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凡西的《毛泽东思想论稿》第三章: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5:4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凡西的《毛泽东思想论稿》第三章: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wangfanxi/1964book/wang-1964book07.htm

我们在前面研究个人崇拜问题时提起过,一个在生的政党领袖,将自己的名字定为主义,写入党纲,宣布它为全党共遵的指针,这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中是史无前例的。不但此也,一个在生的革命思想家,将自己的思想定名为某某人思想或某某人的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亦属少见。从来,什么主义这个名称,总是先由思想上的敌对者给取的,然后由他的信奉者(多半在领袖死后)接受过来,自称为某某主义者。......这些伟大的革命思想家为什么不肯将自己的思想定名为主义或思想体系呢?更为什么不肯将自己的主义写入政纲,作为一切行动的方针呢?简单为了谦虚吗?不,不尽然,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甚至对革命家都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但近乎虚假的谦逊,对于当仁不让的马克思派思想家说,却非重要的事。如果不是为了更重大的理由,他们决不会单单为了谦逊的礼貌之故而不为的。那末到底为了什么呢?首先,他们都深恶痛疾个人崇拜,他们都太革命家了,太讨厌官僚作风了,太反对那种以个人名义掠众人之美的传统罪行了,以致他们不肯让自己有任何可能陷进这个庸俗的圈套中去。其次,他们都上感乎继自前人的深且厚,下感乎日新又新的必需与必然,因而他们自己总觉得无法将冠以己名的主义来概括全部思想,或标志出自己特殊贡献的部分思想;第三,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思想,如果知道虽完成而未完结,总不肯将它加上名字,定为科律,仰大众遵行的。因为任何一位大思想家,其最重要的总是方法与立场,并非所有的结论。其自信最坚者也是前者而非后者,凭着正确的方法与立场,他们可以得到,而且已经得到过很多正确结论,但他们没有理由说,也决不会说,他们行将获得的任何结论也一定会正确,要求党员或群众事先答应服从一切;因此,马克思、列宁与托洛茨基都不肯,也都不曾规定一种标上自己名字的主义或思想,他们不容许别人替他们这样做,更不会授意别人这样做;至于将此主义或思想明定于他们所领导的政党的纲领内,作为一切行动的指针,那是出乎他们想象之外的。

然则以马列二人的门人自居,并自幼听惯“谦受益”教训的毛泽东,怎么会做出如此“不客气”的事来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让我们看看十余年来“毛泽东


思想”的提出,放下与再提出的经过。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中共党内斗争的产物。......

    下面他分析毛泽东在和苏派的长期争斗中,曾被打到过谷底,剥夺一切实权成为共产党的“林森”等过程,其间毛泽东补修了一些马克思,斯大林的理论,直到延安整风时完全翻盘:

   所以那一时期的运动,主要任务与其说是在于“破王明思想”,毋宁说而且应该说是在于“立毛泽东思想”。此一时期王明路线之屡被提及,逐渐带有示众之意,而不是为了它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威胁。《题解》说毛泽东这些文章“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党内路线的分歧”,这确是那次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在那个“总结”中,统治全党的时间最长、气焰最盛、为害最烈的王明路线自须清算,陈独秀、李立三、张国焘的路线当然也被一一批判;可是“总结”的用意决不在于真正客观地算清旧账[6],而主要在于造成这样的一篇账,即:毛泽东的过去一切都入于“资产”项下;而陈、李、张、王以及其它有过意见的人的种种,都记在“负债”一边。换句话说,那时的总结存着这样一个大目的:过去一切正确意见均出于毛泽东,一切错误和罪恶的立场由于他的对手方。毛泽东是一切正确,从来正确,你不信吗?有史为证;其它的人则一切皆错,无一不错,你若不信,也有史为证。一句话,学习运动与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造成“毛泽东思想”这项精神武器,以此造成斯大林式的思想统一,更以此造成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
  毛泽东的此一企图,他的这项运动,当时在党内引起了怎样的反应,是否引起过抵抗,我们至今还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做出答复。事实可以确定的只是:这个运动延长了差不多四年,到一九四四年才结束。同时,原本决定在一九三八年(六中全会将它推迟至一九三九年)召集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再推延,终于延期至一九四五年四月才得真正召开(延期的原因可能有几个,但“总结”未曾完全确定,必然是原因之一)。由此二事方可见王明派,以及另一些不愿见“个人崇拜”出现的人们,对毛的企图是给过一点抵抗的。不过到一九四四年年底与四五年年初,毛泽东终于获得了对一切反对者的彻底胜利。一个全盘奏凯的宣告出来了,那就是差不多与七次大会同时召开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王凡西能看到的史料,肯定没有近四十年后的高华多,但是论分析之精练深刻,王凡西的思辨能力恐怕就不是高华能比的了。

几篇文章《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最后把这个“资产负债表”以组织手续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是他自己写的,收在毛选第三卷里。他自己就是用这种引史论入决议的组织手续的形式编制了一份此前中共历史上自吹自擂的资产负债表,捏造“自己一贯正确,别人一贯错误”的伪史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的。后来就不需要这样自吹自擂,由别人代劳的,有时只是外交场合一句场面话,比如“三个世界”、“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马上就会有一批人吹成高深理论和神奇经历。

维系那份《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有些问题,本来纯属经济史的学术问题,比如中国当时早就是资本主义占优势,但是因为这个观点放在陈独秀的“负债”项下,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扯淡(彭述之已经有详细分析和批判)也就被强制性规定成标准答案鼓吹了几十年。文革后拨乱反正其实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用了引历史评论进组织决议的办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现在看来这份决议对“建国以来”一些事情没有戳重实质,力度不够。但是最大的缺陷,无疑是“建国以来”这个时间上的限定,对王凡西提到的之前那份自吹自擂争功诿过的伪史“资产负债表”决议根本没有触及,还在延续那种话语。现在看来关键是要补上一份《关于建国以前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戳穿1945年自吹自擂泡制的那份伪史决议,才算是解决另外一半。

这种引史论进组织手续的方式,可以说有部分是源自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史教程》,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沿袭中国古代的“正史”模式,所谓的“正史”,未必比私修的“野史”更符合和接近历史真相或分析更准确,只不过官修正史不只是史学,还有法律的效力,有政治意义,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以前在共识网上看到过杨奎松的访谈,说他是第一个党史专业授史学学位的人,以前党史专业都是授法学学位,这也可以看出来,更加注重意识形态效果而忽视历史。

    现在的一些历史学者提供的史料和相关分析,从史学上推翻了以前很多不准确的传闻,恢复了历史真相。可是,之所以没有正式效力,就是因为没有引入到组织手续,以组织手续的形式确定下来。

    同样的,现在一些人鼓吹什么反“历史虚无主义”,同样也与历史真相关系不大,是因为这些恢复本来面目的历史学已经触及到了建构在大量伪史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这些伪史被戳穿,那上面的意识形态也摇摇欲坠。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仅对一些与现实政治关系比较密切的年代较近的历史口径要维护,连一些近代较远的本来只是纯学术性的,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什么“半封建半殖民地”,什么“百代犹行秦政法”,什么“历史周期律"等等也一样继续保持,按王凡西的分析,相关话语大部分为了立“毛泽东思想”,那这些都是构筑"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而“毛泽东思想”的出笼,正是马克思主义正脉“道统”开始在中国扭曲的重要转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8 18:19 , Processed in 0.04390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