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22:3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兼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

迎  春

    提要:本文首先是要说明经济形势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只是生产力;说明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的生产力增长,有虚假的成分,所谓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增长,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生产过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不能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过剩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矛盾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只有改变经济关系才能解决。

      一、反复探讨经济形势的必要性

自从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们就不断地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经济形势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两个方面的形势,而我们往往只讲生产力一方面,而不讲生产关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重新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因此,经济关系方面的形势是大倒退,这也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秩序等,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社会意识、社会秩序等方面也都出现大倒退。大倒退在经济关系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两极分化;政治方面则集中表现为政府官员腐败;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秩序方面表现为黄毒赌泛滥等等,用一句成语表达就叫乏善可陈。唯一可以夸耀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什么“两位数增长”啦!“经济奇迹”啦!“一枝独秀”啦!等等。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确实得到了发展。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计算方法,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相当一批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等等。(参看《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178页)而且,国家领导人在当前“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仍然不断地描绘出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欺骗、麻痹广大群众,所以,无论是肯定改革开放路线的人,还是肯定毛泽东路线的人,对于两个时期评价的分歧,集中在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上,主要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上。因此,怎么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就成为对于两个时期、两条道路认识分歧的焦点之一,对于今后经济发展的判断也产生根本性的分歧。所以,我们要反复分析经济发展的形势,目的就是想分清道路、路线的是非,还事物以本来面目。

前面已经说了,经济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经济关系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是生产力,而不是经济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关系是大倒退,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倒退回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因此,我们讲经济发展的问题时,一定要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力发展不等于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也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生产力获得高速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外资控制下的发展,因此,在地域上集中于沿海地区,内地工人要远离家乡到沿海地区劳动,造成农村空心化和大量留守儿童等问题;在技术上,高端技术被外资控制,如芯片等被美国企业掌握,不仅买芯片要付费,还要另外交专利费,高技术产品如大型民用飞机则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等;工人工资提高了,外资企业就向南亚、东南亚等工资低的国家搬迁;整个生产形成一种盲目竞争无政府状态,一些赚钱快、多的产业,一拥而上,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等。

    走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道路,是否能够继续促进生产力快速、平稳发展?如果生产力还能够继续平稳、快速发展,那资本主义道路仍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经济发展道路;反之,生产力不能继续平稳发展,而且遇到大挫折,就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道路根本走不通,必须回归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就要不断地、反复地揭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增强预见性,并以此武装群众的头脑。

      二、为什么还要兼批西方经济学

人们看文章都喜欢直奔主题,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就希望开门见山,直奔经济形势。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文章中重点批评西方经济学呢?这是因为目前主流媒体对于经济形势的解说,完全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概念,甚至于完全没有科学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概念。这种不科学的理论,歪曲了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因此不批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概念,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就像是人们戴上有色眼镜,不可能看清楚经济发展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过程,要不断地批判西方经济学,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武装人们的头脑,去掉有色眼镜,直面客观的经济形势。

以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为例。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是生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就是衰退。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包括三类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这种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把政府的各项支出(从支出法的角度计算)也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参看《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179页)这样就抹杀了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界限,把政府等的支出也包括在“生产”总值里面,严重歪曲了生产力发展的真实状况。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3605.6亿元(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8年为317172亿元(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增长近88倍,年均增长16.1%;同期政府消费支出由480亿元,增长至42408亿元,增长88.35倍,年均也增长16.1%。政府支出包括公务员的工资、三公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等。这样政府消费的增长,也成了“生产”增长;三公经费的增长也成了“生产”增长了。把所谓的政府消费增长认为是“生产”增长,当然歪曲了生产发展的本来面目,美化了政府机构的臃肿和腐化。所谓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根本就不属于生产行业。把所谓的服务业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中就是错误,虚夸了经济的增长状况。

再以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例。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低于原定7%的指标。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说到我国经济首要“亮点”,就是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他说:“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增长较快,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GDP“增速”破7,怎么看?》《人民日报》10月20日)这种所谓的经济结构调真的是生产力发展、进步吗?当然不是!

    西方经济学歪曲经济发展真面目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分析我国经济形势时,要不断地批判西方经济学,摘掉有色眼镜,才能还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面目。(接下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5-10-31 22:36:41 |只看该作者

三、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回避这个事实,无论领导人怎么表达信心,说出多么美妙动听的言辞、动人的设计,描绘出美妙的前景都不可能解决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困境,以致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是物质生产、再生产的运动,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也不以国家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引进外资、发展外贸,经济关系倒退回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廉价商品发展起来的,因此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虚假的购买力(包括大量借债预支的购买力)显出原形,以致我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生产过剩暴露无遗。2009年,国务院转发的一个文件就明确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和社科院副院长也承认我国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上届政府不相信经济规律,偏偏要逆向行驶“稳增长”,投资四万亿,保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8%以上。果然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2%,但是,粗钢等过剩产能不仅没有抑制,产量反而不断增长:粗钢由2008年的5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8.23亿吨;水泥产量由14.2亿吨,上涨到24.8亿吨;彩色电视机由9187万台,增至1.4亿台;手机由6.8亿台,增至16.3亿台,全国人手一台还富富有余(数据引自《中国统计摘要》第115、116页)。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却一直“复苏乏力”,造成我国的外贸总额下降,生产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57页)投资四万亿挽救经济危机的结果,不仅是大大加剧了原来已经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带来急剧增加的债务和恶化了的财政、货币状况。

      现在问题逐渐显现:钢铁生产不断下降,亏损严重,一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一斤钢还不值一斤白菜的价钱;仅10月30日新华财经报道就有:“煤炭全行业情况更加不堪。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企亏损面达70%以上,黑、吉、辽、冀、鲁、皖等省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商贸零售行业仍处“寒冬”……分析人士指出,受终端需求低迷、电商渠道分流、租金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零售行业经营形势严峻。联商网《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0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超市业态关闭95家。”“联华超市发布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业绩公告显示,集团营业收入为225.73亿元,同比下降约6.6%;营业成本减少约6.9%至178.87亿元,净亏损约1.4亿元。截至9月底,集团资产规模约178.61亿元。”至于纺织服装行业、电子行业等的困境,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可以参看《从攀成钢倒闭说开去》等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指出:“至于这些企业是就地倒闭,还是迁往别国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造成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则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生产过剩,或迟或早必将爆发经济危机,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不过是一种主观想象的口号,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

     “稳增长”。在严重生产过剩的条件下,能够稳得住吗?

一些领导人“工具箱”里面的都是些陈年旧货,什么降息降准等,无非是想刺激投资、消费。

投资刺激,已经有上届政府投资四万亿失败的实例,证明是不成功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内在联系。物质生产的产品只有消费掉了,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物质生产又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从消费的角度看,就是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生产消费最终要归结为生活消费。仅仅靠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而生活消费不能增长,必然造成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

西方经济学把生产分为三次产业,把政治、文化方面的支出也包括在物质“生产”的范畴,混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界限;在消费方面,不懂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消费分为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和投资。我国生产的钢,只有最终转化为生活资料(包括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消费),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年产8亿多吨钢,超过实际需求好几亿吨,这种再生产当然不可能继续。靠盖住房消费,人们买不起;靠修高铁、高速公路消费钢材,高铁、公路要有那么多人坐车、有那么多货物运输吗?这就是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些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靠寅吃卯粮(预支消费)、政府借债救济老百姓等办法扩大生活消费稳增长,希腊的今天,就是最好的反面借鉴;借新债还旧债,总有一天要破产的;现在采取的购买商品房降低首付等措施,不过是把将来的消费能力提前支出,并没有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只是增加未来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的程度罢了。

总之,靠扩大投资或者借新债还旧债等办法稳增长,是错误的措施。只有消灭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和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这就是我们预计必将爆发经济危机的事实根据。

(接下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5-10-31 22:39:05 |只看该作者

      四、生产过剩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生产过剩是指相对于广大群众的购买力而说的,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必然产物。

      资本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运动的,而利润与工资又是对立的。工资增长,利润就减少;反之,利润就增长。因此,当我国的工人工资有所增加时,外资企业就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工资低的国家转移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在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下,所谓的“惠民生”不过是一句空话、口号,资本家办企业可不是为了“惠民生”。

      工人的工资收入是第一次分配,是劳动群众收入中的决定性部分;政府救济等属于第二次分配,而且要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物质生产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都不能继续进行,财政收入必然下降,第二次分配也会减少。所以,在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下,根本就不可能“惠民生”,即使在经济危机周期的繁荣阶段,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仍然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奴隶。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物,靠技术进步、创新解决不了爆发经济危机的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有几百年历史,技术有长足的进步,由蒸汽机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发展一直没有停止,但是,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地爆发,直至最近的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说明技术进步不能解决由经济关系造成的社会问题——经济危机。实际上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束缚了技术的进步、推广。技术创新、发展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长,本应属于全人类,但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制度,却严重阻碍了技术的推广。相反,技术进步却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工人阶级的有力武器。

经济危机造成的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广大群众的购买力而言的生产过剩,是全面的生产过剩,不是哪一个行业的生产过剩,因此,改变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所谓的“调结构”,也不可能解决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问题。更何况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调结构,是要降低物质生产的比重、发展所谓的服务业,包括股票、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旅游、餐饮业等生活服务,甚至政府支出等等。这种调结构的方向就是错误的,不仅不能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反而会阻碍物质生产的发展。

经济危机既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解决经济危机就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适应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发展道路,这就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人们的启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10-31 23:02:58 |只看该作者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5-11-1 13:19: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5-11-1 13:25 编辑

关键是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还能拖和转嫁,比如还能借旧债还新债,所谓的经济危机似乎还没有导致政治危机,哪怕洪水滔天,过了今天就是,对我来看,5年10年有些长,欧美日转嫁危机,货币宽松,天朝通过法西斯压制造反,把转嫁来的危机拖下去,天朝的人们和中东等地人们什么时候起来成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东的人们起来了一下,终究没有天朝等地人们的配合,沉没下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5-11-1 13:35: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5-11-1 13:37 编辑

该文的大体的分析是对的,但是没有看清生产力发展是成本收益分析的,改革开放有生产力发展,但是代价巨大,甚至是得不丧失,再有就是机会成本,比如一亩田,改革开放的方式收成100斤,看来是增长了,增长了100斤,那么好不好呢,如果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方式增长600斤,那么你这个改革开放的增长(生产力发展)就是狗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5-11-2 10:59:26 |只看该作者
该文错误的就是认为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获得了大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决定因素,再按照该文认为生产力获得大发展,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对的,实际不是这样的,工人阶级民主控制和管理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个机会成本,他没有考虑,相比而言,改革开放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本来可以更小代价获得更大的成果,相比之下,改革开放是更大代价更小成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0 13:48 , Processed in 0.01574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