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编式的半真半假爱国主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22:43: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1-6-11 00:16 编辑

胡编式半真半假爱国主义,已成为当前爱国阵营的一大主要危险热风2021 · 2021-06-10 · 来源:青年毛思想信仰者



[url=]收藏(0)[/url] 评论()字体: [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正好比,武大郎指责潘金莲在与西门庆偷情过程中,表现得太过主动;也好比,他胡某人前几天没头没脑地指责蔡英文,竟然是“站着”向非法窜访我国台湾地区的美参议员“汇报工作”……

  评胡锡进关于“假爱国”的自辩状

  01  一种“机器人”

  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连自己说过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知道得不完全。

  这类人对于自己观点的了解,恐怕,仅限于指尖轻触手机键盘的瞬间。他只管输出观点,不管输出那些观点实际上已经是在输出什么、宣扬什么。

  比如,胡编前天的一篇“锐评”,已经构成给“知日派”公知洗地;他却不知道,或装不知道。还摆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我帮那些公知洗地,不客观了啊”!

  这类人,我们要管他们叫“糊涂蛋”,或服务于特定阶级及其利益的“思想机器”“宣传机器”“舆论机器”(须知思想工作、宣传工作、舆论工作,都要开动脑筋才能做好,而不是当“机器人”)。

  看来,胡编可算其中一个典型。

  一件好事是:胡编亲口证实了,《环时》那篇关于日方出钱养“知日派”中国公知的所谓“锐评”,是他写的——他说,“我写的环时锐评意思很清楚”。

  只是,不知道其他锐评,是不是同样出自他老胡之手——看来也是,基本跑不了。

  胡编的这个自供,也多少证实了我们在《翻译翻译“毛公”是谁》一文中,那个“不负责任的猜测”:“不负责任地猜一下,《环时》锐评多半也是出自老胡之手,至少也是完全被老胡精神所主宰的,只不过是借《环时》名义说一些不便由老胡本人直说的‘狠话’罢了。”

  老胡,谢谢啊。

  只不过,比起这个坦诚的自供,老胡这篇堪称“自辩状”的微博里,胡话还是更多一些,而且有点迷惑性。

  02  老胡没有给公知打掩护吗?

  老胡宣称,他没有替“知日派”公知洗地。

  意思是:我们误会,甚至冤枉他了。

  其依据,是他同时说了这样的话:他们的创作,与“日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太过吻合”;任何人在参与信息交流的同时,“决不能离开中国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本位”。

  翻译翻译,翻译翻译什么叫“他们的创作与‘日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太过吻合’”??????

  也就是说:老胡自己也知道,“日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替日方说好话,多说好话——说干脆点儿,替日本资产阶级政府做宣传,宣传的对象则是中国人民;而他们,即“知日派”公知,显然又“写出的文章太亲日了”——即,完美符合日方“邀请”之“目标”。

  “日方出钱,他们办事”——难道不是吗?不但办了事,而且办得不赖嘛。这,难道是,或只是“大家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印象”而已吗??

  老胡的意思是:中国公知,乃至中国的一切知识分子,都可以参加日方或美方或其他的什么方的,带着“目标”的“邀请”;但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太过“配合”日方或他方,虽然“花了日方的钱访问日本”(或花了别的哪国的钱访问哪国,总之是一样),但还是要“决不能离开中国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本位”……

  哈!果真别扭。

  这里,用得着郭松民老师,对胡编最近,在涉台的另一件事上的表态的评论:“胡锡进此论,颇类似武大郎偷窥西门庆约会潘金莲。笑曰:‘金莲何故太无尊严?西门庆一进门就跪下替他脱鞋子。’言毕,乐不可支,觉得自己又赢了。”

  须知,真正的问题在于:潘金莲西门庆原本就不该偷情,而不是潘金莲在偷情过程中采取主动还是被动的姿态。

  须知,真正的问题在于:台、美之间原本就不该有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不管她蔡英文是“站着”还是“坐着”向美参议员“汇报工作”。

  须知,真正的问题在于:任何有民族气节和国际政治斗争敏感性的,中国的或左或右或中的知识分子,就不该接受那种实际上带有特定政治“目标”的文化活动“邀请”,更不该进行什么与“某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太过吻合”的所谓“创作”。不管有没有先例(老胡的意思就是:这类活动有先例,所以不奇怪),都不该。“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正如余涅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交流’,减少一点也没什么。”

  “文化交流”有千万种,非得如此不可吗?

  所以,像老胡这种对公知的“指责”,能算什么“指责”???

  正好比,武大郎指责潘金莲在与西门庆偷情过程中,表现得太过主动;也好比,他胡某人前几天没头没脑地指责蔡英文,竟然是“站着”向非法窜访我国台湾地区的美参议员“汇报工作”……

  什么叫“模糊焦点”,什么叫“淡化性质”,什么叫“弱化严重性”啊???

  老胡这操作,就是。

  因此,我们才很难不认为:老胡那篇锐评,是在替公知“朋友”们灭火。

  更何况,老胡在那篇锐评里,还说了另外一些话。

  从那些话里,我们能够看出:老胡到底是不是“没有指责这些网友的意思”。

(接下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1-6-10 22:44:30 |只看该作者

(接上页)

  03  老胡没有针对普通网友吗?

  老胡在第二天宣称,自己不但没有“帮那些公知洗地”,而且“可没有指责这些网友的意思”。

  好家伙!推个一干二净。

  在上面,我们其实已经弄清楚了,他老胡到底有没有“帮那些公知洗地”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胡到底有没有指责网友的意思。

  要害,在这么一些话:

  “环时首先要说,由一个国家出资邀请他国各种人士前往本国旅行、学习,这是国际交流的通行做法,不能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

  我们先别管前半段到底对不对,后半段——“不能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难道不是针对网友,起码是部分网友说的嘛???

  翻译翻译,难道不是在实际上指责(部分)网友“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

  以及,“中国对外交流不会因为互联网上这波对受邀访日‘公知’的批评而受到特殊的冲击”——这难道不是在暗指,“互联网上这波对受邀访日‘公知’的批评”,带有某种反对外开放、反国际交流的所谓“民粹”的性质吗??

  难道不是等于在说,“互联网上这波对受邀访日‘公知’的批评”,以及其他类似的出自网民群众对一些“文化人”的批评,如果任其“泛滥”,会对中国对外交流造成“特殊的冲击”吗???

  “……至于有人在爱国这一点上受到质疑,需要他们自己进行个人的反思,而不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关上某一扇门。”——奇哉怪也,有谁,有几个人要“中国的对外开放关上某一扇门”?这句话,难道,不又是针对普通网友说的吗?主流的网友们所要求的,决不是让“中国的对外开放关上某一扇门”,而是什么呢?

  是要让中国在对外开放和交流中挺直脊梁,要给那些媚外公知的媚外活动关上门!!!

  说到这,我们不难发现胡某人的一个特点:

  一般情况下,他不是直接跳出来,指着普通网友的鼻子骂,像某些癫狂的公知那样(如傻大姐汪芳赤膊上阵跟网友对骂,直接给人家扣“极左”之类的帽子)。

  胡的风格,是暗戳戳、阴森森、怪里怪气的,是可能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的;但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跟那些公开反人民、骂人民的公知,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们才说,胡的世界观基本还是公知式的,离爱国主义都还有一段距离,更不要说离马列毛主义了。

  正如我们在《新疆棉事件中的胡锡进》一文里所说的:

  “我们应该庆幸:在这儿,老胡还没有从西方洋教师那儿,抄来近年颇为流行,却谁也说不清楚的‘民粹’一词,还没有像恶臭自由派公知和公知粉蠢人那样振臂高喊:

  ‘警惕民粹!!!’

  但是,把老胡这段话翻来覆去,却也能看出这四个字来。只不过他老胡,是暗暗地、低声地、唯恐群众听见地来一句:

  ‘警惕民粹……!’”

  他不是这个意思吗?他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他没有针对普通网友吗?他应该就是针对了。

  以及:“……胡编这种精英,他就是自以为高端,就是要分‘精英的爱国法’和‘民间的爱国法’。前者优雅,端着咖啡,跟美帝大人们侬言细语;后者粗俗,仿佛一个大娘,在咖啡馆外的街上,突然冲着美帝大喝一声:‘去你*的!!’

  这厉声一喝,不知道有没有吓到美帝,反正肯定是吓到了咖啡馆里端着精调咖啡,跟洋大人谈情说爱的儒雅精英——胡锡进。

  于是,他皱着眉头,跑到咖啡馆门口,竖起兰花指,告诉那位大娘说:

  ‘国家的事情有我们,你们吃瓜为宜,别捣乱!!’”

  老胡这种“精英”爱国法,老实说,勉强也算爱国之一种,但距离人民大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真正进步真正彻底真正全面的爱国主义,已有相当距离。

  因此,非要说他老胡还“爱国”,也行——毕竟蒋某人也还算“爱国”,终生没有制造“两个中国”;但是,同样:如果要指责他老胡“假爱国”,也并不过分,毕竟“民族主义者”蒋某也曾“不抵抗”,也曾勾结美国人打内战。

  同是“爱国”,还真就不太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1-6-10 22:46:05 |只看该作者
(接上页)

  04  “爱国”之辨

  老胡,怕极了被开除“爱国”籍。

  因为,“爱国”,是他这种“形中实右”,即表面上不左不右的爱国主义“中派”、实际上距右翼自由派公知不过50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最后遮羞布。

  老胡辩解说:“……他们与我和环球时报的爱国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比我在情绪上更加激烈。我理解他们,而且我与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认识程度的确有差距。”

  不错,是“确有差距”;问题在于,“更加激烈”的其他人,未必是出于什么“情绪”,也完全可以出自理性的分析。比如,本公众号就针对胡编的“假爱国”做过不少分析——大家可以看看,那些话里,有几分情绪,几分理智?情绪是有的,但相信大部分还是有理有据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宣泄情绪和炫耀“爱国”的彻底性。

  本号评胡系列文章选

  评《环时》锐评:翻译翻译,翻译翻译“毛公”是谁???

  别了,《环球时报》

  胡锡进的三重面孔

  胡锡进,一个阴阳人的末路

  一句话:我们在“爱国”问题上采取比胡编之流更“激烈”的立场,主要不是由于什么“情绪”,而恰恰是由于我们的理性。

  “情绪”啊“情绪”,好一个“情绪”!!!

  老胡,这恐怕不是跟普通网友,特别是年轻网友“平等交流”的正确姿势啊。还是有些倚老卖老啊。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与老胡这样的人‘势不两立’,只有他们才是爱国的,那么我会遗憾,因为他们过于缩小了‘爱国’的概念,也极大缩小了爱国阵营。我想劝他们,当他们现在能够在微博上形成发声强势时,他们需要在定义谁爱国谁不爱国时保持克制。”

  ——我们只是与右倾机会主义的胡锡进“势不两立”,而不是否认你老胡,以及其他任何人、任何知识分子转变的可能性。如果什么时候,老胡更进一步地爱国了,甚至完整接受马列毛主义观点了——我们举双手欢迎,并且现在就在欢迎任何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这种转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嘛,不做自我批评、不进步是万万不行的。

  ——“过于缩小了‘爱国’的概念,也极大缩小了爱国阵营”,有何不可呢?难道,把我们的阵营搞的大而无当,大而松松散散,大而没有实际战斗力,会更方便与美帝抗衡嘛?肃清机会主义尤为必要,因为那只会增强而非削弱我们的战斗力。好梨一个,胜过烂梨一筐。

  ——“在定义谁爱国谁不爱国时保持克制”,对,需要克制,急需克制。这里的“克制”,理所应当包括两个方面:既不能随便定义别人“不爱国”,也不能随便定义别人“爱国”。两方面,要讲全了。在“爱国”问题上,我们既要分清楚“两条心”与“一条心”,即恨国逆民公知跟爱国主义者;也要分清楚“半条心”与“一条心”,即胡锡进式半真半假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彻底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是全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言人,因为他们是民族的大多数;只有他们获得解放,整个民族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在“两条心”人士——恨国逆民公知基本暴露完了以后,“半条心”人士——胡编式半真半假的爱国主义者,就已经成为爱国群众面对的一个主要危险。如何把这类人识别出来,充分批判之,并帮助里面的多数改造自己,以充实爱国阵营和加强其力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主要任务。

  05  关于“发声”问题

  “……如果他们能够就事论事地批评我,而且在引用我说了什么时保持客观,我会觉得那样的辩风更值得网上社区提倡”——请问,大家,准确说是主流的、多数的网友,难道不是就事论事、有理有据嘛?!几时抽象地批过你呢?每次,不都是你话太多,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捅了马蜂窝,然后大家纷纷起来批评你嘛?

  至于“引用”——老实讲,引用老胡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儿。因为,你老胡总是不说正常人话,胡编句式像旧社会小脚女人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这,已广受诟病。为了尽量不偏离你的原意,只好整句整句、大段大段地引用——这又徒增读者们的阅读烦恼。我以为,基于胡编句式的这种特点,更加难免会有人引用时不客观;想要人家更多客观,最重要的,还是老胡你自己要改进文风啊。

  建议学习毛教员《反对党八股》。

  老胡还说,“我会继续就网上的热点事件发声,这既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工作和职责”。

  老胡,没有人劝你不要发声,更没有人禁止你发声。我们只是劝你“少”发声;因为,你现在的状态,恰恰是发声“太多”了,啥都插一嘴,看法又不见得有多高明。

  提高发声质量,为网民群众提供真正有价值因而真正有“权威性”的意见,才是你的当务之急。

  ———

  附:胡公自辩状全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6-15 22:25:0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14:59 , Processed in 0.023857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