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宏良微: 食盐市场化——为了改革而改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0:2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食盐市场化——为了改革而改革

张宏良


  食盐市场化改革经过一段反复拉锯战之后,市场化改革再次占了上风,国发改委已宣布,食盐市场化改革绝不改变,马上在全国推行。对于食盐市场化改革以来这一段时间的毒盐泛滥,造成老百姓极端恐慌的现象,国家发改委不置一词;对于让老百姓冒此巨大风险进行食盐改革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国家发改委更是没有一个字的解释——也确实找不到对国家有丝毫好处。反正就是一条,必须实行市场化改革,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如果说三十多年来其他任何一项改革还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话,那么这次食盐市场化改革则是在已经造成毒盐泛滥,严重危害百姓健康,各地不得不收回市场化改革措施之后,国家发改委不顾毒盐泛滥全国这个可怕事实,不顾百姓的恐慌和反对,而强制推行的一项危害百姓利益和健康的改革,并且这项改革对国家不仅没有丝毫益处,反而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除了能满足极少数盐商的发财欲望之外,让老百姓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改革,的确找不出任何理由,甚至连蛮不讲理的歪理都没有。

  在去年宣布实行食盐市场化改革时我们就指出,食盐是不同于其他任何食品的一种特殊商品,一是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人人离不开,再加上难以想象的特殊暴利,所以2600年来一直实行国家专营,历朝历代都严禁食盐市场化和私有化。所以当时我们强烈呼吁国家收回这项改革政策,给老百姓留条活路。

  可是国家发改委一意孤行,去年1月1日宣布食盐市场化,并且宣布市场化的当天,上海就与美国签署了食盐合资经营协议,对此我们强烈反对。指出这种合资没有任何意义,美国既不向中国提供食盐,也不提供晒盐技术(根本就无需先进技术),所谓合资,等于是把中国食盐经营权白白交给美国,把13亿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交给美国。

  只是由于中国左翼已经被美国中情局派遣的内奸瓦解得四分五裂,根本没有力量阻挡住食盐的私有化改革。食盐私有化改革如期在全国铺开。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全国毒盐就泛滥成灾,老百姓如同遇到瘟疫一般地陷入恐慌。面对如此明显危害百姓的社会恶果,各地纷纷要求国家发改委停止食盐市场化改革,恢复国家专营制度。国家发改委也被如此严重后果吓怕了,答应收回食盐市场化改革。只是为了保全面子,不说是收回,而说是下面理解错误。

  可是就在老百姓刚刚看到希望之时,占据改革咨询界的右翼势力发话了,他们说,改革走回头路比不改革更危险,毒盐泛滥固然可怕,但是改革走回头路更加可怕。一旦改革走回头路这个口子一开,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不管有什么后果也要坚持食盐市场化改革。直到此时此刻,人们才明白了改革需要“杀开一条血路”,改革需要“壮士断腕”这些口号的真正含义。可是已经太晚了。在“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的政治高压之下,国家发改委又改变决策,重新宣布实行食盐市场化。毒盐泛滥和价格暴涨马上就会失去任何约束地大规模卷土重来。

  这就是中国食盐市场化改革的反复过程。从这个反复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次食盐市场化改革,纯粹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哪怕是让全体老百姓陷入恐慌和危害也在所不惜。这种改革与习总提出的“改革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已经完全脱节和对立。老百姓对食盐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丝毫获得感,而且是怕的要死,恐慌的要命。所以我们在此再次呼吁国家发改委立刻废除食盐市场化改革,恢复国家食盐专营制度,让老百姓能有一口放心的盐吃。

  当今中国其他放心食品已经没有了,就剩下这一口盐了,希望不要把这一口盐也变成毒盐。还是那句话,食盐是一种特殊商品,一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他食品有毒了,老百姓可以不吃,用其他食品来代替,可是盐却找不到替代品,一旦有毒,老百姓只能死路一条。二是人人离不开,一旦食盐有毒,13亿人将无一幸免,所以历朝历代无论多么能折腾的朝廷,都不敢打食盐私有化的主意。

  特别是今天中国实行食盐市场化改革,没有任何理由和意义,既对国家没好处,又对百姓有害处,无论是谁要求中国这样干,中国都绝不能答应。就算是被扣上“改革停滞”的帽子,威胁要对中国采取严厉措施,中国也决不能答应。

    虽然食盐每天只是一小撮,却与老百姓生死攸关。希望国家发改委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要在对国家没有哪怕是一分钱好处的情况下,让毒盐泛滥全国,最终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0 18:51 , Processed in 0.024192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