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冠疫苗可能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新冠病毒无法根除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12:44: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昨天,小编看到了媒体的一个重磅报道:《中国研究预测疫.苗无法根除病.毒》。  

     中国的数学家和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基于疫.苗的免疫效力减弱、特别是对变异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将导致大量接种人群仍然对新.冠.病.毒易感;以及最近有关于新.冠.感.染中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报道,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疫.苗无助于根除新.冠.病.毒传播!

  该研究通过使用数据建模的方法,评估出在2021年8月31日疫.苗接种覆盖率几乎达到群体免疫临界水平的中国,可以保证在2022年1月4日之前,处于疫.情低复发风险水平。

  但是,之后呢?

  该报告说,“也要保持正常化的戴口罩控制干预”,以后的疫.情控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也就是说,全民接.种.疫.苗不能使我们高枕无忧,咱们以前的防控措施还要用!


  ADE的全称是: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抗.体依赖增强,简单的解释就是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相关抗体增强其感染能力的现象。

  如果这个现象,在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也会出现,那么就将意味着一部分人在接种了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后,不仅不会抵挡病.毒入侵,反而会使抗.体充当“叛徒”,引导病.毒入侵细胞,从而导致疾病加重。

  人类最早是在登革热患者中观察到ADE效应的:一些患者在第一次感染被治愈后,会不幸又被另一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再次感染,而第二次感染后不论是发病率,还是病症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加重。这是因为,第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会对变异后的新病.毒不起作用,会误以为新病.毒已经被“阻抑”,会协助变异病.毒进入靶细胞。

  也就是说,有了抗体的人,不仅没有很好的制止新的病.毒.毒.株,反而会帮助新病.毒侵入细胞,让病.毒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繁殖—入侵—再繁殖!

  而我们接.种.疫.苗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在体内先产生抗体,以及时消灭病.毒。

  所以,如果发生了ADE效应,那么,人类用来保护自己的盾(疫.苗),就会变成刺杀自己的矛!

 一直以来,ADE效应都被国际科学界认为,是开发和接种新.冠.疫.苗的一大麻烦。

  2020年,科学家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或临床证据表明,不同血清型的新.冠.病.毒会产生ADE效应,同时他们也不能证明一定不会产生ADE效应。

  2020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以“疫.苗创新与公众健康”为主题的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上表示:“我们有灭.活.疫.苗。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大家讨论的ADE(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再加上成本”。

  而此前,高福也曾说过:“目前新.冠.疫.苗ADE没有定论,必须要有经同行评审的数据公布才能说话。”  


2021年1月,第一财经曾刊发报道《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疫.苗不引发ADE效应》。

  该文指出,据最新科学研究,即便直接把在体外有很强ADE作用的抗体打进小鼠和猴子体内,也基本不发生感染增强作用。

  2021年6月4日,高福在浦江创新论坛的疫.苗与全球健康论坛上表示:人感.染冠.状.病.毒尚未发现抗体增强反应(ADE)现象!

  高福还说,为什么当时特别讨论ADE呢?因为猫的传染性腹膜炎(FIP),有ADE,只是人的冠.状.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ADE。  


高福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ADE效应到现在没有结论,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和各种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或者很轻微,但是,到了人群以后,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高福当时还特别强调说:还是那句话,疫.苗是给健康人打的!

  我们知道,实验室的数据和真实世界的数据往往是存在差别的。

  如今,疫.情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有证据证明了新.冠.病.毒在人体中会产生ADE效应,我们的媒体真的该大力报道了,以便让中国老百姓加深对疫*情的认识,提高自己医学知识,对接.种.疫.苗也就会有更加科学的认识。


     2021年6月,《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新.冠患者不仅可以产生针对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抗体来阻断新.冠.感.染,还可以产生增强与人体细胞ACE2蛋白结合的抗刺突蛋白抗.体,从而增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

  很显然,这个研究结论证实了ADE在新.冠.感.染中的存在。

  中国学者谭亚娣,经过分析一些国家的群.体.免.疫的问题后指出,我们应该从ADE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早就有科学家说过,灭.活.疫.苗相比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更易引起ADE效应。  


谭亚娣是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对现代药物开发的研发、生产、注册、营销等各环节都有一手经验,所以她的话是有可信度的。 


小编看到,早在2020年4月28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就发表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什么是ADE效应?——好心可能办坏事!》的文章。该文对ADE效应的方方面面,作了非常科学的解释,很值得学习。

  也就是说,在学术界,疫.苗的ADE效应已经被广泛讨论,但我们的媒体为什么报道的如此之少呢?

  今天,既然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在人体的ADE效应,我们的媒体再也不能对这个看似很专业的术语不加讨论、不加普及了;我们的媒体,再也不能对出现ADE效应的案例和科学研究,不做深入的报道了?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传播客观、科学、真实的新闻信息,我们的媒体记者们,请关注ADE效应吧!

  我们多么希望,记者朋友们不要再盯着那几个网红吹来吹去了,请多报道报道真正搞研究、搞科研,真正坐着冷板凳为人民服务的好科学家吧!

  这是对民族负责,这是对中国的抗.疫工作负责,这也是作为一个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啊!

  宣传、普及ADE知识,媒体记者责无旁贷!

  作为自媒体,本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也将继续努力!

  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1-9-4 12:44:55 |只看该作者
转自:人民健康论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23:03 , Processed in 0.019518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