的是自己的直接的生存資料,例如就像繼續保留著自然發生的農業關系的國家中大多存在的情況那樣,那麼他的生產就不具有社會性質,他的勞動就不是社會勞動。如果個人作為私人進行生產,——這時他的這種地位本身決不是自然產物,而是某種社會過程的精巧的結果,——那麼社會性質就表現在:他的勞動的內容由社會聯系所決定,他只是作為社會聯系的壹環而勞動,即為滿足所有其他人的需要而勞動,——因而對他來說存在著社會的依賴性,——但他本人可以隨意從事這種或那種勞動;他對特殊的勞動的特殊關系不是由社會決定;他的意願是由他的天賦、愛好、他所處的自然生產條件等等自然而然地決定的;因此,勞動的特殊化,勞動社會地分解為各特殊部門的總體,這從個人方面看實際上表現為,他本身的精神的和自然的特殊性同時采取壹種社會特殊性的形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6—357頁。

  任何生產者,孤立地看,都不生產價值或商品

  任何生產者,不管是從事工業,還是從事農業,孤立地看,都不生產價值或商品。他的產品只有在壹定的社會聯系中才成為價值和商品。第壹,只要這個產品是社會勞動的表現,從而,他自己的勞動時間表現為整個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第二,他的勞動的這種社會性質,通過他的產品的貨幣性質,通過他的產品的由價格決定的普遍的可交換性,表現為他的產品所具有的社會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9—720頁。

  各種不同的勞動構成社會勞動的不同部分

  各種不同的勞動構成社會勞動的不同部分,因此,總的來說,它們表現為分工,這種分工通過交換,表現為整體,表現為互相補充的各部分,表現為社會勞動體系的各個環節。

  馬克思:《論分工》(1859年秋),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頁。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壹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我們在這裏壹般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壹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從而使較小量的勞動獲得生產較大量使用價值的能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6頁。

  勞動生產率總的來說無非是用最少的勞動生產出最多的產品勞動生產率總的來說無非是用最少的勞動生產出最多的產品,或者把最少的勞動時間實現在最多的產品中,也就是把單個產品的價值降到它的最低限度。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頁。

  社會勞動生產力在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特殊發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社會勞動生產力在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特殊發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這和壹定量勞動所推動的生產資料量成正比,或者說,和壹定數目的工人在工作日已定的情況下所推動的生產資料量成正比,也就是說,和推動壹定量生產資料所需要的勞動量成反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頁。

  把由於勞動持續時間的增加和工作中斷現象的消除而引起的勞動本身的增加,叫作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是不正確的

  把由於勞動持續時間的增加和工作中斷現象的消除而引起的勞動本身的增加,叫作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是不正確的。勞動生產力的增加,只有在勞動的連續性提高工人個人技能的限度內才會發生。我們所理解的勞動生產力[增加],是指使用壹定量勞動時具有更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勞動的量的任何變化。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78頁。

  要考察共同的勞動即直接的社會勞動,這裏有個最近的例子要考察共同的勞動即直接的社會勞動,我們沒有必要回溯到壹切文明民族的歷史初期都有過的這種勞動的原始的自然形式。這裏有個最近的例子,就是農民家庭為了自身的需要而生產牲畜、糧食、麻布、亞麻、衣服等等的那種農村家長制生產。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這種種不同的物都是它的勞動的不同產品,而不是互相交換的商品。生產這些產品的種種不同的勞動,如耕、牧、織、縫等等,壹開始就具有社會職能的形式,因為它們是這樣壹個家庭的職能,這個家庭就象商品生產壹樣,有它自己的分工。家庭內的分工和每個成員的勞動持續時間,是由隨季節而改變的自然條件以及年齡性別上的差異來調節的。在這裏,用勞動時間來計量個人勞動力的耗費,直接表現為勞動本身的社會性質,因為個人勞動力只是作為家庭共同勞動力的器官發揮作用的。

  馬克思:《著者親自修訂的〈資本論〉第壹卷法文版片斷》(1872年9月—1875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3—194頁。

  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過於富饒的自然“使人離不開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離不開引帶壹樣”。它不能使人自身的發展成為壹種自然必然性。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不是土壤的絕對肥力,而是它的差異性和它的自然產品的多樣性,形成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並且通過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促使他們自己的需要、能力、勞動資料和勞動方式趨於多樣化。社會地控制自然力,從而節約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興建大規模的工程占有或馴服自然力,——這種必要性在產業史上起著最有決定性的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588頁。

  既然商品是二重物,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然具有二重性經濟學家們毫無例外地都忽略了這樣壹個簡單的事實:既然商品是二重物——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本身,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實際上,對問題的批判性理解的全部秘密就在於此。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頁。

  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起初我們看到,商品是壹種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後來表明,勞動就它表現為價值而論,也不再具有它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這壹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5頁。

  沒有別的分工,這種勞動就算不了什麼,它所以必需,是為了補充別的分工

  既然商品的交換價值不過是這些東西的社會職能,與它們的自然屬性毫不相關,那麼我們首先要問,所有商品共同的社會實體是什麼呢?這就是勞動。要生產壹個商品,必須在這個商品上投入或耗費壹定量的勞動。我說的不僅是勞動,而且是社會勞動。壹個人生產壹個物品要是為自己直接使用,供自己消費,他創造的就是產品而不是商品。作為壹個自給自足的生產者,他與社會沒有關系。但是,壹個人要生產壹個商品,就不僅要生產能滿足某種社會需要的物品,而且他的勞動本身也應該是社會所耗費的勞動總額的壹部分。

  他的勞動應該從屬於社會內部的分工。沒有別的分工,這種勞動就算不了什麼,它所以必需,是為了補充別的分工。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

  勞動產品只是在它們的交換中,才取得壹種社會等同的價值對象性勞動產品只是在它們的交換中,才取得壹種社會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種對象性是與它們的感覺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對象性相分離的。勞動產品分裂為有用物和價值物,實際上只是發生在交換已經十分廣泛和十分重要的時候,那時有用物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因而物的價值性質還在物本身的生產中就被註意到了。從那時起,生產者的私人勞動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會性質。壹方面,生產者的私人勞動必須作為壹定的有用勞動來滿足壹定的社會需要,從而證明它們是總勞動的壹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會分工體系的壹部分。另壹方面,只有在每壹種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勞動可以同任何另壹種有用的私人勞動相交換從而相等時,生產者的私人勞動才能滿足生產者本人的多種需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91頁。

  在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作為獨立生產者的私事而各自獨立進行的各種有用勞動的這種質的區別,發展成壹個多支的體系,發展成社會分工

  每個商品的使用價值都包含著壹定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或有用勞動。各種使用價值如果不包含不同質的有用勞動,就不能作為商品互相對立。在產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會裏,也就是在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作為獨立生產者的私事而各自獨立進行的各種有用勞動的這種質的區別,發展成壹個多支的體系,發展成社會分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6頁。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工無非是並存勞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工無非是並存勞動,即表現在不同種類的產品(或者更確切地說,商品)中的不同種類的勞動的並存。在資本主義的意義上,分工就是生產某種商品的特殊勞動分為壹定數量的簡單的、在不同工人之間分配而又相互聯系的工序,它以行業劃分這種社會內部即作坊外部的分工為前提。另壹方面,作坊內部的分工又擴大了社會內部的分工。產品本身越片面,它所交換的商品越多樣化,表現它的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的系列越大,它的市場越大,產品就越能在更充分的意義上作為商品來生產,它的交換價值就越不取決於它作為使用價值的直接存在,或者說,它的生產就越不取決於它的生產者對它的消費,越不取決於它作為它的生產者的使用價值的存在。情況越是這樣,產品就越能作為商品來生產,因而也就越能大量地進行生產。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95—296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8:06

勞動不是壹切財富的源泉

  勞動不是壹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壹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壹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8頁。

  人在生產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樣發揮作用

  人在生產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樣發揮作用,就是說,只能改變物質的形式。不僅如此,他在這種改變形態的勞動本身中還要經常依靠自然力的幫助。因此,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壹源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只有通過活勞動,才能保存或增加對象化勞動

  價值的增加無非就是對象化勞動的增加,但是,只有通過活勞動,才能保存或增加對象化勞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頁。

  分工是勞動資料對工人的直接支配

  在所有以自然分工為基礎的社會裏,產品支配著生產者,因而在某種程度上,生產資料至少在某些場合也支配著生產者:在中世紀,土地支配著農民,農民只是土地的附屬物;手工工具支配著行會手工業者。分工是勞動資料對工人的直接支配,雖然這並不是資本主義意義上的支配。

  恩格斯:《致卡爾·考茨基》(1884年6月26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9頁。

  把商品歸結為“勞動”是不夠的,必須把商品歸結為具有二重形式的勞動

  在迄今為止的所有經濟學家那裏,把商品歸結為“勞動”的分析,都是模棱兩可的、不完全的。把商品歸結為“勞動”是不夠的,必須把商品歸結為具有二重形式的勞動:它壹方面作為具體勞動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中,另壹方面作為社會必要勞動以交換價值進行計算。從前壹種觀點來看,壹切都取決於勞動的特殊使用價值,勞動的特有性質,正是這種性質給勞動所創造的使用價值打上了特有的印記,並使它成為不同於其他使用價值的具體使用價值,成為這種壹定的物品。反之,只要把勞動作為形成價值的要素來計算,或者說,把商品作為勞動的對象化來計算,那麼勞動的特殊有用性,勞動的特定性質、方式和方法就完全被抽象掉了。這種勞動本身是無差別的、社會必要的、壹般的勞動,同壹切特殊內容完全無關,因此這種勞動在自己的獨立表現即貨幣中,在商品的價格中,取得了壹切商品所共有的、僅僅在量上有差別的表現。從第壹個方面來看,事情表現在商品的壹定使用價值上,表現在商品的壹定的物的存在上;從第二個方面來看,事情表現在貨幣上,不管它是作為貨幣存在,還是在商品價格中作為單純計算貨幣存在。從第壹個方面來看,事情只涉及勞動的質;從第二個方面來看,事情只涉及勞動的量。從第壹個方面來看,具體勞動的差別表現在分工上;從第二個方面來看,則表現在勞動的無差別的貨幣表現上。在生產過程中,這種差別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種差別並不是我們制造的,而是在生產過程本身中造成的。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2頁。

  商品價值體現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壹般人類勞動的耗費如果把生產活動的特定性質撇開,從而把勞動的有用性質撇開,勞動就只剩下壹點:

  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盡管縫和織是不同質的生產活動,但二者都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都是人類勞動。這只是耗費人類勞動力的兩種不同的形式。當然,人類勞動力本身必須已有或多或少的發展,才能以這種或那種形式耗費。但是,商品價值體現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壹般人類勞動的耗費。……它是每個沒有任何專長的普通人的機體平均具有的簡單勞動力的耗費。簡單平均勞動本身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文化時代具有不同的性質,但在壹定的社會裏是壹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8頁。

  生產力的變化本身絲毫也不會影響表現為價值的勞動隨著物質財富的量的增長,它的價值量可能同時下降。這種對立的運動來源於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力當然始終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的生產力,它事實上只決定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壹定時間內的效率。因此,有用勞動成為較富或較貧的產品源泉與有用勞動的生產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產力的變化本身絲毫也不會影響表現為價值的勞動。

  既然生產力屬於勞動的具體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能同抽去了具體有用形式的勞動有關。

  因此,不管生產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同壹勞動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價值量總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使用價值量會是不同的:生產力提高時就多些,生產力降低時就少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0頁。

  少量的復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

  少量的復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經驗證明,這種簡化是經常進行的。壹個商品可能是最復雜的勞動的產品,但是它的價值使它與簡單勞動的產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壹定量的簡單勞動。各種勞動化為當做它們的計量單位的簡單勞動的不同比例,是在生產者背後由社會過程決定的,因而在他們看來,似乎是由習慣確定的。為了簡便起見,我們以後把各種勞動力直接當做簡單勞動力,這樣就省去了簡化的麻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頁。

  較高級勞動本身是用簡單勞動來估價的

  當然,勞動也有質的區別,這不僅因為勞動所處的生產部門不同,而且因為勞動強度有大有小,等等。至於這些區別以怎樣的方式拉平,並且壹切勞動都化為簡單的非熟練勞動,這壹點在這裏自然還不能加以考察。只需說明的是,各種勞動的產品只要確立為價值,這種簡化實際上就實現了。各種勞動的產品作為價值在壹定比例上是等價物;較高級勞動本身是用簡單勞動來估價的。只要想壹想,比如說加利福尼亞的黃金便是簡單勞動的產品,那麼這就很清楚了。況且任何壹種勞動都是用黃金支付的。質的區別這樣壹來就消除了,壹種較高級勞動的產品實際上化為壹定量的簡單勞動。可見,對不同質的勞動所作的這些計算,在這裏是完全無關緊要的,這絲毫也不損害原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頁。

  勞動在實際上成了工人的唯壹商品,而商品本身則成了支配生產的壹般範疇

  隨著分工的發展,任何個人的勞動產品都消失了(當勞動只是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的時候,這種個人的勞動產品還完全有可能存在)。完成的商品是工廠的產品,而工廠本身則是資本存在的方式。勞動本身——勞動,而不是它的產品——的交換價值,由於生產方式本身,而不僅僅是由於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契約,成了工人必須出賣的唯壹的東西。勞動在實際上成了工人的唯壹商品,而商品本身則成了支配生產的壹般範疇。我們以資產階級生產的最壹般的範疇,即商品作為起點。商品只是由於生產方式本身在資本的影響下發生了變化才成為這種壹般範疇。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2頁。

  完全不同的勞動所以能夠相等,只是因為它們的實際差別已被抽去完全不同的勞動所以能夠相等,只是因為它們的實際差別已被抽去,它們已被化成它們作為人類勞動力的耗費、作為抽象的人類勞動所具有的共同性質。私人生產者的頭腦把他們的私人勞動的這種二重的社會性質,只是反映在從實際交易,產品交換中表現出來的那些形式中,也就是把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社會有用性,反映在勞動產品必須有用,而且是對別人有用的形式中;把不同種勞動的相等這種社會性質,反映在這些在物質上不同的物即勞動產品具有共同的價值性質的形式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頁。

  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

  人類勞動的等同性,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種物的形式;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價值量的形式;最後,生產者的勞動的那些社會規定借以實現的生產者關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社會關系的形式。

  可見,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於: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於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於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頁。

  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

  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私人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總勞動。由於生產者只有通過交換他們的勞動產品才發生社會接觸,所以,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獨特的社會性質也只有在這種交換中才表現出來。換句話說,私人勞動在事實上證實為社會總勞動的壹部分,只是由於交換使勞動產品之間、從而使生產者之間發生了關系。因此,在生產者面前,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社會關系就表現為現在這個樣子,就是說,不是表現為人們在自己勞動中的直接的社會關系,而是表現為人們之間的物的關系和物之間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頁。

  這與其說是專業化的勞動力之間的分工,倒不如說是把工人分配給專用機器

  在工場手工業中,分工的形成,是由於待完成的特殊作業只能由特殊專業化的勞動力來完成;因此,這裏不僅應該按這些專業組配備勞動,而且應該按這些專業組實行真正的分工。相反,在機械工廠裏,專業化的是機器,而由機器同時進行的工作,盡管完成的是同壹總過程的順次進行的階段,卻要求為它們分配特殊的工人小組,每壹組都始終完成同壹的、同樣簡單的職能。這與其說是專業化的勞動力之間的分工,倒不如說是把工人分配給專用機器。在前種情況下,專業化的是使用特殊勞動工具的勞動力;在後種情況下,專業化的是特殊的工人小組所看管的機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4頁。

  分工使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獲得發展,但這是靠犧牲工人的壹般生產能力來實現的

  分工使勞動的社會生產力,或者說,社會勞動的生產力獲得發展,但這是靠犧牲工人的壹般生產能力來實現的。所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不是作為工人的勞動的生產力的提高,而是作為支配工人的權力即資本的生產力的提高而同工人相對立。如果說城市工人比農村勞動者發展,這只是由於他的勞動方式使他生活在社會之中,而農村勞動者的勞動方式則使他直接靠自然生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9頁。

  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同時卻使工人陷於貧困直到變為機器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增進社會的財富,促使社會精美完善,同時卻使工人陷於貧困直到變為機器。勞動促進資本的積累,從而也促進社會富裕程度的提高,同時卻使工人越來越依附於資本家,引起工人間更劇烈的競爭,使工人卷入生產過剩的追獵活動;跟隨生產過剩而來的是同樣急劇的生產衰落。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3頁。

  分工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造成工人畸形的根本原因分工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造成工人畸形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致卡爾·希爾施》(1895年3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1頁。

  這種同時作為擁有自由時間的人的勞動時間,必將比役畜的勞動時間具有高得多的質量

  不言而喻,隨著雇主和工人之間的社會對立的消滅等等,勞動時間本身——由於限制在正常長度之內,其次,由於不再用於別人而是用於我自己——將作為真正的社會勞動,最後,作為自由時間的基礎,而取得完全不同的、更自由的性質,這種同時作為擁有自由時間的人的勞動時間,必將比役畜的勞動時間具有高得多的質量。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2頁。

  

  在私人勞動產品的偶然的不斷變動的交換比例中,生產這些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起調節作用的自然規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要有充分發達的商品生產,才能從經驗本身得出科學的認識,理解到彼此獨立進行的,但作為自然形成的社會分工部分而互相全面依賴的私人勞動,不斷地被化為它們的社會的比例尺度,這是因為在私人勞動產品的偶然的不斷變動的交換比例中,生產這些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起調節作用的自然規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頭上時重力定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交換者生產交換價值的前提是,不僅先要有壹般的分工,而且要有特殊發達形式的分工

  很清楚,交換者生產交換價值的前提是,不僅先要有壹般的分工,而且要有特殊發達形式的分工。例如,在秘魯也有分工;在自給自足的小小的印度公社中也有分工。但這是這樣壹種分工,它的前提不僅不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相反是在或大或小程度上直接的共同生產。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頁。

  穆勒把流通費用看作分工的必要代價的觀點是錯誤的假設有兩個相互進行交換的勞動者,壹個是漁夫,壹個是獵人,那麼,他們兩人在交換中損失的時間,既不提供魚,也不提供獵物,而是對他們兩人創造價值——壹個可以捕魚,另壹個可以打獵,他們的勞動時間對象化在某種使用價值中——的時間的壹種扣除。

  假如漁夫想靠獵人補償自己的這種損失,如多要獵物,或者少給他魚,那麼,獵人也有同樣的權利這樣做。損失對他們兩個人來說是共同的。這些流通費用,交換費用,只能是對他們兩個人的全部生產和他們所創造的價值的扣除。假如他們委托第三者C進行這種交換,從而不會直接損失勞動時間,那麼,他們每個人就得把自己產品的相應份額讓給C。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能得到的好處,只是損失的多寡而已。但是,假如他們作為共同的所有者從事勞動,那就不會發生交換了,而是共同消費了。所以交換費用也就消失了。

  這裏指的]不是[壹般]分工,而是以交換為基礎的分工。所以,約·斯·穆勒把流通費用看作分工的必要代價的觀點是錯誤的。這種費用只是不以財產公有而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發分工的費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2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39:33

二 貨幣

  (壹)價值形式與貨幣的出現

  商品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商品是以鐵、麻布、小麥等等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它們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們所以是商品,只因為它們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因此,它們表現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於它們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頁。

  商品具有貨幣形式

  誰都知道——即使他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們使用價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鮮明對照的、共同的價值形式,即貨幣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頁。

  最簡單的商品形式就包含著貨幣形式的全部秘密經濟學家先生們壹向都忽視了這樣壹件極其簡單的事實:20碼[1]麻布=1件上衣這壹形式,只是20碼麻布=2英鎊這壹形式的未經發展的基礎,所以,最簡單的商品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商品的價值還沒有表現為對其他壹切商品的關系,而只是表現為和它自己的天然形式不相同的東西——就包含著貨幣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著萌芽狀態中的勞動產品的壹切資產階級形式的全部秘密。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7年6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64頁。

  簡單的商品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

  簡單的商品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頁。

  價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現價值壹般,而且要表現壹定量的價值價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現價值壹般,而且要表現壹定量的價值,即價值量。因此,在商品A和商品B如麻布和上衣的價值關系中,上衣這種商品不僅作為價值體壹般被看做在質上同麻布相等,而且是作為壹定量的價值體或等價物如1件上衣被看做同壹定量的麻布如碼麻布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頁。

  兩個不同種的商品在這裏顯然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兩個不同種的商品A和B,如我們例子中的麻布和上衣,在這裏顯然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麻布通過上衣表現自己的價值,上衣則成為這種價值表現的材料。前壹個商品起主動作用,後壹個商品起被動作用。前壹個商品的價值表現為相對價值,或者說,處於相對價值形式。後壹個商品起等價物的作用,或者說,處於等價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頁。

  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系的不同的商品上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是同壹價值表現的互相依賴、互為條件、不可分離的兩個要素,同時又是同壹價值表現的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兩端即兩極;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系的不同的商品上。例如我不能用麻布來表現麻布的價值。20碼麻布=20碼麻布,這不是價值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3頁。

  只有不同種商品的等價表現才使形成價值的勞動的這種特殊性質顯示出來

  只有不同種商品的等價表現才使形成價值的勞動的這種特殊性質顯示出來,因為這種等價表現實際上是把不同種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種勞動化為它們的共同東西,化為壹般人類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頁。

  壹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壹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壹種商品之所以獲得壹般的價值表現,只是因為其他壹切商品同時也用同壹個等價物來表現自己的價值,而每壹種新出現的商品都要這樣做。這就表明,由於商品的價值對象性只是這些物的“社會存在”,所以這種對象性也就只能通過它們全面的社會關系來表現,因而它們的價值形式必須是社會公認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83頁。

  壹個商品的等價形式並不包含該商品的價值量的量的規定壹個商品的等價形式並不包含該商品的價值量的量的規定。即使我們知道金是貨幣,因而可以同其他壹切商品直接交換,我們並不因此就知道例如10磅[2]金的價值是多少。

  貨幣同任何商品壹樣,只能相對地通過別的商品來表現自己的價值量。它本身的價值是由生產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並且是通過任何另壹個凝結著同樣多勞動時間的商品的量表現出來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頁。

  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壹程度上轉化為貨幣貨幣結晶是交換過程的必然產物,在交換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勞動產品事實上彼此等同,從而事實上轉化為商品。交換的擴大和加深的歷史過程,使商品本性中潛伏著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發展起來。為了交易,需要這壹對立在外部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商品價值有壹個獨立的形式,這個需要壹直存在,直到由於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而最終取得這個形式為止。可見,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壹程度上轉化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頁。

  交換過程造成了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交換過程造成了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即造成了商品得以表現自己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內在對立的壹種外部對立。在這種外部對立中,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同作為交換價值的貨幣對立著。另壹方面,對立的雙方都是商品,也就是說,都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壹。但這種差別的統壹按相反的方向表現在兩極中的每壹極上,並且由此同時表現出它們的相互關系。商品實際上是使用價值,它的價值存在只是觀念地表現在價格上,價格使商品同對立著的金發生關系,把金當做自己的實際的價值形態。反之,金這種物質只是充當價值的化身,充當貨幣。因此金實際上是交換價值。金的使用價值只是觀念地表現在相對價值表現的系列上,金通過這個相對價值表現的系列,同對立著的商品發生關系,把它們當做自己的實際使用形態的總和。商品的這些對立的形式就是它們的交換過程的實際的運動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126頁。

  正像國家壹樣,貨幣也不是通過協定產生的

  正像國家壹樣,貨幣也不是通過協定產生的。貨幣是從交換中和在交換中自然產生的,是交換的產物。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頁。

  貨幣形式轉到貴金屬身上

  隨著商品交換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從而商品價值日益發展成為壹般人類勞動的化身,貨幣形式也就日益轉到那些天然適於執行壹般等價物這種社會職能的商品身上,即轉到貴金屬身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頁。

  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

  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它作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如金可以鑲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此外,它又取得壹種由它的獨特的社會職能產生的形式上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頁。

  困難不在於了解貨幣是商品

  困難不在於了解貨幣是商品,而在於了解商品怎樣、為什麼、通過什麼成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頁。

  商品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通約

  商品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通約。恰恰相反。因為壹切商品作為價值都是對象化的人類勞動,從而本身可以通約,所以它們能共同用壹個獨特的商品來計量自己的價值,這樣,這個獨特的商品就轉化為它們共同的價值尺度或貨幣。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

  當人們發明貨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壹來他們就創造了壹種新的社會力量

  當人們發明貨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壹來他們就創造了壹種新的社會力量,壹種整個社會都要向它屈膝的普遍力量。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頁。

  作為實際財富或生產力的轉讓憑證,貨幣獲得上千種形式作為實際財富或生產力的轉讓憑證,貨幣獲得上千種形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頁。

  貨幣的不同形式可能更好地適應不同階段的社會生產貨幣的不同形式可能更好地適應不同階段的社會生產;壹種貨幣形式可能消除另壹種貨幣形式無法克服的缺點;但是,只要它們仍然是貨幣形式,只要貨幣仍然是壹種重要的生產關系,那麼,任何貨幣形式都不可能消除貨幣關系固有的矛盾,而只能在這種或那種形式上代表這些矛盾。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0頁。

  等價形式的第壹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壹個特點:使用價值成為它的對立面即價值的表現形式。

  商品的自然形式成為價值形式。但是請註意,對商品B(上衣、小麥或鐵等等)來說,這種轉換只有在任何別的商品A(麻布等等)與它發生價值關系時,只有在這種關系中才能實現。例如上衣,如果單獨地孤立地加以考察,它就完全和麻布壹樣,只是有用的物,只是使用價值,所以它的上衣形式只是壹定商品的使用價值形式或自然形式。但是,因為任何商品都不能把自己作為等價物來同自己發生關系,從而也不能用它自己的自然外形來表現它自己的價值,所以它必須把另壹商品作為等價物來同自己發生關系,或者使另壹商品體的自然外形成為它自己的價值形式。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頁。

  等價形式的第二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二個特點:具體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

  ……生產等價物商品體的壹定的、具體的、有用的勞動在價值表現中必然總是被當做壹般人類勞動,即抽象的人類勞動的壹定的實現形式或表現形式。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7—158頁。

  等價形式的第三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三個特點:私人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的形式,成為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

  ……因為等價物中所包含的壹定的具體的勞動,被當做抽象的人類勞動的壹定的實現形式或表現形式,所以它才與其他勞動具有等同的形式,因而,盡管與其他壹切生產商品的勞動壹樣是私人勞動,但終究是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正因為這樣,它才表現在壹種能與別種商品直接交換的產品上。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160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41:42

(二)貨幣的定義與職能

  作為價值尺度並因而以自身或通過代表作為流通手段來執行職能的商品,是貨幣

  作為價值尺度並因而以自身或通過代表作為流通手段來執行職能的商品,是貨幣。因此,金(或銀)是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頁。

  被設定為交換價值的產品,本質上已經不再被規定為簡單的產品被設定為交換價值的產品,本質上已經不再被規定為簡單的產品;它被看作和它的自然的質不同的質;它被看作是壹種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是壹般的關系,不是對壹種商品的關系,而是對壹切商品的關系,對壹切可能的產品的關系。因此,它表現壹種壹般的關系;這種產品把自己看作是壹定量的壹般勞動即社會勞動時間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來說,它在它的交換價值所表現的比例上,是壹切其他產品的等價物。交換價值是以社會勞動作為壹切產品的實體為前提的,而完全撇開產品的自然性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157頁。

  交換價值本身要求有共同的實體,並且使壹切差別化為單純量的差別

  交換價值本身要求有共同的實體,並且使壹切差別化為單純量的差別。在貨幣作為尺度的職能中,壹切價值首先都化為計量商品的單純不同的量。貴金屬就適合於這種情況,所以,這些貴金屬表現為交換價值本身的天然實體。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頁。

  金銀作為特殊商品的性質同它們作為貨幣的職能發生沖突我們已經知道,要求金銀作為獨立化的交換價值、作為直接存在的貨幣具有固定不變的價值量,這是金銀所辦不到的。在這裏,金銀作為特殊商品的性質同它們作為貨幣的職能發生沖突。不過,正像亞裏士多德已經指出的,金銀同其他商品的平均情況比較起來,還是具有比較穩定的價值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頁。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每壹個商品監護人都知道:當他給予商品價值以價格形式或想象的金的形式時,他遠沒有把自己的商品轉化為金,而為了用金估量數百萬的商品價值,他不需要絲毫實在的金。因此,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這種情況引起了種種最荒謬的學說。盡管只是想象的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但是價格完全取決於實在的貨幣材料。例如,壹噸鐵所包含的價值,即人類勞動量,是通過想象中包含等量勞動的貨幣商品量表現出來的。所以,壹噸鐵的價值,根據充當價值尺度的是金、銀還是銅,就具有完全不同的價格表現,或者說,在金、銀或銅的完全不同的數量中表現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頁。

  在觀念的價值尺度中隱藏著堅硬的貨幣

  金所以充當觀念的價值尺度,只是因為它在交換過程中已作為貨幣商品流通。因此,在觀念的價值尺度中隱藏著堅硬的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頁。

  貨幣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作為商品流通的中介,貨幣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頁。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運動,實際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運動貨幣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只因為貨幣是商品的獨立出來的價值。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運動,實際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運動。因而這種運動也必然明顯地反映在貨幣流通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頁。

  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壹個商品占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壹個商品占有者卻只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於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裏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壹種職能。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頁。

  貨幣的親自參與只限於結算為數較小的差額

  預先不必進壹步論證,就很清楚:隨著信用事業的發展,期買得到異常廣泛的采用。

  隨著信用事業的發展,即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的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所起的作用,就其範圍來說,超過了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作為買賣的中介所起的作用。在現代生產方式發達,因而信用事業發達的那些國家裏,貨幣事實上幾乎只是在零售貿易以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小額貿易中以鑄幣的形式出現,而在大規模交易領域裏幾乎只表現為壹般支付手段。只要支付平衡,貨幣就表現為轉瞬即逝的形式,即相交換的價值量的純粹觀念上的、想象的尺度。貨幣的親自參與只限於結算為數較小的差額。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頁。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貨幣表現為唯壹的財富

  如果支付平衡的過程由於信用突然波動而被打斷,支付機制被破壞,那麼人們就會突然要求貨幣成為實際的壹般支付手段,並要求全部財富以雙重形式存在,既是商品又是貨幣,從而要求這兩種存在方式相互壹致。在這樣的危機時刻,貨幣表現為唯壹的財富,這種財富本身不是像貨幣主義所認為的那樣是通過壹切真正物質財富的純粹觀念的貶值體現出來,而是通過壹切真正物質財富的實際的貶值體現出來。在商品世界面前,價值只是以它的最適當的唯壹的形式即作為貨幣而存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318頁。

  金銀不像其他商品那樣,被束縛在它們所取得的壹定的使用形式上貨幣所執行的職能的不同,使這些職能具體地顯示出貨幣的各種形式規定性的變換。

  貨幣執行不同的職能,它充當壹般商品、鑄幣、奢侈品原料、積累材料等等,與此相適應,金銀總是能通過熔化重新化為純金屬狀態,並且同樣能夠從這種狀態化為任何別的狀態,因此,金銀不像其他商品那樣,被束縛在它們所取得的壹定的使用形式上。金銀能夠從條塊形式轉變為鑄幣等形式,並且可以變回來,而不喪失它們作為原料的價值,無損於生產和消費的過程。

  用作流通手段,金銀比其他商品優越,它們的自然比重大,——可以用小的體積表現較大的重量,——它們在經濟上的比重也是與此相應的:壹個小的體積包含著(對象化著)較多的勞動時間,就是說包含著較大的交換價值。這後壹種情況,當然是同金銀作為自然物體比較稀少有關。這就使運輸,轉讓等等很方便。壹句話,便於進行實際的流通,這對金銀執行流通手段這種經濟職能來說自然是第壹個條件。

  最後,作為價值的靜止存在,作為貨幣貯藏的材料,金銀不易損壞,耐久,在空氣中不氧化(“既不蛀又不銹的財寶”),難溶解,特別是金,除遊離氯(王水,硝酸和鹽酸的混合物)外不溶解於其他酸類。最後要指出的壹個主要因素是金銀的美的屬性,這種屬性使它們成為顯示富裕、裝飾、奢侈、滿足自發的節日需要的直接表現,成為財富本身的直接表現。華麗,有延展性,可以加工為器具,也可以用於頌揚和其他目的。金銀可以說表現為從地下世界本身發掘出來的天然的光芒。拋開金銀的稀少不談,僅就它們比鐵甚至比銅(指古人所用的硬銅)軟得多這壹點來說,它們也不適於用作生產工具。而金屬的使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同它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有關。金銀根本不是必要的使用對象,所以它們也被排斥在直接生產過程之外。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343頁。

  除了執行貨幣職能外,金銀本身還具有使用價值(作為貯藏貨幣積累起來的那部分也不能由“個人”占用,因為貯藏貨幣的積累就在於存而不用。)因此,正是從這壹個方面來看,金銀的使用價值的性質就在於它應是某種多余的東西,既不作為消費對象來滿足直接的需要,又不作為要素加入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說,正是從這壹方面來看,貨幣的使用價值不應同它作為貯藏貨幣(貨幣)或流通手段的職能發生沖突,也就是把它用作個人使用價值這種需要,不應同從流通即從社會本身所產生的那種把它用作任何壹種規定上的貨幣的需要發生沖突。這只是消極的方面。……另壹方面,金銀不只是消極意義上的剩余的東西,即非必要的東西,而且它們的美的屬性使它們成為顯示奢侈、裝飾、華麗的材料,成為剩余的積極的形式,或者說成為滿足日常生活和單純自然需要範圍之外的那些需要的手段。因此,除了執行貨幣職能外,金銀本身還具有使用價值。但是,如果說金銀——由於它們的質的同壹性——是單純數量關系的天然代表者,那麼它們在被個人使用時則是剩余的直接的天然代表者,從而是財富本身的這樣的代表者,這既由於它們具有天然的美的屬性,又由於它們昂貴。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344頁。

  金和銀作為貨幣商品,對社會來說,是僅僅由生產的社會形式產生的流通費用

  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成為產品的壹般形態,絕大部分產品是作為商品生產的,從而必須取得貨幣形式,因為商品總量,即社會財富中執行商品職能的部分不斷增大,所以,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準備金等等職能的金銀量也不斷增大。這些執行貨幣職能的商品,既不進入個人消費,也不進入生產消費。這是固定在充當單純的流通機器的形式上的社會勞動。除了社會財富的壹部分被束縛於這種非生產的形式之外,貨幣的磨損也要求不斷得到補償,或要求把更多的產品形式的社會勞動轉化為更多的金和銀。這種補償費用,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是很可觀的,因為壹般說來被束縛在貨幣形式上的財富部分是巨大的。金和銀作為貨幣商品,對社會來說,是僅僅由生產的社會形式產生的流通費用。這是商品生產的非生產費用,這種費用,隨著商品生產,特別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增大。它是社會財富中必須為流通過程犧牲的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154頁。

  貨幣在名義上是不可能貶值的

  貨幣在名義上是不可能貶值的,這不是因為只有貨幣才表現真正的價值,而是因為貨幣所表現的不是價值,它的價格,即所謂鑄幣價格,無非是對它自身物質的壹定量的命名。

  馬克思:《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第壹部分)》(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頁。

  不言而喻,貴金屬即貨幣的價值的下跌總是有利於支付者不言而喻,貴金屬即貨幣的價值的下跌總是有利於支付者,而不利於接受支付者;它的價值的上漲,則產生相反的影響。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頁。

  在壹定的流通速度的前提下,流通的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手段的量

  在壹定的流通速度的前提下,流通的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手段的量,從這個壹般的規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投入流通的價值增長到壹定階段,比較貴重的金屬——比值較大的金屬,即在較小的量中含有較多勞動時間的金屬——會代替較為不貴重的金屬而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也就是說,銅、銀、金依次排擠掉前壹個而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同壹價格總額,例如可以用數量比銀幣少的金幣來流通。銅幣,尤其是鐵幣,能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是以流通不發達為前提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219頁。

  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

  就壹定時間的流通過程來說是: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這個

  規律是普遍適用的。在壹定的時間內,壹個國家的流通過程包括兩方面:壹方面是許多分散的、同時發生的和空間上並行的賣(或買)或局部形態變化,其中同壹些貨幣只變換位置壹次或只流通壹次;另壹方面是許多部分互相平行,部分互相交錯的具有多少不等的環節的形態變化系列,其中同壹些貨幣流通的次數多少不等。但是,從流通中的全部同名貨幣的總流通次數中可以得出每個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或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例如,在每天流通過程開始時進入流通的貨幣量,當然由同時地和空間上並行地流通著的商品的價格總額來決定。但在過程之內,可以說每壹貨幣都對另壹貨幣承擔責任。如果壹個貨幣加快流通速度,另壹個貨幣就會放慢流通速度,甚至完全退出流通領域,因為流通領域只能吸收這樣壹個金量,這個金量乘以它的單個元素的平均流通次數,等於待實現的價格總額。

  因此,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因為在平均流通速度壹定時,能夠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也是壹定的,所以,例如只要把壹定量壹鎊的鈔票投入流通,就可以從流通中取回等量的索維林[3],——這是壹切銀行都很熟悉的手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143頁。

  貨幣流通的速度表現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

  既然貨幣流通只是表現商品流通過程,即商品通過互相對立的形態變化而實現的循環,那麼貨幣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現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表現形態變化系列的不斷交錯,表現物質變換的迅速,表現商品迅速退出流通領域並同樣迅速地為新商品所代替。因此,貨幣流通的迅速表現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階段——由使用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再由價值形態轉化為使用形態——的流水般的統壹,即賣和買兩個過程的流水般的統壹。相反,貨幣流通的緩慢則表現這兩個過程分離成互相對立的獨立階段,表現形式變換的停滯,從而表現物質變換的停滯。至於這種停滯由什麼產生,從流通本身當然看不出來。流通只是表示出這種現象本身。壹般人在貨幣流通遲緩時看到貨幣在流通領域各點上出沒的次數減少,就很容易用流通手段量不足來解釋這種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頁。

  這樣,社會權力就成為私人的私有權力

  貨幣本身是商品,是可以成為任何人的私產的外界物。這樣,社會權力就成為私人的私有權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156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42:54

(三)價格

  商品在金上的價值表現是商品的貨幣形式或它的價格商品在金上的價值表現——x量商品A=y量貨幣商品——是商品的貨幣形式或它的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頁。

  商品的價格不過是以貨幣來表示的別種商品和它交換的比例商品的價格不過是以貨幣來表示的別種商品和它交換的比例。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0頁。

  價格是對象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

  價格是對象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頁。

  價格只是用壹切商品共有的單位來表現小麥的交換價值價格只是用壹切商品共有的單位來表現小麥的交換價值;因此,前提條件是:這壹交換價值已經由其他關系調節。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頁。

  商品的價值在商品進入流通以前就表現為商品價格事情不會由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出現在商品之間,以及買和賣的行為明顯地分離開來而發生變化。商品的價值在商品進入流通以前就表現為商品價格,因此它是流通的前提,不是流通的結果。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頁。

  供給和需求的波動,總是會重新把商品的價格引導到生產費用的水平

  供給和需求的波動,總是會重新把商品的價格引導到生產費用的水平。固然,商品的實際價格始終不是高於生產費用,就是低於生產費用;但是,上漲和下降是相互補充的,因此,在壹定時間內,如果把產業衰退和興盛總合起來看,就可看出各種商品是依其生產費用而互相交換的,所以它們的價格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0—721頁。

  價格由生產費用決定,就等於說價格由生產商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

  價格由生產費用決定,就等於說價格由生產商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因為構成生產費用的是:(1)原料和勞動工具的損耗部分,即產業產品,它們的生產耗費了壹定數量的工作日,因而也就是代表壹定數量的勞動時間;(2)直接勞動,它也是以時間計量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1頁。

  價格偏離價值量的可能性,已經包含在價格形式本身中價格和價值量之間的量的不壹致的可能性,或者價格偏離價值量的可能性,已經包含在價格形式本身中。但這並不是這種形式的缺點,相反地,卻使這種形式成為這樣壹種生產方式的適當形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規則只能作為沒有規則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數規律來為自己開辟道路。

  價格形式不僅可能引起價值量和價格之間即價值量和它自身的貨幣表現之間的量的不壹致,而且能夠包藏壹個質的矛盾,以致貨幣雖然只是商品的價值形式,但價格可以完全不是價值的表現。有些東西本身並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占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並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沒有價值的東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價格。在這裏,價格表現是虛幻的,就象數學中的某些數量壹樣。另壹方面,虛幻的價格形式——如未開墾的土地的價格,這種土地沒有價值,因為沒有人類勞動對象化在裏面——又能掩蓋實在的價值關系或由此派生的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頁。

  價格形式包含著商品為取得貨幣而讓渡的可能性和這種讓渡的必要性

  價格形式包含著商品為取得貨幣而讓渡的可能性和這種讓渡的必要性。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頁。

  即使假定存在著純粹金屬貨幣流通,貨幣量也不能決定價格即使假定存在著純粹金屬貨幣流通,貨幣量也不能決定價格,正像它不能決定商業和工業交易的數量壹樣;相反,價格將決定流通中的貨幣量。

  馬克思:《維也納照會。——合眾國與歐洲。——舒姆拉來信。——皮爾的銀行法令》(1853年9月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1頁。

  在壹定的貨幣流通速度下,壹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決定於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加上同壹時期中到期的支付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

  在壹定的貨幣流通速度下,——不論貨幣是作為流通手段或作為支付手段,——壹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決定於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加上同壹時期中到期的支付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流通中的貨幣量決定於商品價格這個壹般規律,並不因此而受到絲毫影響,因為支付總額本身是由契約上規定的價格決定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37—138頁。

  這個規律不能同樣地適用於壹切時代的價格的波動說價格調節通貨量,而不是通貨量調節價格,或者換句話說,商業調節通貨(流通手段量),而不是通貨調節商業,正像我們的推論所表明的,這當然是假定價格不過是翻譯成另壹種語言的價值。價值,即由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是前提。所以很明顯,這個規律不能同樣地適用於壹切時代的價格的波動;例如,在古代世界,在羅馬,流通手段不是從流通本身、從交換中產生的,而是通過掠奪、搶劫等等而得到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頁。

  在金融危機時期,棉花的價格不是由棉花市場的情況決定的在金融危機時期,棉花的價格不是由棉花市場的情況決定的,而是由金融市場的總的狀況決定的。

  恩格斯:《恩格斯致海爾曼·恩格斯》(1864年11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7頁。

  最倒黴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機器競爭的工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價格是由機器生產的同樣商品的價格來決定的最倒黴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機器競爭的工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價格是由機器生產的同樣商品的價格來決定的,而因為機器生產比手工生產便宜,所以和機器競爭的工人得到的工資是最低的。在舊式機器上工作的工人,如果他不得不和最新式的改良了的機器競爭的話,他的遭遇也是壹樣。當然,另外還有誰會來擔負這種損失呢?廠主既舍不得扔掉舊機器,又不願意受到損失;對死的機器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於是他就在活的工人身上,在整個社會的替罪羊身上打主意。在這些不得不和機器競爭的工人中間,生活得最壞的是棉紡織業中的手工織工。他們得到的工資最少,甚至在有足夠的工作時,壹星期所掙的錢也不超過10先令。動力織機壹個跟壹個地從他們那裏奪取了織物業的各個部門;此外,手織業又是在其他勞動部門中失掉工作的壹切工人的最後的避難所,因而在這裏總是人手過多。所以,壹個手工織工平時壹星期能掙六七個先令就算是幸運的,甚至要掙這個數目,他每天就得在他的織機上工作十四小時到十八小時。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26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45:07

(四)輔幣、紙幣與信用貨幣

  輔助的通貨是純粹的符號

  流通手段除了同時又是等價物,實現價格並作為獨立的價值積累而外,在輔助的通貨上,流通手段本身作為單純轉瞬即逝的手段,又取得壹種特殊的存在。就是說,在這種場合是純粹的符號。所以,它的發行量只能是小零售商業所絕對必需的數量,因此它決不可能積累。它的數量要取決於靠它來流通的價格總額除以它的[流通]速度。因為具有壹定價值的流通手段的量是由價格決定的,所以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人為地投入流通的輔助通貨的量大於流通本身的需要量,而這個量又不可能退出流通(這裏不可能發生退出流通的情況,因為輔助的通貨作為流通手段超過了它的內在價值),那麼,它們就要貶值;不是因為數量決定價格,而是因為價格決定數量,所以只有具有壹定價值的壹定數量才能停留在流通中。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1頁。

  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貨幣的職能存在可以說吞掉了它的物質存在。貨幣作為商品價格的轉瞬即逝的客觀反映,只是當做它自己的符號來執行職能,因此也能夠由符號來代替。但是,貨幣符號本身需要得到客觀的社會公認,而紙做的象征是靠強制流通得到這種公認的。國家的這種強制行動,只有在壹國範圍內或國內的流通領域內才有效,也只有在這個領域內,貨幣才完全執行它的流通手段或鑄幣的職能,因而才能在紙幣形式上取得壹種同它的金屬實體在外部相脫離的並純粹是職能的存在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頁。

  隨著價格符號的總數的增加,每壹符號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壹比例減少

  如果1400萬鎊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的數額,而國家把21000萬張名義為壹鎊的紙票投入流通,那末這21000萬張紙票就變為1400萬鎊金的代表。這就好比國家用鎊票來代表其價值只等於金的另壹種金屬,或者用鎊票來代表其重量只等於從前的金。除了價格標準的名稱改變外,什麼也沒有改變,而這種名稱自然是約定俗成的,無論它直接地由於鑄幣含金量改變而產生,或間接地由於按照新的、較低的價格標準所需要的量增發紙票而產生。既然現在“鎊”的名稱是指只相當於以前的金量,壹切商品價格就會增加到以前的倍,於是21000萬張鎊票事實上就會同以前的1400萬張壹樣,全部是必需的。隨著價格符號的總數的增加,每壹符號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壹比例減少。價格的上漲不過是流通過程強制價值符號去等於它們代替流通的金量而產生的反應。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頁。

  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這壹規律簡單說來就是:紙幣的發行限於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量。……如果紙幣超過了自己的限度,即超過了能夠流通的同名的金幣量,那麼,撇開有信用掃地的危險不說,它在商品世界仍然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那個金量,即它所能代表的那個金量。例如,如果壹定的紙票量按其名稱代表兩盎司金,而實際是代替壹盎司金,那麼事實上壹鎊比如說就是盎司金的貨幣名稱,而不是原來盎司金的貨幣名稱了。其結果無異於金在它作為價格尺度的職能上發生了變化。同壹價值,原來用壹鎊的價格來表現,現在要用兩鎊的價格來表現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頁。

  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實際貨幣流通的壹切規律都反著表現出來了,顛倒過來了。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已知商品的交換價值,流通的金量決定於金自己的價值,而紙票的價值卻決定於流通的紙票的數量。流通的金量隨著商品價格漲跌而增減,而商品價格卻似乎是隨著流通中紙票數量的變動而漲跌。商品流通只能吸收壹定量的金鑄幣,因而流通的貨幣量交替地緊縮和擴張是必然規律,而紙票卻似乎不論增加多少都可以進入流通。國家發行的鑄幣哪怕只少於名義含量1%克冷[4],就是減低金銀鑄幣的成色,因而破壞它們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而國家發行只具有鑄幣名稱而不包含任何金屬的無價值的紙票,卻是執行了完全正確的措施。金鑄幣顯然只有在商品價值本身用金計算或表現為價格的時候才代表商品價值,而價值符號卻似乎直接代表商品價值。由此可知,那些片面地根據強制通用的紙幣流通來研究貨幣流通現象的觀察家為什麼必定對貨幣流通的壹切內在規律發生誤解。實際上,這些規律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不僅顛倒了,並且消失了,因為,當紙幣發行數量適當時,紙幣完成的並不是它作為價值符號所特有的運動,而它特有的運動不是從商品形態變化直接產生的,而是由於它同金的正確比例遭到破壞產生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1—112頁。

  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正如本來意義的紙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出來壹樣,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頁。

  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債券本身又因債權的轉移而流通。另壹方面,隨著信用事業的擴大,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也在擴大。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種存在形式,並以這些形式占據了大規模交易的領域,而金銀鑄幣則主要被擠到小額貿易的領域中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164頁。

  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據而賣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證而賣。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可以把這種支付憑證概括為票據這個總的範疇。這種票據直到它們期滿,支付日到來之前,本身又會作為支付手段來流通;它們形成真正的商業貨幣。就這種票據由於債權和債務的平衡而最後互相抵消來說,它們是絕對地作為貨幣來執行職能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已無須最後轉化為貨幣了。就像生產者和商人的這種互相預付形成信用的真正基礎壹樣,這種預付所用的流通工具,票據,也形成真正的信用貨幣如銀行券等等的基礎。真正的信用貨幣不是以貨幣流通(不管是金屬貨幣還是國家紙幣)為基礎,而是以票據流通為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0—451頁。

  不論銀行有怎樣的權力去濫用別人的資本,它對流通中的貨幣量都沒有任何支配權力

  要發行銀行對它所發行的銀行券數量實行監督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謬絕倫的。銀行發行可兌銀行券,或者壹般憑商業擔保預付銀行券,並不能使自然流通額增加或減少哪怕是壹張銀行券。當然,銀行可以發行任何數量的銀行券,只要它的顧主接受,但是,如果流通不需要,這些銀行券也只能或者以存入銀行的方式,或者以償付債務的方式,或者以兌成金屬貨幣的方式回到銀行裏來。另壹方面,如果銀行要強制減少發行數量,那麼為填補流通中形成的真空所必需的數量的存款就將被提回去。所以,不論銀行有怎樣的權力去濫用別人的資本,它對流通中的貨幣量都沒有任何支配權力。

  馬克思:《維也納照會。——合眾國與歐洲。——舒姆拉來信。——皮爾的銀行法令》(1853年9月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頁。

  銀行並不能使銀行券的流通量甚至達到早已規定的限額銀行對貿易的壹般趨勢和價格可能發生的影響,應該是通過它們的存款業務即信貸業務,而不是通過濫發銀行券來實現的,因為銀行並不能使銀行券的流通量甚至達到早已規定的限額。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危機和貨幣流通》(1858年8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81頁。

  流通銀行券的數量不是銀行本身所能控制的

  根據對紐約各銀行最近六年來的發行量的分析,我們必須得出同樣的結論,即流通銀行券的數量不是銀行本身所能控制的,它們在貿易擴大和發生最終會引起崩潰的物價飛漲的同時,實際上有所減少。因此,把最近這次危機以及壹般危機同濫發銀行券聯系起來的庸俗看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必須予以拋棄。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危機和貨幣流通》(1858年8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83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46:18

三 交換與價值規律

  (壹)交換

  壹切產品和活動轉化為交換價值,既要以生產中人的(歷史的)壹切固定的依賴關系的解體為前提,又要以生產者互相間的全面的依賴為前提

  壹切產品和活動轉化為交換價值,既要以生產中人的(歷史的)壹切固定的依賴關系的解體為前提,又要以生產者互相間的全面的依賴為前提。每個人的生產,依賴於其他壹切人的生產;同樣,他的產品轉化為他本人的生活資料,也要依賴於其他壹切人的消費。

  價格古已有之,交換也壹樣;但是,價格越來越由生產費用決定,交換延及壹切生產關系,這些只有在資產階級社會裏,自由競爭的社會裏,才得到充分發展,並且發展得越來越充分。亞當·斯密按照真正的18世紀的方式列為史前時期的東西,先於歷史的東西,倒是歷史的產物。

  這種互相依賴,表現在不斷交換的必要性上和作為全面中介的交換價值上。經濟學家是這樣來表述這壹點的: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且僅僅是自己的私人利益;這樣,也就不知不覺地為壹切人的私人利益服務,為普遍利益服務。關鍵並不在於,當每個人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時候,也就達到私人利益的總體即普遍利益。從這種抽象的說法反而可以得出結論:每個人都互相妨礙別人利益的實現,這種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所造成的結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關鍵倒是在於:私人利益本身已經是社會所決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會所設定的條件下並使用社會所提供的手段,才能達到;也就是說,私人利益是與這些條件和手段的再生產相聯系的。這是私人利益;但它的內容以及實現的形式和手段則是由不以任何人為轉移的社會條件決定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106頁。

  物壹旦對外成為商品,由於反作用,它們在共同體內部生活中也成為商品

  物本身存在於人之外,因而是可以讓渡的。為使這種讓渡成為相互的讓渡,人們只須默默地彼此當做那些可以讓渡的物的私有者,從而彼此當做獨立的人相對立就行了。然而這種彼此當做外人看待的關系在原始共同體的成員之間並不存在,不管這種共同體的形式是家長制家庭,古代印度公社,還是印加國,等等。商品交換是在共同體的盡頭,在它們與別的共同體或其成員接觸的地方開始的。但是物壹旦對外成為商品,由於反作用,它們在共同體內部生活中也成為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07頁。

  交換的不斷重復使交換成為有規則的社會過程

  交換的不斷重復使交換成為有規則的社會過程。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少有壹部分勞動產品必定是有意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從那時起,壹方面,物滿足直接需要的效用和物用於交換的效用的分離固定下來了。它們的使用價值同它們的交換價值分離開來。另壹方面,它們互相交換的量的比例是由它們的生產本身決定的。習慣把它們作為價值量固定下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頁。

  在原則上,沒有產品的交換,只有參加生產的各種勞動的交換在原則上,沒有產品的交換,只有參加生產的各種勞動的交換。產品的交換方式取決於生產力的交換方式。總的說來,產品的交換形式是和生產的形式相適應的。生產形式壹有變化,交換形式也就隨之變化。因此在社會的歷史中,我們就看到產品交換方式常常是由它的生產方式來調節。個人交換也和壹定的生產方式相適應,而這種生產方式又是和階級對抗相適應的。因此,沒有階級對抗就不會有個人交換。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17頁。

  不論哪壹個社會,只要它不消滅單個人之間的交換,它便不能長久保持對它自己的生產的支配,不能長久保持對自己生產過程的社會效果的控制

  當生產者不再直接消費自己的產品,而是通過交換把它轉讓出去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對自己的產品的支配權力。他們已不再知道產品的結局如何,於是產品有那麼壹天被用來反對生產者、剝削和壓迫生產者的可能性便產生了。因此,不論哪壹個社會,只要它不消滅單個人之間的交換,它便不能長久保持對它自己的生產的支配,不能長久保持對自己生產過程的社會效果的控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頁。

  商品必須全面轉手

  商品占有者的商品對他沒有直接的使用價值。否則,他就不會把它拿到市場上去。他的商品對別人有使用價值。對他來說,他的商品直接有的只是這樣的使用價值:它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從而是交換手段。所以,他願意讓渡他的商品來換取其使用價值為他所需要的商品。壹切商品對它們的占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占有者是使用價值。因此,商品必須全面轉手。這種轉手就形成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使商品彼此作為價值發生關系並作為價值來實現。可見,商品在能夠作為使用價值實現以前,必須先作為價值來實現。

  另壹方面,商品在能夠作為價值實現以前,必須證明自己是使用價值,因為耗費在商品上的人類勞動,只有耗費在對別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數。但是,這種勞動對別人是否有用,它的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別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換中才能得到證明。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105頁。

  他們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

  為了使這些物作為商品彼此發生關系,商品監護人必須作為有自己的意誌體現在這些物中的人彼此發生關系,因此,壹方只有符合另壹方的意誌,就是說每壹方只有通過雙方共同壹致的意誌行為,才能讓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別人的商品。可見,他們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這種具有契約形式的(不管這種契約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來的)法的關系,是壹種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誌關系。這種法的關系或意誌關系的內容是由這種經濟關系本身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頁。

  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商品的第壹形態變化或賣。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像我在別處說過的,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壹定是商品占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頁。

  人與人的互相獨立為物與物的全面依賴的體系所補充我們看到,商品愛貨幣,但是“真愛情的道路決不是平坦的”。把自己的“分散的肢體”表現為分工體系的社會生產有機體,它的量的構成,也像它的質的構成壹樣,是自發地偶然地形成的。所以我們的商品占有者發現:分工使他們成為獨立的私人生產者,同時又使社會生產過程以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關系不受他們自己支配;人與人的互相獨立為物與物的全面依賴的體系所補充。

  分工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因而使它轉化為貨幣成為必然的事情。同時,分工使這種轉化能否成功成為偶然的事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頁。

  產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產品的多少,不過這總是對需求而言產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產品的多少,不過這總是對需求而言。假定某種產品不僅極為稀少,甚至是獨壹無二的,可是如果對它沒有需求,這個獨壹無二的產品也是太多,也是多余的。相反地,假定某種產品有千百萬個,可是如果它還不能滿足需求,也就是說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非常大,那末這種產品仍然是稀少的。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頁。

  由於賣和買的分裂,除了真正的貿易外,有可能在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交換之前造成許多虛假的交易由於賣和買的分裂,除了真正的貿易外,有可能在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交換之前造成許多虛假的交易。這樣壹來,許多寄生者就有可能鉆進生產過程並利用這種分裂來牟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8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48:50

(二)價值規律

  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這壹規律甚至從來就要求商品的使用價值各不相同,並且同它們的消費毫無關系,因為消費只是在買賣結束和完成以後才開始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5頁。

  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

  我們的出發點是,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但是價格規定總是先於實際流通過程。

  馬克思:《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第壹部分)》(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頁。

  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不是交換調節商品的價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頁。

  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壹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壹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實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壹點才能成為現實。因此,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通常看來同它所表現的價值多少有所不同,這種命運是價值和大多數社會關系所共同的。國王和他所代表的王國在大多數場合下看來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如果誰想把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壹點確立起來,而又禁止以競爭施壓力於價格這個唯壹可行的辦法來確立這種對價值的決定,那就不過是證明,至少在這方面,他采取的是空想主義者慣有的輕視經濟規律的態度。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09—210頁。

  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

  不同生產部門的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來出售這個假定,當然只是意味著:它們的價值是它們的價格圍繞著運動的重心,而且價格的不斷漲落也是圍繞這個重心來拉平的。此外,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下面我們就要談到它——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在這些商品中,有些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也就是說,生產這些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少於市場價值所表示的勞動時間),另外壹些商品的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壹方面,應看作壹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另壹方面,又應看作是在這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並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只有在特殊的組合下,那些在最壞條件下或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才會調節市場價值,而這種市場價值又成為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不過市場價格對同類商品來說是相同的。如果滿足通常的需求的,是按平均價值,也就是按兩端之間的大量商品的中等價值來供給的商品,那麼,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就會實現壹個額外剩余價值或超額利潤,而其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卻不能實現它們所包含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頁。

  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

  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需求超過通常的需求,或者供給低於通常的供給時才可能發生。最後,如果所生產的商品的量大於這種商品按中等的市場價值可以找到銷路的量,那麼,那種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調節市場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00頁。

  供求關系壹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壹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系的作用的趨勢如果供求壹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正因為如此,商品就按自己的市場價值出售。

  如果有兩種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發生相等的作用,它們就會互相抵消,而不會對外界發生任何影響,在這種條件下發生的各種現象,就必須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來解釋。如果互相抵消,它們就不再說明任何事情,就不會對市場價值發生影響,並且使我們更加無從了解,為什麼市場價值正好表現為這樣壹個貨幣額,而不表現為另外壹個貨幣額。資本主義生產的實際的內在規律,顯然不能由供求的互相作用來說明(完全撇開對這兩種社會動力的更深刻的分析不說,在這裏不需要作出這種分析),因為這種規律只有在供求不再發生作用時,也就是互相壹致時,才純粹地實現。供求實際上從來不會壹致;如果它們達到壹致,那也只是偶然現象,所以在科學上等於零,可以看作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是,在政治經濟學上必須假定供求是壹致的。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對各種現象在它們的合乎規律的、符合它們的概念的形態上來進行考察,也就是說,撇開由供求變動引起的假象來進行考察。另壹方面,是為了找出供求變動的實際趨勢,為了在壹定程度上把這種趨勢確定下來。因為各種不平衡具有互相對立的性質,並且因為這些不平衡會彼此接連不斷地發生,所以它們會由它們的相反的方向,由它們互相之間的矛盾而互相平衡。

  這樣,雖然在任何壹定的場合供求都是不壹致的,但是它們的不平衡的接連發生,——而且朝壹個方向偏離的結果,會引起另壹個方向相反的偏離,——從壹個或長或短的時期的整體來看,使供求總是互相壹致;然而這種壹致只是作為過去的變動的平均,並且只是作為它們的矛盾的不斷運動的結果。由此,各種同市場價值相偏離的市場價格,按平均數來看,就會平均化為市場價值,因為這種和市場價值的偏離會作為正負數互相抵消。這個平均數決不是只有理論意義,而且對資本來說還有實際意義,因為投資要把或長或短的壹定時期內的變動和平均化計算在內。

  因此,供求關系壹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壹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系的作用的趨勢。(那種有價格而沒有價值的商品是壹種例外,在這裏不必考察。)供求可以在極不相同的形式上消除由供求不平衡所產生的作用。例如,如果需求減少,因而市場價格降低,結果,資本就會被抽走,這樣,供給就會減少。但這也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由於某種發明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市場價值本身降低了,因而與市場價格平衡。反之,如果需求增加,因而市場價格高於市場價值,結果,流入這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就會過多,生產就會增加到使市場價格甚至降低到市場價值以下;或者另壹方面,這也可以引起價格上漲,以致需求本身減少。這還可以在這個或者那個生產部門,在壹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引起市場價值本身的提高,因為所需要的壹部分產品在這個期間內必須在較壞的條件下生產出來。

  如果供求決定市場價格,那麼另壹方面,市場價格,而在進壹步分析下,也就是市場價值,又決定供求。就需求來說,那是很清楚的,因為需求按照和價格相反的方向變動,如果價格跌落,需求就增加,反之,價格提高,需求就減少。而就供給來說,情況也是這樣。因為加到所供給的商品中去的生產資料的價格,決定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因而也決定這樣壹些商品的供給,這些商品的供給本身包括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棉花的價格對棉布的供給具有決定意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212頁。

  賣者之間的競爭在多大程度上減弱,買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加劇

  某種商品的供給低於需求,那麼這種商品的賣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很弱,甚至於完全沒有競爭。賣者之間的競爭在多大程度上減弱,買者之間的競爭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加劇。結果便是商品價格或多或少顯著地上漲。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9頁。

  對於其他各種產品來說,隨漲價而來的是需求下降;但是,糧價上漲只能使對糧食的需求更大,並且使其他壹切商品的價格下跌對於其他各種產品來說,漲價使本身需求下降;但是,糧價上漲卻只能使對糧食的需求更大,並且使其他壹切商品的價格下跌。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開化的野蠻人壹樣,必須先保證自己有食物,然後才能考慮去獲取別的東西;財富的增長和文明的進步,通常都與生產食品所需要的勞動和費用的減少成相等的比例。普遍歉收本身就會導致內外市場普遍縮小。

  馬克思:《政治動態。——歐洲缺糧》(1853年9月1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50:37

壹個競爭者對其他競爭者的依賴

  在競爭中壹時處於劣勢的壹方,同時就是這樣壹方,在這壹方中,個人不顧自己那群競爭者,而且常常直接反對這群競爭者而行動,並且正因為如此,使人可以感覺到壹個競爭者對其他競爭者的依賴,而處於優勢的壹方,則或多或少地始終作為壹個團結的統壹體來同對方相抗衡。如果對這種商品來說,需求超過了供給,那麼,在壹定限度內,壹個買者就會比另壹個買者出更高的價錢,這樣就使這種商品對全體買者來說都昂貴起來,提高到市場價值以上;另壹方面,賣者卻會共同努力,力圖按照高昂的市場價格來出售。相反,如果供給超過了需求,那麼,壹個人開始廉價拋售,其他的人不得不跟著幹,而買者卻會共同努力,力圖把市場價格壓到盡量低於市場價值。只有每個人通過共同行動比沒有共同行動可以得到更多好處,他才會關心共同行動。只要自己這壹方變成劣勢的壹方,而每個人都力圖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最好的出路,共同行動就會停止。其次,如果壹個人用較便宜的費用進行生產,用低於現有市場價格或市場價值出售商品的辦法,能售出更多的商品,在市場上奪取壹個更大的地盤,他就會這樣去做,並且開始起這樣的作用,即逐漸迫使別人也采用更便宜的生產方法,把社會必要勞動減少到新的更低的標準。如果壹方占了優勢,每壹個屬於這壹方的人就都會得到好處;好像他們實現了壹種共同的壟斷壹樣。如果壹方處於劣勢,每個人就可各自努力去取得優勢(例如用更少的生產費用來進行生產),或者至少也要盡量擺脫這種劣勢;這時,他就根本不顧自己周圍的人了,盡管他的做法,不僅影響他自己,而且也影響到他所有的同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216頁。

  市場價值調節供求關系

  為了使種類相同,但各自在不同的帶有個別色彩的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相壹致,而不是同市場價值相偏離,即既不高於也不低於市場價值,這就要求各個賣者互相施加足夠大的壓力,以便把社會需要所要求的商品量,也就是社會能夠按市場價值支付的商品量提供到市場上來。如果產品量超過這種需要,商品就必然會低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反之,如果產品量不夠大,就是說,如果賣者之間的競爭壓力沒有大到足以迫使他們把這個商品量帶到市場上來,商品就必然會高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如果市場價值發生了變化,總商品量得以出售的條件也就會發生變化。如果市場價值降低了,社會需要(在這裏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平均說來就會擴大,並且在壹定限度內能夠吸收較大量的商品。如果市場價值提高了,商品的社會需要就會縮減,就只能吸收較小的商品量。因此,如果供求調節市場價格,或者確切地說,調節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那麼另壹方面,市場價值調節供求關系,或者說,調節壹個中心,供求的變動使市場價格圍繞著這個中心發生波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02頁。

  如果某種商品的產量超過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就浪費掉了

  因為商品生產是以分工為前提的,所以,社會購買這些物品的方法,就是把它所能利用的勞動時間的壹部分用來生產這些物品,也就是說,用該社會所能支配的勞動時間的壹定量來購買這些物品。社會的壹部分人,由於分工的緣故,要把他們的勞動用來生產這種既定的物品;這部分人,當然也要從體現在各種滿足他們需要的物品上的社會勞動中得到壹個等價物。但是,壹方面,耗費在壹種社會物品上的社會勞動的總量,即總勞動力中社會用來生產這種物品的可除部分,也就是這種物品的生產在總生產中所占的數量,和另壹方面,社會要求用這種特定物品來滿足的需要的規模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而只有偶然的聯系。盡管每壹物品或每壹定量某種商品都只包含生產它所需要的社會勞動,並且從這方面來看,所有這種商品的市場價值也只代表必要勞動,但是,如果某種商品的產量超過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就浪費掉了,這時,這個商品量在市場上代表的社會勞動量就比它實際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小得多。(只有在生產受到社會實際的預定的控制的地方,社會才會在用來生產某種物品的社會勞動時間的數量和要由這種物品來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之間,建立起聯系。)因此,這些商品必然要低於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其中壹部分甚至會根本賣不出去。如果用來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的數量,同要由這種產品來滿足的特殊的社會需要的規模相比太小,結果就會相反。但是,如果用來生產某種物品的社會勞動的數量,和要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相適應,從而產量也和需求不變時再生產的通常規模相適應,那麼這種商品就會按照它的市場價值來出售。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來交換或出售是理所當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規律。應當從這個規律出發來說明偏離,而不是反過來,從偏離出發來說明規律本身。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209頁。

  通過最普通的觀察也可以看到,需求的提高有時會使商品的市場價格完全不變,有時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暫時提高,接著就是供給的增加,接著就是價格再降到原先的水平,多半低於原先的水平通過最普通的觀察也可以看到,需求的提高有時會使商品的市場價格完全不變,有時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暫時提高,接著就是供給的增加,接著就是價格再降到原先的水平,多半低於原先的水平。至於需求的提高是由於工資的增加還是由於其他什麼原因,這絲毫不能改變這個問題的條件。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頁。

  市場價格波動互相補償所要經歷的平均時期,因商品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

  如果妳們不只是觀察每天的波動,而是分析較長壹段時期的市場價格的運動,例如像圖克先生在他的《價格史》中所做的那樣,妳們就會發現,市場價格的波動,它們的背離價值,它們的上漲和下落,都是互相抵消和互相補償的;所以,除了壟斷組織的影響和其他某些限制(這些我暫且不談),壹切種類的商品,平均說來總是按它們各自的價值或自然價格出售的。市場價格波動互相補償所要經歷的平均時期,因商品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因為某些商品比另壹些商品更容易使供給適合於需求。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競爭使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發生作用

  競爭使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在壹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發生作用,從而也就使得在這種條件下唯壹可能的社會生產組織和制度得以實現。單個的商品生產者只有通過產品的跌價或漲價才能明白社會需要什麼、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麼。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10頁。

  競爭,同供求比例的變動相適應的市場價格的波動,總是力圖把耗費在每壹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歸結到這個標準上來要使壹個商品按照它的市場價值來出售,也就是說,按照它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來出售,耗費在這種商品總量上的社會勞動的總量,就必須同這種商品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競爭,同供求比例的變動相適應的市場價格的波動,總是力圖把耗費在每壹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歸結到這個標準上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頁。

  生產費用的變化調節供求比例

  生產費用的變化,無論如何不是由供求比例來調節的,而是相反,生產費用的變化調節供求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頁。

  壹般說來,不能有兩種市場價格

  壹般說來,不能有兩種市場價格,正是更低的市場價格(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占上風,這是普遍規律。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頁。

  市場價格包含這樣的意思:對同種商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市場價格包含這樣的意思:對同種商品支付相同的價格,雖然這些商品可以在極不相同的個別條件下生產出來,因而會有極不相同的成本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頁。

  壹種商品是低於或高於它的價值出售,取決於買者和賣者的力量對比

  我們知道,實際上,壹種商品是低於或高於它的價值出售,取決於買者和賣者的力量對比(這種對比每次都由經濟決定)。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207頁。

  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另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小的工作日,表現為更大的貨幣額

  如果壹切產業部門的勞動強度都同時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了的強度就成為普通的社會的正常強度,因而不再被算做外延量。但是甚至在這種情況下,平均的勞動強度在不同的國家仍然是不同的,因而會使價值規律在不同國家的工作日上的應用有所變化。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另壹個國家的強度較小的工作日,表現為更大的貨幣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頁。

  不同國家在同壹勞動時間內所生產的同種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國際價值,從而表現為不同的價格

  每壹個國家都有壹個中等的勞動強度,在這個強度以下的勞動,在生產壹種商品時所耗費的時間要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以不能算做正常質量的勞動。在壹個國家內,只有超過國民平均水平的強度,才會改變單純按勞動的持續時間進行的價值計量。在以各個國家作為組成部分的世界市場上,情形就不同了。國家不同,勞動的中等強度也就不同;有的國家高些,有的國家低些。於是各國的平均數形成壹個階梯,它的計量單位是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因此,強度較大的國民勞動比強度較小的國民勞動,會在同壹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從而表現為更多的貨幣。

  但是,價值規律在其國際範圍內的應用,還會由於下述情況而發生更大的變化:只要生產效率較高的國家沒有因競爭而被迫把它們的商品的出售價格降低到和商品的價值相等的程度,生產效率較高的國民勞動在世界市場上也被算做強度較大的勞動。

  壹個國家的資本主義生產越發達,那裏的國民勞動的強度和生產率,就越超過國際水平。因此,不同國家在同壹勞動時間內所生產的同種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國際價值,從而表現為不同的價格,即表現為按各自的國際價值而不同的貨幣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5頁。

  那些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或者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的東西的價格,可以由壹些結合在壹起的非常偶然的情況來決定

  那些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的東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藝術品等等)的價格,可以由壹些結合在壹起的非常偶然的情況來決定。要出售壹件東西,唯壹的條件是,它可以被獨占,並且可以讓渡。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4頁。

  價值規律對於資本主義生產來說遠比單純的假說,具有更重大得多、更確定得多的意義

  價值規律對於資本主義生產來說遠比單純的假說,——更不用說比虛構,即使是必要的虛構——,具有更重大得多、更確定得多的意義。

  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摘自《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3頁。

  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對於整個簡單商品生產時期來說是普遍適用的只要經濟規律發生作用,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對於整個簡單商品生產時期來說便是普遍適用的,也就是說,直到簡單商品生產由於資本主義生產形式的出現而發生變化之前是普遍適用的。在此之前,價格都以馬克思的規律所決定的價值為重心,並且圍繞著這種價值而波動,以致簡單商品生產發展得越是充分,壹個不為外部的暴力幹擾所中斷的較長時期內的平均價格就越是與價值趨於壹致,直至量的差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因此,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從開始出現使產品轉化為商品的那種交換時起,直到公元15世紀止這個時期內,在經濟上是普遍適用的。

  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9頁。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即資本的發展,關於商品的壹般規律,例如涉及價值的各種規律,也是在貨幣流通的各種形式中實現的在以前的各生產階段中,產品是部分地采取商品的形式。而資本卻必然把自己的產品作為商品來生產。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即資本的發展,關於商品的壹般規律,例如涉及價值的各種規律,也是在貨幣流通的各種形式中實現的。

  這裏可以看到,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甚至連屬於過去生產時期的經濟範疇,也獲得了各種特殊的歷史的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427頁。

  這個價值規律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展壹般來說,勞動生產率等於用最低限度的勞動取得最大限度的產品,從而使商品盡可能變便宜。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這壹點成了不以個別資本家的意誌為轉移的規律。而且這個規律只有在包含另壹個規律時才能實現,這另壹個規律就是:生產規模不是決定於既定的需要,相反,產品量決定於生產方式本身所規定的和不斷增長的生產規模。生產的目的是使單個產品等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而這壹點只有通過為生產而生產才會達到。壹方面,只要以過小規模進行生產的資本家物質化在產品中的勞動量多於社會必要勞動量,這壹點就表現為規律。因此,這壹點表現為價值規律的恰當實現,而這個價值規律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展。但是另壹方面,這壹點又表現為各個資本家的內在動力:他們為了突破這個規律或者機智地控制這個規律使之有利於自身,力圖把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降低到該商品的社會決定的價值以下。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頁。

  自由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

  自由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頁。

  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作用

  我們看到,撇開彈性很大的界限不說,商品交換的性質本身沒有給工作日規定任何界限,因而沒有給剩余勞動規定任何界限。資本家要堅持他作為買者的權利,他盡量延長工作日,如果可能,就把壹個工作日變成兩個工作日。另壹方面,這個已經賣出的商品的獨特性質給它的買者規定了壹個消費的界限,並且工人也要堅持他作為賣者的權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壹定的正常量內。於是這裏出現了二律背反,權利同權利相對抗,而這兩種權利都同樣是商品交換規律所承認的。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作用。所以,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過程表現為規定工作日界限的鬥爭,這是全體資本家即資本家階級和全體工人即工人階級之間的鬥爭。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1—272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52:09

四 資本和剩余價值

  (壹)貨幣轉化為資本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條件是:貨幣所有者能夠用貨幣交換作為商品的他人勞動能力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條件是:貨幣所有者能夠用貨幣交換作為商品的他人勞動能力。換句話說,在流通內部勞動能力被當作商品出售,因為在簡單流通內部交換者彼此只是作為買者和賣者相對立。因而條件是:工人把自己的勞動能力當作可供使用的商品出售,也就是說,工人是自由的工人。條件就是:第壹,工人作為自由的所有者支配自己的勞動能力,他把勞動能力當作商品;因此,他必須是自己的勞動能力的自由所有者。但是,第二,工人已經不能以其他商品的形式,以對象化勞動的形式換出自己的勞動,他能夠提供的可供出售的唯壹商品,就是存在於他的活的身體中的活勞動能力,因而,使他的勞動得以對象化的條件,他的勞動的物的條件,是作為他人的財產,作為在流通中處於另壹方,處於他自身之外的商品而存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398頁。

  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只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存在還是不夠的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只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存在還是不夠的。為此首先必須有下列雙方作為買者和賣者相對立:壹方是價值或貨幣的占有者,另壹方是創造價值的實體的占有者;壹方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占有者,另壹方是除了勞動力以外壹無所有的占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8頁。

  正是由於這種關系的存在,單純的貨幣職能才能轉化為資本職能資本關系所以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只是因為這種關系在流通行為中,在買者和賣者互相對立的不同的基本經濟條件中,在他們的階級關系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不是由於貨幣的性質產生了這種關系;相反,正是由於這種關系的存在,單純的貨幣職能才能轉化為資本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頁。

  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壹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要從商品的消費中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占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壹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因此,它的實際消費本身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壹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95頁。

  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

  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這裏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壹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壹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壹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頁。

  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的區別,首先只是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的區別,首先只是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轉化為貨幣,貨幣再轉化為商品,為買而賣。

  但除這壹形式外,我們還看到具有不同特點的另壹形式G—W—G,貨幣轉化為商品,商品再轉化為貨幣,為賣而買。在運動中通過後壹種流通的貨幣轉化為資本,成為資本,而且按它的使命來說,已經是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頁。

  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

  作為這壹運動的有意識的承擔者,貨幣占有者變成了資本家。他這個人,或不如說他的錢袋,是貨幣的出發點和復歸點。這種流通的客觀內容——價值增殖——是他的主觀目的;只有在越來越多地占有抽象財富成為他的活動的唯壹動機時,他才作為資本家或作為人格化的、有意誌和意識的資本執行職能。因此,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做資本家的直接目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179頁。

  —W—G′是直接在流通領域內表現出來的資本的總公式為賣而買,或者說得完整些,為了貴賣而買,即G—W—G′,似乎只是壹種資本即商人資本所特有的形式。但產業資本也是這樣壹種貨幣,它轉化為商品,然後通過商品的出售再轉化為更多的貨幣。在買和賣的間歇,即在流通領域以外發生的行為,絲毫不會改變這種運動形式。最後,在生息資本的場合,G—W—G′的流通簡化地表現為沒有中介的結果,表現為壹種簡練的形式,G—G′,表現為等於更多貨幣的貨幣,比本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因此,G—W—G′事實上是直接在流通領域內表現出來的資本的總公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頁。

  不是任何壹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不是任何壹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相反地,這種轉化的前提是單個貨幣占有者或商品占有者手中有壹定的最低限額的貨幣或交換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頁。

  貨幣最初轉化為資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權的

  貨幣最初轉化為資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權的。盡管這樣,這種轉化仍然有以下的結果:

  產品屬於資本家,而不屬於工人;

  這壹產品的價值除包含預付資本的價值外,還包含剩余價值,後者要工人耗費勞動,而不要資本家耗費任何東西,但它卻成為資本家的合法財產;工人保持了自己的勞動力,只要找到買者就可以重新出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5頁。

  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直接生產者的財產,不是資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直接生產者的財產,不是資本。它們只有在同時還充當剝削和統治工人的手段的條件下,才成為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頁。

  只是由於勞動直接轉化為不屬於工人而屬於資本家的對象化勞動,貨幣才轉化為資本

  勞動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實際上轉化為資本,但是,這個轉化是由貨幣同勞動能力的最初交換決定的。只是由於勞動直接轉化為不屬於工人而屬於資本家的對象化勞動,貨幣才轉化為資本,就連已經取得生產資料即勞動條件的形式的那壹部分貨幣也是這樣。在此以前,貨幣不論以它本身的形式存在,或者以那種可以充當生產新商品所必需的生產資料的商品(產品)的形態存在,都只不過從可能性來說是資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頁。

  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壹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就像黃金本身並不是貨幣,砂糖並不是砂糖的價格壹樣。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3頁。

  只要生產者只出售他自己的產品,他就不是資本家;只有當他利用他的生產工具剝削他人的雇傭勞動時,他才成為資本家革命前的小農為家庭衣著織布使用的織布機不是資本;甚至農民利用漫長的冬夜織出布匹賣給商人,織布機也還不是資本;但是,只要使用壹個雇傭工人為商人織商品布,並賺取生產費用和布匹出售價格之間的差額,那末,這個織布機就變成了資本。生產的目的是生產商品,這並不賦予生產工具以資本的性質。商品生產是資本存在的先決條件之壹;但是只要生產者只出售他自己的產品,他就不是資本家;只有當他利用他的生產工具剝削他人的雇傭勞動時,他才成為資本家。

  恩格斯:《致保爾·拉法格》(1884年8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95頁。

  沒有這種關系,價值就不能變成資本,價值的所有者就不能變成資本家

  某壹價值額——貨幣,商品,特殊的使用價值,而價值就是在這些形式上重新進入生產的——借以成為資本,即這壹價值額的所有者借以成為資本家的那種關系,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在資產階級社會內部,同資本家的存在是牢固地結合在壹起的,以致例如韋克菲爾德必須先到殖民地去,才能發現這種關系決不是不言而喻的東西,並且發現,沒有這種關系,價值就不能變成資本,價值的所有者就不能變成資本家。這件事是如此明白,而壹般說來又如此不明白,以致韋克菲爾德的這種發現實際上竟能在現代政治經濟學中劃了壹個時代。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頁。

  資本家作為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

  資本家作為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是具有自己的意誌、個性並與勞動敵對的勞動產物。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6頁。

  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

  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資本家擁有這種權力並不是由於他的個人的特性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於他是資本的所有者。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30頁。

  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才在事實上成為財富的壹般元素形式

  只有在勞動人口或者本身不再屬於客觀的勞動條件,或者本身不再作為商品生產者進入市場的時候,只有在勞動人口不再出賣自己勞動的產品,而相反地出賣自己的勞動本身,或者更確切些說,出賣自己的勞動能力的時候,生產才在其整個範圍內,在其整個深度和廣度內,變成商品生產,壹切產品才轉化為商品,每個個別生產部門的物的條件本身才作為商品進入該生產部門。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才在事實上成為財富的壹般元素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53:34

(二)勞動力的價值與工資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壹個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他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壹個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他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頁。

  政治經濟學稱為勞動的價值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勞動力的價值政治經濟學稱為勞動的價值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存在於工人身體內,它不同於它的職能即勞動,正如機器不同於機器的運轉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7頁。

  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壹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就勞動力代表價值來說,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對象化的壹定量的社會平均勞動。勞動力只是作為活的個人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勞動力的生產要以活的個人的存在為前提。假設個人已經存在,勞動力的生產就是這個個人本身的再生產或維持。

  活的個人要維持自己,需要有壹定量的生活資料。因此,生產勞動力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可以歸結為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199頁。

  勞動力價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勞動力價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這些生活資料在形式上雖然可能有變化,但是在壹定社會的壹定時代,它們的量是壹定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壹個不變量。變化的是這個量的價值。還有兩個因素決定勞動力的價值。壹個是勞動力的發展費用,這種費用是隨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另壹個是勞動力的自然差別:是男勞動力還是女勞動力,是成年勞動力還是未成年勞動力。這些不同勞動力的使用(這又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在工人家庭的再生產費用上和在成年男工的價值上都造成很大的差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頁。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勞動的市場價格在長時期內會與它的價值相適應我可以概括地回答說,勞動和其他壹切商品壹樣,它的市場價格在長時期內會與它的價值相適應;因此,不論怎樣漲跌,也不論工人如何行動,他所得到的,平均計算起來,只是他的勞動的價值,他的勞動的價值無非是他的勞動力的價值,後者是由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而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最後又是由生產它們所需要的勞動量決定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頁。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勞動力的承擔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過程的那個商品量的價值,也就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假如勞動力的價格降到這個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因為這樣壹來,勞動力就只能在萎縮的狀態下維持和發揮。但是,每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提供標準質量的該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頁。

  這個勞動價格叫做工資

  以貨幣表現的勞動能力的這種價值就是它的價格,我們假定這個價格得到了支付,因為我們都是假定等價交換,即商品按照它的價值出售。這個勞動價格叫做工資。與勞動能力的價值相壹致的工資是勞動能力的平均價格,就是我們所說的平均工資,也就是所謂的最低限度的工資或勞動報酬,但是,在這裏應把最低限度理解為不是身體需要上的極限,而是比如,壹年中的平均日工資,即在壹年中勞動能力的價格由於時而高於時而又低於勞動能力的價值而拉平的價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8頁。

  工資是資本家為壹定的勞動時間或壹定的勞動付出而償付的壹筆貨幣

  工資是資本家為壹定的勞動時間或壹定的勞動付出而償付的壹筆貨幣。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13頁。

  工人必須受教育,而對這種教育本身必須根據他所學的生產勞動的特殊種類支付或多或少的費用,因而這種費用也列入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

  工人要發揮壹定的勞動能力,要改變他的壹般的天然才能,使它能夠完成壹定的勞動,他就得受訓練和學習,也就是必須受教育,而對這種教育本身必須根據他所學的生產勞動的特殊種類支付或多或少的費用,因而這種費用也列入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頁。

  為學會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生產費用越少,工資也就越降低壹種工作越簡單,越容易學會,為學會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生產費用越少,工資也就越降低,因為工資像壹切商品的價格壹樣,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9頁。

  要求工資平等是根本錯誤的,這是壹種決不能實現的妄想我要趁此機會指出,各種不同質量的勞動力的生產費用既然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行業所用的勞動力的價值也就壹定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工資平等是根本錯誤的,這是壹種決不能實現的妄想。這種要求是壹種虛妄和膚淺的激進主義的產物,只承認前提而企圖避開結論。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確定勞動力的價值,也像確定其他壹切商品的價值那樣;不同種類的勞動力有不同的價值,要生產它們,需要有不同的勞動量,所以它們在勞動市場上就應當賣得不同的價格。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要求平等的或甚至是公平的報酬,就猶如在奴隸制的基礎上要求自由壹樣。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正是這個發展過程使簡單勞動相對過剩,另壹方面使熟練勞動簡單化,於是也就使它貶值了

  李嘉圖正確地說過,機器是經常和勞動競爭的,並且往往是在勞動價格已達到某種高度時才可能被采用;然而采用機器不過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許多方法之壹。正是這個發展過程使簡單勞動相對過剩,另壹方面使熟練勞動簡單化,於是也就使它貶值了。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頁。

  熟練的奴隸賣得貴些,熟練的雇傭工人得到較高的工資現在怎樣解決關於對復合勞動支付較高工資的全部重要問題呢?在私人生產者的社會裏,培養熟練的勞動者的費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負擔的,所以熟練的勞動力的較高的價格也首先歸私人所有:熟練的奴隸賣得貴些,熟練的雇傭工人得到較高的工資。在按社會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裏,這種費用是由社會來負擔的,所以復合勞動的成果,即所創造的比較大的價值也歸社會所有。工人本身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從這裏順便獲得的教益是:工人所中意的對“全部勞動所得”的要求,有時也還不是沒有問題的。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09—210頁。

  為了追求商品便宜,強制地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除了繁榮時期以外,資本家之間總是進行十分激烈的鬥爭,以爭奪各自在市場上的份額。這個份額同產品的便宜程度成正比。除了由此造成的資本家競相采用代替勞動力的改良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以外,每次都出現這樣的時刻:為了追求商品便宜,強制地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2頁。

  決定工資的壹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後備軍的比例的變動

  大體說來,工資的壹般變動僅僅由同工業周期各個時期的更替相適應的產業後備軍的膨脹和收縮來調節。因此,決定工資的壹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後備軍的比例的變動,是過剩人口相對量的增減,是過剩人口時而被吸收、時而又被遊離的程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4頁。

  在壹千個同樣熟練的工人中,決定工資的不是九百五十個在業工人,而是五十個失業工人

  在壹千個同樣熟練的工人中,決定工資的不是九百五十個在業工人,而是五十個失業工人。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43—頁。

  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之間的區別

  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和由這個價值轉變成的生活資料的量之間的區別,現在表現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之間的區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3頁。

  工資首先是由它和資本家的贏利即利潤的關系來決定的無論名義工資,即工人把自己賣給資本家所得到的貨幣量,還是實際工資,即工人用這些貨幣所能買到的商品量,都不能把工資所包含的各種關系完全表示出來。

  此外,工資首先是由它和資本家的贏利即利潤的關系來決定的。這就是比較工資、相對工資。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0頁。

  實際工資可能仍然未變,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盡管如此,相對工資卻可能降低了

  實際工資可能仍然未變,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盡管如此,相對工資卻可能降低了。

  假定說,壹切生活資料跌價三分之二,而日工資只降低了三分之壹,比方由三馬克降低到兩馬克。這時,雖然工人拿這兩馬克可以買到比從前拿三馬克買到的更多的商品,但是他的工資和資本家的利潤相比卻降低了。資本家(比如,壹個工廠主)的利潤增加了壹馬克,換句話說,資本家拿比以前少的交換價值付給工人,而工人卻必須生產出比以前多的交換價值。資本的份額與勞動的份額相比提高了。社會財富在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分配更不平均了。資本家用同樣多的資本支配著更大的勞動量。資本家階級支配工人階級的權力增加了,工人的社會地位更低了,比起資本家的地位來又降低了壹級。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1—732頁。

  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勞動力的價格能夠不斷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資料量同時不斷增加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壹定量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隨著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是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而不是它們的量。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工人和資本家的生活資料量本身可以同時按照同樣的比例增長,而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之間不發生任何量的變化。……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勞動力的價格能夠不斷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資料量同時不斷增加。但是相對地說,即同剩余價值比較起來,勞動力的價值還是不斷下降,從而工人和資本家的生活狀況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7—598頁。

  工資提高是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不是它的原因工資隨著必要生活資料價格的提高而提高(雖然按比例提高的現象是罕見的,僅僅是例外)。工資提高是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不是它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頁。

  在考察計時工資時必須再把工資總額,即日工資、周工資等等的總額和勞動價格區別開來

  工人靠日勞動、周勞動等等得到的貨幣額,形成他的名義的即按價值計算的工資額。

  但是很明顯,依照工作日的長短,即依照工人每天所提供的勞動量,同樣的日工資、周工資等等可以代表極不相同的勞動價格,也就是說,可以代表對同量勞動所支付的極不相同的貨幣額。因而,在考察計時工資時必須再把工資總額,即日工資、周工資等等的總額和勞動價格區別開來。……即使勞動價格不斷下降,日工資、周工資等等仍然可以保持不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4頁。

  如果日勞動、周勞動等等的量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勞動價格

  壹般的規律就是:如果日勞動、周勞動等等的量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勞動價格,而勞動價格本身或者是隨著勞動力的價值而變化,或者是隨著勞動力的價格與其價值的偏離而變化。反之,如果勞動價格已定,那麼日工資或周工資就決定於日勞動或周勞動的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626頁。

  在勞動力價格提高時,勞動力價格還可能降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在勞動力價格提高時,勞動力價格還可能降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當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不能補償勞動力的加速的損耗時總是發生這種情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頁。

  與工作日的延長密不可分的勞動力的更大損耗,在壹定點內,可以用增多的報酬來補償

  隨著工作日的延長,勞動力的價格盡管名義上不變,甚至有所提高,還是可能降到它的價值以下。我們記得,勞動力的日價值是根據勞動力的正常的平均持續時間或工人的正常的壽命來計算的,並且是根據從生命物質到運動的相應的、正常的、適合人體性質的轉變來計算的。與工作日的延長密不可分的勞動力的更大損耗,在壹定點內,可以用增多的報酬來補償。超過這壹點,損耗便以幾何級數增加,同時勞動力再生產和發揮作用的壹切正常條件就遭到破壞。勞動力的價格和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就不再是可通約的量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頁。

  勞動力總是按壹定時期來出賣的

  我們記得,勞動力總是按壹定時期來出賣的。因此,直接表現勞動力的日價值、周價值等等的轉化形式,就是“計時工資”的形式,也就是日工資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3頁。

  計件工資只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在實行計時工資的情況下,勞動由勞動的直接的持續時間來計量;在實行計件工資的情況下,則由在壹定時間內勞動所凝結成的產品的數量來計量。勞動時間本身的價格最終決定於這個等式:日勞動價值=勞動力的日價值。因此,計件工資只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5頁。

  計件工資給資本家提供了壹個十分確定的計算勞動強度的尺度計件工資給資本家提供了壹個十分確定的計算勞動強度的尺度。只有體現在壹個預先規定的並由經驗確定的商品量中的勞動時間,才被看做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當做這種勞動時間來支付報酬。……如果工人沒有平均的工作效率,因而不能提供壹定的最低限度的日勞動,他就會被解雇。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09:54:40

計件工資的形式形成層層剝削和壓迫的制度的基礎既然勞動的質量和強度在這裏是由工資形式本身來控制的,那麼對勞動的監督大部分就成為多余的了。因此,計件工資的形式既形成前面所說的現代家庭勞動的基礎,也形成層層剝削和壓迫的制度的基礎。後壹種制度有兩種基本形式。壹方面,計件工資使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寄生者的中間盤剝即包工制更容易實行。中間人的利潤完全來自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價格和中間人實際付給工人的那部分勞動價格之間的差額。在英國,這種制度有壹個特別的稱呼“sweating-system”(血汗制度)。另壹方面,計件工資使資本家能與工頭(在手工工場是組長,在礦井是采煤工人等等,在工廠是真正的機器工人)簽訂按件計酬的合同,工頭按照合同規定的價格自己負責招募幫手和支付給他們工資。在這裏,資本對工人的剝削是通過工人對工人的剝削來實現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637頁。

  在這裏不僅資本家,而且整個食客等級都同從工人勞動中榨取利潤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工人常常得不到維持生存和勞動的食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際旗幟下行動的德國工人報紙開始在紐約出版。它揭露了美國工廠主采取可恥手段把工人同胞的繁重勞動和饑餓生活變成硬幣。辛格爾縫紉機公司可以作為第壹個這樣的例子。例如,公司經理把活計按作坊包給監工,監工則把活計分給各承包人,而承包人又分給低壹級的承包人,直到最低壹級的承包人根據自己的條件同要完成這項實際工作的工人達成協議為止。這種“血汗制度”不可能再進壹步發展了,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壹種最高的形式。在這裏不僅資本家,而且整個食客等級都同從工人勞動中榨取利潤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工人常常得不到維持生存和勞動的食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恩格斯:《〈國際先驅報〉上關於國際工人運動的簡訊》(1873年3—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19—620頁。

  工資支付形式的區別絲毫沒有改變工資的本質

  工資支付形式的區別絲毫沒有改變工資的本質,雖然其中壹種形式可以比另壹種形式更有利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4頁。

  有壹些雇傭勞動形式會產生壹種假象

  有壹些雇傭勞動形式會產生壹種假象,似乎工人出賣的不是他的勞動能力,而是他的已經對象化在商品中的勞動本身。例如計件工資就是這樣。但是這不過是計量勞動時間和對勞動進行監督(僅支付必要勞動)的另壹種形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頁。

  在壹個產業部門內,工作日越長,工資就越低

  在壹個產業部門內,工作日越長,工資就越低,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9頁。

  勞動價格越低,工人為了保證得到哪怕是可憐的平均工資而付出的勞動量必然越大,或者說,工作日必然越長

  勞動價格越低,工人為了保證得到哪怕是可憐的平均工資而付出的勞動量必然越大,或者說,工作日必然越長。勞動價格的低廉在這裏起了刺激勞動時間延長的作用。

  但是,勞動時間的延長反過來又會引起勞動價格的下降,從而引起日工資或周工資的下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9—630頁。

  這些多少有利於雇傭工人的維持和繁殖的情況,絲毫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性質

  在由於新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而開辟了新的市場、新的投資領域等等的情況下,只要改變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分為資本和收入的比例,積累的規模就能突然擴大,所以,資本的積累需要,能夠超過勞動力或工人人數的增加,對工人的需要,能夠超過工人的供給,這樣壹來,工資就會提高。只要上述假定壹直不變,這種情況最終壹定會發生。因為雇用的工人壹年比壹年多,所以遲早必定會出現這樣的時候:積累的需要開始超過通常的勞動供給,於是工資提高。在整個15世紀和18世紀上半葉,在英國就可以聽到這方面的怨言。

  但是這些多少有利於雇傭工人的維持和繁殖的情況,絲毫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8頁。

  強制提高工資,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份和尊嚴強制提高工資(且不談其他壹切困難,不談強制提高工資這種反常情況也只有靠強制才能維持),無非是給奴隸以較多工資,而且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份和尊嚴。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7頁。

  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工資的普遍提高才可能實現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工資的普遍提高才可能實現。如果得以實現,也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能保持住。在現今的生產基礎上,生產的總趨勢不是提高工資,而是降低工資。即使工資的普遍提高能保持壹個較長的時期,也不會消滅,而只是減輕雇傭勞動者即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奴役。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報告結束時提出的決議草案》(1865年5 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頁。

  在工資僅僅在個別生產部門中提高的情況下,這些部門的產品的價格可以因此發生局部的提高

  在工資部分提高或者說局部提高的情況下,即工資僅僅在個別生產部門中提高的情況下,這些部門的產品的價格可以因此發生局部的提高。但是,就連這壹點也取決於許多情況:例如,在這些部門,工資不是特別低,因而利潤率也不是特別高;這些商品的市場不會因價格上漲而縮小(因此,不需要為了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而預先縮減它們的供給),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頁。

  勞動能力雖然在被使用以前按壹定條件出賣,卻要在完成勞動以後,才得到報酬

  不管個別的工資形式如何,勞動能力雖然在被使用以前按壹定條件出賣,卻要在完成勞動以後,才得到報酬(無論是按日、按周等等),不僅在計件工資制下如此,而且普遍如此。在這裏,貨幣先在觀念上作為購買手段,然後成為支付手段,因為商品在名義上轉移到買者那裏和實際的轉移是不同的。商品(勞動能力)的出賣,使用價值在法律上的轉讓和它在實際上的轉讓,在這裏從時間上說是不壹致的。……誠然,工人在他生產的商品賣出以前得到工資(或者,至少可能得到工資,如果商品不是預先訂購,等等)。但是,在他(工人)得到工資以前,他的商品,他的勞動能力,已經消費在生產上,已經轉到買者(資本家)的手裏。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1頁。

  調節工資的各種規律是非常復雜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裏已經詳細地證明,調節工資的各種規律是非常復雜的,隨著情況的不同,時而這個規律占優勢,時而那個規律占優勢,所以它們絕對不是鐵的,反而是很有彈性的,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象拉薩爾所想象的那樣用三言兩語來了結。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75年3月18—2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1—122頁。

  

  資本就是對他人無酬勞動的支配

  資本就是對他人無酬勞動的支配。因此,只有當工人把自己的小屋子租給第三者,並以租金形式攫取第三者的壹部分勞動產品時,他的小屋子才成為資本。由於工人自己居住在屋子裏,所以這屋子恰好就不會變成資本,正如我從裁縫那裏買來的衣服壹穿上身就不再是資本壹樣。擁有價值1000塔勒的小屋子的工人,的確不再是無產者了,然而只有薩克斯先生這樣的人才會稱他是資本家。

  但是,我們這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特征還有其另壹方面。我們假定,在某個工業地區裏每個工人都有自己的小屋子,這已經成為通例。在這種場合,這個地區的工人階級便免費享用住房;住房費就不再算入工人的勞動力價值以內。但是,勞動力生產費用的任何降低,即工人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任何長期降低,“根據國民經濟學的鐵的規律”,也就等於勞動力價值的降低,所以歸根到底會引起工資的相應降低。因此,工資下降的平均數量就會相當於節省下來的房租的平均數量,也就是說,工人住自己的房屋還是付了租金,不過不是像以前那樣以貨幣形式付給房東,而是以無酬勞動形式付給他為之做工的廠主。於是,工人投在小屋子上的儲蓄確實在壹定的程度上會成為資本,但這個資本不歸他自己所有,而是歸那個雇他做工的資本家所有。

  可見,薩克斯先生甚至連在紙面上也沒有能把自己的那個工人變成資本家。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0—281頁。

  如果所有工人都積蓄,那麼工資的普遍降低就會使他們又回到應有的水平

  如果所有工人都積蓄,那麼工資的普遍降低就會使他們又回到應有的水平,因為工人普遍積蓄就會向資本家表明:工人的工資普遍過高了,他們得到的工資超過了他們的商品——即對他們勞動的支配能力——的等價物。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頁。

  那些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壹到我們把“勞動力”價值作為出發點,就消失不見了那些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壹到我們把“勞動力”價值作為出發點,就消失不見了。

  恩格斯:《卡·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91年單行本導言》(1891年4月3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8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05:10

(三)資本的分類

  資本的這兩個組成部分,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轉變為生產資料即原料、輔助材料、勞動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因此,我把它稱為不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不變資本。

  相反,轉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它再生產自身的等價物和壹個超過這個等價物而形成的余額,剩余價值。這個剩余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這部分資本從不變量不斷轉化為可變量。因此,我把它稱為可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可變資本。資本的這兩個組成部分,從勞動過程的角度看,是作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區別的;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角度看,則是作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區別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頁。

  作為生產條件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不變部分,在生產過程中是壹個事先已知的價值

  作為生產條件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不變部分,在生產過程中是壹個事先已知的價值,它必須再現在產品的價值中。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87頁。

  工人今天的勞動或下半年的勞動是用他上星期的勞動或上半年的勞動來支付的

  當工人把壹部分生產資料轉化為產品的時候,他以前的壹部分產品就再轉化為貨幣。

  工人今天的勞動或下半年的勞動是用他上星期的勞動或上半年的勞動來支付的。只要我們不是考察單個資本家和單個工人,而是考察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貨幣形式所造成的錯覺就會立即消失。資本家階級不斷地以貨幣形式發給工人階級票據,讓工人階級用來領取由它生產而為資本家階級所占有的產品中的壹部分。工人也不斷地把這些票據還給資本家階級,以便從資本家階級那裏取得他自己的產品中屬於他自己的那壹部分。產品的商品形式和商品的貨幣形式掩飾了這種交易。

  因此,可變資本不過是工人為維持和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基金或勞動基金的壹種特殊的歷史的表現形式;這種基金在壹切社會生產制度下都始終必須由勞動者本身來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基金所以不斷以工人勞動的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裏,只是因為工人自己的產品不斷以資本的形式離開工人。但是勞動基金的這種表現形式絲毫沒有改變這樣壹個事實:資本家把工人自己的對象化勞動預付給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5頁。

  預付的可變資本不會把它自身的價值加到產品中去預付的可變資本不會把它自身的價值加到產品中去。不如說,在產品中代替可變資本價值出現的,是壹個由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可變資本的絕對價值量的變化,只要僅僅表現勞動力價格的變化,就絲毫不會改變商品價值的絕對量,因為它並不改變由活動的勞動力創造的這個新價值的絕對量。相反地,這種變化只會影響新價值的兩個組成部分的數量關系,其中,壹個組成部分構成剩余價值,另壹個組成部分則補償可變資本,從而加入商品的成本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頁。

  資本的構成要從雙重的意義上來理解

  資本的構成要從雙重的意義上來理解。從價值方面來看,資本的構成是由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或者說,分為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即工資總額的比例來決定的。從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物質方面來看,每壹個資本都分為生產資料和活的勞動力;這種構成是由所使用的生產資料量和為使用這些生產資料而必需的勞動量之間的比例來決定的。我把前壹種構成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把後壹種構成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二者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系。為了表達這種關系,我把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凡是簡單地說資本構成的地方,始終應當理解為資本的有機構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7頁。

  我們把那種和社會平均資本有同樣構成的資本,叫作平均構成的資本

  我們把那種同社會平均資本相比,不變資本占的百分比高,從而可變資本占的百分比低的資本,叫作高構成的資本。反之,把那種同社會平均資本相比,不變資本比重小,而可變資本比重大的資本,叫作低構成的資本。最後,我們把那種和社會平均資本有同樣構成的資本,叫作平均構成的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頁。

  投在壹個產業部門的資本的價值構成,也就是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壹定比率,總是表示壹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

  事實上,投在壹個產業部門的資本的價值構成,也就是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壹定比率,總是表示壹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所以,壹旦這個比率的變化不是由不變資本的各個物質組成部分的單純的價值變化或工資的變化引起的,那也就必定表示,勞動生產率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到,c、v和m這幾個因素的變化同時也包含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頁。

  正如人類勞動力並非天然是資本壹樣,生產資料也並非天然是資本由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對價值的形成,從而也對剩余價值的生產起著不同的作用,所以它們作為預付資本價值的存在形式,就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其次,作為生產資本的不同的組成部分,它們還有以下的區別:生產資料在它為資本家所有時,即使在生產過程之外,也仍然是他的資本,勞動力卻只有在生產過程之內,才是單個資本的存在形式。如果說,勞動力只有在它的賣者即雇傭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麼相反,它只有在它的買者手中,即暫時握有它的使用權的資本家手中,才成為資本。生產資料本身,只有在勞動力作為生產資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夠和生產資料相合並時,才成為生產資本的物的形態或生產資本。因此,正如人類勞動力並非天然是資本壹樣,生產資料也並非天然是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頁。

  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和其他任何部分壹樣要進行流通

  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和其他任何部分壹樣要進行流通。我們曾經壹般地說過,全部資本價值是處在不斷流通之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壹切資本都是流動資本。但這裏考察的這個資本部分的流通是獨特的流通。首先,這個資本部分不是在它的使用形式上進行流通,進行流通的只是它的價值,並且這種流通是逐步地、壹部分壹部分進行的,和從它那裏轉移到作為商品進行流通的產品中去的價值相壹致。在它執行職能的全部時間內,它的價值總有壹部分固定在它裏面,和它幫助生產的商品相對立,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由於這種特性,這部分不變資本取得了固定資本的形式。在生產過程中預付的資本的其他壹切物質組成部分,則與此相反,形成流動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78頁。

  同壹些勞動資料,可以時而充當生產資料,時而充當消費資料同樣的物品是構成流動資本的組成部分,還是構成固定資本的組成部分,要看它在勞動過程中執行什麼職能。例如牲畜,作為役畜(勞動資料),是租地農場主的固定資本的物質存在方式,相反,作為肥育的牲畜(原料),卻是租地農場主的流動資本的組成部分。另壹方面,同壹物品可以時而成為生產資本的組成部分,時而屬於直接的消費基金。

  例如,壹所房子,用做勞動場所,是生產資本的固定組成部分,用做住宅,就根本不是資本的形式,而只是壹所住宅。在許多場合,同壹些勞動資料,可以時而充當生產資料,時而充當消費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頁。

  雖然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預先決定它們的物質規定性,但它們的物質規定性決不預先決定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固定資本的特點,就是它呆在生產領域;固定在壹定地方的資本甚至在最高程度上在物質方面具有這種性質;這並不妨礙其他固定資本不斷加入生產過程,從而不斷在物質上處於流通中,例如船舶及壹切運輸工具。

  固定資本的另壹個主要規定在於,正因為它加入生產過程,它就不作為商品離開生產過程,不投入流通。因此,它只是由於自己的交換價值而流通,而不是由於使用價值而流通。但這並不妨礙例如運輸工具加入個人消費。如果我乘火車,那麼不管怎麼說,我是利用交通。而實際上,火車車廂等等由於這種個人消費而磨損。然而,車廂從不離開生產過程,在這壹定的情況下,這種過程對於乘客等等來說,同時就是個人消費過程。

  整個說來,至於這些物,以及上面剛剛提到的例外(但是,這種例外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因為它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已波及到壹切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那麼,作為固定資本執行職能的勞動資料的特點,就是它不進入個人消費。但這並不是說,同樣壹些物不能作為消費資料執行職能,例如建築物等等。這裏包括壹切消費工具,如刀、叉、斧等等。

  這些消費工具中有許多可以直接充當生產工具。因此,雖然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預先決定它們的物質規定性,但它們的物質規定性決不預先決定它們作為固定資本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06—407頁。

  固定資本是為自己創造出獨特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實基礎固定資本是為自己創造出獨特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實基礎,而資本的這種形式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同樣規模和程度(不僅在機器本身的形式上,而且在壹切可能的形式上)發展和擴大。因此,隨著固定資本的發展,年產品的不斷增大的部分便轉化為固定資本,而這種資本的不斷增大的部分是必需的,為的是補償壹年內已消費的固定資本,對它進行修理並使它處於完好的狀態。因此,在固定資本的生產和構成固定資本的各要素的生產中,也使用(消費)總勞動的不斷增大的部分。隨著固定資本的使用,勞動生產力增長起來,從而同量勞動所生產的產品量也增長起來。(而固定資本所加入的價值部分至少應該等於它可以代替的勞動,但實際上應該小於它可以代替的勞動。)固定資本是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它們是再生產過程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前提和條件。

  同時,固定資本是先進科學的體現,也就是用來使自然物品和自然過程為勞動服務的那些手段的發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6頁。

  正是在固定資本的生產中,和在流動資本的生產中相比,資本在更高程度上使自己成為目的本身並作為資本發揮作用既然固定資本的生產,甚至從物質方面來看,其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生產直接的使用價值,也不是為了生產資本的直接再生產所需要的價值,即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又相對地代表使用價值的價值;相反地,固定資本的生產是為了生產創造價值的手段,就是說,它不是為了作為直接對象的價值,而是為了創造價值,為了價值增殖的手段這壹生產的直接對象——從物質上看,價值的生產以生產對象本身的形式表現為生產的目的,也就是資本的生產力對象化這壹目的,資本生產價值的能力對象化這壹目的——,既然如此,那麼,正是在固定資本的生產中,和在流動資本的生產中相比,資本在更高程度上使自己成為目的本身並作為資本發揮作用。因此,從這方面來看,固定資本的規模和固定資本的生產在整個生產中所占的規模,也是以資本的生產方式為基礎的財富發展的尺度。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106頁。

  資本的生產過程的前提是,壹切資本都只是以流動資本的形式流回壹切資本,不管是流動資本還是固定資本,都來源於對他人勞動的占有,不僅起初是這樣,而且經常不斷地是這樣。但是正像我們看到的,這壹過程要以不斷的小流通,即工資同勞動能力或生活資料的交換為前提。資本的生產過程的前提是,壹切資本都只是以流動資本的形式流回;因此,固定資本只能通過壹部分流動資本固定下來而得到更新;因此,為了生產固定資本,必須使用壹部分已經創造出來的原料和消費壹部分勞動(因此也有壹部分生活資料同活勞動相交換)。例如,在農業中,有壹部分產品被建造水渠的勞動所消費,或者有壹部分谷物被用去交換鳥糞,交換化學物質等等,這些東西施在土地上,但實際上它們只有納入化學過程才有使用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09:15

(四)剩余價值

  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W—G過程所以有內容,不是因為兩極有質的區別(二者都是貨幣),而只是因為它們有量的不同。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例如,用100鎊買的棉花賣100鎊+10鎊,即110鎊。因此,這個過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即等於原預付貨幣額加上壹個增殖額。我把這個增殖額或超過原價值的余額叫做剩余價值。可見,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保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壹個剩余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頁。

  資本家不僅要生產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

  資本家所關心的是下述兩點。第壹,他要生產具有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要生產用來出售的物品,商品。第二,他要使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大於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了購買它們,他已在商品市場上預付了寶貴的貨幣——的價值總和。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商品,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價值,不僅要生產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218頁。

  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包含在勞動力中的過去勞動和勞動力所能提供的活勞動,勞動力壹天的維持費和勞動力壹天的耗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前者決定它的交換價值,後者構成它的使用價值。

  維持壹個工人24小時的生活只需要半個工作日,這種情況並不妨礙工人勞動壹整天。因此,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值差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頁。

  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壹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壹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只持續到這樣壹點,即資本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恰好為新的等價物所補償,那就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這壹點而持續下去,那就成為價值增殖過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頁。

  機器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

  像其他壹切發展勞動生產力的方法壹樣,機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縮短工人為自己花費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長他無償地給予資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機器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頁。

  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因為工人在生產勞動力日價值(如三先令)的工作日部分內,只是生產資本家已經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就是說,只是用新創造的價值來補償預付的可變資本的價值,所以,這種價值的生產只是表現為再生產。因此,我把進行這種再生產的工作日部分稱為必要勞動時間,把在這部分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必要勞動。這種勞動對工人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為它不以他的勞動的社會的形式為轉移。這種勞動對資本和資本世界來說所以必要,是因為工人的經常存在是它們的基礎。

  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並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形成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我把工作日的這部分稱為剩余勞動時間,把這段時間內耗費的勞動稱為剩余勞動。把價值看做只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勞動,這對於認識價值本身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樣,把剩余價值看做只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剩余勞動,這對於認識剩余價值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251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在於單個產品從而產品總量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並不在於單個產品從而產品總量包含盡可能多的勞動,而是在於它們包含盡可能多的無酬勞動。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頁。

  工人生產他的勞動力的補償價值的時間和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之和,構成他的勞動時間的絕對量——工作日

  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之和,工人生產他的勞動力的補償價值的時間和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之和,構成他的勞動時間的絕對量——工作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頁。

  資本自行增殖的秘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的壹定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資本不僅像亞·斯密所說的那樣,是對勞動的支配權。按其本質來說,它是對無酬勞動的支配權。壹切剩余價值,不論它後來在利潤、利息、地租等等哪種特殊形式上結晶起來,實質上都是無酬勞動時間的化身。資本自行增殖的秘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的壹定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1頁。

  剩余價值的相對量,即可變資本價值增殖的比率,顯然由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來決定

  剩余價值的相對量,即可變資本價值增殖的比率,顯然由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來決定,或者用來表示。……我把可變資本的這種相對的價值增殖或剩余價值的相對量,稱為剩余價值率。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9頁。

  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比等於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之比因為可變資本的價值等於它所購買的勞動力的價值,因為這個勞動力的價值決定工作日的必要部分,而剩余價值又由工作日的剩余部分決定,所以從這裏可以得出結論: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比等於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之比,或者說,剩余價值率。這

  兩個比率把同壹種關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壹種是對象化勞動的形式,另壹種是流動勞動的形式。

  因此,剩余價值率是勞動力受資本剝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的程度的準確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252頁。

  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資本100所推動的勞動量,從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勞動量,取決於它的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資本100所推動的勞動量,從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勞動量,取決於它的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頁。

  壹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實際剩余價值率乘以剩余價值生產上所使用的可變資本

  年剩余價值率等於

  。但壹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實際剩余

  價值率乘以剩余價值生產上所使用的可變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頁。

  年剩余價值率總是=m′

  年剩余價值率總是=m′n,也就是等於壹個周轉期間內消耗的可變資本在這個周轉期間內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實際比率,乘以這個可變資本在壹年內周轉的次數,或(這是同壹回事)乘以它的以年為單位計算的周轉時間的倒數。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頁。

  我們把代表剩余價值的那部分產品稱為剩余產品我們把代表剩余價值的那部分產品稱為剩余產品。決定剩余價值率的,不是剩余價值同資本總額的比率,而是剩余價值同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比率,同樣,決定剩余產品的水平的,也不是剩余產品同總產品的其余部分的比率,而是剩余產品同代表必要勞動的那部分產品的比率。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的目的,同樣,富的程度不是由產品的絕對量來計量,而是由剩余產品的相對量來計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頁。

  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壹個工人壹個工作日所提供的剩余價值乘以所使用的工人人數。又因為在勞動力價值已定的情況下,壹個工人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是由剩余價值率決定的,由此就得出如下第壹個規律: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量乘以剩余價值率,或者說,是由同壹個資本家同時剝削的勞動力的數目與單個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之間的復比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2頁。

  在壹定限度內,資本所能榨取的勞動的供給,並不取決於工人的供給

  可變資本的減少,可以由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的按比例的提高來抵償,或者說,所雇用的工人人數的減少,可以由工作日的按比例的延長來抵償。因此在壹定限度內,資本所能榨取的勞動的供給,並不取決於工人的供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頁。

  我把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我把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相反,我把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6頁。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壹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把工作日延長,使之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的那個點,並由資本占有這部分剩余勞動,這就是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壹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就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說,工作日壹開始就分成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這兩個部分。為了延長剩余勞動,就要通過以較少的時間生產出工資的等價物的各種方法來縮短必要勞動。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只同工作日的長度有關;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使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發生徹底的革命。

  因此,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前提;這種生產方式連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條件本身,最初是在勞動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的基礎上自發地產生和發展的。勞動對資本的這種形式上的從屬,又讓位於勞動對資本的實際上的從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頁。

  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的減少或增加的結果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的減少或增加的結果,而決不是這種減少或增加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頁。

  剩余價值的大小和工作日的長短成正比,和工資的高低成反比剩余價值的大小和工作日的長短成正比,和工資的高低成反比。

  恩格斯:《致勞拉·拉法格》(1884年11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43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11:38

相對剩余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

  商品的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反比。勞動力的價值也是這樣,因為它是由商品價值決定的。相反,相對剩余價值與勞動生產力成正比。它隨著生產力提高而提高,隨著生產力降低而降低。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壹個十二小時社會平均工作日總是生產6先令的價值產品,而不管這個價值額以怎樣的比例分割為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和剩余價值。但是,如果由於生產力的提高,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從而勞動力的日價值,從5先令下降到先令,那麼剩余價值就從1先令增加到3先令。為了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從前需要10個勞動小時,現在只需要6個勞動小時。有4個勞動小時空了出來,可以並入剩余勞動的範圍。

  因此,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商品便宜,並通過商品便宜來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資本的內在的沖動和經常的趨勢。

  商品的絕對價值本身,是生產商品的資本家所不關心的。他關心的只是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時實現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實現自然就包含著預付價值的補償。因為相對剩余價值的增加和勞動生產力的發展成正比,而商品價值的降低和勞動生產力的發展成反比,也就是說,因為同壹過程使商品便宜,並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提高,所以這就解開了壹個謎:為什麼只是關心生產交換價值的資本家,總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換價值;這也就是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之壹魁奈用來為難他的論敵、而後者至今還沒有回答的那個矛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1—372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通過發展勞動生產力來節約勞動,目的決不是為了縮短工作日

  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通過發展勞動生產力來節約勞動,目的決不是為了縮短工作日。它的目的只是為了縮短生產壹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發展勞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縮短工人必須為自己勞動的工作日部分,以此來延長工人能夠無償地為資本家勞動的工作日的另壹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373頁。

  這裏還有壹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甚至不延長工作日,使用機器就可以增加絕對勞動時間,從而增加絕對剩余價值這裏還有壹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甚至不延長工作日,使用機器就可以增加絕對勞動時間,從而增加絕對剩余價值。這是通過所謂濃縮勞動時間的辦法來實現的,這時,每壹分壹秒都充滿了更多的勞動;勞動強度提高了。由於采用機器,不僅勞動生產率(從而勞動質量)提高了,而且在壹定時間內消耗的勞動量也增加了。時間的間隙由於所謂勞動緊湊而縮小了。因此,壹個勞動小時所提供的勞動量,可能等於完全不使用機器或使用不那麼完善的機器的平均勞動條件下的 個勞動小時的勞動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頁。

  無論是絕對剩余勞動,還是相對剩余勞動,並非來源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能力,而是來源於機器使用的勞動能力

  資本通過使用機器而產生的剩余價值,即剩余勞動,——無論是絕對剩余勞動,還是相對剩余勞動,並非來源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能力,而是來源於機器使用的勞動能力。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

  這種建立在生產方式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上的剩余價值是壹個暫時的量

  因為商品的價值是由該生產階段上生產商品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用超過該生產階段平均水平的更有生產效率的勞動方法作為例外生產出來的那個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這個商品的壹般的或社會的價值。因此,如果它以低於同類商品的社會價值而高於它的個別價值出售,也就是說,按壹種不把它的個別價值和它的普遍價值之間的差別拉平的價值出售,那麼它便是高於自己的價值出售,或者說,包含在其中的勞動和通常生產它的平均勞動相比成了當時較高級的勞動。但是在生產它時所使用的工人的勞動能力並沒有得到較高的報酬。這壹差額因而落入資本家的腰包並形成他的剩余價值。這種建立在生產方式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上的剩余價值是壹個暫時的量,壹旦新的生產方式成為普遍的並且本身變成平均的生產方式時,這種剩余價值便等於零。但是,這壹暫時的剩余價值是生產方式變化的直接結果。因此它成了資本家的直接動機,因此這壹動機在資本所掌握的壹切生產領域中同樣地占統治地位,而不以它們生產的使用價值為轉移,從而不以該種產品是否進入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或勞動能力的再生產為轉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389頁。

  采用改良的生產方式的資本家,比同行業的其余資本家在壹個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為剩余勞動

  采用改良的生產方式的資本家,比同行業的其余資本家在壹個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為剩余勞動。他個別地所做的,就是資本全體在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場合所做的。但是另壹方面,當新的生產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較便宜地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和它的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消失的時候,這個超額剩余價值也就消失。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這同壹規律,既會使采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感覺到,他必須低於商品的社會價值來出售自己的商品,又會作為競爭的強制規律,迫使他的競爭者也采用新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0—371頁。

  在貨幣價值下降時,如果勞動價格不按同壹比例提高,那末,勞動價格就會下降,剩余價值率就會提高

  在貨幣價值下降時,如果勞動價格不按同壹比例提高,那末,勞動價格就會下降,剩余價值率就會提高,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利潤率就上升。當貨幣價值繼續下降時,利潤率上升僅僅是由於工資下降造成的;而工資下降則是由於工資的變化只能緩慢地與貨幣價值的變化相適應這種情況造成的。(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的情況就是如此。)相反地,如果隨著貨幣價值上升的同時,工資不按同壹比例下降,那末,剩余價值率就下降,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利潤率也下降。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4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5—66頁。

  總資本的價值量本來同剩余價值量沒有任何內在關系,至少沒有直接的內在關系

  總資本的價值量本來同剩余價值量沒有任何內在關系,至少沒有直接的內在關系。就總資本的物質要素來說,總資本減去可變資本,也就是不變資本,是由實現勞動的物質條件即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構成的。要使壹定量勞動實現在商品中,從而形成價值,就需要壹定量的勞動材料和勞動資料。在勞動的量和這個活勞動要追加於其上的生產資料的量之間,按照追加勞動的特殊性質,存在壹定的技術關系。……重要的只是技術上必要的量。

  原料或勞動資料不管貴賤都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只要它們具有所要求的使用價值,並且和要被吸收的活勞動保持壹個技術上規定的比例就行了。……因此,在不變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之間,從而在總資本價值(=c+v)和剩余價值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必然的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5頁。

  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甚至無償的勞動也好像是有償的勞動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甚至無償的勞動也好像是有償的勞動;反之,奴隸的那部分有償的勞動,卻好像是無償的勞動。奴隸因為要工作,自然必須生活,他的工作日的壹部分就用於抵償他自己維持生活的價值;但是,由於他和他的主人沒有訂立合同,雙方又沒有什麼買賣行為,所以他的全部勞動似乎都是白幹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頁。

  雖然任何剩余價值都表現為某種剩余產品,但是剩余產品本身不代表剩余價值

  雖然任何剩余價值都表現為某種剩余產品,但是剩余產品本身不代表剩余價值。假定產品根本不包含剩余價值,例如,壹個農民有自己的工具(再加上自己的土地),他勞動的時間正好只是壹個雇傭工人為補償自己的工資而勞動的時間,比方說6小時。如果是豐年,他的產品可能加倍,但是全部產品的價值仍然和過去壹樣。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剩余產品,卻沒有剩余價值。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8頁。

  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全部社會的基礎,並且首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

  重農學派的正確之點在於,剩余價值的全部生產,從而資本的全部發展,按自然基礎來說,實際上都是建立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的。如果人在壹個工作日內,不能生產出比每個勞動者再生產自身所需的生活資料更多的生活資料,在最狹窄的意義上說,也就是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如果他全部勞動力每日的耗費只夠再生產他滿足個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那就根本談不上剩余產品,也談不上剩余價值。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全部社會的基礎,並且首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資本主義生產,使社會中壹個越來越增大的部分,脫離直接生活資料的生產,並且像斯圖亞特所說的那樣,轉化為自由人手,使他們可以在別的部門任人剝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8頁。

  工資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工作日中工人為他自己勞動的那壹部分和歸資本家所有的那壹部分勞動時間的比例

  確立相對工資的概念是李嘉圖的最大功績之壹。其要點就是:工資的價值(因而還有利潤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工作日中工人為他自己勞動(為了生產或再生產他的工資)的那壹部分和歸資本家所有的那壹部分勞動時間的比例。這壹點在經濟學上非常重要,事實上這只是對正確的剩余價值理論的另壹種表達。其次,這壹點對理解兩個階級的社會關系是很重要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28頁。

  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它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因此,工人單是進行生產已經不夠了。他必須生產剩余價值。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如果可以在物質生產領域以外舉壹個例子,那麼,壹個教員只有當他不僅訓練孩子的頭腦,而且還為校董的發財致富勞碌時,他才是生產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資本投入香腸工廠,而投入教育工廠,這並不使事情有任何改變。因此,生產工人的概念決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之間的關系,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包含壹種特殊社會的、歷史地產生的生產關系。

  這種生產關系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頁。

  資本家實際上知道剩余價值或資本增殖的秘密

  資本家實際上知道剩余價值或資本增殖的秘密。這壹點可以由他在生產過程中的壹切行為,由他瘋狂追求剩余勞動得到證明。……他處在生產領域中的時候所懂得的東西,他在流通領域中已經不能懂得了。

  ……促使貨幣貯藏者把商品的價值和價值形式混淆起來的那種錯覺,也使資本家把剩余價值的創造和它轉化為金或銀混淆起來。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由於商品轉化為貨幣對商品的單個賣者來說是壹個困難的和充滿危險的過程,這種混亂就鞏固下來了。對於大量生產、因而必須大量出售的資本家來說,隨著營業規模的擴大,危險也增加起來。如果他原先沒有占有整個工人大軍的剩余產品,那他現在就不需要出賣這種產品。而他恰恰相反,用他出賣這種產品所花費的勞動來解釋對他人勞動產品的占有。不生產商品而只是盜竊商品的比耳·賽克斯還可以更加天花亂墜地談論出售商品的危險。

  其次,資本家通過出賣商品來實現從他的工人那裏榨取來的剩余價值的多少,不僅隨著市場價格的壹般波動而改變。在商品市場上資本家同“資本家”相對立。狡猾對狡猾開始單獨決鬥。……在單個資本家生產的剩余價值和他出賣商品所實現的剩余價值之間出現了量的差別。在這種不正當交易的時候,不僅是剩余價值,甚至壹部分資本價值也可能不付等價物而更換所有者。在那些得到資本價值的人的手裏,這壹部分不斷形成剩余價值。

  由於市場變化無常,這種變化實際上只是改變已有的價值的分配,結果,剩余價值的來源就變得不清楚了,資本家本人最後再也不知道什麼是什麼了。

  馬克思:《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11頁。

  如果某壹商品高於或低於自己的價值出售,那只不過是剩余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如果某壹商品高於或低於自己的價值出售,那只不過是剩余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這種分配的變化,或者說,不同的人們在自己中間分割剩余價值的比例的變化,絲毫不改變剩余價值的量,也不改變剩余價值的性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5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12:42

五 生產和服務

  (壹)生產過程

  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壹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做最後的形式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壹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做最後的形式。因此,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不僅是商品的生產過程,而且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是剩余勞動的吸收,因而是資本的生產過程。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8頁。

  壹個棉紡織廠的工人是不是只生產棉織品呢?

  壹個棉紡織廠的工人是不是只生產棉織品呢?不是,他生產資本。他生產重新供人利用去支配他的勞動並通過他的勞動創造新價值的價值。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7頁。

  不再是工人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工人了如果我們從勞動過程的觀點來考察生產過程,那麼工人並不是把生產資料當做資本,而只是把它當做自己有目的的生產活動的手段和材料。例如在制革廠,工人只是把皮革當做自己的勞動對象。他不是鞣資本家的皮。可是,只要我們從價值增殖過程的觀點來考察生產過程,情形就不同了。生產資料立即轉化為吮吸他人勞動的手段。不再是工人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工人了。不是工人把生產資料當做自己生產活動的物質要素來消費,而是生產資料把工人當做自己的生活過程的酵母來消費,並且資本的生活過程只是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的運動。夜間停止不用、不吮吸活勞動的熔爐和廠房,對資本家說來是壹種“純粹的損失”。因此,熔爐和廠房就造成了要勞動力“做夜工的要求”。貨幣單純地轉化為生產過程的物質因素,轉化為生產資料,就使生產資料轉化為占有他人勞動和剩余勞動的合法權和強制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360頁。

  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

  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

  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於資本家。資本家進行監視,使勞動正常進行,使生產資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費,勞動工具受到愛惜,也就是使勞動工具的損壞只限於在勞動中它被使用時損耗的必要程度。

  其次,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產者工人的所有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頁。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

  人格化的資本即資本家,監督工人有規則地並以應有的強度工作。

  其次,資本發展成為壹種強制關系,迫使工人階級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狹隘範圍而從事更多的勞動。作為他人辛勤勞動的制造者,作為剩余勞動的榨取者和勞動力的剝削者,資本在精力、貪婪和效率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壹切以直接強制勞動為基礎的生產制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是,勞動條件作為某種獨立的、人格化的東西同活勞動相對立

  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是,勞動條件作為某種獨立的、人格化的東西同活勞動相對立,不是工人使用勞動條件,而是勞動條件使用工人。正因為這樣,勞動條件才成為資本,而擁有勞動條件的商品所有者則作為資本家同工人相對立。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勞動條件同活勞動的這種分離當然不再存在了,但是勞動的總過程卻是資本的過程,是歸結為資本的過程。工人在這個過程中是作為勞動出現的,因而他本身是資本的壹個要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4頁。

  我們稱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是這樣壹種社會生產方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過程從屬於資本

  我們稱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是這樣壹種社會生產方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過程從屬於資本,或者說,這種生產方式以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為基礎,而且這種關系是起決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154頁。

  以錢賺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目的

  以錢賺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目的——財富在其壹般形式上的增加,也就是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對象化勞動的數量的增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於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分配給不同的人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於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者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但是,這壹點並不妨礙物質產品是所有這些人的共同勞動的產品,或者說,並不妨礙他們的共同勞動產品對象化在物質財富中;另壹方面,這壹分離也絲毫不妨礙:這些人中的每壹個人對資本的關系是雇傭勞動者的關系,是在這個特定意義上的生產工人的關系。所有這些人不僅直接從事物質財富的生產,並且用自己的勞動直接同作為資本的貨幣交換,因而不僅把自己的工資再生產出來,並且還直接為資本家創造剩余價值。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頁。

  當產品完成自己的形態變化,從壹個階段轉到另壹個階段的時候,並存勞動就同時生產出產品的不同階段

  因為不斷的、重新開始的生產過程就是再生產過程,所以它同樣是由並存勞動決定的,當產品完成自己的形態變化,從壹個階段轉到另壹個階段的時候,並存勞動就同時生產出產品的不同階段。棉花、棉紗和布——所有這壹切不只是壹個在壹個之後,壹個由另壹個生產出來,而且也是同時並行地生產出來和再生產出來。當我在考察單個商品的生產過程時,表現為以前的勞動的結果的東西,在我考察該商品的再生產過程時,也就是說,當我從該商品的不斷進行的生產過程,從這個生產過程的條件的總和,而不只是從壹個孤立的行為或有限的空間來考察該商品的生產過程時,就同時表現為並存勞動的結果。這不只是經過不同階段的循環,而且是商品在其屬於特殊生產領域和形成不同勞動部門的壹切階段上的並行生產。如果同壹個農民先種亞麻,然後把它紡成紗,再把它織成布,那末這些工序就有連續性,但是沒有同時性,而同時性則以建立在社會內部分工基礎上的生產方式為前提。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7—308頁。

  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壹旦從屬於資本的勞動成為協作勞動,這種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動機和決定目的,是資本盡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盡可能多地生產剩余價值,因而也就是資本家盡可能多地剝削勞動力。隨著同時雇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反抗也加劇了,因此資本為壓制這種反抗所施加的壓力也必然增加。

  資本家的管理不僅是壹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並屬於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它同時也是剝削壹種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因而也是由剝削者和他所剝削的原料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同樣,隨著作為他人的財產而同雇傭工人相對立的生產資料的規模的增大,對這些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進行監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其次,雇傭工人的協作只是資本同時使用他們的結果。他們的職能上的聯系和他們作為生產總體所形成的統壹,存在於他們之外,存在於把他們集合和聯結在壹起的資本中。因此,他們的勞動的聯系,在觀念上作為資本家的計劃,在實踐中作為資本家的權威,作為他人意誌——他們的活動必須服從這個意誌的目的——的權力,而和他們相對立。

  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二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二重性:壹方面是制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壹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那麼,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形式來說是專制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4—385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作為勞動的統治者的職能,落在資本家或者由資本家付酬的職員——資本家的代理人的身上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作為勞動的統治者的職能,落在資本家或者由資本家付酬的職員——資本家的代理人的身上。這種職能只要不是由合作勞動的性質,而是由勞動條件對勞動本身的統治產生的,它也就要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壹起消失。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94頁。

  在機器上實現了的科學,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工人的勞動的社會性質作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化的東西同工人相對立(例如,在機器生產部門,勞動的可見產品表現為勞動的統治者),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自然力和科學——歷史發展總過程的產物,它抽象地表現了這壹發展總過程的精華——自然也發生同樣的情況:它們作為資本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科學及其應用,事實上同單個工人的技能和知識分離了,雖然它們——從它們的源泉來看——又是勞動的產品,然而在它們進入勞動過程的壹切地方,它們都表現為被並入資本的東西。使用機器的資本家不必懂得機器(見尤爾的著作)。但是,在機器上實現了的科學,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而事實上,以社會勞動為基礎的所有這些對科學、自然力和大量勞動產品的應用本身,只表現為剝削勞動的手段,表現為占有剩余勞動的手段,因而,表現為屬於資本而同勞動對立的力量。資本使用這壹切手段,當然只是為了剝削勞動,但是為了剝削勞動,資本必然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這些手段。所以,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這個發展的條件就表現為資本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是不管單個工人的意誌如何而完成的,而且是直接反對單個工人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0—421頁。

  生產過程中勞動的分工和結合,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機構生產過程中勞動的分工和結合,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機構。資本家支付報酬的,只是單個的勞動力,而不是他們的結合,不是勞動的社會力。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壹種生產力。其次,人口的增長,也是這種不費資本家分文的生產力。但只是由於占有資本,——尤其是機器體系形式上的資本——,資本家才能攫取這些無償的生產力: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和自然力,以及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歷史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勞動的全部社會力。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3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勢必引起科學和勞動的分離,同時使科學本身被應用到物質生產上去

  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勢必引起科學和勞動的分離,同時使科學本身被應用到物質生產上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89頁。

  科學獲得的使命是: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成為致富的手段自然因素的應用——在壹定程度上自然因素被列入資本的組成部分——是同科學作為生產過程的獨立因素的發展相壹致的。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應用,而科學反過來成了生產過程的因素即所謂職能。每壹項發現都成了新的發明或生產方法的新的改進的基礎。只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第壹次使自然科學為直接的生產過程服務,同時,生產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從理論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學獲得的使命是: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成為致富的手段。

  只有在這種生產方式下,才第壹次產生了只有用科學方法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只有現在,實驗和觀察——以及生產過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壹次達到使科學的應用成為可能和必要的那樣壹種規模。現在,科學,人類理論的進步,得到了利用。資本不創造科學,但是它為了生產過程的需要,利用科學,占有科學。這樣壹來,科學作為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同時就和直接勞動相分離,而在以前的生產階段上,範圍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是同勞動本身直接聯系在壹起的,並沒有發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的力量,因而整個說來從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積累的範圍,這種積累是壹代代加以充實的,並且是很緩慢地、壹點壹點地擴大的。(憑經驗掌握每壹種手藝的秘密。)手和腦還沒有相互分離。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0頁。

  生產上利用的自然物質,如土地、海洋、礦山、森林等等,不是資本的價值要素

  生產上利用的自然物質,如土地、海洋、礦山、森林等等,不是資本的價值要素。

  ……撇開自然物質不說,各種不費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並入生產過程。它們發揮效能的程度,取決於不花費資本家分文的各種方法和科學進步。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4頁。

  資本的趨勢是賦予生產以科學的性質,而直接勞動則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

  只有當勞動資料不僅在形式上被規定為固定資本,而且揚棄了自己的直接形式,從而,固定資本在生產過程內部作為機器來同勞動相對立的時候,而整個生產過程不是從屬於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現為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的時候,只有到這個時候,資本才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或者說,資本才造成了與自己相適合的生產方式。可見,資本的趨勢是賦予生產以科學的性質,而直接勞動則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同價值轉化為資本時的情形壹樣,在資本的進壹步發展中,我們看到:壹方面,資本是以生產力的壹定的現有的歷史發展為前提的——在這些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另壹方面,資本又推動和促進生產力向前發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4頁。

  作為生產者出現的,是社會活動的結合

  正如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大工業所依據的基礎——占有他人的勞動時間——不再構成或創造財富壹樣,隨著大工業的這種發展,直接勞動本身不再是生產的基礎,壹方面因為直接勞動變成主要是看管和調節的活動,其次也是因為,產品不再是單個直接勞動的產品,相反地,作為生產者出現的,是社會活動的結合。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05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23:10

工人作為社會工人所發揮的生產力,是資本的生產力工人作為獨立的人是單個的人,他們和同壹資本發生關系,但是彼此不發生關系。他們的協作是在勞動過程中才開始的,但是在勞動過程中他們已經不再屬於自己了。他們壹進入勞動過程,便並入資本。作為協作的人,作為壹個工作有機體的肢體,他們本身只不過是資本的壹種特殊存在方式。因此,工人作為社會工人所發揮的生產力,是資本的生產力。只要把工人置於壹定的條件下,勞動的社會生產力就無須支付報酬而發揮出來,而資本正是把工人置於這樣的條件之下的。因為勞動的社會生產力不費資本分文,另壹方面,又因為工人在他的勞動本身屬於資本以前不能發揮這種生產力,所以勞動的社會生產力好像是資本天然具有的生產力,是資本內在的生產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6—387頁。

  資本的生產時間雖然可以和它的勞動時間不壹致,但前者總是包含後者,而且超過的部分本身就是生產過程的條件資本的生產時間雖然可以和它的勞動時間不壹致,但前者總是包含後者,而且超過的部分本身就是生產過程的條件。因此,生產時間總是指這樣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資本生產使用價值並自行增殖,因而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盡管它也包含這樣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資本是潛在的,或者也進行生產但並不自行增殖。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頁。

  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的不壹致,只能是由自然條件引起的,這些自然條件在這裏直接妨礙勞動的利用,即妨礙資本占有剩余勞動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的不壹致,只能是由自然條件引起的,這些自然條件在這裏直接妨礙勞動的利用,即妨礙資本占有剩余勞動。資本遇到的這些障礙當然不會帶來利益,從資本的角度看,只會是損失。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頁。

  我們講勞動期間,指的是壹定生產部門為提供壹件成品所必需的互相連接的工作日的數目

  我們講工作日,指的是工人每天必須耗費勞動力,每天必須勞動的勞動時間的長短。

  而我們講勞動期間,指的是壹定生產部門為提供壹件成品所必需的互相連接的工作日的數目。在這裏,每個工作日的產品只是局部產品,它每天繼續被加工,到壹個或長或短的勞動期間結束的時候,才取得完成的形態,成為壹個完成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頁。

  如果工程不繼續進行,已經在生產上消費掉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就會白白地耗費

  由於危機而發生的社會生產過程的中斷、紊亂,對於具有可分立性質的勞動產品和那些在生產上需要有壹個較長的互相連接的勞動期間的勞動產品,會產生極不相同的影響。

  在壹個場合,今天的壹定量棉紗、煤炭等等的生產,沒有繼之而來的明天的棉紗、煤炭等等新的生產。但船舶、建築物、鐵路等等的情況卻有所不同。不僅勞動會中斷,而且互相連接的生產行為也會中斷。如果工程不繼續進行,已經在生產上消費掉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就會白白地耗費。即使以後工程恢復了,它在這段間歇時間裏也總會有損壞。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頁。

  生產過程消失在商品中

  生產過程消失在商品中。在商品生產中耗費了勞動力這壹事實,現在表現為商品的物的屬性,即商品具有價值的屬性;這個價值的量,是由所耗費的勞動的量來計量的;商品價值不分解為任何別的東西,也不由任何別的東西構成。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8頁。

  資本主義生產並不以工人和勞動資料的積聚所造成的節約為滿足資本主義生產並不以工人和勞動資料的積聚所造成的節約為滿足。另壹類節約是由於輕視“不值分文的”人身材料而造成的;也就是由於下面這些情況造成的:人們密集在擁擠不堪的通風很差的工作場所,不遵守安全設備規章制度,如危險的機器缺乏防護設備、礦山中井筒的數量不足等等。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頁。

  

  生產過程的條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動生活過程的條件因為工人壹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生產過程中度過的,所以,生產過程的條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動生活過程的條件,是工人的生活條件,這些生活條件中的節約,是提高利潤率的壹種方法;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的,過度勞動,把工人變成壹種役畜,是加速資本自行增殖,加速剩余價值生產的壹種方法。這種節約的範圍包括:使工人擠在壹個狹窄的有害健康的場所,用資本家的話來說,這叫作節約建築物;把危險的機器塞進同壹些場所而不安裝安全設備;對於那些按其性質來說有害健康的生產過程,或對於像采礦業中那樣有危險的生產過程,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等等。更不用說缺乏壹切對工人來說能使生產過程合乎人性、舒適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設備了。從資本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會是壹種完全沒有目的和沒有意義的浪費。總之,資本主義生產盡管非常吝嗇,但對人身材料卻非常浪費,正如另壹方面,由於它的產品通過貿易進行分配的方法和它的競爭方式,它對物質資料也非常浪費壹樣;資本主義生產壹方面使社會失去的東西,就是另壹方面使各個資本家獲得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頁。

  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壹種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在英國煤礦中平均每星期死亡15人。到1861年為止的10年中約死亡10000人。這主要是由於煤礦主卑鄙的貪得無厭造成的。應當全面地談壹談這個問題。資本主義生產——在壹定程度上,如果我們撇開流通的全部過程以及在交換價值這壹基礎之上產生的極其復雜的商業和貨幣交易——是最節省已實現的勞動,即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但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壹種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它不僅浪費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費人的智慧和神經。實際上,只有通過最大地損害個人的發展,才能在作為人類社會主義結構的序幕的歷史時期,取得壹般人的發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既不是單純的產品,也不是商品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既不是單純的產品(使用價值),也不是商品,即具有壹定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它的結果,它的產品,是為資本創造剩余價值,因而,是貨幣或商品實際轉化為資本;而在生產過程之前,貨幣或商品僅僅從自己的目的來說,從可能性來說,從自己的使命來說,才是資本。生產過程吸收的勞動量,比購買的勞動量大。在生產過程中完成的這種對別人無酬勞動的吸收、占有,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直接目的;因為資本本身(因而資本家本身)的任務,既不是生產直接供自己消費的使用價值,也不是生產用來轉化為貨幣再轉化為使用價值的商品。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發財致富,是價值的增殖,是價值的增大,因而是保存原有價值並創造剩余價值。資本只有在同勞動交換(這種勞動因而被稱為生產勞動)之後,才能得到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這種特殊的產品。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0頁。

  正是活勞動通過使未完成的勞動產品成為下壹步勞動的材料,才保存了這種產品的使用價值

  正是活勞動通過使未完成的勞動產品成為下壹步勞動的材料,才保存了這種產品的使用價值。但是,活勞動保存這種產品,也就是說,使它免於報廢和毀滅,只是由於按照勞動的目的對它進行了加工,總之,使它成了新的活勞動的對象。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頁。

  我們所說的生產勞動,是指社會地規定了的勞動,這種勞動包含著勞動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壹個完全特定的關系

  生產勞動不過是對勞動能力出現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整個關系和方式的簡稱。但是,把生產勞動同其他種類的勞動區分開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區分恰恰表現了那種作為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資本本身的基礎的勞動的形式規定性。

  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生產勞動是給使用勞動的人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或者說,是把客觀勞動條件轉化為資本、把客觀勞動條件的占有者轉化為資本家的勞動,所以,這是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生產出來的勞動。

  因此,我們所說的生產勞動,是指社會地規定了的勞動,這種勞動包含著勞動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壹個完全特定的關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0頁。

  同壹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生產勞動是勞動的這樣壹種規定,這種規定首先同勞動的壹定內容,同勞動的特殊效用或勞動所借以表現的特殊使用價值絕對沒有關系。

  同壹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頁。

  如果我讓人在家中煮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消費費用如果我讓人在家中煮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消費費用。如果我從小店買回熟肉,那麼,肉的烹調就屬於肉的生產費用,進入肉的生產過程,然而它是以更進壹步的形式走出生產過程並以更為成熟的形式進入消費過程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390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內,勞動過程對價值增殖過程的關系是,後者表現為目的,前者只表現為手段

  在資本主義生產內,勞動過程對價值增殖過程的關系是,後者表現為目的,前者只表現為手段。因此,當後壹個過程不再可能或還不可能時,前壹個過程就會停止。另壹方面,在所謂的投機行為盛行時期,在投機(股票等投機)和危機時期,可以看到:勞動過程(真正的物質生產)只是壹種非常麻煩的條件,從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熱中於不使用手段(勞動過程)去達到目的(價值增殖過程)。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108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24:45

(二)工具與機器

  促進生產的是工具

  促進生產的是工具,而不是某個A對這種工具所具有的所有者的頭銜,不是工具屬於非勞動者這種情況。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50頁。

  機器不是使產品變便宜,而是按照它自身的價值使產品變貴如果說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並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壹點是壹目了然的,那麼生產力的這種提高並不是靠增加另壹方面的勞動消耗換來的,這壹點卻決不是同樣壹目了然的。像不變資本的任何其他組成部分壹樣,機器不創造價值,但它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它的服務所生產的產品上。就機器具有價值,從而把價值轉給產品來說,它是產品價值的壹個組成部分。機器不是使產品變便宜,而是按照它自身的價值使產品變貴。很明顯,機器和發達的機器體系這種大工業特有的勞動資料,在價值上比手工業生產和工場手工業生產的勞動資料增大得無可比擬。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頁。

  機器總是全部地進入勞動過程,始終只是部分地進入價值增殖過程機器總是全部地進入勞動過程,始終只是部分地進入價值增殖過程。它加進的價值,決不會大於它由於磨損而平均喪失的價值。因此,機器的價值和機器定期轉給產品的價值部分,有很大的差別。作為價值形成要素的機器和作為產品形成要素的機器,有很大的差別。同壹機器在同壹勞動過程中反復使用的時期越長,這種差別就越大。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445頁。

  對資本說來,只有在機器的價值和它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之間存在差額的情況下,機器才會被使用

  如果只把機器看做使產品便宜的手段,那麼使用機器的界限就在於:生產機器所費的勞動要少於使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可是對資本說來,這個界限表現得更為狹窄。由於資本支付的不是所使用的勞動,而是所使用的勞動力的價值,所以,對資本說來,只有在機器的價值和它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之間存在差額的情況下,機器才會被使用。因為工作日中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比例,在不同的國家是不同的,而且在同壹國家不同的時期,或者在同壹時期不同的生產部門,也是不同的;其次,因為工人的實際工資有時降到他的勞動力價值以下,有時升到他的勞動力價值以上,所以,機器的價格和它所要代替的勞動力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可以有很大的變動,即使生產機器所必需的勞動量和機器所代替的勞動總量之間的差額保持不變。但是,對資本家本身來說,只有前壹種差額才決定商品的生產費用,並通過競爭的強制規律對他發生影響。因此,現在英國發明的機器只能在北美使用,正像16世紀和17世紀德國發明的機器只能在荷蘭使用,18世紀法國的某些發明只能在英國使用壹樣。在壹些較老的發達國家,機器本身在某些產業部門的使用,會造成其他部門的勞動過剩,以致其他部門的工資降到勞動力價值以下,從而阻礙機器的應用,並且使機器的應用在資本看來是多余的,甚至往往是不可能的,因為資本的利潤本來不是靠減少所使用的勞動得來的,而是靠減少有酬勞動得來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1—452頁。

  壹種新的生產方法要證明自己實際上提高了生產率,就必須減少商品的價值

  壹種新的生產方法要證明自己實際上提高了生產率,就必須使固定資本由於損耗而轉移到單個商品中的追加價值部分小於因活勞動的減少而節約的價值部分,總之,它必須減少商品的價值。即使像個別情況下所發生的那樣,除了固定資本的追加損耗部分以外,還有壹個由於原料或輔助材料的增加或更貴而追加的價值部分加入商品價值的形成中去,它也不言而喻地必須減少商品的價值。由於活勞動的減少而減少的價值部分必須抵消壹切增加的價值部分而有余。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頁。

  機器作為資本的承擔者,成了把工作日延長到超過壹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

  如果說機器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即縮短生產商品的必要勞動時間的最有力的手段,那麼,它作為資本的承擔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領的工業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長到超過壹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壹方面,它創造了新條件,使資本能夠任意發展自己這種壹貫的傾向,另壹方面,它創造了新動機,使資本增強了對他人勞動的貪欲。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3頁。

  機器執行職能的期限越長,機器加到單個商品上的價值部分就越小我們已經知道,機器的生產率同機器轉移到制品上的價值組成部分的大小成反比。機器執行職能的期限越長,分擔機器加進的價值的產品量就越大,機器加到單個商品上的價值部分就越小。而機器的有效壽命,顯然取決於工作日的長度或每天勞動過程的長度乘以勞動過程反復進行的日數。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4—465頁。

  機器的有形損耗有兩種

  機器的有形損耗有兩種。壹種是由於使用,就像鑄幣由於流通而磨損壹樣。另壹種是由於不使用,就像劍入鞘不用而生銹壹樣。在後壹種情況下,機器的損耗是由於自然力的作用。前壹種磨損或多或少地同機器的使用成正比,後壹種損耗在壹定程度上同機器的使用成反比。

  但是,機器除了有形損耗以外,還有所謂無形損耗。只要同樣結構的機器能夠更便宜地再生產出來,或者出現更好的機器同原有的機器相競爭,原有機器的交換價值就會受到損失。在這兩種情況下,即使原有的機器還十分年輕和富有生命力,它的價值也不再由實際對象化在其中的勞動時間來決定,而由它本身的再生產或更好的機器的再生產的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了。因此,它或多或少地貶值了。機器總價值的再生產時期越短,無形損耗的危險就越小,而工作日越長,這個再生產時期就越短。在某個生產部門最初采用機器時,那些使機器更便宜地再生產出來的新方法,那些不僅涉及機器的個別部分或裝置,而且涉及機器的整個構造的改良,會接連不斷地出現。因此,在機器的最初的生活期,這種延長工作日的特別動機也最強烈。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5—466頁。

  勞動的社會精神在單個工人之外獲得了客觀的存在生產越是依然以單純的體力勞動,以使用肌肉力等等為基礎,簡言之,越是以單個人的肉體緊張和體力勞動為基礎,生產力的提高就越是依賴於單個人的大規模的共同勞動。

  在半藝術性質的手工業中出現的則是相反的現象:特殊化和個別化,是單個人的、但非結合的勞動的技能。資本在其真正的發展中使大規模的勞動同技能結合起來,然而是這樣結合的:大規模的勞動喪失自己的體力,而技能則不是存在於工人身上,而是存在於機器中,存在於把人和機器科學地結合起來作為壹個整體來發生作用的工廠裏。勞動的社會精神在單個工人之外獲得了客觀的存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527頁。

  機器體系不再是資本時,它也不會失去自己的使用價值正像黃金不再是貨幣時,它不會喪失黃金的使用價值壹樣,機器體系不再是資本時,它也不會失去自己的使用價值。決不能從機器體系是固定資本的使用價值的最適合的形式這壹點得出結論說:從屬於資本的社會關系,對於機器體系的應用來說,是最適合的和最好的社會生產關系。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頁。

  使用機器的基本原則,在於以簡單勞動代替熟練勞動使用機器的基本原則,在於以簡單勞動代替熟練勞動,從而也在於把大量工資降低到平均工資的水平,或把工人的必要勞動減低到平均最低限度和把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減低到簡單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的水平。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頁。

  使用機器的公式在於:不是相對地縮短單個工作日,而是縮減工人人數

  使用機器的公式在於:不是相對地縮短單個工作日,縮短它的必要部分,而是縮減工人人數,即縮減由許多同時進行的工作日組成的總工作日,縮減這個總工作日的必要部分;換句話說,就是把壹定量的工人當做剩余勞動的生產上過剩的人而拋棄和除掉,更不用說消滅由於分工而發展起來的專業化,以及因此而引起勞動力的貶值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4頁。

  壹旦資本同活勞動的接觸被中斷,它就會喪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機器生產的發展使資本中越來越大的組成部分固定在這樣壹種形式上,在這種形式上,壹方面資本可以不斷地增殖,另壹方面,壹旦資本同活勞動的接觸被中斷,它就會喪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7頁。

  隨著機器在同壹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

  機器生產相對剩余價值,不僅由於它直接地使勞動力貶值,使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商品便宜,從而間接地使勞動力便宜,而且還由於它在最初偶爾被采用時,會把機器占有者使用的勞動轉化為高效率的勞動,把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提高到它的個別價值以上,從而使資本家能夠用日產品中較小的價值部分來補償勞動力的日價值。因此,在機器生產還處於壟斷狀況的這個過渡時期,利潤特別高,而資本家也就企圖盡量延長工作日來徹底利用這個“初戀時期”。高額的利潤激起對更多利潤的貪欲。

  隨著機器在同壹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於是下面這個規律就會發生作用:剩余價值不是來源於資本家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而是相反地來源於資本家雇來使用機器的勞動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7—468頁。

  隨著機器的進步和機器工人這壹特別類別工人的經驗積累,勞動的速度,從而勞動的強度,也會自然增加

  不言而喻,隨著機器的進步和機器工人這壹特別類別工人的經驗積累,勞動的速度,從而勞動的強度,自然也會增加。例如,英國在半個世紀內,工作日的延長同工廠勞動強度的增加壹直是同時並進的。但是很明顯,在壹種勞動不是壹時的發作,而是日復壹日有規律地劃壹地反復進行的情況下,必定會出現這樣壹個時刻,這時工作日的延長和勞動的強化會互相排斥,以致要延長工作日就只有降低勞動強度,或者反過來,要提高勞動強度就只有縮短工作日。自從工人階級逐漸增長的反抗迫使國家強制縮短勞動時間,並且首先為真正的工廠強行規定正常工作日以來,也就是說,自從剩余價值的生產永遠不能通過延長工作日來增加以來,資本就竭盡全力壹心壹意加快發展機器體系來生產相對剩余價值。

  同時,相對剩余價值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壹般地說,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是:提高勞動生產力,使工人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以同樣的勞動消耗生產出更多的東西。同樣的勞動時間加在總產品上的價值,仍然和以前同樣多,雖然這個不變的交換價值現在表現為較多的使用價值,從而使單個商品的價值下降。但是,壹旦強制縮短工作日,情況就不同了。強制縮短工作日,大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節約,同時迫使工人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勞動消耗,提高勞動力的緊張程度,更緊密地填滿勞動時間的空隙,也就是說,使勞動凝縮到只有在縮短了的工作日中才能達到的程度。這種壓縮在壹定時間內的較大量的勞動,現在是算做較大的勞動量,而實際上也是如此。現在,計量勞動時間的,除了它的“外延量”以外,還有它的密度。現在,十小時工作日中壹個強度較大的小時,同十二小時工作日中壹個較松弛的小時相比,包含相同的或者更多的勞動,即已耗費的勞動力。因此,強度較大的壹小時的產品同較松弛的小時的產品相比,具有相同的或者更多的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1—472頁。

  這些矛盾和對抗不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

  同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不可分離的矛盾和對抗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些矛盾和對抗不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因為機器就其本身來說縮短勞動時間,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延長工作日;因為機器本身減輕勞動,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提高勞動強度;因為機器本身是人對自然力的勝利,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為機器本身增加生產者的財富,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生產者變成需要救濟的貧民,如此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8頁。

  原料差,工人加工同量的原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支付的工資不變時,這會減少剩余勞動

  就機器、建築物、原料等充當勞動吸收器,充當勞動從而剩余勞動在其中對象化或借以對象化的手段來說,它們的交換價值多大,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在這裏,唯壹重要的是,壹方面,它們的數量在技術上要適合與壹定量的活勞動相結合的需要,另壹方面,它們要合乎目的,因此不僅要有性能好的機器,而且要有優質的原料和輔助材料。利潤率部分地取決於原料的優劣。優質材料留下的廢料比較少;因此,為吸收同量勞動所需要的原料數量也較少。其次,工作機遇到的障礙也較少。這甚至會部分地影響剩余價值和剩余價值率。原料差,工人加工同量的原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支付的工資不變時,這會減少剩余勞動。這還會大大影響資本的再生產和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頁。

  只有當生產方式還沒有發生變化時,它的價值才是不變的資本主義生產越是發展,從而過去勞動的結果越是作為動因進入生產,這種進入生產並永遠不再離開生產領域的產品部分也就越大,歸結為補償不變資本的不變部分的產品價值組成部分也就越大。而勞動的生產率也就越高。這個價值本身不取決於它所耗費的勞動,而是取決於它的再生產所耗費的勞動。因此,壹方面,隨著它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壹道不斷地積累起來,另壹方面它也在比較長的時期內不斷地貶值。只有當生產方式還沒有發生變化時,它的價值才是不變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1—232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31:17

(三)生產的組織

  許多人在同壹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系的生產過程中,有計劃地壹起協同勞動,這種勞動形式叫做協作許多人在同壹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系的生產過程中,有計劃地壹起協同勞動,這種勞動形式叫做協作。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頁。

  勞動過程的協作性質,現在成了由勞動資料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技術上的必要了

  勞動資料取得機器這種物質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來代替人力,以自覺應用自然科學來代替從經驗中得出的成規。在工場手工業中,社會勞動過程的組織純粹是主觀的,是局部工人的結合;在機器體系中,大工業具有完全客觀的生產有機體,這個有機體作為現成的物質生產條件出現在工人面前。在簡單協作中,甚至在因分工而專業化的協作中,社會化的工人排擠單個的工人還多少是偶然的現象。而機器,除了下面要談的少數例外,則只有通過直接社會化的或共同的勞動才發生作用。因此,勞動過程的協作性質,現在成了由勞動資料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技術上的必要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頁。

  在這種狀態中,生產的社會聯系只是表現為對於個人隨意性起壓倒作用的自然規律

  盡管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對於直接生產者大眾來說,他們的生產的社會性質是以實行嚴格管理的權威的形式,並且是以勞動過程的完全按等級組織的社會機制的形式出現的,——這種權威的承擔者,只是作為同勞動相對立的勞動條件的人格化,而不是像在以前的各種生產形式中那樣,是作為政治的統治者或神權政體的統治者得到這種權威的,——但是,在這種權威的承擔者中間,在只是作為商品所有者互相對立的資本家本身中間,占統治地位的卻是極端無政府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生產的社會聯系只是表現為對於個人隨意性起壓倒作用的自然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7—998頁。

  資本主義生產不是絕對的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生產不是絕對的生產方式,而只是壹種歷史的、和物質生產條件的某個有限的發展時期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頁。

  

  合作工廠提供了壹個實例,證明資本家作為生產上的執行職能的人員已經成為多余的了

  合作工廠提供了壹個實例,證明資本家作為生產上的執行職能的人員已經成為多余的了,就像資本家自己發展到最成熟時,認為大地主是多余的壹樣。只要資本家的勞動不是由單純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那種生產過程引起,因而這種勞動並不隨著資本的消失而自行消失;只要這種勞動不只限於剝削他人勞動這個職能;從而,只要這種勞動是由作為社會勞動的勞動的形式引起,由許多人為達到共同結果而形成的結合和協作引起,它就同資本完全無關,就像這個形式本身壹旦把資本主義的外殼炸毀,就同資本完全無關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頁。

  資本主義生產本身並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生產本身並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使用價值,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性質。在每個生產部門中,它所關心的只是生產剩余價值,在勞動產品中占有壹定量的無酬勞動。同樣,從屬於資本的雇傭勞動,按它的性質來說,也不關心它的勞動的特殊性質,它必須按照資本的需要讓人們變來變去,把它從壹個生產部門拋到另壹個生產部門。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規律在於勞動和資本從壹個使用領域到另壹個使用領域的自由轉移

  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規律——和行會生產相反——在於勞動和資本從壹個使用領域到另壹個使用領域的自由轉移。勞動作為勞動壹般同資本相對立,這種勞動的特殊內容對資本來說,正如它所生產的商品的特殊使用價值完全壹樣,是偶然的和無關緊要的。因為對資本來說,問題在於生產剩余價值,把不論哪種形式的他人剩余勞動占為己有,而究竟是哪種形式,當然由市場的需要來決定。另壹方面,在資本中,同勞動相對立的是價值本身,物化勞動本身,獨立形式上的貨幣,它們對活勞動的關系是它們作為資本的屬性,但不是同自己的使用價值或資本家的特殊技能結合在壹起的資本的屬性。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9頁。

  資本家把工人當作壹種必須不斷從生產中被排除出去的要素來對待有兩種不斷交錯的趨勢:[第壹,]使用盡量少的勞動來生產同量的或更大量的商品,同量或更大量的純產品,剩余價值,純收入;第二,使用盡量多的工人(雖然和他們生產的商品數量相比也是盡量少的),因為——在生產力發展的壹定階段上——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的量會隨著使用的勞動量的增加而增加。壹種趨勢把工人拋向街頭,造成過剩的人口;另壹種趨勢又把他們吸收進來,並絕對地擴大雇傭勞動奴隸制。於是工人被自己的命運拋來拋去,並且始終擺脫不了這種命運。所以工人完全有理由把他自己的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看做某種與他敵對的東西;另壹方面,資本家則把工人當作壹種必須不斷從生產中被排除出去的要素來對待。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46—647頁。

  正是資本家把自己的資本轉用於其他方面的這種能力,才使得束縛於壹定勞動部門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於這個資本家的壹切要求

  正是資本家把自己的資本轉用於其他方面的這種能力,才使得束縛於壹定勞動部門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於這個資本家的壹切要求。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16頁。

  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壹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壹個器官,完成他所屬的某壹種職能就夠了

  就勞動過程是純粹個人的勞動過程來說,同壹勞動者是把後來彼此分離開來的壹切職能結合在壹起的。當他為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對自然物實行個人占有時,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後來他成為被支配者。單個人如果不在自己的頭腦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動起來,就不能對自然發生作用。正如在自然機體中頭和手組成壹體壹樣,勞動過程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在壹起了。後來它們分離開來,直到處於敵對的對立狀態。產品從個體生產者的直接產品轉化為社會產品,轉化為總體工人即結合勞動人員的共同產品。總體工人的各個成員較直接地或者較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因此,隨著勞動過程的協作性質本身的發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壹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壹個器官,完成他所屬的某壹種職能就夠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1—582頁。

  任何雇傭勞動的形式,即使壹種形式能夠消除另壹種形式的缺點,也不能消除雇傭勞動本身的缺點

  任何雇傭勞動的形式,即使壹種形式能夠消除另壹種形式的缺點,也不能消除雇傭勞動本身的缺點。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32:53

(四)服務

  凡是貨幣直接同不生產資本的勞動即非生產勞動相交換的地方,這種勞動都是作為服務被購買的

  我購買縫紉勞動,是為了取得它作為縫紉勞動所提供的服務,來滿足我穿衣的需要,也就是為我的壹種需要服務。縫紉業資本家購買縫紉勞動,是把它當做使壹個塔勒[1]變成兩個塔勒的手段。我購買縫紉勞動,是因為它生產壹定的使用價值,提供壹定的服務。

  資本家購買縫紉勞動,是因為它提供的交換價值額大於花在它上面的費用,也就是說,是因為它對資本家說來,純粹是壹個用較少勞動交換較多勞動的手段。

  凡是貨幣直接同不生產資本的勞動即非生產勞動相交換的地方,這種勞動都是作為服務被購買的。服務這個名詞,壹般地說,不過是指這種勞動所提供的特殊使用價值,就象其他壹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價值壹樣;但是,這種勞動的特殊使用價值在這裏取得了“服務”這個特殊名稱,是因為勞動不是作為物,而是作為活動提供服務的,可是,這壹點並不使它例如同某種機器(如鐘表)有什麼區別。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5頁。

  壹種勞動使人致富,另壹種勞動使人變窮

  我們只是把同資本相交換,轉化為資本並使資本增殖的自由勞動理解為雇傭勞動。因此壹切所謂的服務都被排除了。不管這些服務有什麼其他性質,貨幣在它們上面是耗費了,而不是作了預付。在這些服務中,貨幣往往只是壹種為了獲得某種使用價值而轉瞬即逝的交換價值。正如購買商品來消費(不是通過勞動來消費)同生產消費(從資本主義的觀點來看)毫不相幹壹樣,資本家作為私人——在商品生產過程之外——消費的那些服務同生產消費也毫不相幹。這些服務可能是很有用的等等。但它們的內容在這裏是完全無關緊要的。對這些服務本身的評價(在經濟上對它們的評價),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當然不同於在其他的生產關系中。但是,只有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基本因素,才有可能研究這個問題。

  在所有服務的場合,不管這些服務是本身直接生產商品,例如,裁縫為我縫制褲子,還是不直接生產商品,例如,士兵保衛著我,法官等等也是壹樣,或者音樂家給我壹種美的享受,我購買他的演奏,或者醫生給我治好腿,我付錢給他,這裏談的始終只是勞動的物的內容,勞動的有用性,至於說這些服務是勞動,這與我完全無關。在創造資本的雇傭勞動的場合,它的內容實際上與我無關。任何壹種壹定的勞動方式對我有意義的只是在於,它是壹般的社會勞動,從而是交換價值的實體,是貨幣。因此,上述工人、仆役,從娼妓到教皇,決不會在直接的生產過程中被使用。……我購買壹種勞動而賺錢,購買另壹種勞動而花錢。壹種勞動使人致富,另壹種勞動使人變窮。後壹種勞動本身可以是發財致富的條件之壹,例如警察、法官、士兵、劊子手的勞動。但是,在這樣的場合,這種勞動始終只是壹種“使負擔加重的事情”,而同直接的[生產]過程完全無關。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155頁。

  我雖然也在服務中消費仆役的勞動能力,但不是由於他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而是由於他的勞動有壹定的使用價值

  我雖然也在服務中消費仆役的勞動能力,但不是由於他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而是由於他的勞動有壹定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頁。

  單是貨幣同勞動的交換還不能使勞動轉化為生產勞動,或者同樣可以說,還不能使貨幣轉化為資本

  工人自己可以購買勞動,就是購買以服務形式提供的商品,他的工資花在這些服務上,同他的工資花在購買其他任何商品上,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他購買的服務,可以是相當必要的,也可以是不太必要的:例如,他可以購買醫生的服務,也可以購買牧師的服務,就象他可以購買面包,也可以購買燒酒壹樣。工人作為買者,即作為同商品對立的貨幣的代表,同僅僅作為買者出現,即僅僅把貨幣換成商品形式的資本家,完全屬於同壹個範疇。這些服務的價格怎樣決定,這種價格同真正的工資有什麼關系,它在什麼程度上受工資規律的調節,在什麼程度上不受工資規律的調節,這些問題,應當在研究工資時加以考察,同當前的研究完全無關。

  可見,如果說單是貨幣同勞動的交換還不能使勞動轉化為生產勞動,或者同樣可以說,還不能使貨幣轉化為資本,那末,勞動的內容、它的具體性質、它的特殊效用,看來最初也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前面已經看到,同壹個裁縫的同樣的勞動,在壹種情況下表現為生產勞動,在另壹種情況下卻表現為非生產勞動。

  某些服務,或者說,作為某些活動或勞動的結果的使用價值,體現為商品,相反,其他壹些服務卻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分開存在的結果,或者說,其他壹些服務的結果不是可以出賣的商品。例如,壹個歌唱家為我提供的服務,滿足了我的審美的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本身分不開的活動,他的勞動即歌唱壹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結束;我所享受的是活動本身,是它引起的我的聽覺的反應。這些服務本身,同我買的商品壹樣,可以是確實必要的,或者僅僅看來是必要的,例如士兵、醫生和律師的服務,——或者它們可以是給我提供享受的服務。但是,這絲毫不改變它們的經濟性質。如果我身體健康,用不著醫生,或者我有幸不必去打官司,那我就會象避開瘟疫壹樣,避免把貨幣花在醫生或律師的服務上。

  有些服務也可以是強加於人的,例如官吏的服務等等。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6—437頁。

  在這裏,被支付報酬的是服務本身,而就服務的性質來說,其結果是不能由提供服務的人保證的

  如果我自己購買,或者別人為我購買壹個教師的服務,其目的不是發展我的才智,而是讓我學會賺錢的本領,而我又真的學到了壹些東西(這件事就它本身來說,完全同對於教師的服務支付報酬無關),那麼,這筆學費同我的生活費完全壹樣,應歸入我的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但是,這種服務的特殊效用絲毫不改變現有的經濟關系;在這裏,貨幣沒有轉化為資本,換句話說,我對這個提供服務的人即教師來說,並沒有成為資本家,沒有成為他的主人。因此,醫生是否把我的病治好了,教師的教導是否有成效,律師是否使我打贏了官司,對於這種關系的經濟性質來說,也完全是無關緊要的。在這裏,被支付報酬的是服務本身,而就服務的性質來說,其結果是不能由提供服務的人保證的。很大壹部分服務的報酬,屬於同商品的消費有關的費用,如女廚師、女傭人等等的服務。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7頁。

  壹切非生產勞動的特點是,支配多少非生產勞動是同剝削多少生產工人成比例的

  壹切非生產勞動的特點是,支配多少非生產勞動——象購買其他壹切供消費的商品的情況壹樣——是同剝削多少生產工人成比例的。因此,生產工人支配非生產勞動者的服務的可能性,比壹切人都要少,雖然他們對強加於他們的服務(國家、賦稅)支付報酬最多。相反,我使用生產工人的勞動的可能性,同我使用非生產勞動者的勞動決不是成比例地增長;相反,這裏是成反比例。

  對我來說,甚至生產工人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者。例如,如果我請人來把我的房子裱糊壹下,而這些裱糊工人是完成我的這項定貨的老板的雇傭工人,那末,這個情況,對我來說,就好比是我買了壹所裱糊好的房子,也就是說,好比是我把貨幣花費在壹個供我消費的商品上。可是,對於叫這些工人來裱糊的那位老板來說,他們是生產工人,因為他們為他生產剩余價值。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7—438頁。

  收入的壹部分同充當使用價值的商品交換,壹部分同作為使用價值來消費的服務本身交換

  壹旦資本掌握了全部生產,收入只要同勞動交換,它便不是直接同生產商品的勞動交換,而是同單純的服務交換。收入的壹部分同充當使用價值的商品交換,壹部分同作為使用價值來消費的服務本身交換。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49頁。

  這壹部分人只有用自己的服務同收入交換,才參加物質生產隨著資本日益掌握全部生產,從而隨著家庭工業和小工業——總之,為本身消費進行生產而產品不是商品的那種工業——逐漸消失,非生產勞動者,即以服務直接同收入交換的勞動者,絕大部分就只提供個人服務,他們中間只有極小部分(例如廚師、女裁縫、縫補工等)生產物質的使用價值。他們不生產商品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商品本身從來不是直接的消費對象,而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達的條件下,這些非生產勞動者只有極小部分能夠直接參加物質生產。這壹部分人只有用自己的服務同收入交換,才參加物質生產。正如亞·斯密所指出的,這不妨礙這些非生產勞動者的服務的價值通過並且可以通過決定生產勞動者的價值的同樣方法(或類似方法)來決定。這就是說,由維持他們的生活或者說把他們生產出來所必需的生產費用來決定。這裏還牽涉到別的壹些不歸這裏考察的情況。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44—145頁。

  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從而勞動產品的物質規定性本身,同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之間的這種區分毫無關系

  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從而勞動產品的物質規定性本身,同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之間的這種區分毫無關系。例如,飯店裏的廚師和侍者是生產勞動者,因為他們的勞動轉化為飯店老板的資本。這些人作為家仆,就是非生產勞動者,因為我沒有從他們的服務中創造出資本,而是把自己的收入花在這些服務上。但是,事實上,這些人,對我這個消費者來說,即使在飯店裏也是非生產勞動者。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44頁。

  這些服務的生產有壹部分從屬於資本

  從壹方面說,所謂非生產勞動有壹部分體現在物質的使用價值中,這些使用價值同樣可能成為商品(“可以出賣的商品”),從另壹方面說,壹部分純粹的服務(它不采取實物的形式,不作為物而離開服務者獨立存在,不作為價值組成部分加入某壹商品),能夠(由直接購買勞動的人)用資本來購買,能夠補償自己的工資並提供利潤。總之,這些服務的生產有壹部分從屬於資本,就像體現在有用物品中的勞動有壹部分直接用收入來購買,不從屬於資本主義生產壹樣。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52—153頁。

  整個“商品”世界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壹,勞動能力;第二,不同於勞動能力本身的商品

  整個“商品”世界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壹,勞動能力;第二,不同於勞動能力本身的商品。有壹些服務用於訓練、保持勞動能力,使勞動能力改變形態等等的,總之,使勞動能力具有專門性,或者僅僅使勞動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學校教師的服務(只要他是“產業上必要的”或有用的)、醫生的服務(只要他能保護健康,保持壹切價值的源泉即勞動能力本身)——購買這些服務,也就是購買提供“可以出賣的商品等等”,即提供勞動能力本身來代替自己的服務,這些服務應加入勞動能力的生產費用或再生產費用。不過,亞·斯密知道,“教育”費在工人群眾的生產費用中是微不足道的。在任何情況下,醫生的服務都屬於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可以把它算入勞動能力的修理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53頁。

  工人階級必須養活這批與工人階級本身相分離的人,為他們勞動,因為他們自己不直接參加物質生產

  社會收入增加了(撇開工資不說),即社會收入中不再轉化為資本的部分增加了,從而也就是不直接參加物質生產的社會階層借以維持生活的物質財富增加了。於是社會中從事科學的部分也增加了;同樣,從事流通(貿易、金融業務)的人數以及只從事消費的遊手好閑的人也增加了;居民中從事服務的部分也是這樣。例如,這部分人在英國達到壹百萬,也就是說,比直接在紡紗廠和織布廠就業的全部工人的人數還要多。在資產階級社會從封建社會中脫胎出來時,這部分人口小得多。在資產階級社會的比較發展的階段上,這種自願的奴隸制(見魁奈關於仆人的論述)又隨著奢侈,財富和炫耀財富的現象的出現而空前地增多起來。工人階級必須養活這批與工人階級本身相分離的人,為他們勞動,因為他們自己不直接參加物質生產(軍隊也是這樣)。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35:44

六 資本積累

  (壹)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壹個社會不能停止消費,同樣,它也不能停止生產不管生產過程的社會的形式怎樣,生產過程必須是連續不斷的,或者說,必須周而復始地經過同樣壹些階段。壹個社會不能停止消費,同樣,它也不能停止生產。因此,每壹個社會生產過程,從經常的聯系和它不斷更新來看,同時也就是再生產過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3頁。

  生產的條件同時也就是再生產的條件

  生產的條件同時也就是再生產的條件。任何壹個社會,如果不是不斷地把它的壹部分產品再轉化為生產資料或新生產的要素,就不能不斷地生產,即再生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社會在例如壹年裏所消費的生產資料,即勞動資料、原料和輔助材料,只有在實物形式上為數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換,社會才能在原有的規模上再生產或保持自己的財富,這些新物品要從年產品總量中分離出來,重新並入生產過程。因此,壹定量的年產品是屬於生產的。這部分本來供生產消費之用的產品,就采取的實物形式來說,大多數不適於個人消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3頁。

  生產和消費會累進地增加

  在極不相同的經濟的社會形態中,不僅都有簡單再生產,而且都有規模擴大的再生產,雖然程度不同。生產和消費會累進地增加,因此,轉化為生產資料的產品也會累進地增加。但是,只要工人的生產資料,從而他的產品和生活資料,還沒有以資本形式同他相對立,這個過程就不會表現為資本積累,因而也不會表現為資本家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0頁。

  在簡單再生產的場合,剩余價值由資本家非生產地消費掉在簡單再生產的場合,每年或者在壹年的多次周期中周期地生產的和實現的剩余價值,都由它的所有者資本家個人消費掉,也就是非生產地消費掉。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頁。

  簡單再生產實質上是以消費為目的的

  簡單再生產實質上是以消費為目的的,雖然攫取剩余價值表現為單個資本家的動機;但是,剩余價值——不管它的比例量如何——在這裏最終只是用於資本家的個人消費。

  既然簡單再生產是每個規模擴大的年再生產的壹部分,並且還是它最重要的壹部分,所以,這種個人消費的動機總是和發財致富的動機本身相伴而生,同時又和它相對立。實際上,問題表現得更復雜,因為掠奪物——資本家的剩余價值——的分享者,會作為獨立於資本家以外的消費者出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7—458頁。

  生產具有資本主義的形式,再生產也就具有同樣的形式生產具有資本主義的形式,再生產也就具有同樣的形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過程只表現為價值增殖過程的壹種手段,同樣,再生產也只表現為把預付價值作為資本即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來再生產的壹種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3頁。

  剩余價值取得了來源於資本的收入的形式

  剩余價值作為資本價值的周期增加額或處在過程中的資本的周期果實,取得了來源於資本的收入的形式。

  如果這種收入只是充當資本家的消費基金,或者說,它周期地獲得,也周期地消費掉,那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就是簡單再生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4頁。

  即使資本在進入生產過程的時候是資本使用者本人掙得的財產,它遲早也要成為不付等價物而被占有的價值

  預付資本價值除以每年所消費的剩余價值,就可以求出,經過若幹年或者說經過若幹個再生產期間,原預付資本就會被資本家消費掉,因而消失了。資本家認為,他所消費的是他人無酬勞動的產品即剩余價值,而保存了原資本價值,但這種看法絕對不能改變事實。經過若幹年以後,資本家占有的資本價值就等於他在這若幹年不付等價物而占有的剩余價值額,而他所消費的價值額就等於原有資本價值。誠然,他手中握有壹筆數量沒有改變的資本,而且其中壹部分如廠房、機器等等,在他開始經營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但是,這裏問題在於資本的價值,而不在於資本的物質組成部分。如果某人借了等於自己全部財產的價值的債務而把全部財產耗盡,那麼他的全部財產正好只代表他的全部債務。同樣,如果資本家把自己預付資本的等價物消費掉,那麼這些資本的價值不過只代表他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的總額。他的原有資本的任何壹個價值原子都不復存在了。

  因此,撇開壹切積累不說,生產過程的單純連續或者說簡單再生產,經過壹個或長或短的時期以後,必然會使任何資本都轉化為積累的資本或資本化的剩余價值。即使資本在進入生產過程的時候是資本使用者本人掙得的財產,它遲早也要成為不付等價物而被占有的價值,成為無酬的他人勞動在貨幣形式或其他形式上的化身。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7—658頁。

  資本主義生產的標準形式不是簡單再生產的公式,而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公式

  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動因不是使用價值,而是致富本身,也就是說,不是單純形成剩余價值,而是形成規模不斷擴大的剩余價值,所以資本主義生產的標準形式不是簡單再生產的公式,而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公式,或者說,是同時作為積累過程的生產過程的那種生產過程的公式,即P—W′—G′—W′—P′這壹形式。這是為生產而生產的公式,是生產資本為了創造具有更高的自行增殖能力的生產資本而執行職能的公式。反映著生產過程對人實行專制的這壹公式,統治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人物所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特別是統治著李嘉圖。這個公式得到歷史的證實。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頁。

  工人的這種不斷再生產或永久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勞動產品和勞動本身的分離,客觀勞動條件和主觀勞動力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事實上的基礎或起點。

  但是,起初僅僅是起點的東西,後來通過過程的單純連續,即通過簡單再生產,就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結果而不斷重新生產出來,並且永久化了。壹方面,生產過程不斷地把物質財富轉化為資本,轉化為資本家的價值增殖手段和消費品。另壹方面,工人不斷地像進入生產過程時那樣又走出這個過程:他是財富的人身源泉,但被剝奪了為自己實現這種財富的壹切手段。因為在他進入過程以前,他自己的勞動就同他相異化而為資本家所占有,並入資本中了,所以在過程中這種勞動不斷對象化在為他人所有的產品中。因為生產過程同時就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所以工人的產品不僅不斷地轉化為商品,而且也轉化為資本,轉化為吮吸創造價值的力的價值,轉化為購買人身的生活資料,轉化為使用生產者的生產資料。可見,工人本身不斷地把客觀財富當做資本,當做同他相異己的、統治他和剝削他的權力來生產,而資本家同樣不斷地把勞動力當做主觀的、同它本身對象化在其中和借以實現的資料相分離的、抽象的、只存在於工人身體中的財富源泉來生產,壹句話,就是把工人當做雇傭工人來生產。工人的這種不斷再生產或永久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8—659頁。

  生產不是作為人的生產率的發展,而是作為與人的個性的生產發展相對立的物質財富的生產

  即使資本主義生產是迄今為止壹切生產方式中最有生產效力的,但它由於自身的對立性質而包含著生產的界限,它總是力求超出這些界限,由此就產生危機,生產過剩等等。

  另壹方面,為生產而生產因而表現為它的直接對立物。生產不是作為人的生產率的發展,而是作為與人的個性的生產發展相對立的物質財富的生產。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頁。

  對資本家來說,工人消費工資是生產的消費

  對資本家來說,工人消費工資是生產的消費,這不僅是因為資本家由此會重新得到勞動,比工資所代表的更大的勞動量,而且還因為工資會給資本家再生產出[資本繼續存在的]條件,勞動能力。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不僅是商品和剩余價值,而且是這種關系本身的再生產(我們在以後將會看到,這種關系的再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頁。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還生產和再生產資本關系本身:壹方面是資本家,另壹方面是雇傭工人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本身的進行中,再生產出勞動力和勞動條件的分離。這樣,它就再生產出剝削工人的條件,並使之永久化。它不斷迫使工人為了生活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同時不斷使資本家能夠為了發財致富而購買勞動力。現在已經不再是偶然的事情使資本家和工人作為買者和賣者在商品市場上相對立。過程本身必定把工人不斷地當做自己勞動力的賣者投回商品市場,並把工人自己的產品不斷地轉化為資本家的購買手段。實際上,工人在把自己出賣給資本家以前就已經屬於資本了。工人在經濟上的隸屬地位,是通過他的賣身行為的周期更新、雇主的更換和勞動的市場價格的變動來實現的,同時又被這些事實所掩蓋。

  可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聯系中加以考察,或作為再生產過程加以考察時,不僅生產商品,不僅生產剩余價值,而且還生產和再生產資本關系本身:壹方面是資本家,另壹方面是雇傭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5—667頁。

  積累就是資本以不斷擴大的規模進行的再生產

  年生產必須提供用來補償壹年中所消費的資本的物質組成部分的壹切物品(使用價值)。扣除這壹部分以後,剩下的就是包含剩余價值的純產品或剩余產品。但這種剩余產品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也許是那些供資本家階級滿足需要和欲望的物品,即加入他們的消費基金的物品吧?如果真是這樣,剩余價值就會被揮霍盡,這樣就只能進行簡單再生產了。

  要積累,就必須把壹部分剩余產品轉化為資本。但是,如果不是出現了奇跡,能夠轉化為資本的,只是在勞動過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產資料,以及工人用以維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資料。所以,壹部分年剩余勞動必須用來制造追加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它們要超過補償預付資本所需的數量。總之,剩余價值所以能轉化為資本,只是因為剩余產品(它的價值就是剩余價值)已經包含了新資本的物質組成部分。

  但要使這些組成部分真正執行資本的職能,資本家階級還需要追加勞動。如果從外延方面或內涵方面都不能增加對已經就業的工人的剝削,那就必須雇用追加的勞動力。而資本主義生產的機制也已經考慮到了這壹點,因為它把工人階級當做靠工資過活的階級再生產出來,讓他們的通常的工資不僅夠用來維持自己,而且還夠用來進行繁殖。資本只要把工人階級每年向它提供的各種年齡的追加勞動力同已經包含在年產品中的追加生產資料合並起來,剩余價值向資本的轉化就完成了。具體說來,積累就是資本以不斷擴大的規模進行的再生產。簡單再生產的循環改變了,按照西斯蒙第的說法,變成螺旋形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0—671頁。

  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叫做資本積累

  把剩余價值當做資本使用,或者說,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叫做資本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8頁。

  積累,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按其實際內容來說,就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過程

  積累,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按其實際內容來說,就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過程,而不論這種擴大是從外延方面表現為在舊工廠之外添設新工廠,還是從內涵方面表現為擴充原有的生產規模。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5頁。

  資本壹旦合並了形成財富的兩個原始要素——勞動力和土地,它便獲得了壹種擴張的能力

  資本壹旦合並了形成財富的兩個原始要素——勞動力和土地,它便獲得了壹種擴張的能力,這種能力使資本能把它的積累的要素擴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確定的範圍,即超出由體現資本存在的、已經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所確定的範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頁。

  資本積累的另壹個重要的因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資本積累的另壹個重要的因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表現壹定價值從而壹定量剩余價值的產品量也會提高。在剩余價值率不變甚至下降,但其下降比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緩慢的情況下,剩余產品量也會增加。因此,在剩余產品分為收入和追加資本的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家的消費可以增加,而積累基金並不減少。積累基金的相對量甚至可以靠犧牲消費基金而增加,而由於商品變得便宜,資本家享用的消費仍和過去相等甚至比過去還多。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工人之變得便宜,從而剩余價值率的增加,是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攜手並進的,即使在實際工資提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實際工資從來不會和勞動生產率按同壹比例增加。這樣,同壹可變資本價值會推動更多的勞動力,從而推動更多的勞動。同壹不變資本價值會表現為更多的生產資料,即表現為更多的勞動資料、勞動材料和輔助材料,從而會提供更多的形成產品和價值的要素,或者說,提供更多的吮吸勞動的要素。因此,在追加資本的價值不變甚至降低的情況下,積累仍然可以加快。不僅再生產的規模在物質上擴大了,而且剩余價值的生產也比追加資本的價值增長得更快。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698頁。

  資本以新的形式無代價地合並了在它的舊形式背後所實現的社會進步

  正像只要提高勞動力的緊張程度就能加強對自然財富的利用壹樣,科學和技術使執行職能的資本具有壹種不以它的壹定量為轉移的擴張能力。同時,這種擴張能力對原資本中已進入更新階段的那壹部分也發生反作用。資本以新的形式無代價地合並了在它的舊形式背後所實現的社會進步。當然,生產力的這種發展同時會使正在執行職能的資本部分地貶值。只要這種貶值通過競爭被人們痛切地感覺到,主要負擔就會落到工人身上,資本家力圖用加強對工人剝削的辦法來彌補自己的損失。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9頁。

  勞動把它所消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去勞動把它所消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去。另壹方面,壹定量的勞動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是同勞動的生產效率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的。因此,雖然同量的勞動始終只是給自己的產品增加同量的新價值,但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由勞動轉移到產品上的舊資本的價值仍會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9頁。

  使用機器、牲畜、肥料、廠房、渠道、鐵路等等來勞動的壹百萬人,同不使用這大量物化勞動來實現活勞動的另壹百萬人相比,再生產出來的價值要大得不可比擬

  使用機器、牲畜、肥料、廠房、渠道、鐵路等等來勞動的壹百萬人,同不使用這大量物化勞動來實現活勞動的另壹百萬人相比,再生產出來的價值要大得不可比擬。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在第壹種情況下,]活勞動在產品中再生產出來的物化勞動量大得無可比擬;這種再生產不依賴於新加勞動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38:22

在創造新價值時又保存舊價值,這是活勞動的自然恩惠在創造新價值時又保存舊價值,這是活勞動的自然恩惠。因此,隨著勞動的生產資料的效能、規模和價值的增長,從而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而造成的積累的增長,勞動在不斷更新的形式中把不斷膨脹的資本的價值保存下來並使其永久化。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0頁。

  資本家不但不向保存舊價值的工人支付分文,而且由於他允許工人保存舊資本,還要求得到報酬

  資本家不但不向保存舊價值的工人支付分文,而且由於他允許工人保存舊資本,還要求得到報酬。

  馬克思:《我自己的筆記本的提要》(1861年6—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11頁。

  勞動資料大部分都因為產業進步而不斷變革

  勞動資料大部分都因為產業進步而不斷變革。因此,它們不是以原來的形式,而是以變革了的形式進行補償。壹方面,大量固定資本投在壹定的實物形式上,並且必須在這個形式上達到壹定的平均壽命,這壹點就成了只能逐漸采用新機器等等的壹個原因,從而就成了迅速普遍采用改良的勞動資料的壹個障礙。另壹方面,競爭鬥爭,特別是在發生決定性變革的時候,又迫使舊的勞動資料在它們的自然壽命完結之前,用新的勞動資料來替換。迫使企業設備提前按照更大的社會規模實行更新的,主要是大災難即危機。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1頁。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同時形成新的資本材料,從而形成資本積累擴大的基礎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如果不包含資本價值的追加支出,當然首先只是增加產品的量,而不是增加產品的價值,除非它能夠用同量的勞動把更多的不變資本再生產出來,從而把更多不變資本的價值保存下來。但是,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同時形成新的資本材料,從而形成資本積累擴大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頁。

  在社會生產率的較高的發展階段上,壹切現有的資本不是表現為資本積累的長期過程的結果,而是表現為相對地非常短的再生產時間的結果

  撇開壹切偶然的幹擾不說,現有資本的壹大部分,會不斷在再生產過程的進行中或多或少地貶值,因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生產商品原來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再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並且這種時間由於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減少。因此,在社會生產率的較高的發展階段上,壹切現有的資本不是表現為資本積累的長期過程的結果,而是表現為相對地非常短的再生產時間的結果。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8頁。

  資本主義積累的本性,決不允許勞動剝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勞動價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嚴重地危及資本關系的不斷再生產和它的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

  資本主義積累的本性,決不允許勞動剝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勞動價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嚴重地危及資本關系的不斷再生產和它的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在壹種不是物質財富為工人的發展需要而存在,相反是工人為現有價值的增殖需要而存在的生產方式下,事情也不可能是別的樣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6—717頁。

  剩余價值不斷再轉化為資本,表現為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量的不斷增長

  剩余價值不斷再轉化為資本,表現為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量的不斷增長。這種增長又成為壹種擴大的生產規模以及隨之出現的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加速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的基礎。可見,壹定程度的資本積累表現為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條件,而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又反過來引起資本的加速積累。因此,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隨著資本積累而發展,資本積累又隨著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而發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0—721頁。

  資本家必須積累資本,以擴大生產,並把技術進步合並到他的生產機體中去

  資本家不僅必須形成壹個準備資本,以應付價格的變動並等待買賣上最有利的行情;他必須積累資本,以擴大生產,並把技術進步合並到他的生產機體中去。

  為了積累資本,他首先就要從流通中取出從流通中流到他手裏的貨幣形式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使它作為貯藏貨幣去增加,直到它達到擴大舊企業或分設新企業所需要的數量。只要貨幣貯藏繼續進行,它就不會增加資本家的需求;貨幣停止流通;他為提供的商品從商品市場中取出了貨幣等價物,但並沒有為這個貨幣等價物從商品市場中取出商品形式的等價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頁。

  壹切平衡都是偶然的

  整個積累過程首先歸結為這樣的追加生產,它壹方面適應人口的自然增長,另壹方面形成在危機中顯露出來的那些現象的內在基礎。這種追加生產的尺度,是資本本身,是生產條件的現有規模和資本家追求發財致富和追求資本化的無限欲望,而決不是消費。消費早就被破壞了,因為,壹方面,人口的最大部分,即工人人口,只能在非常狹窄的範圍內擴大自己的消費,另壹方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勞動的需求,雖然絕對地說是在增加,但相對地說卻在減少。此外還有壹點:壹切平衡都是偶然的,各個特殊領域中使用資本的比例固然通過壹個經常的過程達到平衡,但是這個過程的經常性本身,正是以這個過程必須經常地、往往是強制地加以平衡的那種經常的比例失調為前提。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59頁。

  積累完全不壹定要直接推動新勞動,它可以僅限於給舊勞動提供新方向

  積累完全不壹定要直接推動新勞動,它可以僅限於給舊勞動提供新方向。例如,同壹個機械廠,過去生產[手工]織布機,現在制造機械織布機,壹部分[手工]織布工人轉到這個改變了的生產上來,其余部分則被拋棄街頭。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86—487頁。

  資本的增加對提高生產力的影響無可比擬地大於生產力的提高對資本增長的影響

  所使用的資本量的每壹次增加都不僅能按算術級數,而且能按幾何級數提高生產力;而資本作為生產力的提高者,卻只能以小得多的比例來增加利潤。因此,資本的增加對提高生產力的影響無可比擬地大於生產力的提高對資本增長的影響。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頁。

  在這裏,再生產費用同原生產費用完全不成比例除了剩余產品轉化為追加資本時所表現出來的物化勞動的積累以外,還有工人個人技能的不斷積累,其方式是把已獲得的技能傳授給正在成長的新壹代工人。雖然這種積累在再生產過程中有極重要的作用,但是資本為此無須花費分文。科學就其被應用於生產的物質過程來說,其積累也與這裏的問題有關。這種積累就是規模不斷擴大的不斷再生產。過去所獲得的認識成果被當做認識要素傳授下來和再生產出來,並作為這種要素由徒弟繼續進行研究。在這裏,再生產費用同原生產費用完全不成比例。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頁。

  只要勞動者能為自己積累,資本主義積累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不可能的

  只要勞動者能為自己積累——只要他是自己的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他就能做到這壹點——,資本主義積累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不可能的。為此所必需的雇傭工人階級還沒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9頁。

  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以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消滅為前提的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積累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以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消滅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以勞動者的被剝奪為前提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7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39:41

(二)集中與積聚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勞動將以社會規模得到使用,與此相適應,資本將表現為大量社會生產資料在壹些人手中的集中資本主義生產的所有這些形式的共同點是:要按照資本主義方式進行生產,便要求交換價值的最低額,貨幣的最低額,即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最低額不斷增加,以便使取得產品所必需的勞動成為社會必要勞動,也就是說,使生產單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等於在平均條件下必要勞動的最低額。為了使對象化勞動——貨幣——能夠作為資本發揮作用,在這裏單個資本家手裏必須擁有這壹對象化勞動的某種最低額,——這個最低額大大超過勞動只是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時所要求的最高額。資本家必須是某壹社會規模的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或占有者,由壹個人集中占有的這個價值量同個人或單個家庭世世代代通過私人貨幣貯藏尚能積累起來的那個價值量越來越不能相提並論。由此可見,所要求的勞動條件的規模再也不能和個別工人在順利的時候通過節約等等辦法所能占有的相比。壹個經營部門在資本主義方面越發達,這個部門中勞動生產率,勞動的社會生產率或社會勞動的生產率發展得越高,這種資本的最低額也就越高。在規模相同的情況下,資本的價值量必須增加,必須采取可進行社會生產的生產資料規模,因此,資本必然會喪失壹切個人的性質。

  正是生產率,從而這種生產方式所增加的產量、人口量以及過剩人口量,同遊離出來的資本和遊離出來的勞動壹道,不斷造成新的經營部門,在這些部門中,資本又能夠以小的規模活動,並且重新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直至在這些新的經營部門中,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勞動將以社會規模得到使用,與此相適應,資本將表現為大量社會生產資料在壹些人手中的集中。這壹過程是始終不斷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4—385頁。

  資本的生產過剩,僅僅是資本的積累過剩

  單個資本家手中為了生產地使用勞動所必需的資本最低限額,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而增加;這個最低限額所以是必需的,既是為了剝削勞動,也是為了使所用勞動時間成為生產商品的必要勞動時間,使它不超過生產商品的平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時積聚也增長了,因為超過壹定的界限,利潤率低的大資本比利潤率高的小資本積累得更迅速。這種不斷增長的積聚,達到壹定程度,又引起利潤率重新下降。因此,大量分散的小資本被迫走上冒險的道路:投機、信用欺詐、股票投機、危機。所謂的資本過剩,實質上總是指那種利潤率的下降不能由利潤量的增加來抵消的資本——新形成的資本嫩芽總是這樣——的過剩,或者是指那種自己不能獨立行動而以信用形式交給大經營部門的指揮者去支配的資本的過剩。資本的這種過剩是由引起相對過剩人口的同壹些情況產生的,因而是相對過剩人口的補充現象,雖然二者處在對立的兩極上:壹方面是失業的資本,另壹方面是失業的工人人口。

  因此,資本的生產過剩,——不是個別商品的生產過剩,雖然資本的生產過剩總是包含著商品的生產過剩,——僅僅是資本的積累過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280頁。

  大資本通過消滅小資本而進行的積累

  資本的積聚。大資本通過消滅小資本而進行的積累。吸引力。資本和勞動的中間結合體的喪失資本。這不過是下述過程的最後壹級和最後形式:把勞動條件轉化為資本,然後把這種資本和某些資本以更大的規模再生產出來,最後把社會上許多地方形成的資本同它們的所有者分離開來,並把它們集中在大資本家手裏。生產在取得這種對立和矛盾的極端形式的同時,轉化為社會生產,盡管是以異化的形式。這就是社會勞動以及在實際勞動過程中生產工具的公共使用。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48—349頁。

  積累同資本的積聚或資本的吸引相反,表現為資本的互相排斥各種不同的彼此獨立的商品所有者或貨幣所有者,先是通過貨幣同勞動能力相交換而把貨幣轉化為資本,然後再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積累資本。因此,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資本,換句話說,資本家和獨立資本的數目增加了。積累同資本的積聚或資本的吸引相反,表現為資本的互相排斥。這兩種對立的形式相互間的關系如何,不應當在這裏研究,應當在考察資本競爭時加以研究。但是現在已經清楚的是:資本的每壹次積累都是生產資料積聚在同壹些人手中。而許多資本的積聚作為特殊過程又是和資本的這種分散化相對立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頁。

  看壹看那些昨天還是窮光蛋今天卻是百萬富翁的人吧看壹看那些昨天還是窮光蛋今天卻是百萬富翁的人吧。如果壹個囊空如洗的人壹夜之間變成了百萬富翁,那必然要有壹千個擁有壹千元的人在壹日之內淪為乞丐。這種變化,神奇的交易所轉瞬之間就能辦到,完全不用依賴現代工業的緩慢集中財富的方式。所以,小資產階級的不滿和工人階級的集聚,在普魯士最近十年當中是跟資產階級的成長同時發展起來的。

  馬克思:《普魯士狀況》(1859年1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30頁。

  假如必須等待積累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

  積累,即由圓形運動變為螺旋形運動的再生產所引起的資本的逐漸增大,同僅僅要求改變社會資本各組成部分的量的組合的集中比較起來,是壹個極緩慢的過程。假如必須等待積累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集中在這樣加強和加速積累作用的同時,又擴大和加速資本技術構成的變革,即減少資本的可變部分來增加它的不變部分,從而減少對勞動的相對需求。

  通過集中而在壹夜之間集合起來的資本量,同其他資本量壹樣,不斷再生產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從而成為社會積累的新的強有力的杠桿。因此,當人們談到社會積累的增進時,今天已經默默地把集中的作用包括在內。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頁。

  雖然積累率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而下降,但是積累在量的方面還是會加速進行

  利潤率的下降和積累的加速,就二者都表示生產力的發展來說,只是同壹個過程的不同表現。積累,就引起勞動的大規模集中,從而引起資本構成的提高來說,又加速利潤率的下降。另壹方面,利潤率的下降又加速資本的積聚,並且通過對小資本家的剝奪,通過對那些還有壹點東西可供剝奪的直接生產者的最後殘余的剝奪,來加速資本的集中。所以,雖然積累率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而下降,但是積累在量的方面還是會加速進行。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270頁。

  各種生產條件都要求使用大量資本

  利潤量甚至在利潤率較低時也會隨著所投資本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這同時需要有資本的積聚,因為這時各種生產條件都要求使用大量資本。這同樣需要有資本的集中,即小資本家為大資本家所吞並,小資本家喪失資本。這不過又是勞動條件和生產者的再壹次的分離,這些小資本家還屬於生產者,因為對他們來說,本人的勞動還起著作用;壹般說來,資本家的勞動和他的資本量成反比,就是說,和他成為資本家的程度成反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頁。

  日益增長的資本積聚,既是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物質條件之壹,又是二者本身產生的結果之壹

  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發展進程,要求勞動過程的規模及其範圍日益擴大,要求每壹個企業的預付資本相應地日益增加。因此,日益增長的資本積聚(與此同時,資本家人數也會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較小),既是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物質條件之壹,又是二者本身產生的結果之壹。與此同時進行並互相影響的,是或多或少直接從事生產的人日益被剝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頁。

  這夥匪幫既不懂生產,又同生產沒有關系

  再談談集中!那種以所謂國家銀行為中心,並且有大的貨幣貸放者和高利貸者圍繞在國家銀行周圍的信用制度,就是壹個巨大的集中,並且它給與這個寄生者階級壹種神話般的權力,使他們不僅能周期地消滅壹部分產業資本家,而且能用壹種非常危險的方法來幹涉現實生產——而這夥匪幫既不懂生產,又同生產沒有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頁。

  決定這些變化(包括衰落和增長)的壹般規律,就是集中的規律在工業普遍增長的同時,個別地區也有衰落現象,在許多郡和城鎮,壹些原有的工廠甚至完全消失。決定這些變化(包括衰落和增長)的壹般規律,就是那條遍及現代工業所有壹切部門的規律,即集中的規律。例如,蘭開夏郡以及毗鄰它的約克郡的部分地區這個棉紡織業的主要中心,就把全國其他地區的棉紡織業吸引過來。

  馬克思:《英國工廠制度》(1857年4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119頁。

  我們現實社會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趨於集中

  我們現實社會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趨於集中,趨於生產的社會化,使生產成為不能再由單個資本家來管理的大企業。

  恩格斯:《必要的和多余的社會階級》(1881年8月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37頁。

  與這樣的發展同時,大工業看起來也有了某些道德準則與這樣的發展同時,大工業看起來也有了某些道德準則。工廠主靠著對工人進行瑣細偷竊的辦法來互相競爭已經不合算了。事業的發展已經不允許再使用這些低劣的謀取金錢的手段;這些手段對擁資百萬的工廠主說來已毫無意義,僅僅對那些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抓到壹文錢就很高興的較小的生意人彼此之間保持競爭還有用處。這樣,實物工資制被取消了,通過了十小時工作日法案,並且實行了壹大串比較次要的其他改良措施,——這十分違反自由貿易和無限制競爭的精神,但是卻十分有利於同條件較差的同行競爭的大資本家。此外,企業規模愈大,雇用的工人愈多,工廠主每次同工人發生沖突時所遭受的損失和困難也就愈多。因此,工廠主們,尤其是大的工廠主們,就感染了壹種新的精神。他們學會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默認工聯的存在和力量,最後甚至把罷工——發生得適時的罷工——看作是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的有力手段。過去帶頭同工人階級作鬥爭的最大的廠主們,現在卻首先起來鼓吹和平和協調了。他們這樣做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所有這些對正義和仁愛的讓步,事實上只是使資本加速積聚於少數人——對他們說來早年的那種小器的額外勒索已經毫無意義,而且成了嚴重的障礙——手中的手段,是最迅速而有效地消滅沒有這種額外收入就不能維持下去的小競爭者的手段。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美國版附錄》(1886年2月2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93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43:02

(三)人口與失業

  由於工業循環的這種周期變換,機器生產使工人在就業上並從而在生活狀況上遭遇的沒有保障和不穩定性,成為正常的現象工廠制度的巨大的跳躍式的擴展能力和它對世界市場的依賴,必然造成熱病似的生產,並隨之造成市場商品充斥,而當市場收縮時,就出現癱瘓狀態。工業的生命按照中常活躍、繁榮、生產過剩、危機、停滯這幾個時期的順序而不斷地轉換。由於工業循環的這種周期變換,機器生產使工人在就業上並從而在生活狀況上遭遇的沒有保障和不穩定性,成為正常的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2頁。

  積累量是自變量,工資量是因變量,而不是相反在第壹種情況下,並不是勞動力或工人人口絕對增加或相對增加的減緩引起資本的過剩,相反地,是資本的增長引起可供剝削的勞動力的不足。在第二種情況下,並不是勞動力或工人人口絕對增加或相對增加的加速引起資本的不足,相反地,是資本的減少使可供剝削的勞動力過剩,或者不如說使勞動力價格過高。正是資本積累的這些絕對運動反映為可供剝削的勞動力數量的相對運動,因而看起來好像是由後者自身的運動引起的。用數學上的術語來說:積累量是自變量,工資量是因變量,而不是相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5頁。

  經歷這種更新過程的資本越是由於集中運動而大量聚集,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也就越厲害

  在正常的積累進程中形成的追加資本,主要是充當利用新發明和新發現的手段,總之,是充當利用工業改良的手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舊資本總有壹天也要從頭到尾地更新,會脫皮,並且同樣會以技術上更加完善的形態再生出來,在這種形態下,用較少量的勞動就足以推動較多量的機器和原料。由此必然引起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不言而喻,經歷這種更新過程的資本越是由於集中運動而大量聚集,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也就越厲害。

  可見,壹方面,在積累進程中形成的追加資本,同它自己的量比較起來,會越來越少地吸引工人。另壹方面,周期地按新的構成再生產出來的舊資本,會越來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用的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頁。

  資本主義積累不斷地生產出過剩的工人人口

  總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相對減少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加快,而且比總資本本身的增長還要快這壹事實,在另壹方面卻相反地表現為,好像工人人口的絕對增長總是比可變資本即工人人口的就業手段增長得快。事實是,資本主義積累不斷地並且同它的能力和規模成比例地生產出相對的,即超過資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過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6頁。

  就業工人人數的增長,總是同過剩人口的激烈波動,同過剩人口的暫時產生結合在壹起

  在壹切部門中,資本可變組成部分的增長,從而就業工人人數的增長,總是同過剩人口的激烈波動,同過剩人口的暫時產生結合在壹起,而不管這種產生采取排斥就業工人這個較明顯的形式,還是采取使追加的工人人口難於被吸入它的通常水道這個不大明顯但作用相同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6—727頁。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

  隨著已經執行職能的社會資本量的增長及其增長程度的提高,隨著生產規模和所使用的工人人數的擴大,隨著他們勞動的生產力的發展,隨著財富的壹切源流的更加廣闊和更加充足,資本對工人的更大的吸引力和更大的排斥力互相結合的規模也不斷擴大,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技術形式的變化速度也不斷加快,那些時而同時地時而交替地被卷入這些變化的生產部門的範圍也不斷增大。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規律,事實上,每壹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地發生作用的人口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728頁。

  過剩的工人人口是積累或資本主義基礎上的財富發展的必然產物過剩的工人人口是積累或資本主義基礎上的財富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這種過剩人口反過來又成為資本主義積累的杠桿,甚至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壹個條件。過剩的工人人口形成壹支可供支配的產業後備軍,它絕對地從屬於資本,就好像它是由資本出錢養大的壹樣。過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實際增長的限制,為不斷變化的資本增殖需要創造出隨時可供剝削的人身材料。隨著積累和伴隨積累而來的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資本的突然膨脹力也增長了,這不僅是因為執行職能的資本的彈性和絕對財富——資本不過是其中壹個有彈性的部分——增長了,也不僅是因為信用每當遇到特殊刺激會在轉眼之間把這種財富的非常大的部分作為追加資本交給生產支配。這還因為生產過程本身的技術條件,機器、運輸工具等等,有可能以最大的規模最迅速地把剩余產品轉化為追加的生產資料。隨著積累的增進而膨脹起來的並且可以轉化為追加資本的大量社會財富,瘋狂地湧入那些市場突然擴大的舊生產部門,或湧入那些由舊生產部門的發展而引起需要的新興生產部門,如鐵路等等。在所有這些場合,都必須有大批的人可以突然地被投到決定性的地方去,而又不致影響其他部門的生產規模。這些人就由過剩人口來提供。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由中常活躍、生產高度繁忙、危機和停滯這幾個時期構成的、穿插著較小波動的十年壹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產業後備軍或過剩人口的不斷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後再形成這樣的基礎之上的。而工業周期的階段變換又使過剩人口得到新的補充,並且成為過剩人口再生產的最有力的因素之壹。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8—729頁。

  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這樣壹些現象同時發生

  人為地不斷制造出來的、只有在熱病似的繁榮時期才能被吸收的過剩人口,是現代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之壹。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這樣壹些現象同時發生:壹部分貨幣資本閑置不用;生活資料由於相對生產過剩而跌價;被機器排擠的工人正在餓得要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33頁。

  現代工業的整個運動形式來源於壹部分工人人口不斷地轉化為失業的或半失業的人手

  生產規模突然的跳躍式的膨脹是它突然收縮的前提;而後者又引起前者,但是沒有可供支配的人身材料,沒有不取決於人口絕對增長的工人的增加,前者是不可能的。工人的這種增加,是通過使壹部分工人不斷地被“遊離”出來的簡單過程,通過使就業工人人數比擴大的生產相對減少的方法造成的。因此,現代工業的整個運動形式來源於壹部分工人人口不斷地轉化為失業的或半失業的人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9—730頁。

  工人階級的壹部分從事過度勞動迫使它的另壹部分無事可做,反過來,它的壹部分無事可做迫使它的另壹部分從事過度勞動工人階級中就業部分的過度勞動,擴大了它的後備軍的隊伍,而後者通過競爭加在就業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壓力,又反過來迫使就業工人不得不從事過度勞動和聽從資本的擺布。工人階級的壹部分從事過度勞動迫使它的另壹部分無事可做,反過來,它的壹部分無事可做迫使它的另壹部分從事過度勞動,這成了各個資本家致富的手段,同時又按照與社會積累的增進相適應的規模加速了產業後備軍的生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3—734頁。

  資本在兩方面同時起作用

  資本在兩方面同時起作用。它的積累壹方面擴大對勞動的需求,另壹方面又通過“遊離”工人來擴大工人的供給,與此同時,失業工人的壓力又迫使就業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從而在壹定程度上使勞動的供給不依賴於工人的供給。勞動供求規律在這個基礎上的運動成全了資本的專制。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7頁。

  相對過剩人口是形形色色的

  相對過剩人口是形形色色的。每個工人在半失業或全失業的時期,都屬於相對過剩人口。工業周期階段的更替使相對過剩人口具有顯著的、周期反復的形式,因此,相對過剩人口時而在危機時期急劇地表現出來,時而在營業呆滯時期緩慢地表現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8頁。

  勞動生產力越高,工人對他們就業手段的壓力就越大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進,花費越來越少的人力可以推動越來越多的生產資料,這個規律在不是工人使用勞動資料,而是勞動資料使用工人的資本主義的基礎上表現為:勞動生產力越高,工人對他們就業手段的壓力就越大,因而他們的生存條件,即為增加他人財富或為資本自行增殖而出賣自己的力氣,也就越沒有保障。因此,生產資料和勞動生產率比生產人口增長得快這壹事實,在資本主義下卻相反地表現為:工人人口總是比資本的增殖需要增長得快。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3頁。

  人口不是對生活資料產生壓力,而是對就業手段產生壓力馬爾薩斯牧師的這個理論,同他所有的其他思想壹樣,都是直接從他的前人那裏剽竊來的,只有兩種級數的純粹武斷的運用,才屬於他自己。在英國,這壹理論本身早就被經濟學家納入了合理的範圍:人口不是對生活資料產生壓力,而是對就業手段產生壓力;人類可能增加得比現代資產階級社會所能承受的更快。在我們看來,這又是壹個根據,它表明這個資產階級社會是必須消除的發展中的障礙。

  恩格斯:《恩格斯致弗裏德裏希·阿爾伯特·朗格》(1865年3月2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頁。

  剩余資本暫時超過它所支配的工人人口,這會發生雙重的作用隨著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生產的使用價值——生產資料是其中的壹個部分——的量,還會增加得更多。而追加勞動——通過對它的占有,這種追加財富能夠再轉化為資本——並不是取決於這種生產資料(包括生活資料)的價值,而是取決於它的量,因為工人在勞動過程中不是同生產資料的價值發生關系,而是同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發生關系。然而,資本的積累本身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本積聚,本身就是提高生產力的壹個物質手段。但是,生產資料的這種增加已經意味著工人人口的增加,意味著創造出同剩余資本相適應的工人人口,甚至大體上總是超過這個資本的需要的工人人口,即過剩工人人口。剩余資本暫時超過它所支配的工人人口,這會發生雙重的作用。壹方面,這會提高工資,從而緩和那些使工人後代減少和絕滅的影響,使結婚變得容易,由此使工人人口逐漸增加。

  另壹方面,這會使創造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機器的采用和改良)得到采用,由此更迅速得多地創造出人為的相對過剩人口;而這種相對過剩人口又成為使人口實際上迅速增加的溫室,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貧困會產生人口。因此,從資本主義積累過程——它只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的性質來看,自然會得出如下的結論:預定要轉化為資本的已經增加了的生產資料的量,總會隨時找到相應地增加了的、甚至過剩的可供剝削的工人人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頁。

  工人人口相對過剩的可能性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以同樣的程度發展起來

  隨著可變資本的相對減少,就是說,隨著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推動同量的勞動力和吸收同量的剩余勞動,所需要的總資本量越來越大。因此,工人人口相對過剩的可能性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以同樣的程度發展起來,這並不是因為社會勞動的生產力降低了,而是因為社會勞動的生產力提高了;就是說,不是由於勞動和生活資料或生產這種生活資料的資料之間的絕對的不平衡,而是由於對勞動的資本主義剝削所引起的不平衡,即資本的不斷增加和它對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要的相對減少之間的不平衡。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頁。

  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必然會產生永久性的表面上的工人人口過剩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是發展,要使用同量勞動力,就需要越來越大的資本量;如果要使用更多的勞動力,那就更是如此。因此,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必然會產生永久性的表面上的工人人口過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頁。

  在大多數情形下失掉工作就是壹個工人可能遭遇到的最倒黴的事情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機器的改進對工人只能產生不利的並且經常是很嚴重的後果;每壹部新機器都會帶來失業、匱乏和貧窮,而在英國這樣本來就幾乎總有“過剩人口”的國家裏,在大多數情形下失掉工作就是壹個工人可能遭遇到的最倒黴的事情。不用說,技術不斷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失業所產生的這種生活無保障的現象,對於壹個生活本來就已經十分動搖不定的工人,起著怎樣使人洩氣,使人沮喪的作用呵!要避免陷入絕望狀態,在這裏工人只有兩條路可走,或者在內心裏、在表面上都反抗資產階級,或者過酗酒和放蕩的生活。英國工人有的選擇了第壹條路,有的選擇了第二條路。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25頁。

  也就是這種人口對生產力的壓力,迫使野蠻人從亞洲高原侵入舊大陸

  在古代國家,在希臘和羅馬,采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強迫移民形成了社會制度的壹個固定的環節。那些國家的整個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數量的壹定限度上的,超過這個限度,古代文明本身就有毀滅的危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這些國家來說,在物質生產方面運用科學是完全聞所未聞的。為了保持自己的文明,它們就只能保持少量的人口。否則,它們就難免體力勞動之苦,把自由民變為奴隸。由於生產力不夠發展,公民地位就要依賴於壹種不得打破的壹定的人口比例。強迫移民是唯壹的出路。

  也就是這種人口對生產力的壓力,迫使野蠻人從亞洲高原侵入舊大陸。在這裏,仍舊是同壹個原因在起作用,雖然表現形式不同。為了繼續作野蠻人,他們就只能保持少量的人口。這是壹些從事畜牧、狩獵和戰爭的部落,他們的生產方式使部落的每壹個成員都需要有大片的空間,就像現在北美的印第安部落那樣。這些部落的人口的增長,使它們相互壓縮生產所必需的地盤。因此,過剩人口就不得不進行那種為古代和現代歐洲各民族奠定基礎的冒險大遷徙。

  現代的強迫移民,情況則完全相反。現在,不是生產力不足造成人口過剩,而是生產力增長要求人口減少,並且通過饑荒或移民來趕走過剩的人口。不是人口壓迫生產力,而是生產力壓迫人口。

  馬克思:《強迫移民。——科蘇特和馬誌尼。——流亡者問題。——英國選舉中的賄賂行為。——科布頓先生》(1853年3月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1—662頁。

  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

  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壹樣,是由同壹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後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壹同增長。但是同現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後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多,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正比。最後,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壹般的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2頁。
作者: 傑瑞米柯賓    时间: 2023-1-2 10:44:21

過剩人口同赤貧是壹回事

  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和過剩人口增長規律;過剩人口同赤貧是壹回事。這些不同的規律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同生產條件發生關系的種種不同方式,或者就活的個體來說,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同他作為社會成員(因為他只在社會中從事勞動和占有)的再生產條件發生關系的種種不同方式。就個別的人或者某壹部分人口來說,這種關系的解體,會把他們置於這種特定基礎的再生產條件之外,因而也就把他們變成了過剩人口,他們不僅壹無所有,而且無法依靠勞動去占有生活資料,於是變成了赤貧。

  只有在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下,赤貧才表現為勞動自身的結果,表現為勞動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因此,在壹個社會生產階段上可能是過剩人口的情況,在另壹個階段上卻不是這樣,而且過剩人口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就是過剩人口;也就是說,這些人在當時的物質的所有制基礎上,即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不能在同壹空間繼續生活下去。他們的人數同現代生產條件相比可能很少。然而,他們遠不是赤貧。面包和娛樂時期的羅馬平民倒是赤貧。引起民族大遷徙的過剩人口,又是以其他條件為前提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7—608頁。

  共同體的條件只能適應壹定數量的人口

  共同體的條件只能適應壹定數量的人口。另壹方面,如果說由壹定形式的生產條件的擴展能力所設定的人口限制,隨生產條件而變化,收縮或擴大,——狩獵民族的過剩人口與雅典人的不同,而雅典人的過剩人口與日耳曼人的不同,——那麼,人口的絕對增長率,從而過剩人口率和人口率也會隨生產條件發生變化。因此,在壹定生產基礎上產生的過剩人口,也和當時適度的人口壹樣,都是被決定了的。過剩人口和人口加在壹起,便是壹定的生產基礎可能產生的人口。人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超出它的限制,這是由限制本身決定的,或者確切些說,是由設定這個限制的那同壹個基礎決定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8—609頁。

  人類數量增多到必須為其增長規定壹個限度的這種抽象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

  人類數量增多到必須為其增長規定壹個限度的這種抽象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說共產主義社會在將來某個時候不得不像已經對物的生產進行調節那樣,同時也對人的生產進行調節,那麼正是這個社會,而且只有這個社會才能無困難地做到這點。

  恩格斯:《恩格斯致卡爾·考茨基》(1881年2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55頁。

  狂熱的勞動時期之後,往往是經常沒有多少活幹和失業可以從非工廠勞動領域中舉出倫敦的縫紉業作為勞動濃縮的例子。在壹年的幾個月內,不但工作日最大限度地延長了,而且要狂熱地趕著做活。在壹年的其他時間內,工人大部分完全沒有工作或工作很少。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工資,不是由這個勞動興旺時期的勞動時間來決定,而是按平均勞動時間計算,因此,[在勞動濃縮和延長的月份內]這樣得到的工資,就占了全年工資的很大部分。在這裏,勞動的濃縮是同工作日的延長結合在壹起的,但是,全部這種勞動時期不超過例如幾個月或幾周。這是對勞動進行剝削的最可怕的形式之壹。狂熱的勞動時期之後,往往是經常沒有多少活幹和失業。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325頁。

  美國的南北戰爭曾促使英國的紡紗業者用更強大的機器來裝備自己的工廠,並減少工廠中勞動者的人數

  有這樣壹些間歇時期,那時技術變革不太明顯,積累則更多地表現為在已經達到的新的技術基礎上的量的擴張運動。在這種場合,不管資本的實際構成如何,對勞動的需求按照資本增長的同壹比例而增加的規律,就會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重新開始發生作用。但是,在資本所吸引的工人人數達到最大限度的同時,產品會變得如此之多,以致於只要這些產品的銷路稍遇到壹點障礙,社會機制就會停滯下來;資本就會立即以最大的規模和最粗暴的方式排斥勞動,紊亂本身迫使資本家要以最大的努力節約勞動。逐漸積累起來的許多細小的改良,可以說,就在這種高壓下集中起來了;它們體現為使全部大的生產領域裏的資本構成發生革命的技術變革。美國的南北戰爭曾促使英國的紡紗業者用更強大的機器來裝備自己的工廠,並減少工廠中勞動者的人數。

  馬克思:《著者親自修訂的〈資本論〉第壹卷法文版片斷》(1872年9月—1875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頁。

  

  (四)兩極分化

  財產分配日益不均,貧富對立日益擴大,財產日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這是壹切以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基礎的社會的嚴酷無情的規律財產分配日益不均,貧富對立日益擴大,財產日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這是壹切以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基礎的社會的嚴酷無情的規律;雖然這壹規律在近代資本主義生產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絕非壹定要在資本主義生產中才起作用。

  恩格斯:《法蘭克時代》(1878年中—1882年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9頁。

  資本的積累就是無產階級的增加

  勞動力的再生產實際上是資本本身再生產的壹個因素。因此,資本的積累就是無產階級的增加。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9頁。

  積累過程的機制本身,會在增大資本的同時,增加“勤勞貧民”即雇傭工人的數量

  積累過程的機制本身,會在增大資本的同時,增加“勤勞貧民”即雇傭工人的數量,這些雇傭工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轉化為日益增長的資本的日益增大的增殖力,並且由此把他們對自己所生產的、但已人格化為資本家的產品的從屬關系永久化。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0頁。

  壹方面工人的收入隨著資本的迅速增加也有所增加,可是另壹方面橫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社會鴻溝也同時擴大

  資本的迅速增加就等於利潤的迅速增加。而利潤的迅速增加只有在勞動的價格同樣迅速下降、相對工資同樣迅速下降的條件下才是可能的。即使實際工資同名義工資即勞動的貨幣價值同時增加,只要實際工資不是和利潤以同壹比例增加,相對工資還是可能下降。

  比如說,在經濟興旺的時期,工資提高5%,而利潤卻提高30%,那麼比較工資即相對工資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

  所以,壹方面工人的收入隨著資本的迅速增加也有所增加,可是另壹方面橫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社會鴻溝也同時擴大,而資本支配勞動的權力,勞動對資本的依賴程度也隨著增大。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34頁。

  即使工人得到的享受增加了,但是,與資本家的那些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為增加的享受相比,工人所得到的社會滿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壹座房子不管怎樣小,在周圍的房屋都是這樣小的時候,它是能滿足社會對住房的壹切要求的。但是,壹旦在這座小房子近旁聳立起壹座宮殿,這座小房子就縮成茅舍模樣了。這時,狹小的房子證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講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並且,不管小房子的規模怎樣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擴大起來,只要近旁的宮殿以同樣的或更大的程度擴大起來,那座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會在那四壁之內越發覺得不舒適,越發不滿意,越發感到受壓抑。

  工資的顯著增加是以生產資本的迅速增長為前提的。生產資本的迅速增長,會引起財富、奢侈、社會需要和社會享受同樣迅速的增長。所以,即使工人得到的享受增加了,但是,與資本家的那些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為增加的享受相比,與壹般社會發展水平相比,工人所得到的社會滿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9頁。

  在現代這種邪惡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任何新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會對比和加強社會對抗

  不論是機器的改進,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交通工具的改良,新的殖民地的開辟,向外移民,擴大市場,自由貿易,或者是所有這壹切加在壹起,都不能消除勞動群眾的貧困;在現代這種邪惡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任何新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會對比和加強社會對抗。這在歐洲壹切國家裏,現在對於每壹個沒有偏見的人都已成了十分明顯的真理,只有那些壹心想使別人沉湎於癡人樂園的人才會否認這壹點。在這種“令人陶醉的”經濟進步時代,在不列顛帝國的首都,餓死幾乎已經成為壹種常規。

  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10月21日—27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頁。

  不管工人的報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狀況必然隨著資本的積累而惡化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壹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壹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轉變為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工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屬品,使工人受勞動的折磨,從而使勞動失去內容,並且隨著科學作為獨立的力量被並入勞動過程而使勞動過程的智力與工人相異化;這些手段使工人的勞動條件變得惡劣,使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屈服於最卑鄙的可惡的專制,把工人的生活時間轉化為勞動時間,並且把工人的妻子兒女都拋到資本的劄格納特[1]車輪下。但是,壹切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同時就是積累的方法,而積累的每壹次擴大又反過來成為發展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見,不管工人的報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狀況必然隨著資本的積累而惡化。最後,使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後備軍同積累的規模和能力始終保持平衡的規律把工人釘在資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羅米修斯釘在巖石上[2]釘得還要牢。這壹規律制約著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因此,在壹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壹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3—744頁。

  同壹方的自由時間相應的是另壹方的被奴役的時間剩余勞動時間是勞動群眾超出再生產他們自己的勞動能力、他們本身的存在所需要的量即超出必要勞動而勞動的時間,這壹表現為剩余價值的剩余勞動時間,同時物化為剩余產品,並且這種剩余產品是除勞動階級外的壹切階級存在的物質基礎,是社會整個上層建築存在的物質基礎。同時,剩余產品把時間遊離出來,給不勞動階級提供了發展其他能力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在壹方產生剩余勞動時間,同時在另壹方產生自由時間。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其超出人的自然存在所直接需要的發展來說,無非是對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並且整個人類發展的前提就是把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作為必要的基礎。可見,社會的自由時間的產生是靠非自由時間的產生,是靠工人超出維持他們本身的生存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而延長的勞動時間的產生。同壹方的自由時間相應的是另壹方的被奴役的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頁。

  勞動能力不僅生產了他人的財富和自身的貧窮,而且還生產了這種作為自我發生關系的財富的財富同作為貧窮的勞動能力之間的關系勞動能力占有的只是為再生產它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即為了把勞動能力僅僅作為同它的實現條件相分離的勞動能力再生產出來所需要的生活資料,——而且勞動能力本身使這些條件變成以他人的、對它實行統治的人格化的形式而同勞動能力相對立的物、價值。勞動能力離開[生產]過程時不僅沒有比它進入時更富,反而更窮了。這是因為,勞動能力不僅把活勞動的條件作為資本創造出來,而且潛藏在勞動能力身上的[作為資本]的價值增殖的可能性,創造新價值的可能性,現在也作為剩余價值,作為剩余產品,作為追加資本而存在,作為賦有自己權力和意誌的價值而同處於抽象的、喪失了客觀條件的、純粹主觀的貧窮中的勞動能力相對立。勞動能力不僅生產了他人的財富和自身的貧窮,而且還生產了這種作為自我發生關系的財富的財富同作為貧窮的勞動能力之間的關系,而財富在消費這種貧窮時則會獲得新的生命力並重新[作為資本]來增殖。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1—92頁。

  

  以廣大生產者群眾的被剝奪和貧窮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壹定的限制以內運動

  與生產力發展並進的、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的相對減少,刺激工人人口的增加,同時又不斷地創造出人為的過剩人口。資本的積累,從價值方面看,由於利潤率下降而延緩下來,但這樣壹來更加速了使用價值的積累,而使用價值的積累又使積累在價值方面加速進行。

  資本主義生產總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這些限制,但是它用來克服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這些限制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出現在它面前。

  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這就是說:資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現為生產的起點和終點,表現為生產的動機和目的;生產只是為資本而生產,而不是反過來生產資料只是生產者社會的生活過程不斷擴大的手段。以廣大生產者群眾的被剝奪和貧窮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壹定的限制以內運動,這些限制不斷與資本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並旨在無限制地增加生產,為生產而生產,無條件地發展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生產方法相矛盾。手段——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的發展——不斷地和現有資本的增殖這個有限的目的發生沖突。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發展物質生產力並且創造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世界市場的歷史手段,那麼,這種生產方式同時也是它的這個歷史任務和同它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經常的矛盾。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279頁。

  劄格納特是印度教的主神之壹毗濕奴的化身。崇拜劄格納特的教派的特點是宗教儀式上十分豪華,充滿極端的宗教狂熱,這種狂熱表現為教徒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殘害。在舉行大祭的日子裏,某些教徒往往投身於載著毗濕奴神像的車輪下將自己軋死。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mail.redchina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