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价暴跌仅仅是因为“白菜窘境”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2:5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ize=11.666666030883789px]钢价暴跌仅仅是因为“白菜窘境”吗?

[color=#999999 !important]2014-11-11 16:14| 发布者: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新德| 查看: 1897| 评论: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1|原作者: 马志远|来自: 作者供稿



[size=11.666666030883789px]摘要: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要有市场,资本就会感到有利可图,于是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但是,就在一哄而起、一拥而上这种火爆局面出现的时候,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随之而来了。这时候,一旦需求萎缩,钢铁企业遭遇“ ...



偶然翻看旧报纸,看到《山东钢铁报》转载《人民日报》1013日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说,我国钢材价格上半年一跌再跌,已经跌倒了11年来的最低水平,“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212/吨,相当于每斤1.6元,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报道同时配发了一则题为《“白菜货”就别抱怨“白菜价”》的评论。评论写道,钢铁企业遭遇“白菜价窘境”,“说到底还是结构的问题,是质的问题。”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类型不完善”、“产品质量不稳定”,“归根结底,‘白菜价窘境’反映的是产业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脱节。”所以,既然你的产品是“大白菜”,那么,卖出“大白菜”一样的价格,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这则评论文笔非常之好,流畅、犀利,道理阐述也很深刻,不愧是《人民日报》的大手笔。读读这则评论,钢铁企业,不,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应该猛醒,进而着力实现企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以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但是,读过这篇评论之后,仔细琢磨,感觉似乎问题又远不止此。钢铁企业产品滞销,以致于价格暴跌,或许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原因之一,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推出了以基本建设为投资方向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房地产、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是主要的投资渠道。正因为如此,钢铁行业获得了空前广大的发展空间。由于钢材需求量大,钢铁行业难免忽视产品种类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尤其重要的是,以房地产、铁路、公路、桥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型项目建设毕竟不能无限地发展下去。比如,曾经被当作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来,已经制造了太多的空城、“鬼城”。时至今日,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停止,表明大型基本建设正在被迫刹车。这种情形的出现,当然会导致钢铁企业产品滞销、产能过剩。

原因之二,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起来的极大的钢材需求,推动着追求唯GDP马首是瞻的某些地方政府匆匆上马了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这些中小型钢铁企业大多属于“先上车、后买票,先结婚、后登记”之类的情形。就是说,它们在当初开工建设的时候,尚未取得安全、环评甚至规划许可,等到建设完成、开工生产,有关部门不得不为它们颁发各种证照,这就如同一个超计划生育的非婚生儿降生人间,总不能把他扼杀在摇篮里,总得给他落户口一样。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就是很多地方所吹嘘的“超常规发展”。

这些中小型钢铁企业大都是私营性质,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在这方面比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这样一种无序竞争的混乱格局,不仅导致国有钢铁企业产品滞销,同时,也加剧了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钢铁企业遭遇“白菜窘境”,除去《人民日报》评论所说的原因外,钢铁生产的无计划性恐怕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要有市场,资本就会感到有利可图,于是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但是,就在一哄而起、一拥而上这种火爆局面出现的时候,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随之而来了。这时候,一旦需求萎缩,钢铁企业遭遇“白菜窘境”就是必然的。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生产过剩之祸。生产过剩,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被称为经济危机。

历史上最初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资产阶级用来消除危机的手段无非是“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当我们读着《共产党宣言》里这段熟悉的文字的时候,会不会认识到当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如今的限产压库等等措施正是这样一种办法?这种办法不仅没有克服危机,相反,造成了更大的危机。今天钢铁企业遭遇的“白菜窘境”,就是明证。

问题还在于,遭遇“白菜窘境”的,不仅局限于钢铁一个行业,正如评论所说,“水泥、玻璃、纺织、多晶硅……这些头顶规模‘世界第一’桂冠的行业,都在遭遇‘白菜价窘境’这样的结构调整阵痛。”

敬爱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大胆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极具创造性的著名论断。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或许我们对于邓总师这句话的理解过于片面了,以为市场就是万能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于是只强调市场,忽视了计划,甚至把计划和计划经济一概贬斥为“封闭僵化的老路”,以致于酿成了经济危机;而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又表现得束手无策,只得采取一些扬汤止沸的办法。

假如我们对于房地产行业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充分地考虑到未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会有多少人需要住房,又有多少土地可以用于建房,进而对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所有重要工业生产部门都有一个计划,怎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白菜窘境”呢?

所以,虽然《人民日报》的评论虽然文笔流畅、语言犀利,但是,作者的观点有失片面。钢铁价格暴跌不仅仅是“白菜货”只能卖出“白菜价”的问题,这板子是不能单单打在钢铁企业的屁股上的。“白菜价窘境”的真正根源何在,板子到底最应该打谁的屁股,马克思早就给出了答案,只不过有些人就是不听、不信、不服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1 22:56:29 |只看该作者
市场经济其实无法优化资源配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2 10:57:43 |只看该作者
为了GDP这个中国的面子工程,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也要人为地制造虚假需求,四万亿连同地方政府投资可能达到20万亿,这笔钱投在哪里呢,投向“铁公鸡”(铁路、公路、基本建设),这就拉动了钢铁、水泥等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的产量拉起来了,可是“铁公鸡”不能不停地发展,这些生产供应“铁公鸡”建设需要的企业,生产的物资就卖不出去了,没人,要只好掉价,钢价成了白菜价,怪谁?怪就要怪要面子不问需要硬投资的老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4 03:37:11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一哄而上,其实不只钢材。龙翔五洲网友说得对,市场经济其实无法优化资源配置。

八十年代,什么乳胶手套之类的也是一哄而上。九十年代,酒厂也是一哄而上。二十一世纪后,狗粮党也是一哄而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他们以后将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21:09 , Processed in 0.030915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