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解孔子的唯上知及下愚不移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09:1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21-12-23 09:42 编辑

新解孔子的唯上知及下愚不移,上次有个毛派说孔子的唯上知及下愚不移思想是剥削阶级思想.我这里把这个句式在毛派的理解上改一改,就是按照毛派的错误观点延伸解释一下,纯粹是娱乐,没有考据的意思,就是和毛派一样不去考究这句话到底孔子要表达什么。

毛派的意思就是上知是指统治阶级,下愚就是被统治的老百姓,可以这样延伸,上知中的上就是上层阶级,下愚中的下就是下层阶级(就是老百姓嘛),毛派认为孔子认为上层阶级聪明,下层阶级愚蠢,而且改变不了,是天然的等级,上层永远上层,下层永远下层,所以孔子主张等级制。

姑且按照毛派的定义吧,我确实发现唯上知及下愚不移,包括红中网这里的人,上知,他们其实是能理解道理的,但是因为地位他们不愿意改变原来错误的思想,他们过去可能确实认为这些错误思想是准确的,现在有人指出了并且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他们能看懂理解,但是因为他们通过过去的错误思想赢得了下愚的支持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们现在心里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否则地位不保,而下愚呢,他们相信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是对的,有人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但是他们还是不懂(因为愚蠢)不肯改变,如果他们能懂的话,他们是会改变的。

社会中普遍这种现象,比如特色当局,这些高位的人(我不是指个别人),他们作为一个集团猴精猴精的,他们不是不能理解马列主义是真理,而他们的修正主义是欺骗下愚(群众),而是他们通过欺骗下愚获得了统治地位获得极大的利益,他们因此不会承认修正主义是错的,而下愚呢,他们无法理解马列主义,所以认为修正主义那套是准确的。这两者都很难改变,上知是通过火刑来对待马列主义的(目前的特色的表现形式是封杀,禁言),而下愚只要提高他们的智力,是能够接受马列主义的,问题是提高他们的智力,而对于上知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火刑来改变他们了,否则是无法改变他们的,用马克思的话就是暴力革命推翻他们,而不是通过说服教育他们。

上知和下愚其实也是生产方式决定的,下愚往往是因为贫穷或者极度的机械劳动导致他们没有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和时间精力,是上知希望的。而上知呢,是因为他们占有剩余价值有闲暇学习和思考才成为智的,特色统治阶级肯定智力不低,否则他们无法完成统治,毛泽东说的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完全是胡说八道,本身就是欺骗。

但是下愚不但是知识缺乏还有就是思维能力不足,包括被错误思想盘踞无法自拔,哪怕受到一定教育也是被灌输,比如现在中小学要学“习思想”,但是总归有些人在受教育又思维能力的情况下突破,但是也很难。但是下愚的程度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多少变化。

哥白尼时代,下愚非常厉害,直接火刑,后来资本主义发展了,再一次重拳打在上帝脸上的达尔文虽然被上知和下愚骂为猴子,但是毕竟没有火刑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力下,群众的思维能力多少事提高了不少。

那么唯上知及下愚不移变为让他们移,这么办,对于毛派定义的上知只能是火刑(暴力革命),对下愚必须提高他们的智力,这和生产力有关系,受教育了,下愚中会一部分人智力突破,但是这些人可能被上知吸收为上知,于是他们也屁股思维了,还有一部分可能通过造反成为上知也开始屁股思维欺骗下愚维持自己的权力和物质利益,但是随着下愚大量通过教育获得了智力,那么剩余价值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上知,下愚就无法变为上知了,大家不得不接受真理。


下面是一种说法:

在《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有一句千古名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解释的都有,有的说是上等的智者和最下等的愚笨之人,不容易改变;有的说是孔子感慨教育的局限性,这两种人没法接受教育;甚至因为这句话,有人说孔子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鼓吹者,是要被打倒的对象。其实这些解释,末学感觉都不是孔夫子的本意,大家都误会孔子了,下面谈谈末学对这句话的理解。

想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论语》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那就是:“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看似很散乱,东一句西一句的,其实内容都是很连贯的,是有一个整体思路在里面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的本性本来是很相近的,但是因为后天的生活习性、兴趣习惯有很大不同,才造成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孔子讲的这个“性”,其实和佛教讲的“自性”是很相似,基本是一样的道理,佛教讲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佛,都是相同的,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自性呢?佛说是因为妄想执着、烦恼习气障碍住了自性;孔子说是后天的习惯、环境影响了我们,其实意思都一样。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讲的“自性”,这个“善”不是善良,而是非常好,非常完美的意思,是一句赞叹的话,就是赞叹我们本来原有的那个佛说的“自性”,真的太好了!

我们回到原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什么不移呢?古人的话很简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如果没有上面那句话,我们很容易胡乱猜想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有了上面那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孔子说的就是我们的自性不移。

那为什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呢?

所谓“上智”,就是最上等的有智慧的人;所谓“下愚”,就是最最愚笨的人;所谓“移”,就是转移,改变。为什么孔子说这两种人的自性不会改变呢?孔子说的这两种人,正是佛教中常讲的上上根和下下根人。一个智慧到极点,一个愚笨到极点,俗话说物极必反,一个最有智慧的人,往往看起来很愚笨,所谓“呆若木鸡”,这在佛教中就是明心见性了,这种人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一个最愚笨的人,往往也是根器最好的人,这点我们大家可能难以接受,不过可以想想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还有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里的小男孩,大家可能就会有所感悟。

为什么这两种人的自性不容易转移呢?这点大家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最有智慧的人,例如古代的圣贤大德,孔子、孟子、老子、六祖惠能等等,都已经觉悟,明了自性,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他有自己的主张,不会违背规律去自讨苦吃,更不会违背自己的自性,别人想转移他,想影响他,当然就不容易了。

那另外一种人呢?最愚笨的人呢?人要是笨到极点,他的自性,也就是本性,保持的就比较完美,受到外界所影响的就少。比如现在吧,越是荒僻的小山村,民风就越淳朴,人们的本性就保持的比较好,这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少。而最愚笨的人呢,太笨了,外面流行的东西,他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教他什么,他也什么都学不会,所以别人影响不了他,外界环境转移不了他,他的自性保持的就比较完美一些。

在农村老家里,就有一个比末学大几岁的男的,叫小涛,就是这里说的那种最愚笨的人,大家都认为他是傻子,所以一直也娶不上媳妇。但人家从小到现在,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都四十多岁了,还和十岁时候是一个样子,这个小涛为人很善良,只要在大街上看到老弱病残,他都会主动上前去帮忙,他见到摔倒的老人肯定会扶起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敲诈勒索,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后果。末学的老母亲,每次去村子中央的大水坑里挑水,只要小涛看到,都会身先士卒的帮母亲打水、把两桶水提到大坑岸上。村里还有一对夫妇,一个瞎子,一个瘸子,生活比较困难,家里很脏很乱,一般人根本不想靠近,但这个小涛,只要没事的时候,就跑人家去,帮瞎子忙里忙外,干这干那的,跟在自己家干活似的。村里都觉得这个小涛傻,但末学觉得他不是傻,是菩萨再来。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呢,其实是在夸赞这两种人,只有这两种人,才最接近于“道”,接近于我们的本性、自性。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儒家讲的“中人”,这个可不是什么社会地位等级,而是中等根性的意思。我们这些人的特点呢,说句实话,就是俗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这是真话,大家别介意,末学也属于这种人。越是有点知识、文化吧,就越难相信别人,越难接受别人,习气一大堆,好高骛远,遇事爱较真,爱耍小聪明。要是听别人讲经或者讲点道理,非得死气白咧的彻底捯饬明白了,这才会相信,才会接受。所以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上智”和“下愚”这两种人容易教化,我们中间的这些人,才是最难教的,最让人头疼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0 05:15 , Processed in 0.021020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