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月内18种转基因农产品获进口许可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23:24: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18-1-5 00:43 编辑


据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消息,继6月批准进口16种转基因作物之后,7月,农业部再次批准进口两种转基因作物。根据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加快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的审批。
农业部官网显示,这两种作物是在7月16日批准的,有效期均为3年,用途皆为“加工原料”。两种作物分别为先正达公司的5307转基因抗虫玉米和孟山都的87427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

该消息一经发布,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再次引发关注。
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我国为什么不买非转基因产品?
东北玉米已经库存积压,为何还要进口转基因玉米?
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问: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转基因粮油作物是大豆。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产大豆在1400万吨左右,而近三年每年进口大豆量均超过8000万吨,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过去14年中,中国的转基因大豆进口量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1690万吨飙升到2016年的8391万吨,增长了近4倍。


问:为什么我国要进口如此多的转基因大豆呢?

“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产量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海说,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于榨油和生产豆粕,前者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后者作为饲料用于畜禽养殖。


(小编:这也就是说,食用油很大比例是转基因的,大规模饲养的猪肉鸡肉鸭肉等是吃转基因饲料的)

因此,进口转基因大豆保证了植物油来源和动物性饲料安全。
(小编:安全吗?)

“同时,中国的耕地资源不足。我国的口粮小麦、水稻要完全自给,谷物基本自给,大豆只能靠进口,因为土地有限,进口成为必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司伟说。
(小编:土地有限?农村土地撂荒是众所周知的!为何不去利用?既可以自给自足,又解决就业,为何不做?)

司伟对进口大豆的种植面积进行了换算,我国进口大豆是国产自产量的6—7倍,如不进口大豆,在国内种植需要7亿亩土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换一种角度,进口大豆相当于节约了中国的农业资源,保证中国口粮的自给自足。”他说。


“适度进口农产品是调剂和补充国内农产品余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是这些农产品的一部分,在大豆方面,转基因大豆更为突出一些,甚至成为了刚性需求。”李新海解释。

“现在就是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非转基因大豆全卖给中国,也满足不了中国8391万吨的大豆进口数量。”司伟说。

问:库存积压,为什么非要买转基因玉米?

大豆我国产量不够需要进口,而玉米情况恰恰相反,我国库存玉米数量巨大。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最新数据监测显示:截至本月中旬,玉米临储库存总量还有2亿吨左右。那么,为何还要进口转基因玉米?

“价格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进口玉米具有比价优势。”李新海说,同时,我国的玉米与国外转基因玉米相比,质量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在国际上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买方市场。
有人就问:那么,我们是买方,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什么我们不买非转基因产品?


“根据WTO协议适用的最惠国待遇或国民待遇,只要我国对某些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审批通过,就不能以进口玉米是转基因产品而实施歧视性的进口政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焕广解释说。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以一种产品是转基因为由拒绝进口,就实际上歧视了转基因产品,根据WTO规定,这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不买非转基因产品更根本的原因是价格、品质等原因。

“是否进口玉米包括转基因玉米,最终还是取决于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李新海说。

数据显示,自加入WTO以来,受玉米深加工和居民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玉米种植成本不断提高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14年9月达到2714元/吨。而国际市场转基因玉米价格较低,相差在几百到一千元/吨,进口转基因玉米相对于国内玉米具有价格优势。

与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相比,国产的东北玉米不仅价格高,而且品质差,不具有市场竞争力。非转基因玉米不抗虫,易被蛀食,蛀痕处很容易生出霉斑;而转基因玉米自带抗虫基因,果实饱满健康。
(小编:易被蛀食,说明连虫子都愿意吃绿色食品,虫子都不吃转基因,却让人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06:03 , Processed in 0.05834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