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棋局之后 – 大观中东及中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国之乱局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1:4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hjoe 于 2014-6-26 01:10 编辑

大棋局之后 – 大观中东及中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国之乱局

阿早  06/24/2014


要了解中东及中亚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在内的乱局,就得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财团主控之下的西方政府逐鹿中东及中亚争夺石油能源的背景。几十年来左右了这个石油能源争夺政策跟实践的,莫过于在美国卡特总统任内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1977)一书,其实已经明写关于如何进行石油战争蓝图的阳谋。几十年来,历任美国总统以及现在的欧巴马政权的石油政策,仍然受影响及受其主导。

布热津斯基在此书中强调“动用帝国总动员(imperial mobilization)方式来争取世界上最后仅存的石油资源(to commandeer the world’s remaining hydrocarbon reserves),舍出现一个珍珠港事件规模的灾难性危机触媒莫属(would be hard to embark upon without a catastrophic and catalyzing event on par with Pearl Harbor.)!”。24年之后的2001年九月十一日,纽约世贸大楼恐怖事件发生了。2001年十月七日,英美联军以“维护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名义,挥师进入阿富汗; 2003年三月,英美为主的联军以反恐为名( Operation Iraqi Freedom)入侵伊拉克,是巧合,还是。。。。

(阿早按:

1. 作为美国对日本宣战的触媒, 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变美国方面军民死2403人,伤1178人。

2. 作为伊拉克反恐战争触媒的911事件,包括纽约世贸大楼在内共死警民2977人。)

布热津斯基的另一成就,是帮助卡特在其任内完成中美邦交的正常化。但更重要的是,虽然他也反对布什时代新保守派人物的一些做法,事实显示,自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成书以来,中东及中亚的石油战争跟地缘政治大致按书中的脉络发展。

有关此方面的英文著作甚多,但有价值的中文论述是少之有少。最近得到一篇出刊于2002年五月的“阿富汗战争后的里海能源与中亚地区国际关系”, 作者王新谦现任河南大学讲师,可说是相当应时之作,王新谦的说明虽然不尽理想,许多地方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世界地缘政治发展的考量也只限于2002年之前,但在苦无更好的中文著作之下,我们可以拿来应急一下,作为对此问题初步的了解,仅此附录于下:

。。。。。。。。。。。。。。。。。。。。。。。。。。

阿富汗战争后的里海能源与中亚地区国际关系

http://niis.cass.cn/upload/2012/11/d20121123215709252.pdf

王新谦(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学习/河南大学经贸学院讲师)来源:宁夏社会科学刊 2002年


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结束之际, 北约国家已开始向阿富汗派驻军队, 有关美军将长期驻留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话题传得沸沸扬扬。(阿早按:奥巴马已明言在年底前撤兵阿富汗,但我们仍要仔细观察。)

由于阿富汗是中亚的门户和通道, 又是贯通东西方能源的枢纽, 因此, 中亚主导权争夺态势及其油气输送管道的激烈竞争, 必将对中亚的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里海是一个跨国界水体, 南北长1200 公里, 东西宽320 公里, 这一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虽然其储量无法与海湾地区相提并论, 但它对21 世纪全球能源保障供给的意义却十分重大。据美国能源部估算, 里海的石油储量在900 亿桶到2000 亿桶之间, 约占世界石油总储藏量的8% 。里海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惊人。

据欧洲一些国家较为保守的估测, 里海的天然气储藏量约14 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总量的4. 3%, 这还不包括阿塞拜疆前年偶然发现的大型气田沙阿德尼兹油田。冷战结束以来, 连接中亚、西亚和高加索的里海地区一直是美俄进行地缘政治和能源争夺的热点。国际社会如今普遍重视里海能源有两大原因: 一是该地区油气出口潜力巨大, 对世界未来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对美国而言, 只要占据中亚和里海地区, 既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又能左右阿富汗及整个西亚地区的局势, 还能够增强美国21 世纪的能源安全。当前各种势力对里海能源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里海的法律地位及其划分, 油气出口管线走向。

苏联解体后, 里海沿岸国演化为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5 个国家。随着人们对里海能源重要性认识的深化, 受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 里海周边国家就里海的划分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里海的法律地位, 即里海是海还是湖的问题。如果是海的话,就可按照海洋法划分, 而如果是湖的话, 则还没有确定的划分方法。就目前来看, 沿岸5 国并未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随着里海能源开发的深入, 各方将就划分问题展开进一步的争论, 为本国争取更多、更好的油气储区, 达到利益最大化。

更为复杂和尖锐的斗争是围绕着里海能源出口管道走向和路线而展开的。现有且正在使用的将里海能源外运的输油气管道有三条: 第一条起自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经俄罗斯抵达俄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 第二条自巴库经格鲁吉亚抵达该国的黑海港口苏帕萨; 第三条输油气管道的运输能力相当有限, 每天的运输能力在10 万到16 万桶之间。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与西方财团迫切要求开辟新的输油气管道, 除了现有管道年久失修、运输能力有限, 无法满足本地区大规模的油气开采和出口的需要外, 还因为俄国征收的过境税较高, 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不愿让俄罗斯掌握该地区油气出口控制权。因此, 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相继提出输油气管道路线方案, 其中谈论最多的是以下四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6-25 21:46:32 |只看该作者
续1

哈中石油管线( / 东线方案0) : 由哈萨克斯坦至中国西北边陲。1997 年, 两国签署管线建设协议, 目前该方案尚处于论证阶段。该线路的远景还可横穿中国大陆向日、韩输出能源。

哈伊管线( / 南线方案0之一) : 从哈萨克斯坦经伊朗抵达波斯湾的哈尔克岛, 由此哈国原油直接进入海湾地区出海口。单纯从商业利益考虑, 该线是里海周围小国连接世界市场最经济便捷的路线。但这条南线是最不符合美国政治利益的方案。因此, 美国不想让对手掌握里海能源的命脉。

巴库) 杰伊汉管线( / 西线方案0) : 让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原油经过格鲁吉亚运往土耳其。1997 年下半年, 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在阿拉木图签署了西线石油管道建设备忘录。依照这一意向性协议, 哈原油将经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运往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尽管西方政治家们举双手赞成, 但经济学家和石油专家坚决反对这一计划。首先, 此方案造价过高, 相当于哈伊管线造价的10~ 20 倍; 其次, 阿塞拜疆不可能满足该管线所需要的年石油开采量, 而该管线过境国众多, 油路安全难以保证, 且过境运输价格也高于普通运价。这条管线是美国所倡导的, 其真实意图是绕开俄罗斯和伊朗, 防止俄罗斯和伊朗控制里海能源。因其经济价值极其有限, 可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 政治管线0。但备忘录签署不久, 哈国就宣布田吉兹( 哈) ) 新罗西斯克( 俄) 石油输送管道为其/ 绝对优先选择0项目, 此后又宣布不准备向这一管线每年提供2000 万吨原油。2000 年初, 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之间就过境费及管线安全保障问题在谈判桌上发生纠纷。

田吉兹) 新罗西斯克管线( / 北线方案0) : 从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 该管道还可以与现有巴库) 新罗西斯克的管道相连。这条方案主要由俄罗斯倡导, 它既可以发挥俄现有的输油气管道的运输潜力, 比较经济便捷, 又可以避免丧失俄对这一地区能源的控制及对中亚新独立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施加影响的杠杆作用。

近来, 随着阿富汗战争的结束, 几年前美国提出的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至巴基斯坦通过阿拉伯海输出里海能源的输油气管道方案( / 南线方案0之二) 很可能再次浮出水面。1998 年,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塔利班政权签署了输气管道协议。然而协议签署后不久, 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使馆就遭到恐怖袭击, 美军随后对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大本营进行了轰炸, 管道协议因此搁浅。如今,美国用武力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如果美国能够控制阿富汗新政权, 建设经过阿富汗的里海能源管线将是美国实施其里海能源战略, 控制中亚、西亚和南亚局势的有力支撑点。此外, 布什政府的政界人物大多来自石油财团, 他们肯定不愿看到欧佩克独步天下。而如果俄罗斯控制了阿富汗局势, 除了伊朗外, 环里海4 国的能源就足以制衡西方国家的能源安全体系, 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在里海油气开采及出口管线之争的背后, 各国有着自己的地缘战略意图。除了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外, 积极参与里海能源开发、在里海争夺地缘利益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

除了力促中亚各国建立类似于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外, 美国在中亚主要考虑的是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其战略目标概括起来有: ( 1) 解决冲突与开发能源同时进行, 尽可能多地赢得美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开采权和运输权, 让里海地区成为未来可替代海湾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 2) 通过向该地区输出资本, 支持该地区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 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优势,阻碍俄与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3) 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各新兴国家建立一条拦阻俄重新崛起的防线, 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从而使俄在西、南两个重要战略方向受到西方的有力钳制。( 4) 制裁、封锁伊朗, 削弱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 保护本国石油财团利益。显然, 美国的政治战略意图超过其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俄罗斯在中亚同样有战略利益。( 1) 中亚地区对俄罗斯极具地缘战略意义。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证明, 中亚地区是俄国的/ 软肋0, 通过该地区可以直捣俄的心脏, 地理条件对进攻者极为便利。后冷战时代, 这里又成为俄罗斯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渗透和维护自身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地带。中亚地区国家获得独立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伊斯兰教的复兴。伊斯兰教代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成为这些国家民族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及激进分子都已在该地区找到立足之地, 而该地区南部边界正处于所谓/ 伊斯兰弧形不稳定地带0。俄本国有2000 多万穆斯林, 俄南部北高加索地区是穆斯林聚居区。车臣事件、奥塞梯冲突、印古什冲突背后都有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影响。俄如果不能在中亚地区保持影响, 可能会给原教旨主义势力以可乘之机, 使国家统一面临现实威胁。北约东扩也提升了中亚对俄的战略意义。如今俄罗斯东有重新巩固的日美联盟, 西有咄咄逼人的北约东扩, 地缘战略环境本已大为恶化, 如果再失去中亚, 俄必将成为被西方包围的困兽, 恐怕再难翻身, 所以俄决不能放弃在中亚的影响。( 2) 俄在中亚地区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亚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工农业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中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矿藏地, 该地区一直是俄罗斯汞、铜、铅、锌、钨、钼、铀等原料的供应地。俄的许多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 却适用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亚地区, 所以该地区又是俄国重要的商品市场。影响并控制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运输对俄来说利益攸关。俄罗斯目前的西伯利亚原油难以与优质、低成本的里海能源竞争, 这必将使俄的油气出口受到挑战, 延缓俄经济复兴的进程。所以俄竭力保持对里海能源出口管道路线的控制, 掌握里海能源开发的主导权。( 3) 保护俄罗斯族人的利益。在中亚地区, 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20%, 总人数在1000 万以上。苏联解体及中亚国家独立后, 许多地方出现反俄、排俄倾向, 众多俄罗斯族人回归俄联邦境内。这种移民浪潮给俄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保护中亚地区俄罗斯族人的权益是俄中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努力, 俄已陆续和几个中亚国家签署了有关该地区俄罗斯族人的双重国籍、自由迁徙、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6-25 21:48:08 |只看该作者
续2

作为北约成员国和美国的忠实盟友, 土耳其在遏制俄罗斯的政治目标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不过, 土耳其长期怀有向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扩展其势力影响的愿望, 其目标首先是从里海能源开发中获取经济利益。土耳其石油自给率不足18%, 而如果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经土耳其每年外运价值140 亿美元的油气, 土耳其除了每年将净增5 亿美元的收入外, 还可以因减少石油进口节省30 亿美元。土耳其的另一个目标是在政治上成为中亚突厥语国家的领袖。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都是突厥语系的国家。在苏联解体后, 土耳其以美国和北约为后台, 吸引这些中亚国家靠拢过来, 以确立土耳其在中亚和外高加索这一/ 战略真空0的主动地位。土耳其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联系, 积极投资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项目, 积极推行/ 土耳其模式0, 增强自己在中亚的政治存在, 其目的就是想成为/ 突厥语国家联盟0的盟主。

历史上, 中亚地区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在后冷战时代, 伊朗也热心于中亚地区的竞争。伊朗在政治和经济上充满活力, 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范围内积极争取地区影响, 是本地区重要的战略棋手¹。伊朗的战略主要出自政治因素, 即打破美国对它的国际/ 围堵0。为达到遏制伊朗的目标,1996 年美国通过达马托法, 不仅禁止美国公司与伊朗的经贸往来, 而且禁止第三国公司投资伊朗的石油工业。此外, 美国还反对途经伊朗的里海油气输出管线。但伊朗主动出击, 积极拓展外交和经济活动空间。自1996 年以来, 先是与俄罗斯联手阻止美国势力侵入中亚, 与中亚国家建立伊朗油气与里海石油的/ 交换机制0, 而后又以优惠条件吸引西方公司的投资并取得成效。日本、欧盟等国家构成了里海能源争夺中的外围力量。日本从能源安全出发, 需要争取中亚成为其未来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冷战结束后特别是1995 年以来, 日本推出/ 能源外交0和/ 里海石油战略0, 力求在这场能源竞争中既占有一席之地, 又配合美国, 成为牵制俄罗斯、中国、伊朗在该地区影响的一股力量。欧盟国家的积极性远比不上美国和日本, 但基本上采取了参与和/ 跟进0的政策, 它们在中亚的政治目标与美国基本一致, 而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同等重要。

由此可见, 在里海能源争夺战中, 里海能源问题是各国中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不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家, 能源问题在其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地位不同。另外, 各国构筑有利于己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才是问题的关键。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国国小力弱, 能源问题是它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些国家都制定和实施了/ 油气立国0战略, 努力把发展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作为带动国民经济起飞的增长点, 甚至把维护社会稳定的赌注也押在了里海能源开发上。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中, 这些国家是力量的接受方而非力量的给予方, 它们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影响别国, 而只能凭借自己拥有的能源, 在各种外部势力之间寻求平衡。土耳其、伊朗与上述3 国不同, 它们属于地区强国, 获取里海能源并不是它们的惟一目标。它们投身于里海能源争夺战, 有更多地缘政治考虑。伊朗本身是富油国, 不需要里海油气来满足本国的需求, 它的能源之外的考虑是打破美国的封锁, 发展与中亚穆斯林国家的关系, 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土耳其则希望扩大自己在中亚突厥语系国家的影响。土耳其、伊朗力图在参与里海能源争夺的同时达到这些地缘政治战略目标。

美国、俄罗斯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 里海能源, 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看, 可以说并不十分重要, 它们参与里海能源争夺更多的是从自身地缘政治全局考虑, 美俄把这一争夺看做是自己地缘政治大棋局中的一个/ 金角0。里海能源争夺对它们来说并非目的, 而只是它们参与中亚地缘政治角逐的切入点和手段之一。美国的目标在于: 在力争控制里海能源的过程中, 北遏俄罗斯、南遏伊朗, 使中亚战略成为联系其北约东扩战略和中东战略并最终完成欧亚大陆地缘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俄罗斯则在受到北约东扩、日美联盟两方面钳制的情况下, 力图保持自己在中亚的影响, 改善自己的地缘政治环境。欧盟和日本在对美国亦步亦趋的同时, 力图从里海能源中捞取实惠。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垮台为美国的中亚战略去掉了一个绊脚石, 也使得里海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各种势力积极插手里海事务, 必将使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进而对中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 多极化及均衡化是中亚地区格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明显特征。

当前, 各种力量在中亚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 但它们中没有一个具备独占该地区的实力。美国虽然想填补前苏联留下的力量真空, 极力对该地区进行渗透, 但毕竟相隔太远, 只能借助北约国家、尤其是土耳其的力量,间接地施加影响, 难以在短期内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认为: / 美国的首要利益是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 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入该地区。0 º为达到这个目标, 美国/ 必须反对俄罗斯为垄断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而作努力0 »。由此看来, 美俄之争仍是该地区的主要矛盾之一。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运用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 利用该地区国家向西方靠拢的趋势, 积极介入该地区事务, 特别是在能源争夺和安全合作方面频频得手, 取得巨大进展。然而, 从长远来看, 中亚不同于东欧, 中亚国家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同化难度大, 美国主宰中亚的战略图谋很难得到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的中亚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俄罗斯在普京执政之前实力较弱, 因为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将其他国家完全排挤出去, 更不能恢复类似于苏联的统治。但近年来, 俄经济发展势头较好,2000 年和2001 年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和5%强, 预计2002 年的增长率将达到4. 2% ¼。俄具备地缘优势, 该地区的国家在/ 亲西方0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俄罗斯的直接影响。1999 年下半年以来, 俄罗斯明确了不放弃中亚的立场, 并审时度势, 发起了对中亚的外交攻势, 与中亚国家关系升温, 取得了在中亚与美竞争的有利位置, 但尚未扭转与美竞争中的防守局面, 只是俄的防守变得积极、主动, 更富有/ 进攻性0。土耳其和伊朗都属于地区强国, 能够在该地区发挥一定作用, 但它们实力有限, 又互相制约, 难以独占鳌头。对美俄中亚之争有巨大潜在影响力的因素是北约和伊朗。如果美国能够利用北约把中亚国家拉入北约体系, 那么整个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大的改变。美伊关系是影响中亚形势的另一重要变量。美伊关系改善有利于美国稳定中东、进军中亚, 而美国制裁伊朗使俄国巩固并扩大了阵地。总体来看, 今后一段时间内, 中亚地区格局将呈现出多极化和均衡化的特征。

第二, 中亚地区形势脆弱, 多极化特征处于动态演变之中。

中亚地区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小国, 缺少足够的力量抵制外部势力的介入, 同时它们又拥有足以吸引和诱使外部势力介入的因子。中亚的地缘位置决定了中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除此之外, 里海能源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布热津斯基把中亚地区称为/ 欧洲大陆的巴尔干0 ½。各种外部势力插手中亚地区, 里海能源之争使该地区的稳定面临挑战, 加剧了该地区/ 巴尔干化0的趋势。中亚国家只能利用里海能源协调与各大国、强邻的关系, 寻求建立战略平衡。然而, 该地区国家还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纠纷、宗教矛盾以及领土争端。纳卡冲突、奥塞梯冲突、车臣战争、塔吉克斯坦内战使该地区战火不断。即便出现力量平衡和地区稳定, 也是暂时的、难以持久的。

第三, 中亚地区格局的演变将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乃至整个世界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连接部, 地缘位置非常重要。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 该地区是/ 历史的地理枢纽0和/ 欧亚大陆的心脏0, 强调/ 谁统治了心脏地带, 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 谁就能主宰全世界0 ¾。因此, 中亚战略是美、俄等大国欧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里海能源提升了中亚地区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从长远看, 里海将与波斯湾联系在一起, 中亚与中东有可能形成一个/ 石油心脏地带0, 这一地带还可以向北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向南延伸到北非的马格里布等国, 阿富汗是美国绕过伊朗、俄罗斯及其/ 势力范围0而从印度洋进入中亚的跳板。在石油替代能源普及之前, 中亚地区不仅是国际格局的热点地带, 还将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诱因之所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4-6-25 21:49:50 |只看该作者
续3



总之, 阿富汗战争后, 建立新的阿富汗联合政府无疑是美国争夺里海能源的一个机遇, 随着美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逐步增加, 中亚地缘政治角逐会渐趋激烈, 这必将影响里海能源的开发。中亚国家和各种外部势力利益会聚、矛盾交织。各种力量中既有志在必得的争夺较量, 又存在谋求利益平衡的妥协合作, 存在着许多变量。这不仅对中亚国家产生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还将对周边国家、世界大国, 甚至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注译

1,        2,3,4,5 美2Z. 布热津斯基:5大棋局第164、197、198、163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4,        俄罗斯能够躲过危机吗?6, 法国5世界报6 2001 年11 月6 日。

5.        英麦金德:5历史的地理枢纽6 第13 页, 商务出版社, 1985 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2014-6-26 04:54:46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晚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17:23 , Processed in 0.02589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