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8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消费不足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14:56: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普通人1 于 2022-5-4 15:02 编辑

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上,激进经济学家就它的特征和根源提出了一些看法。比如,斯威齐和哈里·马格多夫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消费不足,这既是它的特征也是它的根源。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资本的利润率提高,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下降,由于工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资本家高得多,因此工资份额的下降,会引起整个国家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这样,生产能力会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限制的消费需求的增长;又因为投资只不过是消费需求提高的一个函数,因此,如果消费需求提高较慢或下降,投资必然会下降,而投资的降低会导致一切生产和就业的降低。”



请懂经济的来评论一下。我只知道政府的调控总是在投资端发力,试图用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来抵消投资的不足,但是无法解决消费的不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2-5-4 14:57:58 |只看该作者
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巨大作用,资本主义经济中新的产业部门层出不穷,产业结构中各部门的增长率和构成也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广泛的职业转移,从事制造业和各有关工业的那部分劳动人口,即过去的“产业工人阶级”处于比例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自动化”的推行,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具有越来越高的教育和训练水平,因此,科技革命又造成了大批专业的管理集团,它由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企业和国家机关中的下层管理人员构成。这个集团在经济社会关系及地位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小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们在管理生产中,享有控制生产资料和指挥劳动力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们本身既不占有生产资料,又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他们所处的这种地位,既与资本家阶级有利益对抗关系又与“产业工人阶级”有矛盾。它们就是“新中等阶级”或“新工人阶级”,并且取代了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而成为一支新的“社会变革的力量”。

关于中产阶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5-4 15:11:05 |只看该作者
激进经济学家反对把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归咎于他们自身,主张从世界范围内资本积累上找原因,由此一些激进经济学家(比如弗兰克、阿明)提出中心—外围论和不平等交换论作为解释模式。他们认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其历史进程中已经形成一个中心—外围结构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心地带集中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围地带则集中了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是,这个“中心—外围”结构是一个不平等交换的经济贸易结构。“由于中心和外围部分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中心国家主要以发达的工业制造品和出口为主,而外围国家主要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并且由于两者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差异,在国际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外围国家处于一种不平等交换地位,向中心国家发生持续的价值转移。不发达国家这种持续不断的剩余外流,一方面使它们本身的资本积累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经济不发展;另一方面却加速了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

可见,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依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其运行结果不仅直接导致世界范围的价值不断转移到发达国家,而且造成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状态,换言之,中心—外围结构已经变成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模式。由此可见,不发达现象长期存在主要根源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还是阿明说得好:“不发达现象只是原始积累继续存在,使中心获得好处的结果。”



关于不平等交换





点评

ZJBXS  原来如此,难怪中共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原来是外围国家  发表于 2022-5-4 18:50:3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2-5-4 16:14:30 |只看该作者
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全球化是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加速它们融入现代世界历史进程、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为借口,然而这只不过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入侵第三世界国家行方便的借口。事实正是如此。第三世界国家非但没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帮助下实现其一直盼望的现代化,反倒陷入现代化陷阱: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剩余价值流失,这是被发达国家以所谓的投资之名剥夺去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发展资源丢失,这是被发达国家以很低的价格掠夺性地收购去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自身从根本上丧失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剩下的就只是继续做着它们的现代化美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2-5-4 16:20:36 |只看该作者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不可能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即便到了垂死挣扎之境,它也会利用一切手段延续其生命;唯有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2-5-4 16:27:37 |只看该作者
就阶级而言,传统意义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今天已经不存在,新兴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真正的资本家】退居二线,也就是说,他们退出劳资矛盾关系,甚至扮演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这样一来,给公众造成了一个假象:资本家在当代消失了(让人想起中国统治阶级的伪装,本人注);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在当代发生了内部分化,比如,在今天的欧美国家中,工人阶级队伍分化出金领、白领、蓝领、赤贫工人阶层,其中以白领和蓝领工人居多,他们组成了通常所说的“中产阶级”,大量的白领和金领工人不仅是企业的雇工而且是企业的股权持有者,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既是工人又是“资本家”,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工人。于是,有人就提出,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被纯粹的劳资矛盾所取代,并且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在于,这种转变不只是工人阶级本身分化所表现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当代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失去了核心主体力量,没有了这样的主体,斗争运动自然会陷入困境。

这部分所演化出的“共产为体,资本为用”的谎言曾经一度蒙骗住了ZJBXS网友。

点评

ZJBXS  哈哈,其实我的问题是总是躲在自己的小窝里,不问世事,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单纯被中共的宣传骗了罢了  发表于 2022-5-4 18:54:07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2-5-4 16:29: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普通人1 于 2022-5-4 16:37 编辑

地位集团实则也是利益集团,在一个社会之中,地位集团都是那些具有垄断能力的群体,既表现为资本家联合体,也表现为其他社会组织,乃至政府机构和行业部门,它们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操控权力,因而是反体系运动的现实制约力量,乃至破坏力量,因为只有符合它们利益要求的才是道德的,否则它们将会动用政治权力来限制、破坏、取缔反体系运动

让人想起了佳士运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2-5-4 16:30:34 |只看该作者
阿瑞吉还批评地提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代借口“人权”、“民主”、“自由”,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推行所谓“普世价值”,这种行径本身与地位集团的道德秩序和价值准则是矛盾的,因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当代的全球性扩张本质上是一种霸权主义行径,是把一个地位集团的道德秩序和价值准则强加到其他地位集团的头上。要知道,阿瑞吉是反对普世价值观的,其理论依据是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论。他认为,普世价值观忽悠人,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弯曲的而不是平面的,世界之所以是弯曲的,就在于它是由多元地位集团构成的共同体,包含了多元价值诉求的合理共存,也只有这样的世界,才显得平等、公正。然而平面世界是指世界只遵循同一个模式、同一个道德秩序和价值准则,实则又是要求全世界都只遵循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秩序和价值准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2-5-4 16:33: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普通人1 于 2022-5-4 16:35 编辑

阿瑞吉认为,目前反体系运动所遭遇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其一,尽管各地反体系运动此起彼伏,但是它们“在极大程度上是潜在的”,或者说往往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某种虚弱的反抗。


其二,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比过去还要严重,但是反抗者反倒表现出过度的克制,即便需要反抗,也只是采取某种极其软弱的斗争方式,比如罢工、游行、骚乱、外逃等,从而造成了抗议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极其弱小


其三,运动性质模糊化。比如,反体系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今天的世界形势下,到底是“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还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运动呢?如果是第一种运动,那就意味着它是新左派激进主义运动;如果是第二种运动,那就意味着它是某个国家和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统治、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如果是第三种运动,那就意味着它极可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运动,因为它不是出于夺取国家政权而发动的暴动,所以不能称之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运动。


其四,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总是发生在边缘区国家和民族中,而中心区国家则普遍爆发民众抗议活动,这样的空间格局造成了世界反体系运动的分化,进而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破坏力减弱,而那些发生在中心区的民众抗议活动虽然直接地冲击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们却不可能动摇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最终归于经济利益的某种满足


其五,反体系运动自19世纪以来就一直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尽管如此,反体系运动在今天却显得异常,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容易被反“反体系运动”者所利用,尤其会被一些政治集团所利用,成为它们谋取政治资本和权力的工具,从而导致反体系运动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的丧失。


其六,当代反体系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由于西方国家的当代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减退、革命意志脆弱、参与程度有限,成了运动的边缘力量,因此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虽然持续时间短、冲击力有限,不可能对当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构成真正的威胁,但它却成为反体系运动的主要类型。


其七,斗争对象和目的抽象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反体系运动以反战运动为主要形式,即便是著名的“1968年革命”,也是一场以反战为旗帜的学生抗议活动。在总体上看,一是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霸权主义战争,二是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战争,这些在某种意义上讲极大地淡化了反体系运动的阶级斗争性质,造成现今的反体系运动陷入斗争对象不明确和斗争目的模糊之困中。



第五点,让人想起了六四运动。第六点,还是让人联系到佳士运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2-5-4 16:36: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普通人1 于 2022-5-4 16:36 编辑

总而言之,不论在东方国家还是在西方国家,现在都看不到大规模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我们所看到的是,所有国家都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反体系运动自觉不自觉地把反核威胁、反生态危机、反霸权主义、反恐怖分子当做自己的斗争目的,这样一来,反体系运动完全脱离传统轨道,沦为西方普世价值的宣传队


让人想起了西方白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12:53 , Processed in 0.671899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