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网络电话遭窃听 “用户像裸奔”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22:2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网络电话遭窃听 “用户像裸奔”

中国新闻组/北京9日电 2018年01月09日 06:05


中国手机通讯软件被控窃听用户通话,转做商业用途。网民无奈感叹:网络生活“基本上就是裸奔的状态”。(欧新社)

在中国,网络世界看似隐秘,其实可能根本没有隐私可言。百度的手机通讯软件被控窃听用户通话后,就有民众跳出来指控,自己在网络电话里和朋友聊到家中有白蚁,结果一上网,就跳出灭白蚁的广告。上网帮同事借电钻,结果一开手机就看到电钻的广告。因此有人说,中国的网络生活“基本上就是裸奔的状态”。


证券日报报导,家住南京的贾先生提到,除了白蚁与电钻的经验,还有一次他上某个入口网站,搜索“怎么开口借钱”。结果,当天马上就有两家地下钱庄打电话给他,问他要不要借钱。贾先生因此质疑,“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泄露了”。


还有民众表示,在网络上和朋友讨论要到哪家餐厅吃饭,马上收到了与餐厅有关的广告资讯。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孙女士就无奈地说,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因为,网络世界看似隐秘,其实根本没有隐私,“基本上就是裸奔的状态”。


据报导,江苏省消保委2017年7月对27款手机APP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经过约谈,大部分企业提交了实质性整改方案,删除了不必要的监听电话,读取短信等敏感权限。但“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APP迟迟未进行整改。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因而于2017年12月控告百度,理由是百度的“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APP,在未取得用户同意下,获取包括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信、联络人、修改系统设置等权限,全案已于今年1月2日由南京法院受理。


据执业律师表示,未经用户同意,获取“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信、读取联络人、修改系统设置”等权限,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司法实践中,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如果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需经消费者同意方可。”


●腾讯、阿里巴巴…网民生活离不开它


另据大公报报导,阿里巴巴与腾讯早已成为中国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旗下的购物及社交类软件亦是手机用户最为依赖的应用程式(APP)。调查显示,分别有93%及73%的手机用户每日使用微信(WeChat)及QQ,阿里系的支付宝、淘宝则以69%及58%紧随其后。


根据《201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显示,31%消费者会安装11到20个手机APP,而62%消费者的APP都控制在20个以内。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及腾讯包揽了使用最频繁的首四个应用程式,且定位清晰。腾讯主打社交,旗下聊天软件微信及QQ使用频次最高;阿里主打电商,移动支付工具支付宝(AliPay)及网购平台淘宝的使用率领先同业。


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63%消费者认为企业会使用其个人信息,61%则认为有关信息会被披露予第三方机构,其中最易遭泄露的信息分别为电话号码、姓名、住址及邮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22:21 , Processed in 0.01540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